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说,小皇帝也快到十六岁了,也该亲政了啊。
  梁太后虽然是李秉常的母亲,但在皇权面前,即便是母子又如何,况且即便梁太后愿意,梁乙埋也未必愿意,西夏是党项人国度,梁家是汉人,一旦权力交出去,梁家恐怕顷刻间就会被倾覆,为了家族,梁家自然不会将权力交出。
  而秉常想要拿回属于皇帝的权力,就得让梁家交出,但这怎么可能嘛,这可不就是要动荡不安了么!”
  仲弘建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那个年轻人,那个年轻人微微颔首。
  今天就这些了,有新想法了
  本来还有一章,可是看了一篇文章后,大受裨益啊,赶紧修改一下细纲。
  修改细纲虽然繁琐,但这样还是值得的。??


第491章 重归故地!
  不知道为何,仲弘建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他的心情突然愉悦了起来,顿时一种表现的欲望也蓬**来。
  他原本找佟林枫王通源搭讪,不过是因为初来乍到,看到这两人衣着华丽,神色正派,想来也是来这里做正当生意的人,于是有意认识,看看能不能了解一些这里的情况,并非刻意卖弄。
  但这个时候他却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具体原因他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虚荣心一下子就膨胀了起来。
  仲弘建笑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灵州自贸区的生意可要注意了,若是西夏国内有变,恐怕灵州自贸区会立时受影响……”
  说到这里,仲弘建愣了愣,又猛拍大腿:“……哎呀,我这来的时机不对啊!”
  佟林枫愣了愣道:“仲兄的意思是?”
  仲弘建哭丧着脸道:“我原本也是想来做外贸生意的,做个低买高卖的生意,可现在有这个风险存在,我在投入进去不是找死么!”
  王通源却是笑道:“这不过是仲兄猜测而已,并没有真凭实据。”
  仲弘建苦笑道:“富贵险中求没错,但身家性命都投入进去就不值得了,算了算了,我还是在这里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稀罕玩意,买些回去变卖,也算是挣个路费啥的……”
  只见得那位年轻人起身往外走去,仲弘建不知道为何,心中升起一股冲动,觉得如果认识那个年轻人的话,一定是人生新篇章的开始,只是素不相识,又怎么好贸然上去打扰。
  ……
  庆州城头的日头不强,毕竟还是初春,冷风依然冷冽,春节元宵的披红挂彩还留有鲜亮颜色,节日的狂欢犹然有着余韵。
  不过一大早街上行色匆匆的人已经多了起来,行走的方向就是朝着西面而去,那里是庆州工业园的所在,瞧着这些人的服饰,大多是工服,应该是工业园里面某个工厂的工人,这副景象倒是让年轻人,哦,就是欧阳辩颇为感慨。
  从他离开庆州城道现在重新回来,已经是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庆州城有了大变样,而这里的人,也因此变得不同起来了。
  欧阳辩没有坐车,而是安步当车,跟随这人群往西门而去,很多人不断地汇聚过来,汇聚成巨大的人流往西门涌去,这就像是工业化时代的缩影一般,让欧阳辩仿佛置身于后世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工厂之中。
  大街走着很踏实,漂亮的水泥路分成了人行大道和马车道,就是有些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一开始的设计并没有预料到今日的庆州城竟然能够如此的繁荣。
  如今在庆州城里居住的,除了本地的工人,还有外来的商人,工业园里当然有宿舍,不过娱乐设施不多,而且工业园里一切都以生产力为主,在提供生活上的东西积极性并不高,所以庆州城承接了这一部分的功能。
  大街两侧的店铺虽然还没有开,但从外面的装饰来看,都是一些装饰消费品居多,可以想象到了夜晚,这里究竟会有多么的热闹。
  车道上的马车不少,甚至已经有些堵塞了,马铃声、吆喝声、马蹄声、车轮的刹车声,甚至还有车辆磕碰的声音、碰撞之后车夫相互骂架的声音汇聚成为巨大的声浪。
  欧阳辩并没有皱起眉头,而是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切。
  当初他种下的种子,到了今天依然开花结果了。
  如此繁荣的景象,象征着蓬勃的经济活力。
  以后,这里就是他的根基所在了!
  “走吧,去庆州衙门。”
  欧阳辩笑道,上了马车,马车掉头往城中而去。
  庆州衙门没有什么改变,官员不爱修衙门,一来可以彰显简朴,二来修了衙门恐怕很快就要换届了,算是给继任修的。
  欧阳辩不由得摇摇头,苏辙在这里干了好些年了,从通判到知州,到现在的兼环庆经略使,就没有想着将衙门好好地修一修。
  看到马车到来,门子赶紧过来,欧阳辩掀开了车帘,那门子一看,顿时张大了嘴巴:“知州大人!哦,不对,现在是经略使大人了,帅司,您终于来了,我马上去请知州来!”
  欧阳辩踩了踩马车笑道:“不用了,你进去说一声,我就跟在后面进去就好了。”
  欧阳辩轻巧的跳下车,门子已经一溜烟跑进门内,欧阳辩悠哉悠哉到了大堂,苏辙已经迎了出来。
  “季默!”
  苏辙一脸的惊喜。
  欧阳辩张开双手,与苏辙紧紧地抱在了一起,陆采薇抿嘴而笑,拥抱这种行为着实罕见,不过四郎的确有常有惊世骇俗之举,倒也不足为奇了。
  欧阳辩双手握着苏辙的肩膀,从上到下细细地端详,赞道:“子由身上的威严越来越重了,现在看来就是不怒而威了,看来这个环庆经略使的确是锻炼人啊。”
  苏辙笑着锤了一下欧阳辩的胸口,半仰着头道:“季默你这个头又高了,这身材不像是个文人,倒像是个武将,站在你面前压力还是颇大的呢。”
  欧阳辩不由得大笑起来。
  苏辙和后面的陆采薇点了点头。
  本来侍妾地位不高,但欧阳辩的的妾室却是不同,陆采薇跟着欧阳辩二十年了,还给欧阳辩生了一个儿子,又掌控着欧阳辩名下一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是个人都知道这种意味不同,根本不能等同普通的妾室,所以苏辙对陆采薇并不敢轻忽。
  欧阳辩四顾:“咦,除了侯书献、卢秉、王如翼、曾伉、王广廉他们呢?”
  当年跟着欧阳辩一起来的除了苏辙,还有王韶、章惇、侯书献、卢秉、王如翼、曾伉、王广廉等七人,欧阳辩回去汴京,这七人却都有职务在身,所以没有一起回去。
  王韶和章惇一起去了秦凤路经略司,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管勾机宜文字,一起执行王韶的《平戎策》,侯书献、卢秉、王如翼、曾伉、王广廉等人则是留在环庆路辅助苏辙。


第492章 难道又有人要害我?
  苏辙笑道:“卢秉一天到晚就扑在庆州工业园里,侯书献、王如翼几个在凤翔、渭州等地当通判呢。”
  欧阳辩有些赧然:“我有些疏忽了,近来给他们写信也少了。”
  苏辙笑道:“你毕竟还是忙嘛,大家都能够理解的,不过,你最近的遭遇,大家都很气愤,看到你心情不错的样子,大家也能放心。”
  欧阳辩洒脱一笑:“都是身外之事罢了,无妨。”
  苏辙钦佩道:“季默还是像小时候那么洒脱,我还记得我和先父以及家兄在庭中早读,季默就在廊桥中的卧椅上酣睡,到最后状元还是季默,实在令人钦佩啊!”
  想起那些趣事,欧阳辩忍不住笑了起来,还记得那时候自己一个劲的说什么不读书,也不做官的话,那时候父亲总是想揍自己,只可惜现在父亲也过身了。
  如今国事艰难,哪里有那时候那么纯粹而快乐,想到此处,欧阳辩的神情终于是有些黯然。
  苏辙看到欧阳辩的神情,哪里不知道欧阳辩的心思,赶紧转移话题道:“季默,你应该是去庆州城看过了吧,感觉如何?”
  欧阳辩精神一震,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非常棒,倒不是说城市风貌有多大的改变,而是人的风貌有了巨大的改变。
  六七年前咱们刚刚来的时候,庆州人脸上神情是麻木的、是对未来没有期望的,但现在看来,他们的神情生动,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期待,和汴京城里的百姓别无二致。”
  苏辙笑道:“正是正是,安居才能乐业,仓廪足才能知礼节,没有战争的威胁,又有足够的收入,每个人的脸上才能够真正绽放出笑容。
  季默虽然之前在庆州呆了不久,但你的堡垒前进策略、灵州自贸区策略,以及庆州工业园的兴建,可是给庆州乃至于永兴军路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啊!
  去岁的大旱,永兴军路因为有完善的水利,和蓬勃的工业产出,按照你的吩咐,我用工业补贴农业,在西夏、吐蕃收购了大量的粮食,所以别的路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咱们永兴军路,却是没有饿死一个农户,没有让一个农户成为流民,倒是接受了不少流民,不过也好,因为这个旱灾,咱们的庆州工业园再也不缺工人了,而诸多开垦出来的农田,也不缺耕地的的农民了。”
  欧阳辩笑着点头:“永兴军路和秦凤路的官道水泥化进程如何?”
  说起这个,苏辙脸上颇为自豪:“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了,永兴军路、以及秦凤路之官道,四通八达,不仅将州府联通起来,连下面的县也都连接了起来,前线的堡垒之间的道路,也都用水泥道连接,相互之间的驰援,比起以前来说不知道要方便多少。
  现在如果要大战,要将物资运送到前线去,那完全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如果是打三年以下的战争,根本不需要大后方支援了,仅凭咱们永兴军路便足够了!”
  欧阳辩暗自盘算了一下,点点头道:“你算的应该是防御战争,如果咱们要打,就不是打防御战了,而是进攻战了,这两者的消耗是不同的,所以,得按照五年的规模来算才行。”
  苏辙算了算苦笑道:“若是这样的话,光凭永兴军路是不够的,除非将秦凤路也加入进来才行。”
  欧阳辩笑了笑道:“嗯,反正一时半会也打不起来,咱们先埋头发展吧……”
  一个胥吏模样的人匆匆而来,在门外禀告了一下,苏辙脸色怪异:“有诏令来了。”
  欧阳辩笑道:“是提拔你的么?”
  苏辙摇摇头:“诏令是给你的。”
  果然,传递进来的诏令就是给欧阳辩的,诏令是用邮传寄过来的,在电视剧中,似乎每个圣旨都必须有人宣读,其实不然,一个偌大的王朝每日的政务公文那么多,怎么可能都有宣读,尤其是外地的,大多都是邮寄过去,或许有当地官员代为宣读,如果并不重要,也就是官员自己去领取就是了。
  欧阳辩这个还算是较为重视的,因为是属于马递的一种。
  宋代文书传递分为三个级别:步递、马递、急脚递。
  步递是宋代文书传递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其传递方式为铺兵担擎步行传递,这种仅仅依靠人脚力传送的方式效率比较低,步递承担时效性要求较低的传送官方“常程文字”或传送人员等任务。
  有时候也可以撘送私人信件的邮传,朝廷一般只允许用步递承传,而且也只是在有文书要传时才会传递,没有官方文件传递时私人信件自然也就没有机会。
  而最高等级的是急脚递,作为宋代邮驿最快的一种传送方式,急脚递要求铺兵骑马昼夜兼程,白天鸣铃,夜间举火,并采用轻骑接力传递办法,每二十里置流星马铺,七八十里间则治驿舍,《梦溪笔谈》对其有载曰:“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
  这种大部分是传送军情所用。
  而给欧阳辩的诏令是马递,算是比较重视的一种。
  欧阳辩打开诏令看了一下,原来是西夏的梁太后寿辰,朝廷派出使者祝寿,并令欧阳辩作为正使前往,时间是二月份,欧阳辩估摸了一下,使团估计也快到了。
  这个倒是无妨,无非就是跟着去看看罢了,只是欧阳辩有些奇怪,一般来说,外交是国之大事,一般派出使者都是要经过培训的,欧阳辩是有些经验的,之前欧阳修去辽国参加辽国皇帝葬礼的时候,就专门去培训了一段时间,以免礼节不到位失了国体。
  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这么随便了呢,难道是朝中有人要害我?
  也不至于啊。
  宋夏正处于蜜月期,灵州自贸区还是自己促成的,对于西夏来说,自己是大金主啊,不可能对自己有想法的。
  至于陷害……也不至于啊,就是去祝寿而已,即便是因为礼节问题,也就是出个丑而已,也不至于出什么大问题。
  欧阳辩想不出来是什么事情,但反正事情挺怪异的。


第493章 瞻啊,你好皮啊!
  果然使团很快就到了,来人是御史中丞苏轼。
  见到苏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