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个时刻,他竟然精神恍惚起来,清晰地记起少年时候,他与欧阳辩的某一次谈话的情景。
  当时欧阳辩说道:“大宋之患在于辽国,西夏不过疥藓之患,西夏国土面积极小,经济潜力极低,只能勉强自保罢了,一旦大宋崛起,西夏只是注脚罢了!……”
  赵顼面露苦笑,心中暗道,季默啊,你这次是看走眼了啊!


第576章 大家都是理想主义者啊!
  庆州的上空彤云密布,天色阴沉,云层压得很低,眼看着元丰一年的第一场大雪就要到来,但庆州城内却是一片喜庆。
  早在两天前,庆州就开始打扫卫生,将陈年的垃圾清扫干净,又在关键的地方悬挂上红灯笼以及一些欢迎的话语,写着一些欢迎大夏国相莅临指导以及什么庆祝大夏收回故地之类的话语。
  庆州城东城门内的老聂胡辣汤,这些日子还是照常营业的,外面的人虽然进不来,但里面的人却还是要吃的。
  但今天的老聂却没有呆在店里面照看生意,而是让两个儿子在店里面看着,自己却跑到西城门去,据说今天会有大人物到来,城里的人都跑去看热闹去了。
  这一次庆州没有怎么经历过战争的苦,虽然说关闭了城门一段时间,让庆州人感觉有些不太方便,但也就仅此而已。
  庆州城内粮食足够,城门关闭的时候,因为庆州城本身就承接了庆州工业园的娱乐事业,里面吃喝玩乐样样都有。
  所以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吃喝的吃喝,就算是放了一个长假罢了。
  老聂不懂什么天下大事,但是这大夏军队进城之后,规规矩矩的守城,然后买东西还给钱的,果真是颇为稀奇的,甚至这些军队还组织人去城里面帮人修房屋,南城是贫民居住的地方,那里的房屋也有不少是危房,没有想到这些打仗的大兵不仅守规矩,还能够帮百姓修房子,这可就太稀罕了。
  大夏军队用这一招获取了庆州人的喜爱,对于大夏的占据倒也没有太多的意见了。
  不过也是,庆州人一开始还是颇为忐忑的,但永兴军路经略使、原庆州知州苏辙在城里面各处张贴安民告示,告诉大家不必担忧,该吃吃该喝喝,大军即便是入城也是秋毫无犯,不需要担心。
  话虽如此,但谁又能够不担心。
  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即便是大宋朝的军队,各个城池的人也不会允许他们进入的,因为那些军人一个个都是**,甚至有发生过军队夜间洗掠自家城池的事情,这让他们如何安心。
  不过主官同意,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老聂之所以想去看看这个大人物,其实也是基于好奇心,他想看看能够调教出一支真正秋毫无犯的军队到底是何等英雄人物。
  老聂开着胡辣汤店铺,那里是庆州城的消息聚集地,老聂对各类消息了如指掌,这个大人物的确是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据说这个新的大夏国相是个汉人,这个对庆州人很重要,毕竟如果是汉人,那么可能对汉人终究还是会有所同情的吧?
  当然,之前的那个梁乙埋也是个汉人,但梁乙埋无恶不作,带着军队几次洗劫环庆路,这一次的国相虽然也带兵来了,但这兵却是全然不同,倒是让老聂心生好奇了。
  老聂一大早就来到了庆州西城门,占了一个不错的位置,然后之后有人来了,大多都能够认得老聂,相互打了个招呼,就蹲着准备看人,可是后面人越来越多,又有军人将他们驱开了些。
  “喂,你,下来,不许到高处,还有你,别堵了路!”
  ……
  庆州人的确是好奇心满满,大早上的就将城门堵得严严实实,还是兵丁在将领的带领下将人给疏散到了一边。
  老聂伸着脑袋观望,发现庆州城里的官员都出来迎接了,还有永兴军路的经略使苏辙也都在,这些人在老聂眼里都是天上的人物,但这些人站在寒风中肃立,没有一个人叫苦的,不由得暗暗咂舌。
  临近午时,远方传来轰隆的声响,老聂感觉脚下的大地都在震动,旗帜出现在眼帘中,一眼望不到边的骑兵轰隆而来。
  老聂瞪大着眼睛,看着那些玄衣玄甲的骑士,忍不住呼吸急促起来,如此庞大的骑兵让人远远看着就想拔腿而逃。
  不过老聂忍住了,所以他看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脸。
  老聂有一项了不得本事,他对于认人很有一套,只要他见过的人,他就能够记住。
  这个人,曾经在他的店里出现过!
  这个人,正是被所有人簇拥的人,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个人应该就是所谓的国相了。
  这时,他恍惚之间听到有人低声道:“这个人,好像是以前的经略使欧阳辩!”
  老聂脑袋嗡了一声。
  庆州人对欧阳辩是很感激的,因为欧阳辩知庆州时候,给他们留下来很厚重遗产,庆州工业园给庆州人带来了就业,不仅让庆州人可以去庆州工业园打工,像他这样做生意的,更是获益良多。
  可惜后来听说这个令人尊敬的父母官外出的时候出意外死了,当时庆州人还颇为惋惜呢。
  一个已经死了的人,不仅重新出现在所有人的眼中,而且还摇身一变,成为西夏国的国相!
  欧阳辩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勒住绳索,抬头看向城门上的庆州城三字,微笑着摇摇头,然后一跃下马,看到苏辙时候,上去用力地拥抱了一下。
  苏辙眼中带着泪花,但是笑得很开心。
  欧阳辩低声道:“子由兄,是我连累你成了大宋的叛贼了。”
  苏辙用力地锤了一下欧阳辩的肩膀,笑中有泪:“别说这些季默,你以为这是你的理想,但你不知道的是,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你以为我们就不想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国么?”
  欧阳辩眼里也渐渐有了泪花,嗓子眼也有些哽咽。
  苏辙说得对,王韶、种谊、章惇、卢秉……这些人不用他多去劝说,就一直自觉地团结在他的身边,从很久之前开始,到后面叛国这么大的事情上,他们或许有挣扎,但从来没有与自己说过,就是干脆的、自觉地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这是何等的信任,以及……他们是何等的爱这个国家!
  赵家人只顾着一家一姓的利益,那么,他们就要将赵家人推翻下去,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个煌煌的大中国!
  这群人,的确都是理想主义者啊。
  欧阳辩以为自己的心肠早就冷硬无比,但面对一群热血的理想主义者,欧阳辩发现心里面的感动竟然无法遏制。
  欧阳辩放开苏辙,看到卢秉、王韶、郑雍、梁焘、张璪、吴居厚……他们的眼里也是泛着泪花,再往后看,陆采薇、于谋、姜汝成等人也都泪流满面。
  欧阳辩却欣慰起来。
  这么多年啊,有这么一群人一直跟在身边,无怨无悔,无论他做什么事情,他们都在义无反顾的支持着他。
  人生得一知己已足以,得到一群的知己,那就是叨天之幸了。


第577章 我建议由欧阳辩做大夏的皇帝!
  傍晚的时候,终于下起雪来,而且是一场鹅毛大雪。
  天地之间都成了一片白茫茫。
  而在偌大的会议室之内,却是暖融融地一片,一场盛大的会议正在召开。
  主持人是已经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的苏辙,中书省尚书令欧阳辩列席、枢密副使王韶列席、户部尚书卢秉、以及郑雍、梁焘、张璪、吴居厚、陆采薇、于谋、姜汝成等等俱都列席。
  军方也就一个王韶列席,其余大多都是民政部门的人列席,可见今夜之会议主题是关于民政的。
  气氛相当热烈,因为会议刚刚开始,欧阳辩就对在场的人进行敕封。
  郑雍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梁焘则是礼部侍郎,张璪为工部尚书,姜汝成为工部侍郎,陆采薇为大夏央行行长,于谋为农行行长,其余人等也各有职务。
  这番封官,自然让众人心情振奋,关键是接下来的议题更是震撼人心,也就是迁都之议。
  “……我认为,迁都势在必行,兴庆并非一个更好的都城,我认为,长安是更好的选择。
  相比兴庆,长安的优势很多。
  第一,从安全上来说,长安的安全性更好,群山环绕,关隘易守难攻;
  第二,是长安的经济价值更好,依靠陕西六路富饶肥沃的土地,能够支撑继续向南的后勤;
  第三,从地域上来说,兴庆太偏了,我们想要吞下宋朝,从长安开始是最好的选择;
  第四,定都长安,可以割离西夏党项贵族的势力,虽然说我们已经将大部分的权力都夺了回来,但兴庆依然是他们的根据地,我们必须将他们一起迁来长安,如此一来,党项贵族的实力必然大减。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迁都长安刻不容缓!”
  众人连连点头,不愧是苏辙,目光的确是相当长远。
  安全性、经济、影响力,无疑长安是更好的选择,如果还留在兴庆,的确并不合适,大夏想要成为更有影响力的国家,就必须定都长安,另外,还有一个很关键,大夏在此之前是被认为是蛮夷的政权,但定都长安,就可以与正统扯上边了。
  王韶举起了手。
  苏辙道:“请发言。”
  王韶的脸色还是有些苍白,闻言笑了笑:“我是军方代表,我对苏参政的意见表示赞同。”
  章惇留在兴庆镇场子,种谊在防备河东军,狄虎则是打长安去了,所以王韶就是代表军方的人了。
  苏辙笑了笑点头。
  王韶笑着回应一下,继续说道:“迁都之前,我们该讨论一下季默的身份问题了。”
  众人纷纷目视王韶。
  王韶道:“如果迁都,那么谁会是大夏第一个进入长安的帝皇呢,总不能是李秉常吧?”
  众人眼中露出亮色,王韶这是要劝进啊。
  苏辙眼中露出鼓励之色:“你的意思是?”
  王韶说道:“李秉常是党项人的国王,如果还是他做主,我们这个政权就只能是蛮夷政权,我们必须根正苗红,这是为了政权的合法性考虑,所以,我提议,由欧阳辩欧阳季默担任大夏国的皇帝!”
  众人齐齐鼓起掌来。
  王韶的话听起来有道理,但其实里面是偷换了概念的。
  什么叫合法性?
  合法性不是看你是不是汉人,而是看你以前是不是唐朝时候治下的子民,党项人虽然不是汉族,实际上是根正苗红的唐人,所以并没有所谓的不正统之说。
  但王韶的说法也没有错,在宋人眼中看来,只有汉人当皇帝,这个政权才能叫正统嘛。
  这就是说,为了国家着想,为了以后可以入主中原,那么李秉常就不适合担任皇帝了,那么李秉常就该禅让了。
  好家伙,明明是谋朝篡位,到这里倒成了爱国。
  众人纷纷表达赞同的意见,最后看向欧阳辩。
  欧阳辩没有什么三请三让,他站了起来,环顾了一周,笑道:“我就不搞那三请三让的那一套了,大家都是自己人,也没有什么好虚伪的,大家知道我也不想当什么皇帝,不过,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一个皇帝终究还是有用的,我也不妨当一当。
  迁都的决议也是好的,我是赞同的,不过目前最为重要之事,是尽快将陕西六路都掌握在手里。
  整军的事情自然有军队的人在做,但军队的后勤支撑可就要你们支撑起来了,这是一个事情。
  另外一个事情,是尽快将各州县的民政给掌握在手里,愿意投西夏的官员尽可以收拢过来,他们现在未必尽心,但等我们稳定下来之后,他们就知道我们是干实事的朝廷了,看到了希望,他们自然就愿意真心投降了。
  不过,其实最重要的一个事情是……”
  欧阳辩眼神变得犀利起来。
  “……给底层的老百姓活下去的希望!”
  “……也就是说,在西夏执行的变革,在这里我们不仅也要搞,而且要搞得更加的彻底,我们就不要再搞什么公司控制了,我们直接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
  苏辙慢慢皱起了眉头,他当然知道西夏的改革是什么,他还想着私下里跟欧阳辩讨论一下,没想到欧阳辩现在就提了出来。
  “季默,这个事情是不是该缓一缓,毕竟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贸然发起,会不会让他们激烈的反抗,甚至起兵造我们的反?
  还有,如果这个事情传到大宋的内地去,会不会令宋人都对我们产生恶感,以至于所有的地主豪强都起来反抗我们,到时候我们想要推进就会有很大的阻力了。”
  欧阳辩点点头:“子由的担心有道理,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尽可将消息先给传播出去,不是说宋境,现在陕西六路也可将消息传播出去,让他们起义。”
  苏辙浑身一震,惊讶地看向欧阳辩。
  欧阳辩笑了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