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是做大生意的,要有大局观,不要老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欧阳,以后你得多学着点。”
李通倚老卖老的话让欧阳辩感觉有些好笑。
不过这的确是正中欧阳辩下怀,有这帮汴京地头蛇帮忙,西湖城项目已经成了一半了。
刚开始他还有些担忧拉不到投资呢。
“好,既然这样,大家就认股吧,没有认完的部分,到时候开招股大会就好了。”
欧阳辩也不是磨叽的人。
那个姓王的老者不乐意了:“玩呢,小欧阳,你这是瞧不起谁呢,区区一百万贯,还得开招股大会,你都看看,在这里的都是谁!”
欧阳辩:“……”
众人七嘴八舌劝说起老王来,说得什么小孩子没见识,不要生气之类的话。
甚至有人建议欧阳辩再放出一百万股出来,大家也好分配,不然太少吃不饱之类的混账话。
都特么的是狗大户啊!
第75章 一夜鱼龙舞(八)
汴京城里热闹了一整晚。
澄园也热闹了一整晚。
这一夜,鱼与龙共舞。
等欧阳辩再次走出澄园议事大堂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
而那班汴京富豪们,依然兴奋得眼睛发亮,在商量着西湖城项目该如何开发,自家应该在这里面拿下多少店铺之类的利益分配。
得,连建好之后的店铺租赁都给解决了。
有这帮人在,至少里面五成的店铺入驻算是有主了。
欧阳辩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睛,回过头来无奈说道:“老李只是说说而已,你现在可是天下第一花魁,怎么还真能跟着我啊?”
陆采薇有些茫然:“李东家从不说大话,他既然当众说了将我送给您,那我就是您的了,卖身契估计一会就回送到您手上了。”
欧阳辩有些脑壳疼,不知道是彻夜未眠的原因,还是因为李通硬将陆采薇送给他的原因。
陆采薇是个好女孩,运气好,清倌人刚出道就搭上了欧阳辩的车,一下子就成了大宋第一名妓,都无须像其他的花魁一般逢迎好些年才能成名,到现在为止还是个清倌人,甚至都没有沾染上青楼习气。
只是,自己这边不好安排啊!
自己才六岁,陆采薇大了自己足足十岁,虽然说对于自己来说这点岁数差距不算什么,但怎么和家里人交代啊?
只是……
欧阳辩仔细的想了想道:“你自己的想法呢?”
陆采薇愣道:“什么我自己的想法?”
欧阳辩揉了揉眉心,陆采薇赶紧靠了过来:“欧阳公子,我帮你揉一揉吧。”
欧阳辩感觉到一双温软的小手轻轻贴了上来,力度轻重适合,手法也颇为娴熟,让他有些肿胀的太阳穴感觉到非常舒适。
欧阳辩有些放松,身体便不由自主的往后倒了一点,没想到脑袋却是靠上了一对沟壑,规模还真不小。
陆采薇被这么依靠,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但身体却没有挪开,反而将欧阳辩的脑袋往怀里拉去。
后面有脚步声传来,欧阳辩立即站直,却看到范宇和李通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这下误会大了!
欧阳辩张口要解释。
李通和范宇却是径直走了过去,似乎把他们当成空气了。
欧阳辩愣在了原地,回头看见陆采薇低着头。
欧阳辩叹息一声:“好了,我会给你安排一处宅子,你就好生的住着,卖身契我会稍后送给你,你自己决定自己的去处即可,哦,对了,你自己有存蓄吗?”
陆采薇点点头:“这阵子多亏你,挣了不少钱,分了足足有几百贯呢。”
欧阳辩还是摇头,这点钱不经花的,尤其是陆采薇这么一个锦衣玉食的女孩子,还得至少养个小丫鬟,几百贯估计没有两年就得败光。
这样的女孩子,若是将她抛向社会,没有几年的时间,估计又得回去那销金窟里面了,因为她所学的技能都是在销金窟里面的谋生技能。
陆采薇紧张地盯着欧阳辩:“欧阳公子……您不要我吗?
其实我什么都能做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没有问题的。”
欧阳辩忍不住哑然失笑:“好了,你就跟着我吧,不过你不必干这些事,你知书达理,还长袖善舞,尤其是你还长得漂亮,其实还是一个顶级的助手配置。
我身边还真的少了这么一个人……,嗯,你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作为我的秘书,以后成长起来之后,掌管个连锁店铺也不是不可能。”
陆采薇大喜:“欧阳公子,您答应了?”
欧阳辩笑着点点头:“对,我答应了,你以后就叫我四郎吧。”
陆采薇听到欧阳辩的亲口确认,整个人差点蹦跳起来,整张小脸洋溢着喜气,看起来可爱极了,连老男人欧阳辩都忍不住心口跳了一下。
答应是答应了,但该怎么处置陆采薇还是个问题。
让她在外面居住?
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即便是给她一个小丫鬟,还是很不安全啊。
带回家里……嗯,父母那里这一关就很难过,而且,得考虑欧阳修的感受,这货一辈子的最大的污点就是男女关系上。
自己带回去的女孩子,就是自己的女人,若是再次被人造谣欧阳修对自己儿子的侍妾有不正当关系,那就是纯粹坑爹了。
要不,还是搬出来住吧。
欧阳辩突然有了这么一个想法。
说起来倒是有些必要啊。
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商户们虽然是从欧阳家的后门进入,但堂堂大学士之家,却和商户行走过密,对欧阳修的声名还是有影响的。
如果自己搬出去,就不会有这样的影响了。
只是有点舍不得啊。
欧阳辩发现自己对欧阳一家的感情还是颇深的。
无论是欧阳修夫妻,还是欧阳发等三个哥哥,虽然一家子都不是什么正常人,但都是真爱他。
欧阳辩有些左右为难。
不过欧阳辩也有暂时的应对之策,他让陆采薇暂时住在澄园这里。
澄园原本就是家住的园子,除去作为营业所用的楼阁,其实还有不少的房间可以居住的。
这里又有不少的员工居住,有男有女,倒不怕安全的问题。
路上依然还有昨晚狂欢之后留下来的各类垃圾,欧阳辩甚至看到了掉落在草丛中的女孩子饰品。
头饰看起来只是纯银所制,其实也不值什么钱,于是……欧阳辩特意让车夫停下来,自己去捡了起来,心满意足的收入怀中。
“倒不是奔着钱去的,这是上天的恩赐,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嘛!”
一副顺应天命心满意足的……丑陋嘴角。
回到欧阳家的时候,只有欧阳棐的肥猫在院中扒拉花草,其他的人估计都在补觉呢。
欧阳辩走过去将肥猫揪起来,若是让母亲看到这肥猫糟践她的花草,肥猫倒是没有什么事,但欧阳棐被揍一顿是免不了的。
只是肥猫对年纪不大的欧阳辩似乎不太服气,在空中挥舞着爪子,对着欧阳辩龇牙咧嘴。
欧阳辩苦口婆心劝道:“你的猫粮都是用我的钱买的,你要是这么忘恩负义,小鱼干就没有了哦!”
道理很透彻,衣食父母嘛,换了个人定然会唯命是从,但肥猫不是人。
欧阳辩把持不住肥猫,只能将它往欧阳棐房中一扔,关门走人。
然后房间里发出肥猫的怒吼和欧阳棐的痛呼以及讨好的声音。
欧阳辩恨铁不成钢的骂道:“下贱的猫奴!”
第76章 一夜鱼龙舞(九)
宣城。
上元节刚过,因为节日期间,人们多暴吃暴饮,节日一过,顿时有许多人伤风感冒或者肠胃不适,梅尧臣也忙碌了起来。
自前年扶嫡母束氏灵柩南归,他已经在这宣城居丧了多达两年的时间了。
久居无聊,干脆拾起医书。
空闲的时候帮乡民看病,也算是做一点小贡献。
“老爷老爷,欧阳大人给您寄来了包裹,您要先看看吗?”
小书童背着一个大包裹跌跌撞撞的跑来。
梅尧臣斥道:“别跑那么快,小心摔倒,平日怎么教你的,每逢大事……”
“有静气嘛!我知道我知道,那老爷您要看吗?”
梅尧臣笑了笑,和身边的老叟道:“你这腰没有什么问题,回去多卧床休息几天就可以,药也不用吃,就是疲劳导致而已。”
老叟连连点头,告谢而去。
梅尧臣净了手,打开包裹,满满的都是书册。
他看了一下封面,一本《新五代史》,一本《欧阳修文集》,以及一本《国富论》。
梅尧臣咦的一声,因为国富论这本书并非欧阳修所写,上面的著作者名字叫欧阳辩!
梅尧臣赶紧打开欧阳修附着的书信。
欧阳修在书信里详细介绍了所寄书籍,并着重介绍了自己的儿子欧阳辩,并在最后写道。
“……深思吾兄一看。如何可得极有义类,须要好人商量。此书不可使俗人见,不可使好人不见。”
欧阳修的意思是——这书呢,我觉得好,但老想着给哥您看看,这书不能随便给不懂的人看,但您是行家,得看看,所以我寄给您看看。
梅尧臣随手翻了翻《欧阳修文集》,里面大多数的文章诗词都是看过的,有不少还是和他唱和的,所以平时拿出来看看也无妨,他随手放在了一边。
《新五代史》是好几册的大部头,梅尧臣颇为羡慕的颠了颠,砸吧了一下嘴巴:“还真给这老小子干成了啊。”
欧阳修写什么东西他是知道的,尤其是这本《新五代史》。
之前欧阳修在颍州居母丧,闲居约两年。
在此期间,他与外界往来极少,潜心于学术研究。
首先,他整理了苏舜钦文集,编成十卷,并作《苏氏文集序》;
接着又听从扬州僚友许元的建议,将多年来收集的金石碑帖加以整理。
“举取其要,著为一书”,名为《集古录目》,共写成了八九十篇。
在整理这些碑帖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资料可“与史传相参验,证见史实阙失甚多”。
不过在这段时间,他投入精力最多的还是《新五代史》。
他将历年所撰《五代史》初稿进行了一番梳理、补缀,分成七十四卷。
经过整整十七年的艰苦写作,这部皇皇巨著终于基本完成了!
梅尧臣赞叹道:“此书一成,欧阳当名垂千史矣!”
不过所谓这新五代史也不着急读,那大部头没有几个月时间读不完,梅尧臣将目光看向最后一本书。
国富论看起来也是一部大部头,梅尧臣还没有翻开就已经在啧啧称赞了。
“永叔最近发了大财了吗,这书的纸张装潢竟然如此不惜血本,这一本书至少得要三四贯钱吧?”
梅尧臣对欧阳辩还是有点印象的,之前见过。
不过那时候的欧阳辩还很小,穿着开裆裤就跟着欧阳修东奔西走,不哭也不闹,逗一下就笑。
不逗他就坐在原地听他们讲话,时不时也会莫名其妙的笑了起来,其实也是挺可爱乖巧的孩子。
梅尧臣皱起了眉头:“可是再怎么算,好像今年也就六岁啊,六岁就能写出这样的大部头?算了先看看。”
“咦?”梅尧臣一惊。
翻开封面之后,里面有几个人作序,欧阳修作为父亲,支持一下也是正常,王安石是老师,帮着写序也是理所当然,只是包拯也帮着写,还有蔡襄也来凑热闹,这阵容相当豪华啊!
欧阳修倒是比较谦虚,说是儿子实践之后有点想法和经验,写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时间紧任务重,有什么错漏也正常,希望大家多加谅解,多提意见之类的话。
王安石可能因为是自己学生的原因,也没有多加赞赏,只是说有可观之处,有不少发人深省之类的话,其实也是相当的赞叹了。
包拯写的评价相当有意思,他说,欧阳辩是何人不重要,不需要关注,但这本书的的确确是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包拯还在里面援引了经济二字的原始含义,又用国富论里面的定义,重新给经济学做了一个定义。
他认为,这本书扫除了以往对经济的不正当认识,他希望所有的读书人都要看一遍,最好是能够放置在书桌案头随时翻阅。
梅尧臣很是诧异,虽然包拯说不需要关注欧阳辩此人,但下一句立即将这本书捧上了神坛,将之称为经济学开山之作,这是承认了一门新的学问的出现,并承认这本书就是开山之作,那不就说是——欧阳辩已经是某一门学问的鼻祖?
这是何等的推崇!
不过梅尧臣倒没认为是作假。
这书是欧阳修寄过来的,那么书就是真的,这是基于他对欧阳修的信任。
而包拯的声誉更加的坚挺,他历来刚正严明,从不说大话假话,这也是公认的,他甚至极少夸人,这次却夸得很是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