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纯仁更糊涂了:“事情多了,那哪里有时间去读书、聚会、领会山水之乐,这样的官当来又有什么意思?”
司马光笑着摇头道:“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看到他们投入其中的模样,我也是心生好奇,于是请求加入其中。
当时加入的时候,做的事情是修建一个县的水利工程,那个县十年九旱,县里面几十万人,常年都要逃荒,即便是年景好的时候,也要出外谋生才能够勉强活下去。
这个县的知县是一个叫文弘绶的年轻人,小伙子二十多岁,年纪虽轻,但干劲足啊。
这个县整个县的背面是一条大河,但县里却被一条大山给阻隔住了,听得到大河的水流声音,却只能干瞪眼,所以,惟一的办法就是在山上凿出一条水渠,将水引入到县里面来。
但这个工程实在是太难,也有点异想天开了。
当时我是跟着一起调研,我看完之后觉得上面的人绝无可能批准这样异想天开的计划,即便是批准了,也绝对不可能完成。
但后来令我意外的是,这个提案不仅被批准了,而且还拨了大量的钱粮下来。
可即便是钱粮足够,我也不觉得能够完成,因为这种工程的难度不亚于建造长城了,光是靠一个县,光是靠一个年轻的知县,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大的号召力?
但这个年轻人带着一帮比他还要年轻的年轻人,到各处的乡里去宣传,去和那些农民去勾画出以后有水了之后县里面可能的美好未来。
当时我是打算看笑话的,因为这些农民怎么可能会配合嘛,在大宋的百姓,谁面对这些劳役,谁不是能逃就逃的。
这个县其实在之前也是陕西六路的,也就是属于大宋的,怎么可能就换了个国籍就会让农民勤快起来?”
但奇怪的是,这个年轻人还真的组织起来了很多人,而且数量还是多达几万人之多!
在真正开工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里农民干活是给钱的,不仅不需要他们自带干粮,还有钱可以领,这才是令我吃惊的地方。
在大宋,农民不仅要交赋税,还得自带干粮服劳役,而在西夏,却能够吃着白粥大白馒头,甚至有时候还有肉可以吃。
当然这些只是题外话,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官员,在参与的工程中,最后潺潺的水流涌进那片干涸的土地的时候,那些农民跳进浑浊的水中大声的哭喊的时候,那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或许就是他们愿意当苦官的原因吧。
他们经常提起欧阳辩所说的一句话,叫当官要为民做主,当官就要为人民服务,要从百姓中来,再到百姓中去,一切以百姓的需求为中心等等话语,真真切切表达了西夏朝廷当真是一个为了百姓服务的朝廷。
而不像大宋一般,虽然说着所谓爱民,在民生凋敝之时,上层的官员却在风花雪月……”
说到这里,司马光的眼里含着泪水。
“……其实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你刚刚怀疑我是不是投了西夏,其实我还真的实现想过的,西夏是真的为了百姓,而大宋只是为了小部分的人的利益,如果西夏能够并了大宋,那么大宋的百姓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似乎也不错的吧。
不过,我司马家毕竟世受皇恩,我司马君实也是受了三代帝皇的恩情,如果我这么投了西夏,的确是过不了心中这么一关。
但是我每次想起大宋子民的哀嚎,我就难以入睡,在西夏百姓,尤其是陕西六路百姓在劳作后的载歌载舞,我便有一种念头,如果大宋的百姓也能如此,那么我是死了也值了。”
范纯仁吃惊地看着司马光,他看到的是一个伟大的灵魂在他面前哭泣,这是一个悲天悯人的伟大灵魂,但忠诚与怜悯的冲突,却让他夜夜难以入睡。
范纯仁自忖,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内心的纠结,他该如何去解决呢。
范纯仁很绝望的发现,他与司马光一样,似乎也很难面对这样的问题。
他范家更是世受皇恩,如果他范纯仁想要投夏,那么他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他父亲的清名。
他的父亲范仲淹为了大宋出生入死,但他作为范仲淹的儿子,却背叛了这个国家,这让人情何以堪。
“……其实,我很佩服欧阳辩,他的父亲是欧阳修,他却敢不顾一切去做这些事情,我时常在想,如果是我,我敢不敢?”
司马光幽幽说道。
范纯仁如遭重击。
第603章 打进东京城!
除夕。
这个除夕对于大部分大宋人来说,这是个慌乱的除夕。
京畿附近的路,没有太多的喜庆之色,唯有慌乱与凄苦。
有权有势的人家,已经南下去了,留在原地的是一些并不富裕,甚至是穷苦的人家,他们经不起折腾,即便是逃到南方去,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生存。
即便是最为繁华的汴京城,也没有了炮竹声响,连孩童都被约束在家里不然随便外出,家外面的世界,已经变得慌张而危险起来。
很多之前夹着尾巴过街的不良子,现如今却是游荡在街上,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关键是,现在的禁军对此都视而不见,他们关心的是将自己的家产搬到江南去,怎么会想着去帮别人呢。
而在更西面的河东路、京西北路,已经成了大兵营了。
李宪的手上重新聚集起了二十万军队,在太原、汾州、晋州、河南府城、西京连成一线,阻止西夏东出。
尤其是西京洛阳,更是成为了防守的重中之重。
因为西京洛阳与汴京只有不到两百公里,如果西京有失,汴京城便会成为西夏的跑马地。
李宪带重兵把守西京,足足有十万军队守卫着洛阳一线。
但李宪心中没有底,这十万军队虽然已经算是赵顼能够给他的十万最精锐的军队了,但他却没有半点能够抵挡住西夏军队的把握。
失去陕西六路之后,宋朝已经失去了最后一条遮羞布了,西夏完全可以不用硬碰硬打洛阳,只要绕过西京,打哪里不是打。
果然,西夏军队分为三路大军,一路度过黄河攻打河东汾州,直指太原,中路威逼洛阳,而右路大军威逼均州,似乎要直指襄州!
李宪大吃一惊的同时,又是苦笑不已。
王韶果然是帅才啊,当年他能够在伐夏的五路大军之中脱颖而出,实际上是王韶的功劳,当时的左路大军的元帅虽然是他,但实际上指挥军队的是王韶才是。
王韶投了西夏,西夏的战略越加出色了。
此次三路大军各有所指,一路更比一路狠。
左路大军直指太原,太原乃是北部重镇,拿下太原,便可展望真定府,虎视河间,拿下这两个地方,便可以隔绝辽宋,威胁到大名府。
中路大军更不用多说,威逼洛阳,直指东京,汴京城里的王侯将相,若是识趣一些,便该早做准备,赶紧逃去杭州为好。
而最为狠毒更是右路大军,直指襄州,所谓守江先守淮,保扬必保荆,此次朝廷想要的便是以淮水一线的天险以拒西夏骑兵,以淮河为第一道防线,以长江尾第二道防线,最终能够在江南偏安。
但王韶这么一招直指襄州,便让这个策略顿时摇摇可坠起来,襄州若失,西夏便可沿汉水而下,届时整个大宋的江南便岌岌可危了!
这等阴险的绝户计,也就只有王韶使得出来了。
李宪站在洛阳的墙头遥望西夏大军,不由得叹息道。
“也不知道我能够撑多久,李某受了皇恩,也就只能以死报国了,也算是全了你老赵家给我的恩宠了,希望你们早早有所准备便是。”
李宪将消息快马加鞭送回汴京,将整个汴京城都给惊动了,第二天宫门大开,大宋皇帝赵顼带着百官仓皇南下。
好在早就有所准备,也不算是过于晃乱,至少大队伍的秩序还算是好的,但是那些晃乱的百姓就遭殃了,很多百姓没有主见,见到朝廷走,他们也想跟着走,一家老少跟在后面,聚集成为比大队伍更加庞大的流民潮。
没有秩序的流民潮,便是灾难性的,流民潮里面冲突四起,里面互相抢夺食物财务,让整个秩序更加败坏起来,有些人在这庞大的流民潮中与家人失散,造就了无数的人间惨剧。
而赵顼以及百官对此视如不见,他们操心的是怎么在淮水一线布置守备,并且守住襄州。
原本赵顼等人还是想试着守住河东路以及汴京的,但西夏一招直指襄州,顿时令朝廷上下慌了手脚。
大宋可以失去淮水以北地区,因为即便是失去汴京,大宋还可以成为南宋,但若是失去襄州以及淮水,大宋连南宋都做不成了!
大宋南下杭州是为偏安,但偏安也是安啊,总比成为阶下囚好吧?
所以,大宋的大策略立即产生了大幅度的改变,原本的原地抵抗,引辽国为援,立即变成了撤军南下守淮守襄。
至于联络辽国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说不定西夏占领了河东河北之后,辽国感觉到了威胁,先打起来了,到时候大宋还可以打回去的啊!
……
轰隆!
一连串的爆炸声中,汾州城垮塌而下,西夏骑兵一拥而入,通往河东路的西大门被打开了。
王韶并不进入汾州,此次西夏三路大军看似气势汹汹,但主力实际上就是他这个左路大军,中路为震慑吸引,而右路是让宋廷慌不择路的一招妙棋,而左路大军,才是真正的主力。
中路是种谊带领,而右路则是狄虎带领,而他王韶,承担的是快速地打通通往渤海通道的任务。
一旦西夏军队在河东路、河北西路以及河北东路形成实质性的占领,那么战略优势将会随之而来。
打通出海通道,可以获得远洋集团来之海外的物资,此为其一。
而形成对汴京城的威慑,对洛阳不打而打,失去了河东路以及河北东路,洛阳便不能再守了,宋军只能向南后撤,再不撤,便会成为瓮中之鳖,此为其二。
而关键一点是,占领河东、河北东路,加上远洋集团对于海洋的封锁,将实际上隔绝宋辽之间的沟通。
这样一来,即便宋辽想要联手攻打西夏,也没有办法统一步调,那么西夏即便是腹背受敌,也有可以腾挪的空间。
所以,王韶这一路大军必须以闪电战迅速打通通道,不能与宋军耗太久,如果没有海上的物资,一旦耗到开春,西夏国内便会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到时候就要出大问题了。
第604章 攻城拔寨!
拔掉汾州城,王韶并不停留,这里有后续跟过来的军队修复后驻守,这里的情况与陕西六路不同,陕西六路那边打完可以先不管,反正只要军队一直在前面打,后面就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但这里与辽国接壤,必须打下来立即接管,并且让军队进行驻守防备,以防形成权力真空让辽国占了便宜。
好在现在的西夏的工程能力惊人,垮塌的城墙,用水泥浇筑,很快又能够形成战斗力。
王韶带着三万骑兵前进,这一路上,他要拔掉太原、真定府、河间府,形成一条连接海洋的通道。
不过王韶的三万骑兵只是前锋,后续还有跟着的大军,在王韶拔掉雄城之后,立即进行接管。
太原这里驻扎了三万的大军,王韶从汾州城跋涉而来,带兵的将领想打王韶军一个措手不及,带领军队拦截王韶。
王韶岂是一般人,正好借着宋军出城的机会,与宋军打一个野战。
北宋的军队可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三部分,其中厢军和乡兵战斗力相对较弱。
而作为军中主力的禁军,同样分为三部分——河北禁军、西北禁军以及中央禁军。
至于南方各路,所有的禁军加在一起,其数量也不及以上三部分中地任何一部。
西北禁军因驻扎民风彪悍陕西,又长期对夏战争,因而长期保持强悍战斗力。
可以这么说,北宋西军是北宋名将和强军的摇篮,而宋辽因为澶渊之盟后,便没有怎么有战事,久疏战阵之下,河北禁军的战斗力实际上不如西军多矣。
西军虽然军纪差,但是西军中有负有盛名府州折家军,麟州杨家将,青涧城种家军等。
西军能苦斗,敢牺牲,已经是天下闻名,陕西四路从大范老子范雍开始经营起,强兵之名,已垂近百年,西军除四路正军,其他不管蕃兵,强壮,弓箭社,与西夏,青唐诸羌纠缠百年,是一支敢于深入瀚海戈壁千余里做野战,为大宋开疆拓土的军队!
陕西诸路,一家数代都为西军效力,男子活不过三十,一堆寡妇同处而居的景象,比比皆是。
而河北禁军造就渐渐衰落,军备松弛,兵疲将衰,所以金军南下之时,完颜宗望东路军从河北南下一路几乎兵不血刃就打到了汴京城下,可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