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有真正的群体智慧,只有一个及其自律且能够不断更新的政党,才能够保持着恒久恒新……嗯,当然也是有寿命的极限的,但至少比起以一家一姓去掌控一个庞大的国家要好得多,子由你认为呢?”
  苏辙叹了一口气:“别人巴不得一家一姓千秋万代,你却千方百计想要把这帝皇身份给推出去,早知如此,你又何必这么折腾呢?”
  欧阳辩笑了笑道:“这你就错了,我这么折腾,就是为了不让一家一姓折腾天下百姓啊!”
  苏辙不由得笑了起来。


第651章 欧阳辩这个浓眉大眼的是不是叛变革命了?
  对于大夏朝的人民来说,这一年是新鲜而充满吸引力的,每天都有很多新鲜的消息,似乎时间在被加速一般。
  首先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建设在大夏国内开展,道路、桥梁、河渠在快速地出现或者被挖掘出来,而大量的工厂在各地落地,道路、水运要道上行走着比以前千年都要多得多的人,这些人将无数的货物从南运到北,又从西运到东,好像是永无止境一般。
  大夏的百姓发现到处都是工作的机会,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整个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到了如饥似渴的机会,有读过书的人,轻易就可以找到一些高薪的工作。
  整个社会的物质在快速地丰富起来,他们常常会在货架上看到新鲜的玩意,以前他们只会看着什么盐、茶叶等等这些生活必需品,但现在却有无数的新鲜玩意走入寻常百姓家。
  因为有工作有收入,所以他们也买得起并且敢买,不用每一分一毫都想藏起来预备着明日的变故。
  这是日常之中的变化,再往大了的看,大夏在于宋朝的谈判之中的各类条款也都并不忌讳的向民众公布,几十家报纸对这些事情进行分析报道,在汴京,几乎是每个国民都能够说上几句。
  大夏对宋朝压倒性的胜利,让这些新成为大夏国民的百姓与有荣焉,当然也有一些遗老遗少对此唏嘘不已。
  但是大夏与辽国的战事却是让所有的人,包括这些心怀故国的遗老遗少们,对大夏大胜辽国,并夺回燕云十六州,甚至还直捣辽国中京大定府这事感觉到震撼的同时,还与有荣焉。
  这是属于汉人的荣耀,与宋夏之别无关,辽国虽然以中国自称,但汉人可从来不会觉得辽国又资格称中国。
  契丹人,蛮夷而已,怎么配得上中国二字。
  这就是汉人的想法。
  大夏之前虽然是党项人建立,但现在的皇帝是汉人,宰辅大臣是汉人,所行之体系是为汉礼,所写之文字是为汉字,所说之语言是为汉语,既然如此,这大夏便是汉人的王朝,或者可以谓之为中国。
  而且这个汉人王朝打起仗来毫不含糊,大宋努力了这么多年,或者说苟活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完成的事情,被这大夏给轰轰烈烈的给完成了,如此对比之下,似乎这大夏还更加有……嗯……中央王朝的气概?
  或许就是这么一个意味吧,但这个意味足以令人消弭许多的敌意。
  这是个很奇妙的心里状态的变化。
  或许他们自己并没有察觉到,但在人群之中跟着欢呼的时候,在与朋友一起喝酒吹牛逼的时候,在街头巷尾听着说书先生兴高采烈地宣讲的时候露出的微笑,在不知不觉增添了他们对这个大夏的认可。
  而那个写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样文字的大夏皇帝陛下欧阳辩,似乎还真的有那么一点意思?
  如果能够跟着一个大帝一起缔造一个伟大的中央帝国,这事儿似乎也不赖?
  这些是普通老百姓的心理感受,而在朝堂之上的官员却是有着不同的感受,他们为改革、经济发展、战事、后勤、对新占领地的稳固等等事情忙得连房事都没有兴趣的时候,朝堂之上却有一个新鲜的话题迅速席卷了所有的人,连北方如火如荼的辽夏之战的热度都被降了下来。
  这个话题就是关于大夏朝在新提出个一个倡议,就是关于召集一个社会各界的政治协商会议,这个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其实关注的人不多,但是对于这个会议的描述却是颇为引人注意。
  在朝廷发出的对于这个政治协商会议的描述是这样的——政治协商大会可以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制定和修改法律;监督三省六部的工作等等。
  富有政治敏感性的人立即嗅到其中的不同寻常。
  宪法、法律、三省六部等等这些关键词,都意味着不同寻常的东西在里面。
  如果这个描述是真的,那么这个政治协商会议的权力当真是非常大的,当然啦,这个描述未必就是真的,很多时候的一些东西,只是用来看得,而不是拿来用的,具体如何,还得看实际。
  汉人百姓历来如此务实。
  然而,这个消息对于另外一个消息非常灵通,而又非常敏感的群体——商人——更是颇有触动。
  因为这里面的所谓参会代表中将会有25%的商人代表,而其余的士农工也是各占25%。
  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士农工商在其中的比例是一致的。
  士农工商喊了几千年,但从来没有真正的平等过。
  尤其是商人,只要哪个朝代没有被残酷的压迫过,他们便要称之为黄金时代了,可惜大部分的时候他们都在夹缝中生存,不得已带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去成为权贵的手套,全然没有敢想象有一天他们也能够堂而皇之的登上政治舞台。
  不过他们是更加实际的人。
  ——不实际的商人是存活不下来的。
  他们到处去寻找知道内幕的人,想打听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这根本就是天上掉馅饼嘛。
  商人们的吃惊无关大局,他们历来都是游离在官场之外,关键是文官集团的反应,哦,就是士人的反应。
  他们表示很吃惊。
  什么时候这些商人也能够与我们平起平坐了,这不是要天下大乱了吧,那些可是商人啊!
  商人怎么可以参与朝政呢,商人怎么可以与我们坐在一起呢,商人怎么敢与我们一起谈论治国理政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呢,他们应该去蝇营狗苟,对我们俯首帖耳,见到我们先吓得去掉半条人命才是应该的啊。
  现在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咱们的大夏皇帝是不是叛变革命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念头,这个消息立即压住了北面的战争成为了汴京的新闻头条。
  一时间所有的人都在讨论这个事情,在讨论这个事情背后的意义以及伟大皇帝陛下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心思。
  请假一天
  爸妈来访,得陪一陪,明天恢复更新。


第652章 人心所向!
  端午节过后,天气便热了起来,一场预谋了许久的龙舟水荡涤天地,似乎将冬季春季以来的灰尘全都给洗了个干干净净。
  汴京人挂上了艾草,在午时左右痛痛快快的冲了一个午时浴,寓意着冲洗掉霉运以及疾病,可以迎接接下来的盛夏了。
  但首先迎接回来的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王韶元帅攻破辽国中京大定府,逼得辽国皇帝将行在往北迁移,而海军的狄骧将军,则是大破辽东,大军已经抵达辽阳府城下!
  其实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已经算是追亡逐北了。
  大定府远在长城之外,放在汉朝时候,这个区域也是汉朝控制的极限了,而再往外扩,那得是到了唐朝的时候了。
  如此盛况,怎么不让汉人欢呼雀跃?
  一时间,汴京城陷入了狂欢之中。
  自从大夏进入汴京,除了一开始汴京城里的宋人有了一种亡国的悲哀感觉,但随后而来的改变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经济在蓬勃的发展、律法变得完善起来、吏治变得清明起来、官府的行政效率在快速地提升、官员的变得亲民、百姓手中的钱财在变多、市面上的物资变得丰富起来……
  这些是内部的变化。
  而在外面的变化,辽国三十万入侵河北,让汴京城人民再次慌乱不堪,大夏虽然还是汴京城人口中的西夏,但大夏国从皇帝到大臣,从制度到内核,全部已经是完完全全的汉人国度。
  辽国可不同,辽国是异族,那是宋人咬牙切齿又惊惧的对象,辽国南下,若是这亲善的大夏抵挡不住,扔下他们退回宁夏去,到时候他们这些宋人就得经手契丹人的蹂躏了。
  契丹人可不是大夏国,他们可是会烧杀抢掠的,每年汴京打草谷的惨状,他们可都是听说过的。
  以前大宋朝面对契丹,那可是被打得好惨的,澶渊之盟在大宋人看来,那就是天大的耻辱,可也不得不承认契丹人着实很强。
  现在契丹人打来了,大夏虽然打跑了大宋,但能不能打过契丹,那还真的是不好说。
  在这个时候,留在汴京城的原来的宋人,终于有了与大夏休戚与共的感觉了。
  但是令他们吃惊的是,大夏的元帅王韶带领的军队,不仅抵挡住了辽国的军队,甚至将这三十万入侵的军队全部都给歼灭了!
  如果仅仅是如此,也算是大夏的煌煌国威了,但王韶元帅不满足与此,主动向水长城踏出第一步,这一步踏出去,不仅收回了燕云十六州,还继续北上,打下了大定府,而海军狄骧将军,则是向东打下辽阳府,控制了东北!
  这等武功,如果不论南方的宋朝,光是在北方地区的占领地,已经比得上大汉朝了!
  如果,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啊,如果大夏朝稳住这种局面,然后在某一年南下灭掉宋朝,那么大夏朝就算是真正统一了中国!
  而且以大夏朝皇帝欧阳辩治国理政的本事,大夏朝或许会成为能够比拟汉唐的中央王朝!
  这令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心脏漏了一停。
  这不比那大怂要香太多了?
  对于大多数国民来说,宋朝其实并没有那么美好,感觉宋朝美好的更多的是读书人,因为赵家人依仗读书人,所以对于读书人是优待的,但对于其余的人来说,并没有显得那么美好。
  这种感觉是通过对比而来的。
  大夏朝入主汴京之后,种种政策无不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主旨。
  朝廷对官府进行改造,尤其是将府衙的各种职能进行细化,形成各种面对民众的职能部门,而这些职能部门是更加亲民的,规章制度都是以便民为主旨。
  汴京人民明显能够感受到这种变化,在职能部门细化之后,他们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户籍管理、房屋租售、财产变更、婚嫁诉讼等等这些事情,都能够得到详细快速地处理。
  想比起宋朝时候,即便是被称为包青天执政的时候,民众依然尽量不沾染官府就不沾染,因为风险大不说,关键是还门难进话难听。
  收入方面,宋朝的汴京是繁荣,但那繁荣与普通的民众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虽然也是辛苦的工作,甚至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一旦有了灾年,就会成为流民难民,而在这大夏朝,工作机会多不说,关键是他们工作能够攒下钱。
  攒下钱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攒下钱,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抵抗灾年带来的影响,而在平常时候,也敢消费了,市面上的东西又精美又便宜,生活以肉眼可见的程度变得美好起来。
  这不比大宋要香得多么?
  人民的眼睛总是能够看出不同的东西来的。
  大夏朝是一个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有非常出色表现的朝廷,这样的朝廷,与大宋朝廷相比,明显是更加优秀的。
  所以,这个选择并不难。
  于是,民众真心诚意的为大夏欢呼。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朝廷提出的政治协商会议,则是更加的热心起来。
  如果,大夏朝能够长治久安下去,那么,一个字面上的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身份,那可是意味着不寻常的地位。
  读书人自然不用多说,一向都是主角,农民则是被地主所代表,大多数时候其实也是读书人,但商人可不一样,商人里面也有读书人,但一旦进了商人的行列,就只能是商人,虽然宋朝对于从商这事并没有如同前面朝代那般轻视,但有些界限是始终存在的。
  对于跨界的读书人商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自身是商人的人来说,那就是真正的限制。
  现如今他们就有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挤进这个所谓的政治协商会议。
  商人们对于朝廷做出的承诺是相信的,因为商人也有在这大夏朝廷中担任要职的。
  比如大夏央行行长陆采薇,比如户部商业部的杨清,比如工部侍郎姜汝成等等。
  这些人之前可都是商人!


第653章 人心鬼蜮!
  汴京的龙舟水历来不小,这一次也不例外,城里面已经池满河满,连惠民河的水位也都高涨,这还是之前经过包拯整治过后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