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马公,抱歉抱歉,实在是事情太多,怠慢了您。”
  欧阳辩一脸的愧疚。
  司马光急道:“你真的进攻大宋了?”
  欧阳辩点点头:“这本来就是计划中的事情。”
  司马光默然起来。
  欧阳辩安慰道:“司马公,您放心,屠城、烧杀抢掠,这些事情一概不会发生,我的目的是给老百姓带来幸福,而不是给他们带来灾难。”
  司马光摇摇头:“你已经给他们带来灾难了。”
  欧阳辩却是笑了起来。
  “长痛不如短痛而已,您这些天也该去探访过许多农牧场,该知道农牧民的生活如何了,如果宋朝的百姓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司马公您觉得是好还是不好呢?”
  司马光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好不好呢?
  那肯定是好啊!
  若是宋朝百姓知道还有这样一种生活,估计造反最积极的就是他们了。
  欧阳辩读懂司马光的表情,笑道:“战争的确是暴烈的,的确会伤害到百姓,甚至会有很多人在其中丧命。
  但战争不是目的,推翻宋朝也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天下的百姓都能够过上好的生活。
  司马公您来往的文官集团以及地主豪绅,就是他们的贪婪,才让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说难听点,他们就是趴在宋朝百姓身上吸血的蚂蟥,不将他们拉下马,百姓就永没有过上好日子的时候。”
  “可是……可是……”
  司马光嗫嚅了许久,都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语。
  欧阳辩看了看,发现还有点时间,于是回过头来与司马光道:“司马公,我理解你的纠结,你认为只要朝廷做好了,天下就好了。
  但实际上呢,一来朝廷就是这些人占据着呢,您看无论是我老师也好,我也好,我们主持变法,反对的人就是他们。
  我努力了那么些年,大宋朝是看起来繁荣了,但百姓的生活一点也没有变好,一个黄河决堤,就有上百万灾民流离失所。
  您说,这样的国家,即便是文章诗词再漂亮,又有什么意义呢?
  宋朝以钱帛求和平,这倒也罢了,把脸皮不要了,若是能过上好日子也就罢了,可这好日子也没有过上。
  过上好日子的方式就是拼命的对百姓抽筋吸髓,呵呵,这样的国家要来何用嘛!”
  欧阳辩说完就没有理司马光了,转头就走了。
  司马光呆立许久。


第570章 神兵天降!
  在司马光在西夏的时候,韩绛也已经抵达陕西,并且进驻绥州城,哦,现在已经叫绥德城了。
  绥德城乃是治平四年时候种谔从西夏手中夺来的,当初就叫绥州城。
  绥州是河谷上的战略要塞,东南通向黄河以及宋朝腹地。
  之后宋朝将旧城墙翻修,并且改名绥德城。
  如今绥德城里面正在举行一场军事会议。
  韩绛高坐其上,在下席首位的种谔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因为韩绛一来就立即抢夺了指挥权。
  从法理上来说这没有什么问题,毕竟韩绛是陕西经略使,就是过来督战的,他的确有权利插手其中,而且韩绛本身就是枢密使,名正言顺。
  但是打仗这个东西,作为主帅的种谔是不太愿意有人指点他怎么打仗的,尤其是瞎指挥的时候。
  韩绛认为,要把堡垒再往前修,最好是修到衡山的边上去,种谔提醒过,认为那一片不毛之地很难进行物资补给和防卫,但韩绛依然固执己见。
  这已经让种谔很是不爽了。
  接下来韩绛又再次发布命令,命令种谔在啰兀建立堡寨,说是为了震慑西夏。
  种谔觉得这个命令很是不妥,因为啰兀没有水源,连水井都欠奉,八十里的粮道面对西夏的骑兵,是很难守住的,一旦被切断,守在啰兀城里就是死路一条。
  但韩绛依然坚持。
  这也就难怪种谔脸色难看了。
  今天的韩绛又开始催促了。
  “种将军,为什么还不落实横山堡垒政策以及啰兀城的建设呢?”
  韩绛居高临下,怒视着种谔。
  种谔克制住心中的怒火,拱手道:“韩相,不是属下不执行,而是现在西夏军已经有开始进攻的态势了,这时候若是修堡垒,他们立即就要发动攻击了。”
  韩绛冷笑了一声:“恐怕不是西夏要进攻,而是你种将军根本就不想修吧?”
  种谔心中更怒,大声道:“韩相何以如此揣测属下,不是属下不修,而是西夏军这两日变动更加焦躁,恐怕不日就要大军压境了。
  这个时候咱们这边也要做好准备,防备他们偷袭,哪里有人手去修堡寨呢?”
  韩绛呵呵一笑:“看看,这不就是不想修么,咱们前些年修了那么多的堡垒,就算是西夏军来袭,咱们只要据寨而守,不也是能够安然无恙吗?
  虽然如此,但消极的防御终究是下策,咱们得往他们那边修,一步一步的逼迫他们,这样才能够表达我们的态度!”
  种谔沉默了起来。
  其实韩绛说得对,他是不想修堡垒了,目前的堡垒已经足够多了,西夏想要正面突破,根本不可能,除非是绕过堡垒,但是绕过堡垒之后就是孤军深入了,到时候关门打狗就是了。
  如果是去横山修堡垒,一来肯定要激怒西夏,二来风险的确很大,明明能够据守现在的堡垒,御敌于国门之外,为什么要去冒险呢?
  种谔的想法如此,但韩绛的想法却是不同。
  在韩绛看来,种谔已经没有锐气了。
  前些年的种谔为了功劳是可以主动挑衅对手的,但现在却在这里故步自封,明明可以收取更多的功劳的,为什么就不去取了过来呢。
  前些年欧阳辩主持的堡垒战略,将西边边境都用堡垒护了起来,西夏想要正面突破是非常难的,宋朝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冒一点险,若是能够打一场胜利的战,与五路伐夏时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到时候,自己不就是当年的韩范了么?
  韩绛想得美好,但种谔手下的诸多将领们却面面相觑。
  韩绛没有来的时候,他们只需听种谔的就好了,但韩绛一来就发号施令,而自家将军种谔看起来意见也很大,他们一下子有些无所适从了。
  韩绛毕竟是高高在上的枢密使,还是陛下派来的特使,是陕西六路的经略使,如果不听韩绛的,到时候韩绛去找官家告上一状,他们这些武人不死也得脱一层皮。
  种谔叹了一口气,只能拱手答应了下来。
  韩绛见种谔服软,心中颇为舒坦,甚至还在心中骂了一声‘这些武人都是贱皮子,不呵斥他们,还真把我当成软柿子了!’
  只是这堡垒终究是修不起来了,因为西夏主动进攻了。
  西夏的主攻方向是在环庆路。
  在种谔看来也是正常,如果让种谔自己攻伐宋朝,也是要在环庆路开打。
  环庆路那边多是堡寨,而绥德城毕竟是一座城,根据防御力,城大于堡大于寨,西夏攻击环庆路,实是相当正常。
  不过绥德城这边也不敢怠慢,因为西夏也有一路大军在这呢。
  韩绛对于此战信心颇大,他到来之后,检查过各类粮食储备以及军械,都还算是齐备,人员士气也还算可以,西军还是靠得住的。
  根据历次宋夏战争经验,只要宋朝不主动深入夏境,最终都能够取得胜利。
  五路伐夏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宋军深入西夏,中了夏人的诱敌深入之计罢了。
  自己只要老老实实守住堡垒,夏军最后也只能碰一鼻子灰,灰溜溜地滚回去,到时候自己的功劳也到手了。
  果然,环庆路传来消息,西夏军不断地发起进攻,但面对坚固的堡垒群,就像是狗咬刺猬一般,根本无处下口。
  韩绛闻言大悦,赶紧下令坚守。
  不过这个命令也是相当于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宋军哪里敢出去。
  实际的情况是,西夏军队的小队骑兵是可以随意穿过堡垒群的,宋军都躲在堡垒里不敢外出,任由西夏军自由出入罢了。
  不过堡垒的作用就在于此,它并不像长城一样,能够将敌人完全挡在外面,而是形成防御的堡垒群,稳稳的钉在原地,西夏军若是敢深入,堡垒群随时可以关门打狗。
  一时间,环庆路的战事似乎僵持住了。
  ……
  相对于紧张无比的环庆路,熙河路与绥德城一般,虽然有重兵压境,但西夏军似乎只是来观光的,许久都没有动静。
  常里善紧张了几天之后,发现西军并没有发动,他心中不太耐烦,便也不太关心了,全数交给王韶去处理了。
  当他在床上被抓起来捆起来的时候,他还有些发蒙:“这是做啥,这是做啥呢!”
  他被带到了城头,发现城池门口洞开,大队的西夏骑兵轰隆冲进了城,常里善目瞪口呆地看向笔直站在城楼的王韶。
  王韶回过头来笑道:“常总管,很惊讶?”
  常里善期期艾艾地道:“王韶,你反啦!”
  王韶苍白没有半点血色的脸上露出笑容:“是啊,反啦,常总管,你是想吃刀子面还是馄饨?”
  常里善差点哭了出来:“我不想吃刀子面也不想吃馄饨,我就想好好地活着。”
  王韶笑了笑道:“好啊,那挺好,不见刀光不见血影,和和气气的,大家都好嘛,那就请常总管用印吧。”
  常里善接过一看,忍不住苦起了脸,手上的东西是一份军情,汇报熙河路的军情,上面所写熙河路这边一切都好,可是看看下面轰隆进城的西夏军,这叫什么都好?
  常里善气得赶紧掏出官印完完整整的盖好,并且快速地签名,面带谄笑将军情递给了王韶。
  王韶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常总管好样的,委屈你几天,等局势稳定下来了,到时候您想回汴京也都随你。”
  说完,王韶大步下了城楼。
  下面有一场军事会议在等着他呢。
  王韶大步进入临时会议室,狄虎过来与王韶抱了一下,然后仔细地看看王韶的脸色。
  狄虎叹息道:“季默说你的身体不太好,如今看来好像真的如此。
  这一次你就守住这里,别跟着我们奔波了。
  好好地修养,过段时间再去庆州吧。”
  王韶哈哈笑道:“狄大哥说笑了,您比我大了好几岁,您都不怕奔波,我怕什么!”
  狄虎担忧道:“这一路,可是要横穿整个秦凤路,这一路可不好走,而且我们是要急行军的,你的身体受不了的。”
  “瞧不起人不是,以前纵横大江南北,我王韶可曾交过一声苦!”王韶笑骂了一声。
  狄虎想起以往的岁月,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拳头砸在王韶的肩膀上:“果然还是那个倔小子,好,那边一起!”
  王韶点点头:“具体计划与我讲讲。”
  狄虎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拿下河州后,我们将千里跃进,绕过熙州、巩州、秦州、渭州、泾州,直扑庆州。
  在庆州占领庆州城,以庆州工业园为据点,然后拿下环州、保安军、与静塞军司、嘉宁军司祥祐军司,里应外合。
  我们负责切断宋军的粮道,争取劝降他们,拿下关中与汉中,与大夏连成一片,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
  王韶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猜想,脸色有些骇然:“如此激进?”
  狄虎笑道:“我们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但季默说服了我们。”
  王韶依然瞠目结舌。


第571章 韩相,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怪不得王韶如此吃惊,着实是因为这种用兵方法太过骇人。
  正常战争就没有这么打的。
  一般战争,尤其是大兵团作战,极其依赖后勤,所以一般都是要先取下沿路城池,成为自己的粮道,如果不能控制粮道,极有可能被敌人切断粮道,没有后勤的军队,极容易就崩溃了。
  之前五路伐夏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现在狄虎所说的行军路线,就是绕过所有的城池,进行一个千里***,直扑庆州,这何止是冒险,简直就是将脑袋甩在腰上了。
  这支大军,最大的困难绝不仅仅是要急行军绕过城池,千里跋涉抵达庆州,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如何打下庆州,然后在敌人的腹地里活下来。
  狄虎面对王韶的震惊,也不由得苦笑:“的确是有点不可思议,但并非不可能,这一点季默给我们分析得非常清楚。”
  王韶问道:“你给说说看。”
  狄虎点点头:“我们带了十天的口粮,足够我们抵达庆州,我们绕过城池,宋军不敢出来阻拦的,他们也阻拦不住。”
  王韶点点头,面对西夏的骑兵,宋军不会主动出来与西夏野战的,只要不进城池,西夏骑兵就能够畅通无阻,或许他们还打着诱敌深入的打算呢。
  “……长途的跋涉其实就是我们最大的困难,至于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