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辩的神色有异:“大谏不会认为辩是个言利小人么?”
司马光摇摇头:“季默绝非言利小人,你若是言利小人,那天下哪有我们的同志。”
欧阳辩心中道:‘这你就错了,我还真是。’
我,欧阳辩,大宋第一号资本家,第一号好吃懒做想软饭的软饭男,所做的每一个产业,都特么的为了挣钱,你竟然认为我不是言利小人……哈哈哈哈。
司马光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欧阳辩:“……当年的铁头御史欧阳辩,每一份弹劾都会有一个贪官被撤职被贬谪;
嘉佑年间,在所有人都在忧心国无储君之时,季默两次面谏仁宗,终于使仁宗皇帝下定决心;
治平年间,濮仪之议,季默你丝毫不惧去国之危,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清丈田亩之事,虽然最后……呵呵,韩琦阴险小人,竟然摘了你的果子,着实令人齿冷。
现在季默你不屈不挠,为了天下农户革新支移折变之弊端,又为了农户兴修水利等等事情,谏院自然是一定要支持的!”
欧阳辩露出感激的神色:“大谏果然不愧是国之干城,胸怀天下黎民百姓,实在是黎民之福。”
欧阳辩虽然对司马光范纯仁等人的迂腐不太认可,但对于他们的个人品德还是认可的,说这个话的时候还是比较诚恳的。
得到了司马光的反馈,欧阳辩总算是踏实了一些。
至少不是暗流汹涌嘛。
欧阳辩对均输法、免役法以及农田水利法这三条变法非常注重,因为这三条变法里最大的作用便是个农名解绑,让农民富裕起来。
农田水利法不必多说,鼓励兴修水利的法律法规,这自然是对耕种有益,好处谁都看得出来。
而免役法又叫募役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农民可以通过缴纳一笔“助役钱”,就可以免去徭役了。
其实欧阳辩是想将这一笔“助役钱”也给免掉的,但免役法在他回来之前已经公布,所以也只能这么执行下去了。
至于均输法就是针对支移折变去的,所谓支移折变之前有提到过,已经成为了贪官污吏盘剥百姓的重要手段了,有时候支移折变的费用,比缴纳的田税都要多。
如此一来,农民只要交一点钱,就不需要参与徭役,在已经修好水利的良田里耕种,然后收成后自由卖出粮食,给官府交上现钱,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支移折变,这样能够剩下来的收成可就多了,虽然未必能有多富裕,但肯定是宽裕了很多,也能够养活更多的子女了。
欧阳辩手握三司条例司的大权,他看准的可不仅仅是新法的推广。
就像他和王安石、赵顼所讲那样,他要做的是对整个官制下手。
现在王安石和赵顼都没有明言支持他,但他既然手握大权,能够操作的事情就多了起来了。
欧阳辩在每个路都组织了一支巡察队伍,巡察队伍的成员自然就是从央行出来的官员,欧阳辩担任流内铨的时候塞进各个地方官府的人,现在正好给他们临时差遣,让他们在当地监督新法的执行。
这一招可比原来历史上王安石派人从中央去地方巡察要厉害得多。
王安石靠得住的人不多,一来人少,二来专业程度也不够。
第423章 相度利害官!
欧阳辩能用的人就太多了,央行出来那么多的人,现在基本上已经遍布各个州县,甚至都已经有所谓央行系官员的称谓了。
费松清便是央行系的官员。
费松清是治平二年的进士,因为排名靠后,所以他想要补缺是比较难得,所以他干脆进入央行荆湖北路分行历练了两年。
熙宁元年的时候被推荐进了沅州下面的一个县衙担任副手。
原本以为就这么庸庸碌碌下去的时候,费松清却一路高升,在熙宁三年被提上了沅州通判。
到了今年,更是一封诰身自京中来,他被任命为制置三司条例司相度利害官,任务便是职掌出使荆湖北路考察诸如均输法、免役法等施行事。
费松清对此颇为惊诧,但随后有一份信寄来,原来是同年章楶在使力。
费松清与章楶在赴考的时候相谈甚欢,之后也保持着交流,当时去央行时候还是章楶给出的主意。
据章楶介绍,他之所以能够一路高升,其实就是他在使力,他的堂兄章惇与欧阳辩是同年,这一次就是章惇给推荐的。
当然,这也是费松清自己的能力过人,加上央行出身的身份,有了这个机会才推荐了上去。
而制置三司条例司几乎往每一路都任命了这么一个人,相比起历史上只能派出八个人要多得多,这也让他们的工作能够更加的细致,因为他们原本就在那一路扎根的,所以对当地的情况更加的了解。
费松清接到任务之后,根据规定,向央行发出联合巡察申请,此次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的实行,央行在里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均输法规定的缴纳田税、助役钱等都是通过央行来缴纳的,这样可以减少贪污,加上央行在的办事处已经铺遍每个县一级官道,农户只需就近缴纳就可以了。
正是因为如此,央行也承担了部分的监督的职责,每个相度利害官都可以向央行申请联合巡察,央行会派出财会人员以及银监卫配合,因为央行本身就和经济息息相关,所以在监督的过程中专业性极高。
至于相度利害官为什么都是央行出身,当然是考虑到与央行的配合上,当然央行出身的官员本身就是精明强干的代名词了。
费松清负责的荆湖北路新法推广巡察监督,其实还算是比较轻松,荆湖北路是南方,加上荆湖北路是央行深耕十来年的地方,由央行配合,自然相当的轻松。
不过费松清也非常认真,每到一个县里,都会选择到乡村里面去探访,深入到农户里去,他要清楚地知道,在每个村庄里,水利的设施如何,缴纳田税的情况,以及助役钱的缴纳情况,还有没有官吏在征收什么苛政杂税。
费松清本身就瘦小,这段时间更是天天在路上奔波,被晒得又黑又瘦,就跟个瘦猴子似的。
沅州下辖县治不多,也就只有三个县,麻阳县就是其中一个。
费松清今日便是到了麻阳县下的一个叫绿溪口村进行视察。
绿溪口村和官道距离颇远,一条由村里自己筹措人力修成的黄泥路在雨后一片泥泞,车马都很难进入,费松清只能和银监卫等人踩着泥泞进去。
村里的里正听说有官员来,赶紧来迎接,看到费松清的时候也不由得有些发愣,因为在他印象中官员都是白白胖胖的,哪里见过如此黑瘦的官员。
好在麻阳县里的衙役也跟着一起来了,里正这才确定了来的就是什么官了。
不过他也不敢大意,大官虽然不会来到他们这个穷乡僻壤,估计也就是什么芝麻小官罢了,虽然如此,对他们来说也是天大的官了。
里正赶紧吩咐人去准备鸡鸭鹅等准备招待来客,他不由得有些愁苦,这次来的人可不少,正主不多,但护卫的人有几十个呢。
在里正的带领下,费松清去查看了沟渠、堤坝等等水利设施,根据里正的介绍,这些水利设施是县里面带着一起修缮的。
费松清满意地点头,沟渠堤坝的修建都还算是颇为合规的,灌溉农田是足够使用的了。
他又去村里多处问访,询问了助役钱、田税缴纳等等情况,基本都是比较符合新法规定的情况。
里正对此笑道:“新法好啊,从我们村里去县上央行虽然不近,但是我们只需要带着铜钱去就好了,以前得缴纳各种支移钱折变钱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卖粮食,卖了粮食交个田税和助役钱就可以了,农闲的时间还可以去打工,现在到处都有修路、招人干活的,到处都有活路,只要不懒,总能挣到钱的。”
费松清笑道:“情况是很不错,不过这村里的路太差了,没有想过给整整?”
里正皱起了眉头:“黄泥路是没有办法的啦,我们这里雨多,下了雨就是一滩黄泥汤,县里的官道都是水泥路,那叫好,但我们哪里修得起哦。”
费松清点点头,这个的确是很难,水泥路造价不低,现在的水泥路也是国家和各地的贤达一起出钱的,光靠村里可没有这个财力。
费松清一路考察下来,荆湖北路的情况都算是很不错的,即便有一些官吏还是照着以前的方式在做,但也是极少的,见到了随手就给处理了。
里正在村里招待费松清等人,并且安排了住宿,费松清也没有推辞,只是在临走的时候给里正留了二十贯的钱。
绿溪口村是他在沅州巡察的最后一个村了,整个沅州的情况都相当不错,费松清将所见所闻写成报告,通过驿站送完京城。
大宋各路相度利害官在央行的配合下在完成相应的巡察,雪片般的报告在制置三司条例司汇聚。
吕惠卿则是安排人将各个报告的情况都重新整理到一起,然后统一向欧阳辩汇报。
欧阳辩看了报告之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果然,唯有执行力才是变法的关键!
第424章 初见成效!
费松清是这一次巡察中典型的人物,相度利害官大多都是央行出身的官员,所以在巡察监督的过程之中力度很大,做事也很有方法。
央行的银监卫有清丈田亩的经验,在配合上也相当有默契。
央行的体系让田税的收缴和助役钱的收缴变得容易起来。
关键是,削减了支移折变这些盘剥、又把劳役给取消了,这让农户主动缴税的积极性变高了起来,不用各地的官吏去强行催收。
至于抗税的事情是很少的,这个时候的民对官的畏惧是很强的,若不是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是很愿意配合的。
他们知道了只需要拿出很少的一部分缴纳就可以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其实是很高的。
欧阳辩翻阅着此次夏收的数据,各地的情况不太一样,南方今年大丰收,原本这种丰年很容易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欧阳辩让常平仓及时收购粮食稳定粮价,而原本的旧粮则是腾出来,经由海路大规模输送到辽国、高丽、日本等等国家,换回大量的原料。
吕惠卿汇报道:“这一次的夏收是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的第一次落实,执行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经过各路相度利害官督促巡查,支移折变的情况基本杜绝,农田的水利工程基本也得到了落实,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没有那么快,还需要时间。
至于免除徭役是问题最多的,很多地方官府依然习惯用各种名义征徭役,各路的相度利害官基本都汇报过这个事情,这个需要加大力度宣传。”
欧阳辩点点头:“农户留存呢?”
吕惠卿神情振奋:“这个可就了不起了,今年夏收虽然丰收,但常平仓敞开了收购,因此粮价很稳定,粮食卖出了价格,农户收获颇丰。
加上均输法的执行,少去了支移折变的克扣,农户至少比往年少交了三分之二的税,至于助役钱还不到田税的十分之一,总得算下来,今年农户不仅能够吃饱饭,还能够给家里的孩子扯几尺步做一身新衣服了。”
欧阳辩轻轻摇头微笑道:“大宋的农民太容易满足了,不过,我们能够做多少就先做多少,总有一天,咱们不仅要让他们能够吃饱饭,还得吃好住好!”
吕惠卿笑道:“季默要求太高了,各朝各代的农民能够吃饱饭已经是了不起了,要吃好还要住好,那只有煌煌盛世才有的景象。”
欧阳辩嗤笑了一声:“可外面不在说现在就是煌煌盛世么?”
吕惠卿哑然失笑:“哪朝哪代的盛世需要给别国缴纳岁币保平安的,不都是万国来朝才是么?”
欧阳辩也笑了起来:“你看,你不也要求挺高么?”
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虽然这么说,但欧阳辩的心情着实舒畅。
清丈田亩完成了,给诸多农户确权了不少的农田,均输法、免役法则是实际上给农户减税了,只要稍微好的年景,农户就能够过得相当不错。
当然这个相当不错是指能够吃饱饭了,想要抗击风险,还是需要农行协助的,但已经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
笑完之后,吕惠卿有些犹豫道:“季默,你提出的官府采购法我已经带着人在着手制定了,但这个法规估计不好通过吧?”
欧阳辩点点头。
他提出的采购法就是要让禁止官府摊派征收各类物资,想要用东西,那就拿钱去买。
如果是以前穷的时候,欧阳辩绝对不会提出这个法规,因为根本不现实,但是现在大宋朝的富裕可以说是空前的,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大宋朝的钱太多了。
因为央行承担起修路的职责,朝廷省去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