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此,以后攻辽,后勤就可以从锦州、来州、辰州上岸,而咱们的海上力量覆盖东海、黄海、渤海、南海,后勤物资可以从密州起送,也可以从沿岸组织,比起从路上运输,不知道要省事多少。
  也就是说,达成这个目标,会让咱们大夏以后灭辽省了十倍的力气!”
  在此同时,踏上燕云十六州的王韶给出了作战目标——左路大军控制云内州,中路大军在夺下析津府之后,协同海军进攻大定府,而辽阳府则是由海军全权负责。
  作战目标由王韶的军报传到朝廷中,苏辙不由得苦笑道:“季默啊季默,你说这是个巧合么?”
  欧阳辩笑了起来:“这当然不是个巧合,这说明我与子纯都是战略大师!”
  苏辙苦笑道:“我的意思是,你不必装成不知道,就算是你授意的也没有关系,你的战略能力大家都是知道的。”
  听到苏辙如此说道,这次苦笑的换成了欧阳辩,欧阳辩苦笑道:“子由,我要是说这真的是我猜测的,我事先并没有给子纯任何的授意,你相信吗?”
  苏辙愣了愣:“真没有?”
  欧阳辩点点头道:“这是最好的战略选择,我与子纯不谋而合也是正常。”
  析津府城下,王韶与折驹道:“夺回燕云十六州,有长城依仗,我们是立足于不败之地了,如果是不思进取的王朝,倒算是够了,但咱们的陛下雄才大略,他的欧亚大陆的大战略你也是知道的,灭辽灭宋都是必须的,所以,想要获得战略上的主动,就必须取得大定府、辽阳府!”
  折驹苦笑道:“道理我都懂,但是夺下来简单,关键是如何守住,每次我想到这个我就脑壳疼。”
  王韶嘿嘿一笑:“你这就太不了解咱们的皇帝陛下了,是,辽国虽然损失三十万军队伤不了元气,还会卷土重来,咱们在大定府是难以防守,但这是正常的情况下啊!”
  折驹一愣:“那什么是不正常的情况?”
  王韶笑道:“昔日的大辽帝国,今日却是一个被歼灭三十万大军的垂暮帝国,面对欺压自己百年时间的苦主,阻卜部、女真部,甚至是回鹘、高丽这些被欺压了这么些年的国家民族,你觉得他们有没有可能揭竿而起,对辽国发起战争?”
  折驹有些迟疑:“话虽如此,但辽国毕竟是辽国,这些国家或者民族,未必就敢当真揭竿而起。”
  王韶嘿嘿笑道:“如果是有人操控呢?”
  折驹一惊:“咱们的陛下?”
  王韶嘿嘿一笑:“具体如何我并不清楚,但我听海军那边提了一嘴,反正高丽使者、女真部使者都通过海军去了汴京,所以,我才敢定下取下大定府、辽阳府的策略。
  如果阻卜部、女真部发起对辽国的战争,那么辽国的精力就会被牵扯很大的部分,那我们守住大定府以及辽阳府就不是个梦。
  一般来说,所谓的孤城不守,是因为后勤无法供应,但咱们的海军可以覆盖大定府以及辽阳府,这样一来,后勤的供应不是问题,辽国又无法专心对付我们,那么我们守住的机会就大了!”
  折驹睁大了眼睛:“如果是这样的话,咱们扼守大定府,进可以威胁辽国上京城,一旦事有不谐,直接退回长城,这是进可攻退可守,如此一来,战略优势可是太大了!”
  王韶点点头:“咱们大夏在陛下的指导下制定了五年计划,按照两个五年计划执行完毕,到时候大夏的综合国力恐怕要远远超过辽国与宋国,届时我们又有这么大的战略优势,拿下辽国指日可待啊!”
  两人嘿嘿笑了起来。
  在此同时,在渤海湾里,锦州与来州迎来了不速之客。
  锦州的州官听说海上来了大夏的海军,然后望风而逃了,根本不敢组织军队对抗。
  狄骧带着军队在来州、锦州两地登陆,庞大的海船上载着大量的军马,这是远洋集团的商船也一起进行军力的投送。
  几万匹马的运输,在渤海内部的运输,虽然工作量庞大,但其实没有那么难,毕竟是海湾,风浪不大,路途又不远,对于马匹来说负担也不大,马匹上了岸,稍微喂养草料休息一下,就可以投入战斗了。
  之所以要在锦州来州登陆,是因为要绕到长城的外面去,大夏军队历来喜欢大迂回,这次从海上发起攻击,也算是大迂回的一种。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当狄骧的两万骑兵出现在长城后面的时候,前有敌人进攻,发现后面的路也被截断,守在长城里面的辽军一下子就崩了。
  打开长城,大夏的军队顿时如同钢铁洪流一般出关,析津府作为辽国南京,守卫自然是足够强的,但面对大夏的大军,连两天的时间都没有坚持住,因为当大门被炸开的时候,析津府的守卫全都慌了,根本就组织不起来抵抗。
  王韶这才彻底服了。
  欧阳辩从一开始就预言了辽国军队的腐败,王韶还是将信将疑的,后来歼灭辽国三十万军队,虽然也算是轻松,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辽军统帅耶律志崇太嫩了,辽国的士兵实际上还是颇为可靠的,至少比宋军要强的。
  但那可能不能代表辽国军队的全部,因为自从他们进入辽境之后,遇到的辽军的素质真的是天差地别!


第639章 伟大的皇帝陛下!
  在长城里面驻守的辽军被包围,想要负隅顽抗等待救援的人并不多,毕竟聪明人还是很多的。
  前线的消息早就传来了,三十万大军在夏境全军覆没,只要有一颗稍微聪明的脑袋,便可以知道夏军到底有多么的强大。
  现如今夏军又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背后,虽然谁都不知道夏军是怎么做到的,但可以确定的是,自己想要活下去,放下武器投降是最好的方式,于是,辽军一个个放下武器走出堡垒向夏军投降。
  向夏军投降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虽然长城里面的军官有不少是契丹人,但军队里面的汉人为数不少,汉人向汉人投降,这种事情并不违反他们的内心。
  王韶趁热打铁,将长城一线包括甘肃军司…西凉府…西平府…夏州…大同府…奉圣州…来州这么一整个长城都掌握在大夏的手里!
  在收到来州长城最后一处关隘已经收归的报告,王韶忍不住热泪盈眶。
  ——华夏民族的生命线终于回到了汉族的手里!
  燕云十六州在失去了一百多年之后,又再次回到了汉人的手里。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燕云地区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燕云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在其盛世时经略东北的基地。
  对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是其北方的门户。
  一方面,在国力昌盛时期,它是中原王朝经略控驭北方游牧民族的据点和桥头堡,隋炀帝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与前沿,是军事斗争的“战略缓冲带”。
  燕云地区北部的长城与五关构成了牢不可催的人工防线。
  在古代战争中,骑兵对于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原军队无疑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在军事地理上,长城对于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南下则能起到防御屏障的作用。
  紧挨着长城南侧的燕云十六州,以其坚固的城池、巍峨险峻的山脉及横贯交错的大河构成了战略上又一道防线。
  它是长城防线的有力依托,与长城构成唇亡齿寒、互相支持的关系。
  对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意义同样重大。
  占据燕云十六州后,彻底改变了他们在与中原王朝军事斗争的被动局面。
  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虽然军事力量较强大,但他们没有先进的文化制度,更没有固定的财力收入。
  由于自身政权制度的限制,在与强大的中原王朝斗争过程中,要么是取得暂时的军事胜利,要么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彻底击垮。
  但占据燕云十六州后,这一局面彻底改变。
  通过燕云十六州这一窗口,他们开始了解中原,逐步接触中原文明,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
  也就是说,无论是汉族还是游牧民族,燕云十六州的意义都非同寻常,谁掌握了燕云十六州,谁就掌控了战略上的优势!
  消息快速传回汴京,整座汴京城沸腾了起来。
  百年的大宋朝没有解决的问题,却被大夏皇帝欧阳辩给做到了!
  在这一刻,欧阳辩彻底成为了大夏人民伟大的皇帝陛下。
  所谓大夏人民不仅包括真心诚意认为自己是大夏人民的百姓,还包括了不得已留在大夏境内的宋人,虽然他们从大夏的变革中得到了好处,但他们依然在怀念着大宋朝的好,但在这一刻,他们欢呼雀跃,与大多数的大夏人一样,他们畅快的欢笑,忍不住热泪盈眶,无论他们自认是宋人还是夏人,但他们最终都是汉人。
  尤其是原本宋境没有来得及撤退的宋朝官员,虽然他们被劝降,但心底下未免没有自己是宋官的念头,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从心底下认可了大夏朝。
  这些官员虽然明面上对欧阳辩尊敬有加,但私下喝酒的时候,也有破口大骂欧阳辩是乱臣贼子的时候。
  但到了此刻,他们终于心服口服。
  这种服气不仅来自于燕云地区的回归,这是很多事件的积累形成的结果。
  自从大夏入主陕西六路以及淮水以北地区,大夏朝廷便开始进行改革,里面有让文官集团损失的地方,比如说土地改革方面,但至少他们在官场上却是有所进步的,大夏的官员的缺额是从上到下的,有能力的官员大多都得到了提拔,这也算是安抚了他们的情绪。
  关键是,一系列的变革起到的巨大作用,却是让这些原本的宋朝官员有目共睹的。
  土地改革,让农民拥有了可以耕种的土地,农民可以选择自己耕种,也可以选择以土地为资本加入企业合作生产,在其中占有股份,农民可以在企业里面工作挣取工资,年底有分红可以分,基本做到了旱涝保收。
  农民有了收益,让消费市场变得红火起来,大夏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极低的商业税让商业蓬勃发展起来,比起大宋朝的时候还要繁华许多。
  在欧阳辩的主持下,大夏朝廷真正做到了轻徭薄赋,废除了所有的苛捐杂税,极大地解放了黎民百姓的负担,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正面的发展力量。
  这种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原来的父母官,本身就是站在高处俯瞰,当然明白这些道理,他们虽然对欧阳辩从一个宋朝的官员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君主不满,但对于欧阳辩的执政是从心底下赞同的。
  这些累积起来,加上剿灭三十万辽军的助燃剂,以及这一次收回燕云之地的真正大事件,他们已经彻彻底底服了欧阳辩了。
  毕竟欧阳辩与赵家人的事情属于民族内部矛盾,但收复燕云之地,那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赵家人干了百来年,这个事情依然是干不好,甚至是遥遥无期,但此事就被欧阳辩给干成了,与这个事情比起来,欧阳辩干的错事反而是可以原谅的了。


第640章 漫卷诗书喜欲狂!
  王韶收回燕云之地的消息不仅让汴京沸腾,还如同霹雳雷霆之势往四面八方传播出去。
  宋夏在淮水对峙,但终究没有完全断了联系,这等令民族振奋的消息,毫无阻碍得越过淮水,向南宋之地传播。
  这个消息每到一地,便会引起轰动,读书人漫卷诗书喜欲狂,忍不住嚎叫欢呼,更有甚者泪流满面,当天就呼朋唤友,喝得酩酊大醉,喝醉了之后就开始大骂宋廷。
  宋廷到了杭州之后,所行之事开始变得倒行逆施起来。
  宋廷为了应对北边气势汹汹的夏国,在抵达杭州之际,就立即进行扩军,但这等南迁朝廷,百姓也不是很信得过的,何况所谓的好男不当兵观念所致,宋廷招募了一个月,也就募集了几万人,但这怎么足够?
  于是在曾布的见一下,宋廷颁布了强制征兵令,家有二子,须有一人当兵,若是不愿意当兵,可以出丁钱相抵,这相当于既解决了征兵的问题,又能够收刮很多的钱财,正所谓是一举两得。
  但这样的政策是很不得人心的,一时间江南人无不怒气冲冲,只是苦于现在朝廷就在杭州罢了。
  而这不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的整体困顿。
  虽然曾布受赵顼委托,对市易法进行修改,对市易司造成的后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复,但现在江南的经济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营商环境的问题了。
  江南的经济发达,一方面来自内需的发达,江南以几路供养大宋,商品通行天下,这才造就了一个繁华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