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先打南宋是更好的选择。
至于准备战争的时间,我觉得三个月的时间足以,只要咱们足够的坚决,就能够就粮于敌,前期有三个月的粮食,到了六月份,夏粮就可以接应上了,粮食上没有问题的。
至于经费的问题,发国债吧,国内虽然沉淀的财产不多,但南宋那边的大商人有的是钱,找他们发国债去。”
众人的神情很是怪异。
“陛下,您说我们去宋朝发国债融资去打宋朝?”
卢秉不可置信地问道。
欧阳辩笑着点点头。
借国债打战这种事情,后世的英法两国是行家。
在大航海时代开启的17世纪,英法两家却是争霸的对手。
当时法国作为欧洲陆地强国,击败了哈布斯堡帝国,成为新的陆地霸主;
英国作为海洋强国,击败了西班牙,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而这两个新崛起的海陆霸主,都想成为第一,那么就只能打了。
所以从1689…1815年的一百多年中,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两大阵营打了七场大规模战争,史称“第二次百年战争”。
一百多年间打了七场大规模的战争,如果仅靠两国自己国内的税收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发行国债来维持战争。
所以对于欧阳辩来说,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借鉴英法这种模式的,这也是一种尝试,如果成功了,以后执行大战略的时候,这是一个财政上的支撑。
欧阳辩说道:“发国债这个事情,其实咱们已经有前例的,之前找央行农行就是一种国债,这个没有问题。
至于去宋朝发行国债,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太靠谱,但江南商人此次大力支持琉球建设以及占领交趾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江南商人对于宋朝的忠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定。
宋朝对于商人的各种盘剥,尤其是市易司,将整个经济市场搞得大乱,现在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大宋的商人失去对宋朝的信心也是实属正常。
之前大夏击败宋朝的战争,以及这次南洋集团干脆利落的灭掉交趾,已经让江南商人清晰地见识到大夏的强大,这足以让他们对宋朝失去信心。
而大夏如果去宋朝发行债券,那么对于南宋商人来说,这可能不仅仅是债券那么简单,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大夏的纳降书,是他们必须交上来的投名状。
——我们就要灭掉大宋了,你们要是识相,就赶紧献上投名状,不然到时候打过来,你们一个也别想活。
至于这些商人会不会信……emmm,反正谁也不信宋朝能够抗住大夏……”
说到这里,欧阳辩笑了笑继续道:“……所以,这个事情并非难以达成,之后咱们可以在琉球设立一个债券中心,专门面对南宋的商人,他们看得清楚形势的,有可能这一次咱们打大宋的经费,大宋的商人可能全都给包圆了。”
欧阳辩所说的事情实在是过于匪夷所思,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久久不能说话。
这是荒天下之大谬啊!
从古至今,就没有听过去找敌国的商人借钱,然后去打他们的国家的,这不是荒谬是什么!
好吧,如果是其他的人,众人可能不屑一顾,但说这话的人是欧阳辩,他们可能要信上三分。
而且如同欧阳辩所说,南宋的商人在琉球的投资以及对交趾之战的投资,那可是很大的手笔的,而且也从中获利了,这的确是大大增长了他们的信心。
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些人若不是心存投靠大夏的心思,估计也不会如此不遗余力。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了。”章惇说道。
其他的人也大多点头同意。
众人并没有奇怪,很多时候欧阳辩并没有参与到讨论中来,但一旦欧阳辩参与的的回忆之中,会议的走向大多是依照欧阳辩的方案来走,倒不是因为欧阳辩的个人权威,而是他的方案总是最优解。
虽然他们知道欧阳辩是个天才,但也总是被欧阳辩的奇思妙想所震惊。
比如这一次,即便看起来如此荒谬的方案,但在欧阳辩解释之后,他们竟然觉得是合情合理,且有可能实现的。
所以他们开始对具体执行进行讨论了。
经过几轮的扩大会议之后,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再次轰隆启动。
……
陆端夫是江南大族陆家的人。
陆家从政的少,反而是经商为主,算是新近崛起的大族,主要还是欧阳辩经济变革中的受益者。
因为新近崛起,陆家的底蕴没有那些世家厚,所以在经济危机中,他们的损失惨重,几乎要伤及根基了,所以在得到了出海的机会时候,陆家果断地出海。
陆端夫是陆家最为杰出的年轻人,所以这一次陆家在琉球建厂,就是陆端夫来主持的。
梧栖工业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陆家的厂子也很快就见到了规模,陆端夫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连新婚妻子都想得少了。
不过总是盯着厂子的建设也有些闷,他偶尔也会出去逛逛。
梧栖港自然是没有什么好逛的,这就是个大工地,但是琉球上却有一个乐园,就是南阳港,也就是南洋集团的在琉球的大本营。
那里有几十万南洋集团的员工以及家属,这么多的人,自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区,里面和一个大城差不多,几乎是什么都有。
陆端夫就是去那里接触大城市的气息。
陆端夫去逛了步行街之后,到一家酒楼中吃饭歇脚,却意外听到了一个消息,令他大吃一惊!
大夏朝在琉球金融街开设了一个国债中心,进行国债的发放,而这一次发行的国债叫统一债券。
统一债券……统一的是谁,这还不清楚么?
大夏要打大宋了!
请假条
请假一天哈。
今天在出差
再请一天,临时公司有事出差中
第693章 债券!
陆端夫敏锐地看到所谓统一债券背后的用意,顿时浑身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他心中的震撼颇为复杂,有震惊也有难以言明的喜悦。
震惊是他已经嗅到了硝烟的味道,这是一场谁也无法避免的战争。
喜悦则无法对他人言说。
陆家虽然是江南大族,但近些年来已经有些倾颓,和许多大家族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土地革命让陆家也受到了极大地打击,虽然后面暗地里拿回了一些田地,但失去的足以让陆家伤筋动骨了。
陆家不是海贸世家,是以种桑树养蚕为主,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立根之本,虽然说现在开了一个工厂,但比起陆家以往的风光,那是差了好几个等级。
琉球这里的前景应该是不错的,工厂应该也能够盈利,但要靠这家小厂子的盈利来振兴陆家那是万万不能。
再这么下去,陆家就要家世倾颓了,按照后世的说法,那叫阶层跌落。
陆端夫作为新一代最出色的年轻人,他对陆家的未来是不抱有希望的。
倒不是家族长辈无能,而是大宋整体局势如此。
如今的大宋国内,做生意只是死路一条罢了,整个国内已经陷入了大萧条,整个国家都在哀嚎,各行各业都不好做,就跟个泥塘一般,大家都在里面挣扎,可谁也无法逃脱。
陆端夫还算是机灵的,在听说琉球开发的事情,立即就跟着一起出来了,说服了家中的长辈在这里投资了一个工厂,他的厂子小,反而很快实现了生产,梧栖工业园现在百业待兴,有产品出来马上就地就能够消化,让陆家的厂子没多久就收回了成本。
但就如前面所说,要靠这么一个小厂子想要振兴陆家是绝无可能,可是国内的情况目前来说是令人绝望的。
所以陆端夫的心情是无法轻松起来的。
所以在听到这所谓的同一债券的时候,陆端夫第一反应是震惊和担忧,第二反应则是——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
没错,这是个发财的机会。
大夏发行统一债券,那就是要打仗了,至于是打辽国还是宋国,按照正常的攘外必须安内的传统做法,那就是要先打宋朝了。
在大夏打宋朝,谁能够打赢这个事情,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
大宋在之前就打不过大夏,现在更是陷入了如此的绝境,更加不可能打胜仗了。
那么大夏的胜利是一定的,那也就是说,这统一债券大夏肯定能够偿还的,也就是说,这肯定是亏不了的,至于这债券的利息有多少,那就得去看看了。
陆端夫干脆连饭都不吃了,赶紧赶往国债中心。
陆端夫赶到国债中心的时候,国债中心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嘿,陆公子您也来了?”
有人和陆端夫打招呼道。
陆端夫一看,是一个来往颇为密切的老乡。
陆端夫赶紧道:“对啊,听说有什么债券,我便来看看。”
老乡嘿嘿一笑:“没错,就是所谓统一债券,我也是来看看。”
两人都是嘿嘿一笑,心照不宣的往前挤,毕竟这所谓的统一债券,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这个不好明说——大家都要面子嘛。
前面有人在发债券的介绍,陆端夫赶紧抢了一张过来看,这一看让他屏住了呼吸。
——这统一债券的年化率达到了10%,而债券的期限是三年,也就是说,总的收益是30%,也就是说,如果投入10万贯,那么三年过后,能够净挣30万贯!
这种算法当然是有点粗糙的,但也大约是相近的。
如果是好年景的时候,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是不愿意用这种方式来挣钱的,因为回报率不算特别高,有门路的人放放高利贷,比这挣得多了去了。
但如今大宋内部经济萧条,放贷出去风险很高,有些商人说破产就破产了,别说挣不到钱,连本都收不回来,就陆端夫知道的几个放高利贷的,这两年都维持不下去了,因为破产的人越来越多,放出去的贷连本金都收不回来,那几个放高利贷的叫苦连天,可也无可奈何,只能赶紧收缩,不然他们也将是破产的一员。
这年头,连放贷的都活不下去了。
做生意不行,放贷也不行,哦,是了,连佃租都有收不回来的。
去年宋夏都大丰收,农民都多收了好几斗,但也就是这好几斗,反而让农户负担更加重了起来。
农业丰收了,价格自然而然的就下跌了,对于大夏来说,这个事情是个好事情,户部有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加上大夏为了准备明年开春的大仗,大量的收购粮食,所以大夏的粮食不仅没有降价,反而略有升高。
宋朝原本也有这么一个最低收购价格的,但在来到了江南之后,因为财政紧张,所以连这个惠民政策都给废除了。
所以,农民在这种情况下,遇到的困难就很多了。
欧阳辩曾经在宋朝进行的税制改革,到了元丰年间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了,所有的苛捐杂税再次卷土重来,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农民活不下去了,他们也开始对抗地主,有些地主怕引起动乱,所以也不敢当真逼死人。
现如今宋朝这情形,无论是什么行业不好干,现在大家的资产别说什么升值了,大多都在快速地贬值之中,所以这一次琉球开发以及交趾开发的事情,才吸引了这么多的宋朝商人过来。
——大家都没有办法了啊!
在这种时候,收益率百分之十的债券就是一种求之不得的投资方式了。
而且,账还不能这么算。
债券是一种资产投资,也是一种政治投资啊。
大宋朝眼看着是不行了,这时候大夏朝发行的债券,看起来好像是大夏没有钱了,但这何尝不是夏朝的一种统战手段呢?
——这很可能是拉拢宋朝商人的手段啊!
想到此处,陆端夫不由得怦然心动。
钱挣了,还给家族留了一条后路,这样的投资百利而无一害啊!
第694章 殷伯及!
陆端夫眼睛发亮,他的同乡一样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
两人眼光对视了一下,都看到彼此眼里的渴望。
老乡低声道:“找个地方聊聊?”
陆端夫看了一下债券的发卖时间,还有几天的时间,倒也不急在于一时,便点点头同意了。
两人来到了一个酒楼上,找了个僻静的位置。
老乡低声道:“陆老板,这个事情您怎么看?”
陆端夫眼神有些闪烁:“似乎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式。”
老乡嘿嘿一笑:“在这等年景中,这何止是不错的投资方式,简直是久旱于甘霖啊。
你陆家家大业大,可我老李家却是撑不太住了,再不赶紧找个出路,我老李家就要跨了!”
陆端夫斟酌了一下道:“李老板觉得夏朝一定能胜?”
老李诧异道:“难道咱们大宋还有得胜的机会?”
陆端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