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估计是真的憋久了,逮到可以倾诉的人,就喋喋不休一般说了起来。
吕惠卿也不着急,安安静静地听着,等苏辙说完了,他接着说道:“季默的确是个怪人……”
可能是觉得这个说法对欧阳辩不够尊敬,他想了想又道:“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引领我们赶出这么一番大事吧。
不过仔细研究他的思想脉络,似乎也不难理解他的这些思想,他的思想应该是接近民本思想,又参杂了佛家的众生平等之思想,所以,他重视民众,对商人也没有鄙视。
当然,这可能与他很小的时候便经商有关,小时候的经历,是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历程的,所以,也没有太多奇怪的地方。
至于他不封父母,不立皇子之时……”
吕惠卿也有些疑惑。
“……难道是两位皇子都不如他的心意?”
关于这个,苏辙却是果断摇头道:“这个却非如此,大皇子欧阳茂,二皇子欧阳蒙,都是极其聪明的。
欧阳茂沉稳大气,欧阳蒙机灵活泼,学业上很多的先生都是赞不绝口的,我也给他们偶尔上课,说实话,视野之宽阔,思索之精深,比起们当年不知道要好多少。
当然啦,他们身处这汴京城,家里有事帝皇之家,身边都是饱学硕儒,加上各自的母亲都是一时之选。
富皇后出身宰相之家,年少时候也是家学渊源,陆贵妃出身虽然低一些,但精明强干,教育出来的儿子自然也是差不到哪里去的。
从聪明能干上面,这两个皇子都是非常棒的,至于季默是否喜欢他们,这个也是毫无疑问的。
否则季默不可能雷打不动的,每七天都会抽出时间去陪他们玩,或者是钓鱼,或者是野炊,或者是烧烤,根据季默的说法,这是亲子时间。
从这些方面来看,季默对他们的爱其实是没有差别的,也不存在不爱他们的可能。
所以,这不是季默不立皇子的原因,应该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说起这个,我倒是想起了之前季默提过的事情……”
苏辙回忆了一下:“……我记得,季默曾经与我说过,他认为独裁非国家之福气,众治才是更好的方法,他当时说的那个词叫什么……哦,对了叫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如何解释?”
吕惠卿问道。
苏辙斟酌道:“根据季默平时处理政务的习惯与做事方法以及这字面上的意思,我大约归纳一下,可能有遗漏的地方。
大约是把充分发扬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既最大限度激发了朝廷创造活力,又统一朝廷的思想和行动,有效防止和克服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清谈。
这可能是季默在经历了之前在大宋经历过的所谓异论相搅的进阶,真宗朝时候,王钦若出任宰相之后,真宗又把与王钦若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寇准任命为宰相。
当时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宋真宗将个中奥妙说破:“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
所谓“异论相搅”,就是同时起用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大臣,以便相互牵制。
但是这么一来,事情便无法做成了,季默在宋朝变革时候,便是深受此困扰,但季默也并不否认异论相搅的重要性,所以要民主,也要集中!”
吕惠卿抚掌笑道:“大善,可是,这民主集中制又于不立储君何干呢?”
第676章 我也不同意!
苏辙的眼神逐渐变得迷茫起来。
“是啊,又有何干呢……季默说,独裁之害在于,妄想以一人之才智,治天下九州之地,理万万人之事,天下之大,千万人一起来治理尚且困难万分,何况以一人之才智,是以独裁乃最为愚蠢之举。”
吕惠卿诧异道:“可咱们三省六部之体制,不正是靠读书人来一起治理么,皇帝统御四方,自然要有手足眼线,三省六部之制度,不正是发挥众人之力么?”
苏辙点点头:“我与他讨论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季默当时笑了笑才道,皇帝可以不太管事,但一旦皇帝有足够的意愿,三省六部也只能是沦为皇帝一人的工具而已,所谓制衡,对于皇权来说不过是笑话。”
吕惠卿闻言沉默了下来,一会之后才道:“遍观史册,似乎越是接近当今,越是符合季默之言,季默之智慧敏锐,的确是顶尖的,那季默的解决方案?”
苏辙叹息道:“便是这政治协商会议类似之机构,所谓集思广益,收集天下才识之士之良策,归纳总结,民主集中,最后形成国策,交由三省六部监督执行。
至于皇帝之角色,在季默看来,非常不是天下之福,还认为是天下之害。
季默认为,要使天下长治久安,便得代代有英明才智之人统御天下,非如此,朝代更迭虽然还是隔一段时间还会发生,而且大部分时间还是混乱之状况。”
吕惠卿有点糊涂了:“季默说不要皇帝,为什么还要有一个人来统御天下?”
苏辙哈哈一笑:“到了这里季默又怪了,他说,不要皇帝,但得有元首。
所谓蛇无首不行,但只要保证这个脑袋是睿智的,便不能用继承制度来统治天下,得用择优制度。”
吕惠卿不解道:“每一代的帝皇,条件允许之下,都会用最好的教育,这不是很好么?”
说到这里,苏辙神色其实也有些变化了,他说道:“其实,季默的话离经叛道,但这一块上面,我觉得还是蛮有道理的。
继承制制度自然有它的缺陷所在。
首先,嫡长子继承制度,我们并不能保证嫡长子的心智才能都是最好的;
其次,我们甚至都不能保证这个继承人是个正常人。
其实大部分时候,大约就是逮到好的就算是好的,逮到不好的也只能将就,可朝政往往就是这么被败坏掉了的。
按照季默的说法,不用继承制度,而用择优制度,则是可以推选出最为优秀的元首。
最优秀之元首,是最优秀之读书人,经历过州郡之历练,一步一步走上来,受万众之希望以治理万万民。”
吕惠卿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不就是宰相出州郡么,咱们的宰执不就是最优秀、最会做事的读书人么?”
苏辙看着吕惠卿,没有半点的笑意:“季默的意思是,世间再无皇帝,也不再有皇室,国家最高之元首,便是这五年一换之元首,这元首最多只能做两届,也就是十年的时间。”
吕惠卿悚然而惊:“没有皇帝!这世上怎么能够没有皇帝,自从秦始皇开始,中国一代有一代的皇帝,没有一天是没有皇帝的,我们大夏怎么可以没有皇帝!”
苏辙认真道:“所以,季默不封父母,不封兄弟,不封皇子,也不承认所谓皇室,他大约是只想当元首,大约国家定鼎之后,季默就会着手这个事情了。
而现在的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季默试验的关键,探索出来一个没有皇帝的制度来。”
吕惠卿震惊地看着苏辙,嘴巴张合几次都没有说出话来。
苏辙苦笑道:“很不可思议对不对,我刚刚听到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这就是季默啊……”
一句【这就是季默】让吕惠卿不由得心情平复了下来。
是啊,这就是季默啊。
他总是在干不可思议之事,不是吗?
孩童的时候,就已经是开一派之词宗,稍微大了一些,已经是天下首富,在之后便是最年轻的状元,再之后,一步一步成为大宋最年轻的宰执,在之后,便假死成为大夏的皇帝……这样的经历,换了谁来都不敢相信啊。
但这就是季默啊。
“换了别人,我是绝不敢相信的,因为无数人想要成为皇帝,想要皇帝的滔天权力。
但季默如果说他不想做皇帝,我是相信的,因为……”
吕惠卿咀嚼了一下自己的话语:“……因为季默是真正的无私,你看他少年时候喜欢华服美食,但现在却已经返璞归真,他看似闲适,但却心怀天下,他看似权力无边,但却将朝政尽数托付给我们这般同年,我看不到他对权力渴望与眷恋。”
苏辙点点头:“你的意思是,让我支持季默,让我支持商人参政?”
吕惠卿摇摇头:“不,这个事情我不同意,季默曾经是商人,但他终究是个读书人,他的心中只有兼济天下,而不是商人的锱铢必较。
商人对于经济发展有益,但必须让商人处于读书人的掌控之下,因为他们是一群没有良知、贪婪、自私的家伙,如果让他们掌控朝政,他们不会顾忌天下,他们只会盲目的、如同饕餮一般、到处掠夺百姓的财富!
如果是这样的话,天下危矣,现如今这大夏,欣欣向荣,只待时机合适,挥师南下,将最后的失土收回,便可以恢复汉唐之风,魏巍华夏、中央王朝将会重新建立,在这等伟大民族复兴的时刻,怎么可以将权柄交予商人这些人手上!”
吕惠卿斩钉截铁说道。
苏辙脸上露出笑容,大力地点点头:“我们一定要阻止季默,不能让他将这大好的形势葬送在那帮商人的手里!”
吕惠卿点点头:“不过……”
他眼神犀利地看着苏辙:“……子由,我们若是阻止季默,有可能会与季默反目成仇……”
苏辙摇摇头,过了一会说道:“唐太宗有魏征,宋仁宗有包拯,大夏皇帝欧阳辩也该有一个敢劝谏的大臣……”
第677章 面谏!
苏辙只歇息了两天的时间,因为朝廷的确是离不了他,或者说,是他认为朝廷离不了他。
第三天的早上,苏辙就又再次早早起床,在天色还没有到蒙蒙亮的时候,就起来梳洗吃早餐准备上朝……嗯,没有那么早上朝,欧阳辩讨厌早朝,一开始将从每天改成了三天一次,后来又认为太早影响身体健康,改成了七天一次,再后来觉得早朝着实没有必要,有事情的话,直接召开会议便是。
其实这些事情大家心里心知肚明,无非就是欧阳辩起不了早,但大家也都是受益者,以前没有人好意思说,但皇帝这么规定大家也就都接受了。
不过苏辙是个自律且守旧的人,在他看来,早朝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彰显大家都很努力嘛,不过他知道大家其实都不想早起,也只能作罢,但他自己每天却是照旧,每次都是天还没有亮就起床准备了,然后早早去到中书政事堂坐班。
今日的苏辙也是如此,他乘坐马车在刚刚苏醒的汴京大街上施施然而过,反正时间很多,也不虞有迟到的担忧。
到了政事堂,中书省的官员还没有到齐,这不由得让苏辙有些皱眉头,这才两天没有到来,这些人就开始散漫了。
以往苏辙天天上班的时候,这些人没有谁这么晚来的,因为领导都这么早来了,其他的人也不好意思晚到,不过这两天苏辙告了病假,其余人就抱着侥幸心理了。
不过还好他们晚到了一些,但还真的没有谁真敢迟到。
因此中书省的早会还是能够正常举行的。
对于大夏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接近三千万人的一个国家,而中书省是朝廷最高权力机构,所以政事之繁杂,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苏辙虽然两天没有处理这些政事,但有章惇在,倒也不虞积攒下来,所以苏辙将事情给分配下去,等中书舍人等拿出处理意见之后,自己再进行审批就可以了。
花了大约一个时辰的时间处理这些事情之后,会议也就结束了,苏辙看了看天色,整理整理衣冠,神色凛然就往外面走去。
章惇感觉有些不对劲,赶紧唤道:“子由,你这是要干什么?”
苏辙顿了顿但没有回头:“某要去面谏陛下!”
还没有来得及散去的中书舍人以及其余的中书省属官纷纷面露异色。
章惇道:“所谏何事?”
苏辙凛然道:“劝谏陛下莫要轻信商贾!”
众人微微惊呼。
章惇脸色微微有些变化:“子由!”
苏辙大袖一摆,往外走去。
“陛下之想法,某不是不懂,但某不赞成!”
苏辙声音朗朗,有铿锵之声。
章惇摇头叹气。
欧阳辩也早就起床,毕竟时间已经是早上九点多,再不起来就真的要挨喷的,听说苏辙求见,欧阳辩赶紧接见。
因为是正式的会见,所以起居注官也是必须随侍在侧,随时准备记录的。
对于这些正式的会见,欧阳辩也颇为正式:“苏爱卿,你身体好些了么?”
苏辙作揖道:“臣身体无恙,但心中有恙,朝廷有恙。”
起居注官眼睛一亮——嘿,碰见大事了!
欧阳辩苦笑斜睨了一下起居注官已经挥舞起来的笔尖,对于起居注官的想法他自己心知肚明,以前他当起居注官的时候,没有大事发生的时候回觉得颇为无聊,但每次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