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3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阆绿ā
  所以,后来陛下假死去了西夏,我知道之后,就下定决心要跟随的,之后的事情,赵先生您也是清楚地。
  我说这些不是为自己辩护,我也认为我是个乱臣贼子,但大宋不亡,百姓就永远过不上好日子。”
  赵顼激动起来:“大宋不亡,百姓就过不上好日子?
  我赵家难道对百姓不好么,你看我们赵家,难道不发展文教么,天下人都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好好读诗,就能够成为人上人,这难道不是所有人的机会么,以前朝代可有做到我赵宋这般的?
  还有我们赵家人对百姓不是真心付出的,每次各地有灾荒,不是积极救灾的,仁宗皇帝为什么被成为仁宗皇帝,还不是对百姓心怀仁慈,仁宗归天之时,天下百姓无不垂泪哭嚎,难道是百姓不懂是非么!
  你们这些乱臣贼子,就知道拿所谓的为了天下人,什么天下不天下,还不是为了坐天下!”
  面对赵顼的指控,狄骧还是不骄不躁,笑道:“赵先生,赵家那么仁慈,可是天下人还是穷苦潦倒,食不饱腹的穷人居多,这又是为何呢?”
  赵顼沮丧道:“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就只有那么少,天公又时常不作美,时不时就旱灾洪涝,这是天意,天意难违!”
  听到这里,狄骧终于有些微怒了,他呵呵道:“天意难违……呵呵,赵先生啊,地主豪绅巧取豪夺兼并土地之事,朝廷知道否?
  地方官员与地主豪绅联手横征暴敛,给百姓头上加上那么多的苛捐杂税您知道么?
  还有您亲自设置的市易司,巧取豪夺商人资产,让无数的商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个事情您不会说不知道吧?”
  赵顼满脸涨得通红。
  哪里能够不知道,欧阳辩与王安石与他说了无数遍,他怎么能够不知道!


第708章 有些事情容不得深思
  已然是秋天,北上其实风向不对,但赵顼所乘坐的船只却是毫无阻碍,这让赵顼、曾布等人颇为诧异。
  赵顼奇道:“这大船上的船帆并没有升起,也没有人撑船,更没有人在这大海上拉船,这偌大的海船,是如何乘风破浪的?”
  曾布、蔡京等百官也颇为好奇。
  狄骧笑道:“这船虽然没有船帆,也没有撑船拉船,但它有一样神秘武器,便是蒸汽轮机。”
  蔡确吃惊道:“何为蒸汽轮机?”
  狄骧道:“蒸汽轮机便是一种机器设备,由船用蒸汽机提供动力,由蒸汽轮机将动力转化为推动船只前进的力量,因此,船只不需要看天时风向,只要不是风暴大雨,便可以出海,比起之前需要依靠风力以及洋流,现在这种方式既稳定又便捷。”
  众人颇为诧异。
  蒸汽海船在密州港登陆,庞大的密州工业园让宋朝的文武百官大为吃惊震撼,这种震撼甚至短时间内驱除了他们的惴惴不安。
  从密州工业园开始,到乘坐上呜呜鸣叫的火车,一路上几天的时间,所见所闻让他们时常被震惊得合不上嘴巴,尤其是赵顼。
  赵顼在汴京以及临安出逃之后,第一次走出京畿,看到大宋的真实模样,一路南逃,让他真正看到民间是何等的困窘,即便是到了富庶的江南,也总是有些不太如意,尤其是从临安向西南逃窜的过程之中,赵顼真正意识到,原来大宋的底层百姓简直就是挣扎在生存线上,几乎没有什么尊严可言。
  这和文武百官吹嘘的富庶的大宋、文明之邦等溢美之词相差甚远,倒是很久之前欧阳辩给他描述的那个岌岌可危的大宋印象相符合。
  但那已经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啊,经历了嘉佑变法、熙宁变法这么几十年的持续变革,可这大宋民间,依然困顿依旧,这是为什么呢?
  赵顼当然不知道,在欧阳辩土改、经济发展之后,大宋民间已经改善了许多,只不过是后面他自己的倒行逆施,将大好的局面再次葬送了罢了,倒不是改革不力的原因。
  正是因为赵顼自己亲眼看过见过经历过,他才认识到了大宋原来的模样,正是以为知道了大宋的原来模样,他才为自己现在眼中看到的一切感觉到了震撼!
  火车所经之处,村庄屋舍俨然、沃野万里、收割的季节中,田野之间一片的繁忙的景象,那是大丰收的景象;
  而每次火车停留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繁忙无比的集市,货物如同山一样堆积,火车的吞吐大量的货物,而与火车连接的各条公路上,无数庞大的马车往来;
  一路上走来,道路四通八达,道路之上,到处都有马车往来,赵顼毕竟是一国之君,对于经济的理解毕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自然知道人员之间的交流越是密切,说明经济的往来便越是频繁,便更加意味着经济藏着的蓬勃的活力!
  而这一切,大宋与之比起来,已经是黯然失色了。
  更加令赵顼失魂落魄的是,这里在不久之前还是大宋的领地,短短的几年时间,便换了一番的模样展现在自己的面前,繁华与凋零成为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越是鲜明,赵顼便感觉更加的痛苦,因为这让他更加感觉到自己是个废物。
  赵顼回想过去,自己从庆历八年至今年,也就是元丰七年的秋天,足足十七年的时间!
  十七年的时间,大宋不仅没有变得富强起来,现在更是连自己都成为了阶下囚,而大宋失去的土地,在欧阳辩的手上,只用了几年的时间,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难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竟然大到了这种地步么?
  有些事情容不得深思,越是深入去思考,越是察觉到其中残酷的现实。
  于是,赵顼越来越沉默,直到踏进汴京城的时候,他才如梦初醒。
  赵顼出逃汴京之时,有很多的官宦家庭随着朝廷衣冠南渡,这些官宦家庭的成员,对于繁华的汴京生活颇为思念,写了不少关于故都汴京的事情,尤其是有一本名为【东京梦梁录】的书,尤其详细且情深义重,让赵顼看到了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赵顼原本以为自己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再次踏进汴京城了,没想到在短短的几年之后,能够再次踏进这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不过,此时此刻的身份,却让赵顼更加的悲从中来。
  以前他在这里君临天下,而如今,他已经是阶下之囚,人生之境遇,着实是大起大落啊。
  相比起赵顼的悲哀,文武百官真实彷徨惶恐的人并不多。
  以他们对大夏朝以往的行事来看,他们并不滥杀无辜,而且行事上堂皇端正,比起宋朝来说,还更多几分大气。
  尤其是在收纳降官降将方面,之前沦陷时候的那些官员,大多都已经经过教育重新踏上新的岗位,真正受到惩罚的并不多,而且受到惩罚的,也多是那些引起民愤较多的贪官污吏。
  所以大多数的官员对此并没有过度的担忧,即便夏朝不会给他们做官的机会,但也会给他们做民的机会。
  这其实便很好了。
  但也有忐忑不安地,比如说曾布。
  曾布在这大夏朝可谓是仇人遍地,尤其是这些仇人大多都身居高位。
  首先便是大夏朝的皇帝欧阳辩,欧阳辩原本是曾布的恩人、上司,但曾布却是叛离了欧阳辩,并且不遗余力地打击欧阳辩在大宋朝留下来的势力,甚至针对与欧阳辩交好的同年们。
  而这些同年们,现在基本都在大夏朝担任要职,比如吕惠卿,现在是大夏朝尚书省的尚书令。
  吕惠卿有多恨他,曾布心知肚明。
  当年曾布对吕惠卿的排挤有多么的厉害,今日的吕惠卿便有多恨他,曾布并不会对此心存侥幸。
  所以,在踏进汴京之时,曾布便开始六神无主起来。
  当然,也有兴奋的,比如说蔡确。


第709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蔡确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倒不是他期盼着来到大夏朝能够坐上多高的岗位——这不现实。
  因为蔡确本身自己的资历是比不上吕惠卿、章惇、苏辙这些人的,而他虽然在大宋朝潜伏了许久,甚至也成为了宰执之一,但这不意味着一回来就能够封侯拜相,这并不现实。
  他开心的是,他压得宝终于兑现了。
  他在大宋朝虽然是宰执,但并没有因此心向宋朝,原因很简单,蔡确对宋朝以及赵顼非常了解,当然对欧阳辩也相当了解,以他的见识,他自然明白赵顼与欧阳辩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大夏朝吞并陕西六路,又将赵顼赶向南方,继而将辽国打得半身不遂收回燕云十六州,赫赫军威他若是还看不出来大夏朝已经占了天下的气运之七八,而欧阳辩实在是天下之雄主,这件事情,那么他蔡确干脆回家种番薯算了。
  所以,他在宋朝当上宰执其实没有什么用,镜花水月而已,都是虚幻,一旦西夏南下,什么鲜花着锦,也不过是一场虚幻罢了。
  所以,即便他当上宰执,但他依然天天盼望着西夏灭掉宋朝,他也好早日回到西夏奋斗,在西夏当上宰执,那才是真正能够名垂青史,在宋朝当宰执——呵呵,亡国宰相,徒留笑谈而已。
  多年的梦想眼见着就要成为现实,蔡确心中雀跃不已。
  也有心中忐忑不已的。
  比如说蔡京。
  在宋朝改变国策之前,蔡京在宋朝是为第一宰相,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这其实无所谓的,以他对夏朝的理解,这并不会成为罪名,反正他不是赵顼,只有赵顼才是不能降的,他是能够降的。
  而且,他其实心里知道,他与大夏朝也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他是通过蔡确联系的。
  有一些事情,明着不好说出来,但它们却是事实存在的。
  比如说市易司这个事情,固然是赵顼的想法,但在实施当中,手段有些狠辣,甚至有些官逼民反的意思,这其实是有些不必要的,后面是谁在指使,就不好往外说出来了,但蔡确在这些事情上面,却是颇给了一些建议的。
  这些会影响他在夏朝中的风评,但其实没有关系,有些功劳不用别的人知道,有些人知道就可以了。
  但是,他依然心中忐忑,因为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也做了一些可能会令人心生不快的事情,这些事情会不会被秋后算账,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蔡京却是做了一个决定。
  他要将自己所有的身家都给奉献出来。
  无他,洗白而已。
  宋朝君臣被送入汴京城,途径朱雀大道,汴京百姓出来看热闹,将朱雀大街围得水泄不通。
  宋朝君臣并没有受枷号,也没有被束缚,也并没有坐囚车,但什么仪驾、官服这些是不用多想了,连带着赵顼,全部都身着常服。
  朱雀大街上虽然被围得水泄不通,但并不喧闹,汴京城的百姓眼神复杂地看着大宋朝的文武百官们,看着前几年的大宋官家,他们神情各异。
  有些人眼神中带着怜悯不忍,有些人眼睛里带着不屑,有些人眼睛里带着仇恨,有些人眼里饱含泪水,不一而同。
  百姓们的复杂心理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几年的时间,并不能磨灭他们对宋朝的印象。
  汴京城的百姓与大宋朝其他地方的百姓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半个大宋供养出来的汴京城是天下最为富庶的一个城池,百姓也享受到这个好处,皇家的各类恩泽,也是以汴京城的百姓为主,所以,汴京城的百姓对赵家的印象是非常好的。
  所以有些人眼神中带着不忍怜悯就可以理解了。
  而眼睛里带着不屑以及仇恨的,要么是西夏的汉人,要么就是商人,汴京城的商人被大宋朝廷折腾得够惨的,他们看到赵顼这些人的下场,不仅没有丝毫的同情,甚至是感觉到非常的痛快。
  ——你也有今天!
  今天的入城并非是什么典礼,也并非为了宣扬国威,也不是为了折辱大宋君臣,就是一个简简单单地宣告一下宋夏战争的结果——宋国亡了!
  赵顼等人也没有被送入监狱,而是被送到各处的驿站或者给国外使节居住的地方,接下来便是等待欧阳辩或者各处部门的接见或者审问。
  接见或者审问,那得看这些人的白表现,而他们掌管的涉及的大宋朝廷的各类资产,也该做一些交代的,方便大夏朝廷去接收。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即便是经验已经相当充足的夏朝,在这个事情上,也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欧阳辩只是给了大方向,其余的交于三省六部去解决就好了。
  现在的确是事情繁忙无比。
  除了这大宋君臣的事情,长江以南地区还有诸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呢。
  首先是打下来的地方,需要进行安民然后组建新官府,这里面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前期就是选拔官员,然后将官员派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