刘几苦笑点头:“正是如此,我也是猪油蒙了心窍,想借着这个事情让欧阳学士声名扫地,报他批评太学体之仇,所以我在梅直讲的课堂上向欧阳辩发难!……”
“嘶,所以说,这四首诗词是在一堂课上临时做出?”
有人不可置信的倒抽一口凉气。
刘几点点头:“大家可以看看诗词的顺序。”
有人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从头往下看了一遍,惊道:“《论诗一》是自我辩解,《论诗二》是回击之道兄的质疑,《定风波》是自我开解,《临江仙》则是和之道兄和解?”
刘几苦涩点头。
“什么!”
士子们有些失态。
这四首诗词每一首都有名垂千古的潜力,他们若是能够写出其中一首,都有可能名垂青史,这个欧阳辩却是随手就写出了四首不说,这四首的情绪竟然是一脉相承下来,这是何等的难度!
这不是命题作诗,而是在课堂上突然地遭遇战,完全杜绝了事先准备好的嫌疑,也就是说,这四首诗词就是欧阳辩临时间作出来的,这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这可比曹植的七步成诗难多了!
从诗到词,词牌名也在变换,情绪还得一脉相承下来,关键是,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句啊!
他们的脑中突然出现了四个字——恐怖如斯。
虽然不知道这四个字是怎么出来的,但就是这么的出现了。
学子们都是骄傲的,所谓文人相轻,所谓武无第二,文无第一,但他们此时的脑袋嗡嗡响。
后面刘几说的什么【逸马杀犬于道】的事情他们已经听不进去了,思维只在天才与凡人之上打转。
刘几将消息传播出去之后,就心满意足的回太学了。
他这番作为看似自黑,但他即便是不传播,其他的太学生依然会传播出去,这样他就太被动了。
但他如果自己传播出去,那么他就是幡然醒悟的悟道者,以后和欧阳辩走近一些,对外的时候多夸欧阳辩,这样他不仅不是反派,还是一个知错能改的贤人。
每次人们讨论起欧阳辩的诗词,必定会顺便说起自己这么一个贤人,届时高官厚禄还不是唾手可得?
这些小心机当然不会和别的人说,在别人看来,他的确是幡然醒悟知错能改的人,还真的对他的评价颇高。
这是刘几的对自己的救赎,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现在还不知情的欧阳辩。
太学课堂上的事情经由清风楼的士子们传扬出去,顿时传遍了整个来应试的士子圈,而在解试之后,会由寄应的士子带回去各自的故乡。
如此这般,欧阳辩的才情便不必再被质疑,而他所写的诗词也将被传颂。
而此时的欧阳辩全然不知,他正在被欧阳修、王安石、胡瑗以及梅尧臣四人会审……哦,不对,应该叫亲切的聊天,如果算是的话。
在欧阳辩到达之前,这几位大宋的文宗、变法宰相、大宋教育家、宋诗开山祖师共同认为——欧阳辩思想出问题,原因是太闲了!
欧阳修很自责,认为自己对幺儿过于忽视,家庭作业应该布置多一些的。
王安石很自责,他认为,若是自己多给欧阳辩多上上课,多多考核,多多布置作业,欧阳辩就不会有时间想东想西了。
胡瑗很自责,自责自己没有及时让欧阳辩早些时日上太学,若是早日上太学,便不会有时间到处晃荡了。
梅尧臣……倒是没有自责,毕竟他才刚刚回来嘛。
不过他倒是提出了建议——不是刚好要解试了吗,不如大家都给他补补课好了。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
既然原因是太闲了,那么就给他找点事情做咯。
大家其实也都很忙,尤其是欧阳修,过段时间就得出使了,根本没有时间教。
王安石算是比较闲一点,但也要正常上下班。
胡瑗管理着太学呢,每日的事情也不少。
梅尧臣初来乍到,也要好好地准备。
不过大家的时间凑一凑,每天抽出一个时辰出来教导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
然后欧阳辩被告知了这么一个好消息。
的确是好消息啊。
这四人都是啥人啊?
欧阳修,天圣八年进士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他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的原因。
王安石,杨寘榜进士第四名。
梅尧臣……算了,只是个同进士,不过他可是宋诗开山鼻祖。
胡瑗更是是大宋‘真先生’,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这个专门为欧阳辩所设的辅导班说是天皇巨星云集并不过分。
所以称呼这个消息为好消息,不过分吧?
欧阳辩听到这个好消息掉头就走,然后被欧阳修提了回来。
欧阳辩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在很久以后,有人发现了欧阳辩写得日记,里面是这么写的。
“……那一天我九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但从那天起,我就是一头挨了锤的牛。”
第105章 一个尝试!
作为一头挨锤的牛,欧阳辩在欧阳修的教诲声中昏昏欲睡。
欧阳修十一月就要出使,所以剩下的时间他要亲自抽出时间教导欧阳辩。
当然其实王安石可以代劳,但他还是觉得应该尽一尽为人父的职责,所以抽出时间给欧阳辩讲课。
“……自隋唐直至明清,历代都推行科举制,但科考的题目却不尽相同。
科举又分为进士科以及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明经诸科。
各科的考试内容也不完全一样。
比如明法科的考试,主要是测试考生掌握的法律知识与司法技艺。……”
欧阳修看到欧阳辩昏昏欲睡的模样,不由得有些愠怒,敲了敲桌子道:“和尚,你说说科考的科目都有哪些?”
欧阳辩懒洋洋道:“诗赋,经义,论,策。”
回答还算是正确,欧阳修勉强点头。
“没错,科考的科目虽然屡经变革,但这四个科目是必考的。
所谓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科考就是识别、发现优秀的治国人才。
因此需要以试诗赋考查应试者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能力,以试经义考查他们对经典义理的理解与阐释,以试论考查他们的学识与见解,以试策考查解决时务的识见与才干。
这样选出来的人才才是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欧阳辩无力吐槽科举的缺陷,但此时的科举不失为较好的方式,至少以须通知古今的策论来取士,对“兵刑、财赋、河渠、边塞之利病”等等知识还是得熟知,才能够在策论中拿到高分。
在没有更好的方式下,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欧阳修细细地给儿子梳理科举的考试内容,他没有时间教太详细的东西,主要还是以大局为主,倒还真的是为欧阳辩梳理了一些思路。
时间很紧,所以欧阳修尽量赶得快一些,这让欧阳辩感觉很赶,但欧阳修的确是个名师,讲得东西深入浅出,相当吸引人。
欧阳辩还是第一次听欧阳修讲考试的东西,之前讨论的大多是治国理政这些东西,如何应试还是第一次讨论。
“你的策论我并不担心,这一块原本应该是最难的地方,但以你的格局和视野,即将语言稍差一些,都无伤大雅,介甫也应该知道,他应该会给你特训这一块的东西。
经义应该问题不大,主要还是以背为主,这一块你的基础已经打得很牢固了,问题应该不大,反而我担心的是你的诗赋。
应试诗赋和平时的诗赋不同,你诗赋天赋才情绝艳,但这反而有些问题,凡是诗赋才情绝高的人,对应试诗赋都有抵触心理,你得学会接受。”
欧阳辩苦笑起来,他的诗赋天赋不高的,在这一块上,他真的是普通人,所以真的不必要担心。
所以这么说来,其实我还是一个科考的天才?
滑稽!
话虽如此,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欧阳修匆忙给欧阳辩特训一个月的时间,就匆忙出使去了。
汴京也随之入冬。
第一场大雪飘扬而下,天地一片苍茫。
太学在年底测试,但并没有放假。
因为太学生的假期最少,是没有寒暑假的,只是在寒食、冬至与新年各放假三天,加起来每年只有九天假期。
不过太学生都是官宦子弟,常常打着“随侍父亲远赴外任”的旗号请假,一请就是好几个月,年终时再返校参加大考,只要考试合格,仍然有资格出来做官。
欧阳辩因为父亲出使,因此并没有这个旗号请假,但他借口身体抱恙,在年前的一个月里,都请了假了。
当然,王安石、胡瑗和梅尧臣的课还是得上的。
欧阳辩请假自然不是在家里躺尸或者出去玩,到了年底,他的工作又开始忙起来了。
虽然每一摊生意都有人负责,但作为老板,终究不能完全防守的。
欧阳辩请了假,第一时间就是先找了陆采薇和于谋。
陆采薇和于谋现在已经是欧阳辩最得力的助手,他手下的生意都是这两个人在盯着,一个负责财务,一个负责上通下达兼监管的工作。
在听取了陆采薇和于谋的回报之后,欧阳辩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去各处都走走看看,冰室、东西烧、澄园以及西湖城,都仔细地看了一遍。
总体来说变化很大。
冰室和东西烧的扩张力度颇大,整个汴京城,已经基本铺开来了。
开封府下辖的二十几个县城,几乎在最繁华的地方,也都铺设了冰室和东西烧。
作为汴京城最受欢迎的饮食,在下辖县的铺设是非常顺利的。
澄园的生意越来越火,但澄园的可扩张性不如冰室和东西烧,然而收入并不少。
西湖城还不到赢利的时候,不过第一期的建设接近尾声了,大量的金钱砸下去,西湖城的建设极快,不过要全面营业,估计得等到春天。
欧阳辩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年底的酬功。
他要决定酬功的力度,该发奖金的发奖金,该调整岗位的调岗位,该办年会办年会,辛苦了一年,总得给手下人一个好点的肥年。
不过欧阳辩在谋划一个新的事情。
也就是用后世的公司架构,成立一家管理公司,管理麾下的诸多产业。
欧阳辩的野心很大,他想要将产业的运营进行改革,改革成有战斗力有组织的现代化公司组织,宋代的商业机构管理模式对他来说着实过于粗糙了一些。
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尝试。
欧阳辩主要构建两个部门,一个是人力资源部,一个是财务部,做企业也好,搞事业也好,只要抓住这两点,基本就掌控了全局。
于谋被委任为人力资源主管,而陆采薇则是财务主管。
除此之外,徐福被委任为商务运营主管,胖大厨则是掌管采购的主管。
其他门店各有店长,澄园自身比较复杂,内部自有一套系统。
澄园、冰室、东西烧被纳入欧阳辩所创立的名为【嘉园集团】的公司名下,徐福在冰室的股份、以及胖大厨在冰室的股份,都按照实际利益,置换成嘉园集团的股份,成为嘉园集团的股东。
在欧阳辩的指导下,于谋、徐福、胖大厨、陆采薇四人同心协力,在开展嘉园集团第一次年会的期间,进行一个大的架构调整。
第106章 想念
王安石仔细地翻着欧阳辩给他的【嘉园集团公司架构调整纲要】。
看完之后王安石思索了一番。
“我看你这个调整纲要,商务运营虽然新奇,但的确是点中要害。
只是最重要之处却不在于此,反而在财务与人事发力。
倒是可以理解,毕竟钱财与人力是掌控企业的关键。
无论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治国持家,都是如此。
只是我不太明白的是,光是一个账房,你就分出总账账房、出纳账房、应收应付账房三种,是不是过于繁琐了些?”
欧阳辩笑道:“账房是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将这三方剥离开来,三方相互监督,才能够真正保证财务安全,减少腐败。”
王安石若有所思点点头:“那这个所谓人力资源,看你的调整力度,应该极其重视。”
欧阳辩笑道:“何止是重视,我打算将三分之一的钱砸到里面去,我不仅要招人,还要培养人,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