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3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门子赶紧将司马康请到里面,王安石则是去敷了热毛巾,稍微醒了酒才过来。
  司马康再次见到王安石,再次扑通跪倒在地,哀声道:“恳请安石公去见我父亲一面!”
  王安石惊疑不定道:“这是发生了何事?”
  司马康这才将司马光的脚疾的事情和盘托出,并且将郎中给出的诊断结果如实说出:“医院的郎中已经治疗无效,郎中告知我们这边准备准备后事了,现在我父亲已经是弥留之际了,今日问起安石公之事,还说着要明日来拜访安石公,可我父亲现在哪里还能够挪动,所以,小侄想着请安石公抽个时间去见父亲一面,也算是了了他的心愿。”
  王安石一脸的肃然,转头与外面的管家大声道:“备车,准备出发。”
  司马康大喜:“请叔父跟着小侄走。”
  王安石点点头,大步跟在司马康的身后,虽然脚步有些踉跄,但脚步却是颇为坚定。
  ……
  司马光的屋子里面有一股浓重的药味,而且灯光昏黄,久病之下,司马光眼睛见不得强光,所以里面只点了一盏小灯,司马光偶尔传出一声呻吟,让整个房间都显得十分的压抑且带着些可怖。
  王安石却是毫不犹豫踏步而入。
  司马光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挣扎着就要起来,王安石赶紧一把按住了司马光的肩膀,沉声道:“君实兄,你躺着说话便是了。”
  司马光眼睛大亮:“是介甫兄么?”
  王安石叹息道:“君实兄,正是介甫,您瞧不见我么?”
  司马光摇摇头,但脸上笑意盎然:“是啊,瞧不见咯,这眼睛又怕风又怕光,早就见不着人啰,好在这耳朵还能用,而且还能说出几句昏庸之话,还算是不错。”
  王安石回忆起以前的时光,当年他执政,司马光大部分时候都是处于监督者的位置,时常对他的政策提出批评,尤其是后来,更是毫不留情面,当时将自己气得够呛,有时候恨不得将这讨厌的司马牛给砍了脑袋好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也下野隐居,有些事情便有时间慢慢地思考,还有欧阳辩后来的变革、赵顼与蔡京的变革给与的启发,的确让他意识到,他自己的变革方法的确是有很多的不当之处,于是对司马光的怨恨便少了许多。
  他原本想着与司马光冰释前嫌,只是司马光在一次出使西夏之后,便被西夏给扣留下来,也联系不上了,所以这才耽误了这个事情。
  这次回来,他原本就想着找个时间拜访司马光,但这次回来,应酬等事宜的确颇多,而且还都是不能推辞的,比如说欧阳辩的宴请,吕惠卿的宴请,苏辙等人的宴请,这些倒不是邀请的人位高权重的原因,而是这些人都是他以前变革时候的助手、故人,这份情面总是要给的。
  所以就将这个事情给延后了来,只是再一回首,却发现司马光已经病入膏肓,今夜这一面,却是他们纠缠了许多年的两个人的最后一面了,想到这里,王安石也不由得悲从中来。
  “君实兄……这些年某想了许多,想起以往你对我的鞭策,当年我以为你在针对我,之后却是觉得君实兄也是为了忠君爱国,也是为了我好,不让我的政策荼毒百姓,只是当年我没有想到这些,却因此对君实兄有很大的误解,如今想来,甚是惭愧!”
  司马光瞪大了眼睛,只是眼珠子里并没有焦距:“介甫兄,你这是作甚,某才是应该道歉的那一个啊,你的政策今日看来是救国之策啊,看看你的弟子,也就是大夏的陛下,他干得多好啊,他的变革,不就是沿袭你的思想么,现在大夏国统一天下,国力蒸蒸日上,人民幸福安康,这都是得益于你的教诲啊,反而是因为我当年的阻扰,才没有让你的变革救了大宋,说起来,终究还是愧对仁宗当年对某的期待!”
  王安石不由得苦笑,司马光看起来已经是病得糊涂了,自己的改革思路与欧阳辩的改革思路哪里是一脉相承,明明是南辕北辙好吧,欧阳辩之变革思路,从民出发,而自己的变革思路,却是富国为主,其中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欧阳辩不仅做到了富民,还做到了强国,而自己的政策,也就只有强国的功能罢了。
  不过这个事情倒不用与这时候的司马光太多掰扯了。
  “君实兄,你一直在大夏朝,你如何评价季默的各种政策?”
  司马光笑了笑道:“介甫兄难道没有自己的判断么?”
  王安石苦笑了一声:“当然有,不过我越是了解,就越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看法,所以才有这么一问罢了。”
  司马光哦了一声,里面倒是充满了好奇:“介甫兄这话怎么说?”
  王安石道:“我观大夏之政策,里面不乏有利国利民之政策,而且是大部分都是属于利国利民之策,而且极为严谨,从制定政策到执行政策,里面的流程程序无懈可击,这倒是没有什么,季默历来擅长这些,制定好的政策,也一定会推行到底,以前是……有些人碍于自己的利益,将季默的政策扼杀,但现在确实再无人能够阻扰他的变革了。
  我所好奇地是,我似乎看到这些政策中里面似乎隐藏了一个主线,似乎所有的变革,都在为某个目标而努力……”
  司马光笑道:“自然是为了富国强兵惠民。”
  王安石摇摇头:“这是根本目的,在到达根本目的之前,还似乎在推动某一个更大的变革,这个变革我不知道是什么,但如此之多的政策铺垫,却只为服务这么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之宏大,恐怕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的,但我却是不知道季默到底要实现一个什么东西,君实兄可知道些什么?”
  司马光皱起了眉头,虽然他的眼睛已经看不太见了,但依然透露出睿智的光芒。
  他缓缓说道:“……你所说之事或许有可能是有关于一份文件,这份文件还没有正式讨论,我也是听谁说过一嘴,好像现在还在征集意见,这份文件很可能就是之前这些文件所铺垫的对象……”
  王安石迫不及待道:“是什么文件?”
  司马光道:“【工业革命1。0】。”
  “【工业革命1。0】……”
  王安石重复了一下。
  司马光笑着点点头:“没错,正是,介甫兄可以去找来看看,或许会有一些启发。”
  王安石点点头:“好,我回去就看看……”
  王安石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因为除了这些,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从来都不是能够随口闲谈的人,他善辩论,但并不擅长扯淡,所以今天他一来就是问政事,而不是闲谈,可是政事一说完,他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司马光虽然看不见王安石的神情,但他依然能够感觉到王安石的尴尬,虽然身体疼痛,但他依然忍不住噗嗤噗嗤笑出声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介甫兄,你还是如此可爱啊!哈哈哈哈哈,以前我怎么没有发现呢,我还一直说介甫兄是个拗相公,听不进去劝呢,哈哈哈哈哈……”
  王安石被司马光笑得心下尴尬,正想辩解一下,却发现司马光的笑声突然停住,余音袅袅,但下面却是没有了声音,王安石心中一惊,赶紧喊道:“君实兄!”
  司马光没有回应,王安石赶紧将手指伸到司马光的鼻下,鼻息全无,王安石心中一顿,又伸手在司马光的胸口上摸了一下,已经没有了心跳,王安石深深地叹息。
  “来人啊……你们老爷归天啦!”
  王安石出声喊道。
  门被打开了,司马康满脸的泪水,扑到床头跪下,呜呜呜的哭了起来,一会房间里面已经满满的都是人。
  司马光虽然无儿无女,但收养了司马康之后,司马康娶妻纳妾生儿,现如今也是济济一堂了。
  王安石叹了一声,退到了一边,对于司马光床前还有一些孝子贤孙感觉到些许的安慰,只是突然感觉到脸上有些微凉,用手一摸,发现两行清泪已然滑落。
  唉!
  人间再不见司马牛矣!


第720章 明星陨落!
  那一枚烈风中的黄叶终于飘落,大夏国举国同悲。
  欧阳辩闻听司马光去世的消息,赶去吊唁,司马康给欧阳辩奉献上八页文稿,这八页文稿是司马康从司马光书房中找到的。
  那上面写的都是当世的要务。
  司马光对大夏国的经济、政治、军队、民生、教育等等事物提出了诸多的意见,其中言辞切切,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看到深切处,连欧阳辩也忍不住落泪。
  从二十岁中进士开始,这个书生为了国家服务了四十多年,即便是被欧阳辩扣在大夏朝,也没有停止为黎民百姓谋取福利。
  在大夏这么些年里,他虽然并不接受官职,但却是不断地下乡调研,调查民生的真实情况,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去帮百姓去争取权利。
  然而他自己却终身衣着简朴、饮食简单、保持了书生的本色,只在洛阳购置了一处小小的宅院和三顷田地,而那三顷田地,在其妻子张夫人去世时候,他质田以葬,后来欧阳辩知道了这事,又给司马光购置了一些商铺,这才让已经无官无职的他能够勉强度日。
  但司马光从来没有觉得没有不好。
  因为在他的心中,是非最大。
  他直道而行,梦想建立一个上下和谐、秩序井然、安定富足的国家,在留下来的文稿后面,他又像是和谁说,又像是总结自己心中的志向,他如是说道,他心目中的国家,是一个让中外之人都能够安闲的吃饭、喝茶、游赏、嬉戏,不受战乱的的惊吓,老百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丰年留客有鸡有肉、腊酒虽浑,宾主尽欢。
  让欧阳辩感觉到感动的是,司马光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意识,但依然口述给司马康,让司马康写下来,说是一定要给他看到。
  最后的时光里,司马光一直想要劝告欧阳辩,他认为,皇帝和国家,都必须削减开支,要藏富于民、给老百姓休息的时间。
  这些话在后面已经近乎喃喃自语,但反反复复说了很多遍。
  想来在这个有些迂腐也有些落后于时代的书生眼中,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至于那些丰功伟业,可能未必就是最为重要的,实际上,他这一生,的确也践行了这一切。
  他的所作所谓未必就是对的,他的所作所为未必就真的对国家有利,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却是可昭日月的。
  这么伟大的一个读书人就如同烈风之中掉下的黄叶,让整个大夏上下同悲。
  欧阳辩下令,司马光赠太师、温国公、讣银三千两、绢四千匹、赐龙脑、水银以敛,除此之外,欧阳辩还亲手为司马光书写了神道碑,碑文曰……忠清粹德之碑。
  除此之外,欧阳辩还邀请苏轼、王安石都为司马光作神道碑文。又拨出银两给司马光修盖碑楼,并与文武百官商议谥号为——文正。
  谥号文正乃是一个文官能够得到最为崇高之谥号。
  这算是官方的哀荣,但难能可贵的是来之民间的爱戴。
  得知司马光逝世的消息,汴京城的百姓主动罢市,前往司马府外进行祭祀,很多老百姓典当了衣物置办祭品。
  司马光老家是涑水,按照此时的风俗,灵柩应当送回老家安葬,起灵之日,开封人将朱雀大街围得水泄不通,比赵顼百官被送回汴京时候还要热闹得多,当灵柩通过之时,悲伤的哭声铺天盖地,整个汴京城陷入了悲伤之中。
  司马光的灵柩途径之地,必有百姓出来路哭,尤其是下葬当天,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葬的人又好几万,从司马家的墓园一直排到了远处的峨嵋岭上。
  其实这些人大多与司马光素昧平生,但却像是哀嚎自己死去的父母亲人一般。
  欧阳辩听说了这个事情之后,不由得感慨道:“文正公能够得到人们的爱戴,并不是他文章写得如何,他官职有多高,而是他爱百姓,他考虑的不仅仅是朝廷与皇帝,他还要考虑百姓,也就是说,他考虑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他希望在朝廷和百姓之间求得和谐,建立平衡的秩序,如今看来,他这番心意百姓已经收到了吧。”
  欧阳辩得知百姓缅怀司马光,于是令人画了司马光之画像,大量的印刷,给与市场上去卖,让想要得到司马光画像的人能够得以缅怀。
  司马光死了,华夏的天空之中失去了一枚闪闪发亮的明星,但没有多久,又一颗星辰坠落。
  这一次是王安石。
  司马光在于王安石的笑谈之中死去,王安石似乎受到了刺激,回去之后也开始生起病来,但他强拖着病体帮司马光写了神道碑文,写完之后,他的病情更加严重了。
  欧阳辩听说了之后,赶紧派人上门会诊,只是王安石似乎已经该走到生命的尽头了,药石无效起来,在秋天的时候,王安石撒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