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好谦笑骂道:“也算是你好运!”
至此,蔡确的忧惧尽去,甚至有一种否极泰来的感觉,他笑得非常开心也有感慨:“蔡某这一生,幸好有几道兄啊。”
黄好谦笑了笑:“你不问贵人想要你做什么了?”
蔡确笑了笑道:“不用了,我知道贵人关心的是什么了,不过该怎么做到时候还要几道兄明示。”
黄好谦哦的一声,颇为好奇道:“说说看?”
蔡确笑道:“贵人擅长经济,经济是贵人的立身之本,市易法说实话就是盘剥商人之恶法,贵人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目的应该是阻止市易法,但贵人想怎么做就不是我能够揣测的,不过最好是让市易法胎死腹中,不然对于经济的打击……”
说到这里,蔡确也有些惊惧:“……若是市易法如实执行,大宋便无私营之企业,唯有在市易司掌控下苟延残喘的小作坊!”
黄好谦摇摇头:“该怎么做贵人自有计划,咱们就好好执行便是,即便是有了某些后果,那也自然有贵人去收拾残局。”
蔡确点点头。
黄好谦话题一转,好奇道:“我倒是比较好奇,你是怎么推断出贵人的身份的,我这里可没有和他有过什么密切关联的啊!”
说到这个,蔡确就有些来劲了。
“关于这个事情,一开始我的确是不知道的,但来了汴京城之后,我也是有意识的做了些调查的。
想要知道贵人的身份,只能从陈执中这边入手,因为这是我惟一的线索。
一开始我的调查并不顺利,因为看陈执中不顺眼的人太多了,但只是鄙视陈执中而已,不至于要下狠手。
我的调查一度陷入了停滞,直到后来我无意间听到了‘小石榴案’的时候,才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然啦,这个调查还是很艰难的,因为谁也想不到一个小小的丫鬟竟然和大臣之子有交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我又是无意之间得知,这个叫小石榴的小丫鬟,竟然和贵人的丫鬟碧珠是好朋友。
这就比较合理了,小丫鬟碧珠的死因源于张氏,而后面贵人要我针对的也是张氏,这就对得上了。”
蔡确虽然说得轻松,也说得好似里面诸多的巧合,但话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锲而不舍的毅力以及对各类小线索的整合能力却是超乎常人的。
黄好谦也不由得被蔡确所折服:“我说你这个家伙,还真的是……还真的是……”
黄好谦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形容。
蔡确只是笑而不语。
第443章 别人能投降但我不能!
夜色将近,韩敢匆匆从西湖城驾车赶往汴京城内,远远看到城门要关闭,赶紧让人骑马去唤住。
“韩二爷,抓紧,抓紧,一会让上官看到,我得吃挂落了。”
守门将催促道。
韩敢赶紧叉手行礼:“谢谢,谢谢,辛苦您了。”
豪华的四轮马车通过城门往城内跑去。
御街两边的商家亮起了灯笼,照亮了偌大的御街,韩家的马车跟着车流前进,到了某一处路口脱离,沿着宽阔的水泥路来到一个大院子前面。
府邸牌匾挂着偌大的韩府二字。
“嘿,二爷来了,快快请进。”
门子赶紧开侧门,让韩敢进去。
韩敢长驱直入到了厅堂里面,没一会韩琦就来了。
韩敢赶紧起身:“五兄。”
韩敢和韩琦并非亲兄弟,韩琦的父亲和韩敢的父亲是兄弟,他们算是堂兄弟。
韩琦笑道:“快快坐下,自家兄弟,客气什么,晚饭吃过了么?”
韩敢摇摇头:“五兄,现在不着急说这个,我有急事。”
韩琦愕然,但韩敢不等韩琦说话,就接着往下说:“……五兄知道制置三司条例司那边要出台一个叫市易法的法规么?”
韩琦点点头:“倒是听说过,不过具体内容并不知道。”
韩琦说的倒是真的,制置三司条例司报收信息不算特别好,但也有一些能力,欧阳辩那边是因为有吕惠卿等人在里面,所以能够清楚这些消息,韩琦被王安石视为大威胁,对他是严防死守,自然没有太好的信息渠道。
韩敢脸色着急,将市易法的具体内容给解释了一遍,韩琦听着听着也是眉头紧皱。
韩敢是他的堂弟,操持着韩家的产业,近些年很多士大夫的收入不全是来之田地了,更多的是转向商业了。
这倒是没有太多的理由,人总是倾向于挣快钱的。
比起种地收租,商业来钱更多,来钱更快,尤其是欧阳辩走在前面踩出来的道路又宽有平坦的,后面的人跟着一起发财就是了。
韩家是为世宦之家,积累的家财万贯,良田千顷,苦无投资之渠道,只能将钱粮埋藏起来。
不过从欧阳辩在至和二年进入汴京城之后,韩家也并没有落后,西湖城的二期融资,韩家就是其中的主力军,后来更是学着西湖城自己投资了钱庄、布行、酒店、车行等等,这几年更是涉及房地产,在汴京城附近州县学着西湖城建造商业综合体。
韩家的经营虽然专业性一般,但依靠着韩琦的权势,也是做得风生水起。
韩敢这个代表着韩家出面的人,在商界也是不亚于林通这个级别的大老板了。
现在韩家在商业上的资产几乎都能够达到全部资产的六七成了,经过了清丈田亩以及均输法等政策的执行,反而佃租这些收入越来越是萎缩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商业上的蓬勃发展,让士大夫们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所以在清丈田亩和均输法等等上并没有特别的计较。
但现在韩琦听到了市易法的具体条文,以他的经验,自然看得出市易法的真正目的所在。
这是要断根啊!
现在很多官员将大部分资产转移到商业上,商业的蓬勃发展也让他们吃到了更大的甜头,可是这市易法一出,经济会不会受挫另说,但他们这些和王安石不对付的官员名下的产业,肯定会被针对的。
市易法实施,有利益受损者,自然会有受益者,那些原本资产不多的中下层官员,可以向王安石靠拢,然后吃得满嘴流油,然而这肯定不包括他韩琦,除非他愿意向王安石服软。
但怎么可能!
别人能投降但我不能!
韩琦想了想道:“这个消息现在传得沸沸扬扬?”
韩敢摇摇头:“倒是没有,但有些分量的人基本都知道了。”
韩琦眯着眼睛想了一下:“源头知道么?”
韩敢摇摇头道:“这个就不清楚了,需要查吗?”
韩琦面露微笑:“不用了,我已经大约知道了。”
韩敢:“……”
“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保密还是做得不错的,连我都不知道详细条文,而你们却知道得清清楚楚,说明条文是从条例司传出来的。
如果这不是王安石自己传出来的,那有这个能力的只有欧阳辩了。”
韩琦笑了笑继续道:“……王安石自然没有传出来的动机,如果是欧阳辩,那就解释的通了。
经济是欧阳辩的发家之本,欧阳辩的资产是韩家的十倍百倍,他肯定不想看着心血一朝尽丧,所以他一定会破坏市易法。
但他与王介甫是师徒,他不能够正面对抗他的老师,所以他将消息传出来,让我们这些利益相关的人去阻止这件事情。”
韩敢愤愤不平道:“他凭什么不出手?”
韩琦笑道:“他不出手也没有问题啊,他如果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产业,只需要和他的老师说一声就好了,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
韩敢奇道:“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韩琦低下了头道:“说明他还是有家国情怀的呗,按着王安石这么搞,大宋的经济肯定要一蹶不振的,到时候百业凋零,大宋朝又要陷入庆历年间的窘迫境地了。”
韩敢点点头道:“那咱们要怎么做?”
韩琦闭上眼睛道:“你不要出头,不是有商会吗,他们应该会出头的,你就跟着一起就好了,官面上的事情我来。
欧阳辩既然将消息散布出来了,他那边一定会有后招,商会他一定会利用的,我就看商会能搞出什么幺蛾子来,再伺机加码就好了。”
韩敢点点头就要走,被韩琦叫住了。
“今晚就别走了,就在家里住着吧,先去洗个澡,我让人准备吃食,今晚咱们哥俩喝点。”
韩敢笑着点头去洗澡去。
韩琦安排管家去准备吃食,自己在客厅里面想了许久,等到韩敢出来,兄弟两个果然喝起了酒,又细细地谈起接下来该准备的事情。
夜色笼罩下的汴京城已经慢慢有些焦躁不安了。
第444章 岐王赵颢
酒自然是好酒,菜当然也是好菜,但韩敢却是食不知味,屁股下面似乎坐的不是柔软的坐垫,而是插着钢针的椅子。
“八弟,你屁股刺挠呢?”
韩琦看着坐立不安的韩敢有些不满道。
韩敢苦笑道:“五兄,咱家虽然说商业利益颇大,但有您在,咱们不必去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和王安石斗吧,瞧您刚刚的想法,那可是不死不休的死斗了!”
韩琦嗤笑一声:“这么一点家产算得了什么,况且就算我不干什么,也没有人敢动。”
韩敢道:“既然别人动不了,咱们又何必为了欧阳辩去火中取栗呢。”
韩琦哈哈一笑:“政治不是你一介商人能懂的,你知道你五哥我忌惮的是什么么,并不是王介甫,王介甫直来直往,是把神兵利器,但我不怕,我怕的其实是欧阳辩。
我这十几年起起落落,落的时候是因为欧阳辩,起的时候也是因为欧阳辩,此子之筹谋,令我也不得不畏惧。
之前我不太敢对王安石下手,是因为他就站在王安石的后面,这一次王安石却背刺他的徒弟。
哈哈,欧阳辩看来也是忍了王安石许久了,这一次他释放出这样的信号,目的就是告诉我,你只管动手便是,我不插手。”
韩琦笑得相当的痛快。
韩敢将信将疑,他不太敢质疑他的五兄。
韩琦道:“所以这一次一定要将王安石驱离,再让他这么搞下去,大宋朝可就要完了!”
韩敢点点头道:“五兄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没错的。”
韩琦点点头:“嗯,韩家也辛苦你了,虽说我帮着韩家遮风避雨,但你也有大功劳。”
韩敢笑道:“五兄这是什么话,我们都是靠着你才有好日子过,哪里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
兄弟俩在灯下对酌,夜色渐深。
……
岐王府。
赵颢在灯下仔细观察新得来的善本,这还是他去写了信去找欧阳辩索要的。
赵颢是赵顼的弟弟,也算是欧阳辩的同窗,不过他年纪要小一些,只能算是赵顼和欧阳辩两人的跟屁虫。
欧阳辩喜欢孤本善本,他天天在后面跟着,也被沾染上这坏毛病了,好在他是赵顼唯一的弟弟,这几年有跟着欧阳辩投了不少的生意,所以才能这么败家。
宋英宗赵曙与皇后高滔滔夫妻恩爱,一共生育四子四女。
老大自然是宋神宗赵顼,老二就是赵颢了,而老三赵颜,老四赵頵,宝安公主,舒国公主几个要么夭折,要么小小年纪就去世了,只剩下德宁公主,寿康公主,以及赵颢了。
关于赵顼这个弟弟,史书上说的是,作为赵顼唯一的弟弟,赵顼对他可是恩宠得很。
赵颢屡屡请求外镇,但赵顼就是不让,非得让他留在汴京城里,希望能够常常见面。
但实际情况是,赵顼和赵颢的母亲高滔滔比较偏爱老二赵颢。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高滔滔不疼长子神宗,也没有多宠爱老幺赵頵,却很偏心老二赵颢,这是比较比较特别的。
治平三年,十七岁的赵颢出阁,本应该外居的,但却被高滔滔留居禁中。
次年正月,英宗驾崩,神宗继位,赵颢也从东阳郡王晋封昌王,九月的时候,以英宗升袝太庙,又被晋封岐王。
此时,赵颢的身份也从皇子变为皇弟,也结婚生子了,这下子该出外就第了吧?
但他仍然在禁中居住。
亲王出阁还留在禁中的,在宋朝并不是没有先例,太宗幼子赵元俨就在真宗继位后依旧留在禁中,但那是真宗皇帝愿意兄友弟恭。
赵颢抱着他妈的大腿,根本没有乞外就第的意思,以至于闹出了出外就第的风波。
熙宁二年,小官章辟光上书神宗,建议皇弟出外就第以避嫌。
面对章辟光的上书,神宗皇帝还没有表态呢,身为皇太后的高滔滔就蛮横的大发雷霆,逼迫神宗处罚多事的章辟光。
神宗不愿意和老娘发生冲突,不得不贬谪章辟光表示让步妥协。
王安石极力营救章辟光,免除他被贬斥岭南。
不想,王安石的对头吕诲又来攻击老王,并要求穷治章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