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这种手法不是单纯的错误,密州港那边肯定有内应,否则不可能领出来粮食。
  吕惠卿往里查,在查到密州港主事的时候,主事竟然自杀身亡了,线索竟然就此断了。
  吕惠卿不甘心,想要再往里查,却苦无线索,只能就此罢休,回京和欧阳辩复命了。
  欧阳辩听完吕惠卿的回报,点点头:“交付有司审查,吉甫兄盯着,一定要重判,连救命粮食都敢贪,剥皮植草都是轻的。”
  吕惠卿点点头:“密州港那边的事情?”
  欧阳辩脸色阴沉:“没有证据就算了,自由心证的事情不要做。”
  吕惠卿点点头告辞。
  吕惠卿出了签押房,看到屋檐下有人背手而立。
  那人回过头来,露出笑容:“吉甫兄回来了?”
  吕惠卿盯着那人眼睛:“子宣,是你吗?”
  子宣,哦,就是曾布,他笑容和煦:“可不就是我吗,吉甫兄。”
  吕惠卿轻轻冷笑,然后和他擦肩而过。
  ……
  欧阳辩处理完事情,没有在签押房多逗留,就往家中赶去。
  回到家中,富蒹葭赶紧来迎接,欧阳辩看到妻子,笑了笑:“王桓还好吗?”
  富蒹葭点点头:“今天好多了,茂儿陪着他说话,两人一起读书,情绪也稳定下来了。”
  欧阳辩叹息一声:“我这师兄也是作孽啊,不过也怪不得他,他也控制不了自己。”
  富蒹葭忍不住吐槽:“师嫂好可怜,竟然要受这样无端的指责,还得被迫和儿子分离,若不是你将桓儿接过来,恐怕都要没命了,你看他那一身的伤疤,我都想象不出来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欧阳辩苦笑,精神病人哪里讲得了道理。
  欧阳辩进入院中,王桓和欧阳茂正在玩耍,欧阳茂看到父亲,笑得很是开心:“爸爸!”
  欧阳辩笑着点头,和王桓道:“桓儿。”
  王桓也露出笑容:“叔叔。”
  欧阳辩转头问道:“可以吃饭了吗?”
  富蒹葭笑道:“随时可以吃。”
  欧阳辩道:“那你们两个,赶紧洗手,准备吃饭!”
  王桓和欧阳茂笑嘻嘻地洗手去了。
  看着两个小儿的背影,欧阳辩露出笑容:“还好接过来得早,还算是没有太过受罪。”
  富蒹葭担忧道:“那以后怎么办?”
  欧阳辩沉默了一下道:“就在咱们家吧,那边是回不去了,师兄神志不清,桓儿回去性命堪忧,嫂子估计也待不住的,迟早得改嫁,老师那边估计也没有什么精力管了,还是就留在咱们这里吧。”
  富蒹葭点点头:“嗯,你决定就好,反正咱们养得起,有桓儿陪着茂儿也好,要不,把陆儿也接回来吧,欧阳家的血脉,总不好流落在外,别人会说我这个大妇善妒呢。”
  陆儿指欧阳陆,是陆采薇的儿子。
  欧阳辩脸色有异。
  富蒹葭嗔道:“怎么,妾身在夫君眼里还真的是那么善妒么,妾身从成婚开始到现在都想让陆妹妹进门的!”
  欧阳辩释然一笑:“倒不是,采薇愿意在外面就随他吧,也省得复杂了,反正陆儿也不愁没有财产继承,随他去吧。”
  富蒹葭点点头,对于丈夫的能力她是知道一些的,经常来家里的那几位夫君的得力手下,于谋、姜汝成、张福图、杨清等等,每个人手下都掌管着一个超级集团,富蒹葭虽然不沾手这边,但欧阳辩也有给她交过一些底子,甚至将冰室、东西烧、以及澄园这几个以汴京城为主的资产给到她管理。
  富蒹葭也算是豪门大户出身,但富家的那些财产,即便是和她现在手上掌控的冰室、东西烧、以及澄园这几个资产相比都远远不如,所以富蒹葭对欧阳辩其他的财产也并不多惦记,因为她儿子欧阳茂以后即便只靠着她手上的这几个资产,也足以快活一辈子了,况且欧阳茂是要继承欧阳辩在官面上的政治遗产的。
  说来也是奇怪,生完欧阳茂之后,两人就算是怎么努力,就再也没有怀上,倒是让富蒹葭颇为遗憾,毕竟多子多福嘛,富蒹葭还是想要多生几个的。
  欧阳辩倒是无所谓,毕竟加上欧阳陆,他已经是两个儿子了。
  吃饭的时候,欧阳辩问起富弼的事情:“老丈人那边身体怎么样了,这两天过去看看没有?”
  富弼这两年身体不太行了,干脆就致仕在家休养。
  富蒹葭忧心道:“不太好,最近天气冷了,父亲都不敢出门了,天天窝在家里,岂能不闷出病来。”
  欧阳辩笑道:“等我过些天清闲一些,我去找岳父,找个温暖的地方去钓钓鱼,到时候你们也一起去,一起去野餐。”
  欧阳茂和王桓欢呼起来。
  富蒹葭笑道:“天气这么冷,呆在家里不舒服么。”


第475章 阴谋诡计!
  御史台的御史也受御史中丞管辖,但这种管辖并非强制,只是名义上的,御史之间弹劾上奏疏实际上并不需要和御史中丞汇报,但御史中丞依然还是很忙,毕竟主管的的是一个覆盖全国的部委嘛。
  全国的监司,包括转运使和提点刑狱使等其实名义上都是归御史台领导的,所以御史中丞职位并不清闲。
  吕诲年纪不小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精力,熙宁四年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差点要了老命,但不知道为何,竟然活了下来,但精力大不如前是真的。
  御史中丞之职能,要靠他来完成当然是不可能的了,好在监察御史苏轼年富力强,吕诲也相当欣赏这个后辈,于是将大部分的职责都交予苏轼去做。
  不过即便如此,吕诲依然觉得精力不足。
  “咚咚,咚咚。”
  吕诲眯着老花眼看了一下道:“进来。”
  门吱呀一声,进来一个吏员,吕诲轻声道:“有事?”
  吏员不敢怠慢:“中司,这是卑下收集的最近的市闻。”
  吏员将一个纸筒递了过来,吕诲接过来,放在一边:“说说。”
  吏员赶紧道:“最近京里面最火爆的莫过于吕公孺上玉仙楼被人看到了一事,说来也是赶巧了,吕公孺看上了一个清倌人,于是择了一日过去,原本是偷偷摸摸去的,可是那天也不知道怎么的,那清倌人也被曹家的纨绔给看上了,那纨绔横行惯了,竟然将吕公孺给打了,哈哈……”
  吏员说得开心,一抬头却看到吕诲冷冷地看着他,吏员顿时住了口。
  吕诲道:“说其他的,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就不用讲了,丢人。”
  吏员赶紧点点头,不过有些犹豫:“还有一事,就是中司……”
  “说。”
  “是,此事是有关于前相公王安石……”
  吕诲喝道:“谁?”
  吏员被吓了一跳:“王安石王相公,还有参政欧阳辩。”
  吕诲眯着眼睛:“仔细说说。”
  吏员赶紧一五一十的说来。
  吕诲仔细地咂摸,不时问了问情况。
  “你带着人,快速赶去金陵,把整个事情都给查探一下,务必精准!”
  “是,中司!”
  “记住,悄悄行事,做得好了,你儿子之事我给你安排了!”
  吏员大喜:“谢谢中司,谢谢中司!”
  吕诲看着吏员欢天喜地的去了,打开纸筒,抽出其中一页,反反复复地看了许久,这才冷冷笑了笑。
  吕诲喊道:“来人!”
  一个吏员闪现:“中司!”
  “打点热水,泡壶浓茶。”吕诲交代道。
  吏员并不多话,一会就打了热水过来,又泡了壶热茶,甚至送过来一盘蒸饼。
  吕诲满意地点点头,这个吏员跟着他没多久,就摸熟了他的习惯了,知道他要热水要浓茶,就是要挑灯夜战写奏疏了,还记得专门给自己送来一盘蒸饼了。
  吕诲用热水洗脸,就着浓茶吃了一个蒸饼,这才研磨写奏疏。
  吃蒸饼的时候,吕诲已经把奏疏构思得差不多了,只是提起笔来的手有些抖,不由得叹息,这精力是越来越不成了。
  吕诲颤抖着手,把奏疏写了下来,写完之后满意地点点头。
  ……
  韩府。
  韩粲是韩琦家族一个旁支同宗,在韩府里做一个管事,主要就是处理一些私事。
  “消息已经传给了吕诲,吕诲派他去了金陵探查去了。”
  韩粲汇报道。
  韩琦点点头:“嗯,做得很好,钱要给够,他家里的事情也给安排好,主要就是莫让他泄露消息。”
  韩粲笑道:“放心吧哥,都安排好了,钱也是通过别的事由给的,只要他不主动传出去,没有人查得出来。”
  韩琦点点头:“你做事我还是放心的。”
  韩粲却道:“哥,这事有用吗,这种事情真假先不说,即便是真的,也很难查到实据,而且皇帝那边也未必愿意查吧。”
  韩琦摇头笑道:“这可由不得陛下了,人言可畏,到时候欧阳辩为了自证清白,也得主动请求调查,一旦调查,那就不是单纯调查这事了,届时经济上也得查查,呵呵。”
  韩粲一惊:“欧阳辩贪污?他那么有钱,怎么会贪污?”
  韩琦呵呵冷笑:“贪污和有没有钱有什么关系,你看那些因为贪污被查的官员,他们都是穷人吗?”
  韩粲明白了:“当然不是,很多都是良田万顷的大地主。”
  韩琦呵呵:“欲壑难填,欧阳辩富甲天下,可未必就不敢枉法之事,就算是富起来之后没有贪污,可是刚来汴京之时呢,那时候欧阳一家落魄到寄住在薛仲儒家,后来才买了一个小院容身,这个时候你说他会不会贪污?”
  韩粲笑道:“自然是要贪的,当年他执掌央行,央行每天经手的钱财如同河海一般,我就不信他能够忍住不揩油。”
  韩琦点点头:“届时重点查央行与西湖城工程公司之间的来往账单,央行修了那么多的路,都是西工建承包的,里面肯定有大量的贪污,欧阳辩肯定脱不了身的,就算没有,把央行的国家工程,托付给一家私营公司十几年,就这就就说不清了吧?”
  韩粲笑道:“那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这是以权谋私啊!”
  韩琦笑道:“所以啊,只要调查起来,谁都逃不过去的,谁的屁股底下能够干净得了。”
  “好,那我明白了,我就往这方面去引导。”
  韩粲点头道。
  “嗯,吕诲一旦上书,你就在汴京城放出消息,把声势给造起来,更重要的是,要把他以权谋私、欺压良民、垄断市场等等罪名都给套上!”
  韩琦眼睛露出寒光。
  韩粲嘿嘿笑道:“哥您就放心吧,绝对让他浑身是屎,怎么辩驳都没用!”
  韩琦没有责怪韩粲说得粗鄙,反而赞许道:“就是这样,市井之间闹得越凶,能够影响的舆论就越大,到时候言官说话就越有力,不要怕花钱,账房那边我已经交代过了,全数给你报销!”
  韩粲大喜,这样他也能够捞到一些了。


第476章 丰收!
  吕诲虽然派人去金陵探查,但他可不会等消息确定了之后才上报,第二天一早,他就揣着弹劾书上朝去了。
  他可不想按照程序递上去,然后让赵顼给留中了。
  这个事情涉及前后两个参政,赵顼很大可能是捂盖子,而不是着人调查,吕诲深深知道此事,所以他打算直接在早朝发难了。
  至于会不会被指责为诬告、空穴来风、血口喷人等等,呵呵,言官风闻奏事,还需要自己提供证据么?
  苏轼殿外见到吕诲的时候,不由得愣了愣,因为这位平日里蔫蔫的老头,今日却是一脸的斗志。
  “中司,您这是?”
  苏轼诧异道。
  吕诲嘿嘿一笑:“子瞻啊,有大事了。”
  苏轼一惊:“什么大事?”
  吕诲摇摇头道:“一会就知道了。”
  说完吕诲就梗着脖子走开了,苏轼摸不着头脑,来不及多问,礼仪官已经喝声了,他赶紧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赵顼从后殿进来,君臣见礼后,开始议事。
  时间已经到了秋收,所以主要的议题就是关于秋收的,苏轼对这些议题还是颇为关注的,因为这是旱灾后的第一次收成,收成好坏关系极大。
  今日其实相当于是一场汇报了,主管赈灾的参知政事欧阳辩,正在对此进行汇报。
  “……长江以南雨水正常,与往年收成持平,长江以北入秋以后雨水增多,让补种的农作物蓬勃生长,据统计,今年长江以北的收成与往年持平。”
  欧阳辩清亮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顿时殿内哗然。
  “怎么可能,晚了一个多月补种,而且雨水相对往年还是少了很多的,怎么可能持平?”
  “对啊,这根本不可能吧?”
  “呵呵,想要捞政绩也不该这样吧,信口雌黄,谎报收成,可是要受惩戒的啊!”
  ……
  赵顼听到下面的哗然声,他也有些坐不住:“欧阳爱卿,这是什么情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