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争利,这样下去,肯定要伤害到国家的根本的。
  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好的,只是作为好的朝廷,本不该有漏洞让好人变成坏人,市易法便是这样的良法,只要将他们置于朝廷的监管之下,他们没有了可资利用的漏洞,自然而然就只能当一个好人了。”
  赵顼点点头:“的确是如此啊,既然出发点是好的,也有执行的方法,那倒不妨一试,曾爱卿可愿意来主持市易法重启事项?”
  曾布大义凛然道:“此事得罪人虽多,但作为臣子,以身赴国难也是理所当然,陛下,臣愿意!”
  赵顼忍不住感慨道:“铁肩担道义,曾爱卿真纯臣矣!”
  曾布感激涕零:“陛下才是真英明之主,登顶以来,清丈田亩、税赋改革、经济发展等等各项丰功伟绩,哪项不是陛下的功劳!”
  赵顼脸色有些发红,悄悄地看了一下跟在身后的起居注官。
  君臣二人惺惺相惜起来。
  ……
  曾布如沐春风。
  他大步走进中书省。
  经过改制之后,曾布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因为不再另设长官,只以左右仆射分别兼任两省侍郎,也就是说,这里便是以他为尊了。
  以前的制置三司条例司已经解散,各项权力也被归于中书五房之下,如今的大宋,他曾布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曾布刚刚走进中书省,蔡京就赶紧迎了过来。
  “上辅,您来了?”
  曾布看到蔡京,只是点点头。
  蔡京之前被贬黜,后来曾布上位后,苦于没有自己的班底,嘉佑二年的同年他并不想用,甚至有点可以打压,于是启用了在州县的蔡京,如今的蔡京是中书舍人,算是曾布的得力手下。
  曾布越过蔡京往签押房走去,走了几步,突然回过头来,蔡京微微带着谄媚的笑容映入眼帘,曾布不由得一笑:“元长……”
  蔡京听到曾布呼唤,赶紧一溜小跑来到了曾布的身边:“上辅请吩咐。”
  曾布拍了拍蔡京的肩膀:“元长,我记得当年的市易法执行之事,是你负责的吧?”
  蔡京一惊:“上辅,当年是我主持市易司,但那也是无奈之举……”
  曾布笑了笑:“别怕,我不是要翻旧账,市易法是良法,不过是被某些人给坏了事罢了,现在陛下也觉得当年没有果断执行是失策了,打算重新启动,你这当年的执行人,倒是可以借此再进一步了。”
  蔡京大喜道:“那要请上辅抬举了。”
  曾布微笑点头:“嗯,好好干。”
  说完曾布就往签押房走去,后面的蔡京大声道:“必然不辜负上辅的希冀!”
  蔡京的声音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有的人脑袋往外看来,蔡京却是弓着腰,等曾布消失在门外,这才起身,有些人脸上露出鄙夷之色。
  蔡京却是毫不在意,反而有些得意洋洋,口中嘟囔道:“你们懂个屁,我记住你们了,等我上位了,一个个要你们好看!”


第560章 这两个路,我都要了!
  或许是因为缺钱的原因,重启市易法的决议很快就下来了。
  诏书从中书省发出,发送到门下省。
  给事中蔡确收到诏书的时候不由得一愣,赶紧仔细地看了看。
  一会之后,他的脸上露出笑容。
  他将诏书往怀中一揣,就往王珪的签押房走去。
  最近的王珪歇了一段时间,倒不是因为生病,主要是因为生气。
  原本元丰改制赵顼承诺的是让他当首相,但最后被曾布联合赵顼给骗了,气得他躲在家里好长时间,最近是因为赵顼的催促,这才算是重新出来了。
  王珪脸色恹恹,一看就知道心情抑郁。
  蔡确走了进去。
  看到蔡确,王珪还是浮上一些笑容的。
  蔡确会做人,而且也没有像前世一般继承王安石的遗志,和变法派坚决站在一起,在变法中,他发挥的作用不大,因此并没有受到更多的指责。
  而‘三旨相公’王珪嘛,对变法不变法的,也并不太在乎。
  所谓三旨相公,便是除“取圣旨、领圣旨、得圣旨”之外,其余一事不做,反而是因为比例千仞无欲则刚的想法,让他超然物外,所以对蔡确这样曾经的变法党人也并没有太多坏的影响,反而因为蔡确善于做人,而对蔡确另目相看。
  “持正来了啊,有什么事情吗?”
  王珪温声道。
  蔡确赶紧从怀中掏出诏令来:“上相,这是陛下诏令,因为比较重要,我就先拿过来让上相审核了。”
  王珪接过一看,不由得脸色大变:“市易法,这等恶法怎么又拿出来了!”
  蔡确点点头。
  王珪脸色连变,拿着诏书走了两圈,之后才颓然坐下,叹了口气,拿起笔签字盖章。
  蔡确露出不意察觉的笑容。
  蔡确回到自己的签押房,赶紧签字并且将其发向尚书省。
  元丰改制后,中书省主决策,门下省主审核。
  当门下省通过之后,尚书省便可以执行了。
  通过蔡确这里之后,这份诏令已经形成真正的政策了。
  当天蔡确没有选择加班,早早就回了家,回到家就钻到了书房,写了密信,交给心腹下人,下人会将其送到某处,经由特殊的渠道送到西面去。
  ……
  大宋朝的保密意识并不好,只是依靠着这个时代天然的地域隔绝,但很多决策对内部的消息灵通之辈,简直就是个筛子一般。
  市易法重启的诏令刚刚通过门下省的审核,消息就如同快马加鞭一般在大商人之间传播开了。
  一时间汴京城的商界哗然,尤其是集中了大宋朝百分之四十财富的西湖城,更是如同滚水一般沸腾起来。
  可这一次不像上一次,重新启动的市易司动作非常快。
  在诏书刚刚出来的时候,就立马召集了开封府的人马,第一时间封了在西湖城的大宋商会总部,将林通、杨德昌等人给控制了起来。
  姜汝成、陆采薇等人因为都去了庆州,所以躲了过去,但大宋商会立时瘫痪了。
  大宋的商界剧震,这种震撼从汴京往所有的州县传去。
  ……
  兴庆。
  欧阳辩身穿单薄夏服,屋内堆着冰块降温,但依然有微汗濡湿后背。
  从进入兴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什么闲暇的时间,每日要么处理大量的事情,要么就是思考一些很是重要的事情。
  当然这是因为能够用的人太少了。
  西夏虽然不算很大,但终究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事务是需要一整个政治集团才能够处理的。
  西夏的受教育人口太少,也就是经过几轮的在汉人之中举荐人才,又通过初级的科举,筛选出一部分的基层管理人员,才算是将整个架子撑了起来。
  可即便是如此,部落制度已经消解的西夏,如今的基层形成了以商业结合基层管理为主的模式。
  这种模式效率挺高,但也只是一个过渡而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章惇急匆匆而来,外面的热浪让章惇浑身汗迹斑斑。
  进来之后,在欧阳辩的桌子上倒了一杯冰沙一饮而尽,这才算是缓了一口气。
  欧阳辩熟视无睹,只管处理自己的事情。
  章惇递过去一封密信:“东边来信,发生大事了。”
  欧阳辩接过一看,忍不住笑了起来。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子厚,发动吧。”
  章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有点不厚道,但我还是想笑。”
  欧阳辩哈哈大笑起来。
  “嗯,有他们这一波操作,以后西夏的经济就不愁了,叫寿翁等人都来开会吧。”
  章惇兴冲冲去吩咐找人来开会了。
  过了半个时辰之后,会议室里人头涌涌,虽然角落里已经堆砌起了冰山,但会议室里的汗臭味依然无法避免。
  欧阳辩毫不在意,直接开门见山道:“五日前,宋朝重启市易法,商界大哗,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的计划要尽快执行了。
  寿翁(种谊)、骏良(折驹)、仲止(种遏)、鞠季阳、饶芝瑛、兰绍华、桑仲良……”
  欧阳辩每叫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人立即起立。
  欧阳辩扫视了一下已经渐渐杀气腾腾的会议室,拿起教鞭,指向桌上硕大的沙盘,在秦凤路、永兴军路打了一个圈。
  “秦凤路、永兴军路,我全都要了,一个月后,我希望能够在庆州工业园开招商会议!”
  众人齐声应是,声音里面满是振奋。
  他们的神色并没有吃惊,反而是充满着建功立业的期望。
  因为这个策略是经过许久时间的讨论得来的,只不过是因为宋朝的市易法,让这个计划提前了。
  会议散后,林希找到欧阳辩。
  “季默,军粮、军备等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三司还要准备些什么?”
  欧阳辩笑道:“准备招商吧,此次市易法,我们可以趁机招揽一波宋商了,咱们要保住庆州工业园这个西部工业中心,然后再招揽一波顶尖的宋商,以后你们三司就不愁钱了。”
  林希笑得很开心呢:“这一次如果能够打下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咱们大夏就真的拥有制霸天下的实力了!”
  欧阳辩笑了起来。


第561章 守城!
  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包含了之前的所谓陕西六路,这个地方,也就是大秦故地。
  秦国以这里为根据地,横扫六国;李渊从太原起兵,夺取了关中,才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听到林希的话,欧阳辩点头道:“嗯,拿下陕西六路,就可以与现在的国土连成一片,这样一来,进可攻退可守。
  河套有马、灵州沟通西域、关中沃土千里,又有雄关以拒宋,届时宋商被市易法逼迫,竞投我西夏……”
  欧阳辩笑了笑道:“……届时随时可以打通出海口,将这大宋变成南宋,咱们西夏北拒辽国,南抵南宋,那时候我们就要成为天下公敌了。”
  林希想到那个场景,不由得悚然而惊:“这样岂不是腹背受敌了么,何不占下陕西六路,然后先打辽国,打下辽国,再从北面往南打,岂不是更好一些?”
  欧阳辩摇摇头道:“我需要宋朝的人力资源,我要建立的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度,这样以后席卷欧亚大陆之时,建立的国度才是真正的中国,这个次序可不能乱了。
  如果我先吞并辽国,那么契丹人也会成为党项一般重要的民族,倒不是说不可以,但那并不是我所想。
  只有将大宋的一万万汉人纳入其中,那么以后大夏可以依仗他们,形成钢铁洪流,称霸整个欧亚大陆!”
  林希听得心潮澎湃,不过倒是听出了一些话外之音,欧阳辩虽然在西夏实行平等政策,但对于汉人外还是有所戒备的。
  林希也颇为理解,毕竟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嘛。
  不过欧阳辩毕竟眼界开阔无比,虽然不信任,但还是定下了平等的政策,但前提是——汉人必须是主体!
  所以要达成这个目标,先行吞下宋朝,就成为了必须了。
  ……
  庆州工业园。
  大兴元年这一年,卢秉说服园区里的重要工厂,一一去了西夏建造分部,将大约二三十万人送去了西夏那边,而庆州工业园这边,又在周边吸收更多的工人。
  送出去有点难,毕竟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出境,很容易引起关注的,好在苏辙是永兴军路经略使,而卢秉在西军那边也收买了不少军官,倒是将这个事情悄无声息给干成了。
  招人反而是简单的,黄河改道,淹了四十几个县,形成了巨大的难民潮。
  卢秉派出大量的招聘人员,带着粮食、带着安家费以及大量的马车,日夜不停的将难民拖家带口的往庆州工业园里面送。
  两个月下来,几十万难民连同上百万的家属都被送到了庆州工业园,这事情还让赵顼颇为赞许,毕竟如果庆州工业园没有接手,这些难民很可能涌进汴京城。
  庆州工业园自然是容纳不了那么多人的,这没有关系,往西夏送就完事了。
  灵州已经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大工地了,连带着横山地区,也被汉人给占据了。
  横山地区已经是中粮集团最大的的农牧业基地,另外一个便是河套平原的西套以及后套,也是各自有中粮集团旗下的公司在开发,正需要大量的人口呢。
  欧阳辩政权也借此吸纳了一大波的穷苦读书人充实管理体系。
  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差点将卢秉给累趴下了,好在这边还有侯书献、王如翼、曾伉、王广廉等人襄助,作为跟着欧阳辩一起来庆州的老人们,他们的能力和忠诚都是无可置疑的。
  这一日,卢秉、侯书献、王如翼、曾伉、王广廉正在讨论宋朝市易司引起的震动。
  “园区里的那些厂长们一个个战战兢兢,生怕庆州这边也有市易司,将他们的工厂给封了,现在内地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