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是用力,说明这书应该真的很好才是。
  蔡襄写的序言却是专业评价了,梅尧臣看得倒是更加仔细起来。
  因为他知道蔡襄此人在理财上的才华,此人号称财神爷,在理财上天赋着实过人。
  蔡襄在经营上是公认的强,在福州府操作的北苑小龙团茶项目,生生让福建多出一款名茶,可想而知他的手段。
  这么一个专业人士的评价,是可以相信的。
  蔡襄认为,国富论里,且不说诸多理论,光是一些定义和概念,就足以让这本书成为传世之作了。
  更别说里面的很多理论,几乎将经济这门学问推向奥妙精深的境界。
  这是国朝最为需要的一门学问,国朝可倚之实现富国的理想。
  这个评价极高!


第77章 一夜鱼龙舞(十)
  梅尧臣怀着好奇地心态埋头国富论,这一看就彻底沉迷了进去。
  他如何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因为一本专门论述关于经济或者说商业的书籍而沉迷。
  即便里面讲的都是利益和金钱,这对他一个秉持儒家信念的君子来说是很难想像的。
  不过这正是宋时文人的独特之处,因为国朝得国不正,因而与士大夫共天下。
  所以这一朝的读书人是真的以天下为家,造就了一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
  他们不仅读书理政,还愿意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也并不忌讳帮国家理财。
  在这种情况下,包拯、王安石、蔡襄、梅尧臣这帮人才毫不抵触的看进去富国论这样的一本著作。
  梅尧臣看完之后,又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笔记都做了几倍于富国论的厚度。
  只是问题却越读越多,里面有不少的理论他还是理解不了,这让他心内如同有好几百字老鼠在抓挠一般。
  他只能将疑问整理出来,寄给了欧阳修,希望欧阳辩能够在书信上给他答复。
  于此同时,他又写信给好友们曾巩、徐无党等人,将富国论的抄本送过去,这么好的书,一定得让他们都看看。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有不少的人在做和他一样的事情,着人抄书,然后将书寄给自己的好友。
  四川眉山。
  苏家。
  苏洵自庆历七年离家出外游学,自眉州出发到嘉州,游峨眉山,然后顺流而下从夔州巫峡下荆诸之后归来,就一直居家读书,考究古今治乱得失同时教授苏轼和苏辙读书。
  最近的苏洵有些静极思动了,想出去走走,有段时间没有去张方平那边走动走动了,想一想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该出去游历一下了,增长一下见识,免得明年去京师被迷了双眼。
  于是父子三人辞别家中的妻子,结伴往成都而去。
  苏轼去年娶了表妹王弗,弟弟苏辙今年娶了史氏。
  路上不算好走,但父子三人都算是身体康健喜爱运动的人,一路上并没有障碍。
  张方平见到苏家父子三人联袂而来大喜。
  “明允,你终于来了,啊,子瞻子由都来了,你们结婚我都没有空去,真是失礼了。”
  苏家父子三人赶紧连说无妨。
  张方平笑道:“明允,你们来得正好,我正好有事要和你们说呢。”
  苏洵笑道:“哦,是何事?”
  张方平道:“明允还记得去岁中秋时候,京师那边的传来的水调歌头一词么?”
  苏洵皱眉道:“当然记得,那首词真是绝妙,只是一个孩童真的能够作出这样的词?即便是欧阳学士的儿子,也存在着疑点。”
  张方平呵呵笑道:“中秋之后,他又有新作了,你看看。”
  苏洵接过张方平递过来的纸张:“破阵子、丑奴儿、卜算子…咏梅、青玉案…元夕……”
  苏洵越看越是惊讶:“真是他所作?”
  张方平肯定的点头。
  苏洵将纸张递给了苏轼,苏轼已经听得明白,他读过水调歌头,对那词的作者非常钦佩,他读完的时候如是说道——水调歌头旧词句,已应知我此时情。
  苏轼的意思是,当我听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时候,已经不是刚写出来的时候了,但那首词却将我的心情全部洞悉明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真好,写得真好!”
  苏轼读完后都有些魔怔了。
  不是他没有读过好诗词,唐诗好的大把,国朝也有很多好词,只是这些词是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写出来的,那这种惊艳程度就直接拔高了两个等级了。
  苏轼正在胡思乱想,却听张方平说道:“这些诗词倒是绝妙,不过我想给你看得是这个。”
  苏轼将张方平递给父亲苏洵一本大部头书籍,上面写着国富论三字,字迹不像是印的,而是一本手抄本。
  果然听张方平道:“这是我在汴京的朋友给我抄送来的,这本书没有在市面上正式出版,但现在汴京相当流行。”
  苏洵翻了一下,看到上面著作者的名字,忍不住咦了一声:“还是欧阳大学士的儿子欧阳辩所写的啊!”
  苏轼和苏辙交换了一个震惊地眼神。
  写诗词和写书不一样,诗词讲究才气,写书著作讲究积淀,没有大量的输入,根本谈不上输出。
  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伸着脑袋跟着苏洵看书,一开始就是欧阳修、王安石、包拯、蔡襄等人的序言,这几个人的人品道德都是有名的,他们来作序别人都信得过。
  读了一遍序言,苏洵有些震惊:“这些评价很高啊!”
  张方平得意道:“你可以再看看内容,就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评价了。”
  苏洵先是打开目录粗粗扫了一遍,上面的名词大多不太认识,只觉得有些蒙。
  张方平提醒道:“后面有名词和概念的释义,最好看之前把后面的释义先看一遍。”
  苏轼和苏辙更加的震惊。
  当一本书里面有很多的新名词和新定义的时候,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是开山之作,因为在之前没有人提出这些理论,他才需要自己去制造一些新的名词,并且给出定义。
  苏洵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闻言震惊道:“这……这怎么可能!”
  张方平叹息道:“很难相信对吧,一开始我也很难相信,但寄给我书的朋友是个非常可靠的人。
  上面写序言的人你也看到了,王安石,欧阳修,包拯,蔡襄,那一个不是道德君子,他们不可能说假话的。”
  “可是,一个五六岁的孩童,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皇皇巨著呢,难道他是所谓的生而知之者?”
  张方平倒是来了兴趣:“还真别说,我那朋友在信里面说,现在汴京城里是有这种说法,说欧阳家的四公子,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呢。”
  三苏没有笑,反而一脸的严肃。


第78章 至和二年
  正月间,春节和元宵节的热闹持续了大半个月,在重新上朝之后,这股热潮才算是消弭了下来。
  春节前半个月,到元宵落幕,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消费市场才算是回归到正轨。
  欧阳修开始上朝,欧阳发三兄弟开始上学,欧阳辩又得苦逼去王安石那里上课了。
  而欧阳辩名下的冰室和澄园对春节和年节这段时间的收支进行清算。
  十五家冰室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一共盈利17万贯,这是刨除了薪酬和各类成本的纯盈利。
  澄园那边这一个半月的时间,一共营收14万贯。
  冰室欧阳辩占股六成半,可分红11。05万贯。
  澄园占股八成,可分红11。2万贯。
  东西烧占股三成,可分红6万贯。
  以及张家酒楼那边的盈利他可以拿到两成分红,也可以拿到2万贯。
  也就是说,就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挣到了三十万二千五百贯!
  在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欧阳辩才意识到宋人,尤其是汴京城里的宋人的消费能力究竟有多高!
  不过仔细想想也实属正常。
  中国人的习惯,大多数人一年下来勤俭持家。
  但到了年节,尤其是春节这样的节日,很可能会花掉至少两个月的收入在吃喝玩乐上面。
  平常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只会花掉收入的一小部分,然后大部分的钱花在一些硬性支出的部分。
  而在这年节,他们花在吃喝上面的钱,估计是平日里的十几二十倍。
  而欧阳辩的这些产业,都是以吃喝为主,又是时下最为火爆,可以说是引领潮流的消费。
  冰室的热奶茶是小姐姐们的最爱,一杯暖洋洋的奶茶拿在手里,又暖心又暖胃。
  关键是,一杯奶茶500文,拿在手上立即身份就不一样了。
  而东西烧烧烤店,是官员、读书人、士绅的最爱。
  在这里和朋友兄弟喝酒,没有酒楼和青楼的浮夸应酬。
  就是单纯的朋友兄弟之间的消遣,颇能敞开胸怀。
  澄园做的生意是真正的高端会所模式,去那里消费,已经不是单纯吃饭喝酒的事情了。
  关键是感受到了与汴京不同的江南风情,那种温婉的感觉,让读书人趋之若鹜。
  正是这些与众不同,让欧阳辩在至和二年开了个好头。
  欧阳辩感觉自己已经提前实现了财务自由了。
  于是他借着给欧阳发三兄弟买房的借口,一口气买了四座大院子,其中有一座便在欧阳家的附近。
  当然其他的三座院子一时间也住不上,就往外租就好了,反正不愁没有人租,就当是一种资产配置,以后还会慢慢升值。
  做完这些之后,他让陆采薇住进了院子里,给配置了好些个婢女和男仆,对欧阳修和薛氏说是办公地点。
  实际上也是,从元宵节后,欧阳家的客人就源源不断,其中不乏有官员,一开始欧阳修还以为是找自己的,没想到都是来找自家的幺儿的。
  欧阳修一问,原来又是幺儿搞了个新的项目,幺儿做生意倒是没什么,但客人来来往往的,有些还是同僚什么的,完全不管不问也不好,搞得他连自己的私人时间都没有了。
  所以当欧阳辩提出在旁边买了座院子作为办公地点的时候,欧阳修是非常赞同的。
  薛夫人也很开心,这阵子人太多了,搞得她都没有时间照顾她的花草了,有些花草长得凌乱不堪不说,还有些枯萎了,让她颇为心疼。
  夫妻对此颇为赞同。
  于是欧阳辩名正言顺的搬去了大院子。
  碧珠是欧阳辩的随身丫鬟,自然是要跟着去的,不过最近的碧珠压力颇大。
  欧阳辩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如果是这样倒是没有什么,关键是这女子还自居奴婢!
  碧珠:“……”
  这是想要抢我饭碗啊!
  这名叫陆采薇的女子,她是知道一些情况的,出身玉仙楼,被玉仙楼的老板赠送给欧阳辩。
  这倒是没有什么么,侍妾嘛,自家的公子虽然小了些,但以后肯定是个大人物,身边肯定少不了服侍的人。
  只是你做侍妾就做侍妾嘛,怎么非得跟我抢服侍公子的事情呢?
  端茶倒水扎头发,这些是我的活,你就只管给公子红袖添香不就好了嘛。
  真烦。
  其实不仅是碧珠觉得不好,欧阳辩也觉得不合适。
  他专门找了个时间,和陆采薇聊天。
  “嗯……陆姑娘,这些天感觉还适应吗?”
  欧阳辩还是比较照顾小姑娘的心情的。
  陆采薇赶紧点点头:“适应的,适应的。”
  她自认为是做得挺出色的,端茶倒水什么的,每天早早地就起来,就看欧阳辩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恨不得连澡都帮欧阳辩给洗了。
  欧阳辩不由得哑然失笑:“陆姑娘……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的。”
  “啊?”陆采薇有些茫然。
  “你看啊……”
  欧阳辩小心的斟酌词句,一面伤害到这个看起来心思很是细腻的小姑娘。
  “……我一早就和你说过,我要把你培养成一个商业人才,商业人才是什么,是上能够对我负责,下能够管辖其他的人,你这段时间做的这些事情,其实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陆采薇有些紧张道:“可我不知道做些什么。”
  欧阳辩点点头:“这样吧,我给你布置任务,你这些天,去和陈夫子学习,你要一份账本,好好地看,不懂的就问陈夫子,要学会看账本,看完之后来和我汇报就好了。”
  “可是,我要回报什么?”陆采薇很是忐忑。
  欧阳辩撑起了下巴:“尽量的详细吧,比如人员每个月的工资发放,某些员工的薪酬调整,每个月的开支和收入,盈余还是亏损,哪些店铺的盈利上涨,哪些店铺的盈利下跌等等……”
  陆采薇赶紧提笔做笔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