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欧阳学弟好豁达的心境,好惊人的才情,我平生不太服人,但我今天算是服气了。”
  有人赞叹不已。
  刘几面如死灰。
  梅尧臣都有些同情这个刘几了。
  这又是何必呢,惹谁不好,非得去惹欧阳家的人。
  你不知道欧阳家的都是嘴炮王者么?
  你惹了他,他是会写文章骂你的!
  老欧阳如此,没想到小欧阳也是如此。
  惹不起的!
  欧阳辩抬起头,看见面如土色的刘几,心下有些不落忍了。
  这个可怜的家伙,其实也不是坏人,就是心高气傲了一些,虽然走错了路,但被纠正之后,还是颇为正直的。
  刘几被欧阳修所弃,名落孙山,但毫不气馁。
  回到铅山,在清峰峡继续苦读精研,还在崖石上大书“魁星状元”四字,以激励自己。
  他关切国事,体察人民疾苦,一改以往舍近求远、高谈阔论不务实际的毛病,学业大进。
  写出《登龙山赋》等一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文。
  嘉祐四年春,宋仁宗在崇政殿以《尧舜性仁论》为题试礼部贡士。
  欧阳修受命任御试考官。
  他在试前声言:“除恶务本,今必痛斥轻薄子,以除文章之害。”
  读卷时,欧阳修看见一篇文章中有“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凶之诛”的句子,大加称赏,擢为第一,并向仁宗推荐。
  仁宗看后,也连连点头称善。启封后,见作者署名为刘辉。
  有人告诉欧阳修,“刘辉者,刘几之易名也。”
  欧阳修愕然良久,转而赞许说:“此文辞善道明,实为难得。”
  刘辉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很有政治抱负。
  他曾与几位文友同游石井庵,作五言《石井联句》。
  诗中对朝廷腐败现象和那些身居高位的“背廉辈”极为愤恨。
  他在《序》中痛斥道:“今之处高位者……持禄养高,不兴毫利,不去民瘼……居官宇,食月粟,费廪钱,役公隶,慊然尚以为不足也。
  乃鱼猎财赂,蟊蠹脂血,皇皇然惟义是弃。……”
  他以为“柄政而不惠”,“莅民而不廉”,就是罪人。
  这人不是坏人,只是跑偏了,而且真要找人背锅,还得是始作俑者石介的锅。
  太学体是石介对西昆体矫枉过正的产物,还真的怪不得这个刘几。
  欧阳辩微微叹息,轻轻落笔。
  刘几心中一酸。
  ——这还不够?
  ——还要继续骂?
  这是要杀人诛心么?
  要知道,每多一首诗词,影响力就大一份,传播的范围就更广,很可能他刘几之名会成为千古骂名了,别说以后做不做官的问题了,传扬到家乡去,他有可能天下之大,都无处容身了!
  何至于此!
  欧阳家的人果真惹不得啊!
  刘几肠子都要悔青了!
  有人轻轻念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欸?
  刘几蓦然抬头,不可置信的看向欧阳辩,却见到欧阳辩笑吟吟的看着他。
  梅尧臣微笑捋须。
  太学生们面面相觑。
  这是……这是告诉刘几,相逢一笑泯恩仇?
  刘几的眼泪滚滚而下。
  欧阳辩轻轻走到刘几的面前,他的身量不高,所以只能伸出手够了够刘几的肩膀,笑道:“之道兄,我尚有事情,先回去处理了,我找时间请你吃饭了,对了,大家都去,去澄园,我请客!”
  说着转身就走,众人给他让出一条道来。
  “欧阳学弟,请止步!”
  刘几大声道。
  欧阳辩回头看向刘几,刘几眼泪滚滚而下,还有两挂清涕挂在嘴唇上,颇为滑稽,但无人嘲笑与他。
  “欧阳学弟,今日是我错了,是我小人之心了,我一定择日登门拜访请罪,向您,以及您的父亲磕头认错!”
  欧阳辩倒是有些诧异,不过笑着摇摇头:“之道兄来我家我万分欢迎,就不要说什么请罪不请罪的,我的家历来只有朋友登门,从无仇人登门,若要负荆请罪,之道兄就没有必要来了。”
  欧阳辩说完离去。
  刘几呆呆地站在了原地。
  太学生们纷纷赞叹道:“这也算是一段佳话了,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之道兄,今日之事,必然流传千古,你刘几千年之后,依然会有人记得你,不过不再是反派人物,反而是和欧阳学弟不打不相识的朋友了!”
  刘几大力的点点头,用袖子抹去眼泪鼻涕,大声道:“住手,别动我欧阳贤弟的墨宝,那是我欧阳学弟留给我的!”
  众人转头看向刘几所指方向,一个太学生讪讪的收回手:“嗨,我是怕这些墨宝被损坏了,所以打算收起来罢了……不过,这应该不是你的吧?”
  刘几振振有词道:“这是不是欧阳贤弟因我而写,你看,两首论诗是批评我,而这首《定风波》是向我倾诉心迹,而这首《临江仙》则是与我和解,四首诗词都是因我而写,自然都是我的,你们谁也不能动!”
  众人面面相觑。
  这欧阳贤弟是认真的吗?
  你之前可都是叫他欧阳小儿的,你如此的善变是认真的吗?
  众人的神情激怒了刘几:“怎么的,迷途知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你们是不懂么,我以前没得选,现在的我只想做一个好人不可以么?”


第101章 他有病!
  梅尧臣收拾了书本,离开了闹哄哄的教室,穿过竹林,径直走去监丞。
  胡瑗看到梅尧臣,笑问道:“今日的教学还顺利么?”
  梅尧臣笑了笑道:“不算顺利,但很有趣。”
  梅尧臣将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一一道来,胡瑗越听越是惊讶:“圣俞兄,你将诗词写来我看看。”
  梅尧臣将四首诗词一一写下。
  胡瑗品味了半晌,叹息道:“小和尚天纵奇才啊!”
  梅尧臣深感赞同的点点头:“是啊,这次之后,我想再无人怀疑小和尚了,这是个好事。”
  胡瑗点点头,啧啧称赞:“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都是能够流传的佳句。
  后面两首更是惊人,定风波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
  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更寄寓着小和尚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临江仙这首词则是更是纵横千年,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小和尚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小和尚真惊才绝艳!”
  梅尧臣点点头:“尤其难得的是,这几首诗词前后衔接,从对抗到自我辩解,到自我和解,到最后与对手握手言欢,一笑泯恩仇,一脉相承的将情绪贯穿了下来。
  有诗有词,更是有临江仙和定风波不同的词牌,从婉约的自我和解,到释然贯通史书,才情纵横,心胸豁达,人生境界之高,令人瞠目结合。
  若不是现场得见,我完全无法想象这是一个九岁孩童所作,说是一个耄耋老翁所作,我也完全相信!”
  胡瑗认同点头:“永叔真是幸运,所生之子大多省心,大儿子性情严谨,是个谦谦君子,性格沉稳,也喜欢读书,虽然未必有大出息,但有他在,欧阳家败不了。
  次子欧阳奕性情木讷,但并非愚钝,颇有大器晚成之象。
  三子欧阳棐,聪明机敏,性情跳脱,是个好塑造的性子,假以时日,是能够成大器的。
  至于欧阳辩,哈哈,此子惊才绝艳,是个生而知之者,前途不可限量啊!”
  梅尧臣却有些担心:“我倒是要去提醒一下永叔了。”
  胡瑗楞了一下:“提醒什么?”
  梅尧臣饱含深意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胡瑗悚然一惊:“你的意思?”
  梅尧臣道:“小和尚的诗词固然精彩绝伦,但有些情绪出现在一个孩童的身上,那并不是一件好事。”
  胡瑗一惊:“是了,豁达、看破世情这种情绪在阅尽千帆的中老年人身上是好事,但在一名原本该朝气蓬勃的孩童身上,那可不是什么好事,难道是他的心境有问题?”
  梅尧臣点点头:“我听永叔说过之前陈执中府上的那个小石榴和小和尚相识。”
  胡瑗皱起了眉头:“小石榴,听起来很耳熟?”
  “就是那个被虐杀的小婢女。”梅尧臣提醒道。
  胡瑗悚然一惊:“难道是小和尚有感于生死,造就了他早熟的性格,甚至有可能有轻生的念头,才会在诗词之中展现出这样的看破红尘的想法?”
  梅尧臣沉重的点点头。
  胡瑗坐不住了:“不行,我得找永叔谈谈,可不能让这么好的孩子走了歧路。”
  梅尧臣点点头:“走走,同去,一定要让永叔重视起来。”
  胡瑗点点头:“那就一起,对了,叫上介甫,他毕竟是小和尚的老师,他的话小和尚会听。”
  ……
  欧阳辩装完逼,先跑去食堂那里等开饭,太学馒头数量有限,去晚了只能吃米饭吃面条,而且热腾腾刚出炉的太学馒头最好吃,冷了就稍逊了些味道。
  他紧赶慢赶来到食堂,却发现已经排了一大排的饕餮嗷嗷待哺守在食堂门口,就等着饲养员……哦,不对,食堂阿姨开门投食。
  欧阳辩不敢抱怨,赶紧先排在后面占个位置。
  排在前面的人感觉后面后人,回头一看是个小孩童,不由得咧嘴一笑:“哪里来的小屁孩,太学馒头可不是外人能吃的。”
  欧阳辩呵呵一笑:“我也是太学的。”
  太学生恍然大悟:“哦,你莫非就是最近刚来的欧阳辩?”
  欧阳辩呵呵一笑。
  欧阳辩来得还算早,抢到了几个热腾腾的太学馒头,又打了几个菜,阿姨见他小个,还特意给打多一些,慈眉善目地嘱咐道:“长身体呢,多吃一点。”
  前面的学子打了菜转身要离开,看到自己的盘子里只有一片象征性的肉片,顿时有些不满:“他都是肉,我怎么就只有一片,我也在长身体啊!”
  阿姨斜睨了他一眼:“少去几趟清风楼,想吃什么肉没有,一副瘦骨伶仃的模样,怕不是少了吃的,是在清风楼的女子肚皮上消磨的吧?”
  食堂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学子顿时面红耳赤:“粗俗,实在是粗俗,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他掩面而逃,嘴巴里还念叨着:“怎么平白污人清白!”
  众人笑得更加欢快起来。
  欧阳辩一边吃饭一边听着学子们讨论即将到来的省试,学子们纷纷表达担忧,搞得欧阳辩觉得嘴巴里的太学馒头都不香了。
  ——他也是要参与省试的人呐!
  天可怜见,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公子……公子。”
  欧阳辩抬头一看,是王安石家中的奴仆。
  “公子,老爷让我来和您说一声,晚上回家一趟。”
  欧阳辩暗自叹气,但笑着点头:“吃饭了没有?”
  才十几岁的小奴仆摇了摇头,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欧阳辩指了指还剩下的两个太学馒头道:“你坐下来吃两个。”
  小奴仆吓得连连摇头:“不敢不敢,公子,我先走了。”
  欧阳辩赶紧抓住了小奴仆,将两个太学馒头塞他手里,嘱咐道:“热的好吃,你不敢在这里吃,就赶紧到外面,吃完再回家。”
  小奴仆感激地点头,然后撒腿就跑。
  “别跑那么急,小心摔倒。”
  欧阳辩在后面嘱咐道。


第102章 史上第一欧吹的诞生!
  主角欧阳辩先行离开,讲师梅尧臣也离开了,剩下的学子们也纷纷离开。
  一来得去抢太学馒头,二来这么大的事情得去找人吹牛……哦,不,传播出去,传播正能量,人人有责嘛,何况是这种能够大振太学声誉的大事件。
  刘几仔细地吹干欧阳辩写下的字帖,连那张【逸马杀犬于道】都没有放过,仔细的叠了起来,满意道:“我要去找人装裱起来,挂在卧室里面,日日观赏,每日三省吾身。”
  同伴疑惑道:“之道兄,你这是什么策略,示敌以弱,找机会一击致命?”
  刘几头都没抬,只是道:“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