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深深吸了一口气。
果然,欧阳辩铺垫了那么多,终于还是将矛头指向官制和军队。
不出所料啊。
“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是,该怎么做?”
赵顼问道。
“没别的办法,名副其实而已。”
欧阳辩道。
第410章 阴云!
汉代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名与实不相符,这就是宋朝官制的痼疾所在。
赵顼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想改制却一直没有想好怎么改,而且影响太大了。
官制一改,权力就会产生转移,权力里自然也有所谓的既得利益者,身居高位的自然不想改,因为这事又折腾又很容易将他们的权力给改小甚至是改没了。
这么一来,阻力自然就出来了。
欧阳辩道:“所谓名副其实,主要还是恢复六部九寺五监的功能,将权责分离出去,各司其职,这样专人任专事,事情才能够做好。
政事堂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合一,宜将其重新恢复三省之制,如此陛下参可参与政事之中。”
欧阳辩语气平淡,但所说内容在赵顼耳中却像是晴天霹雳一般的惊人。
他心中一跳,感觉呼吸都停顿了下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朕可就太喜欢了啊!
赵顼心中雀跃万分。
宋朝的皇帝的权力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它受到以宰相为首的各级官员的监督,尤其是宰相的权力过大,中央机构的三省都归宰相统领,皇帝实际上并不能直接管理朝政。
如果宰相支持他还好,那么他的想法还能够被贯彻下去,若是宰相不支持,他的想法甚至出不了内廷。
政事堂里面有一个通进银台司,原本是属于门下省的部门,不过合并了之后就成了政事堂的了,这个部门是专门负责封驳事务的,宋朝的通进银台司的主官叫知司官,和明朝言官热衷于被打屁股的传统,宋朝知司官的光荣传统则是封驳回皇帝的诏令。
但三省制度则是有中书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侍郎汇集后,再交付中书舍人,然后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这样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决策了。
这对于皇帝来说可是大利好!
但是赵顼想了一下又皱起了眉头,不是他不愿意,而是大宋的文官不愿意。
大宋的文官集团不仅紧紧盯着武将,而且还对皇帝的权力严防死守,以至于仁宗晚年垂拱而治,不是他愿意,而是他说话就被喷,被喷多了干脆就不说了。
欧阳辩一看就明白了,他笑道:“其实这事还真的没有那么难,有反对者自然有支持者,大宋这套官制早就有很多人不满了,士大夫们大多在批评,陛下只要放出消息,就会有很多人表示支持的。”
赵顼怀疑道:“真的?”
欧阳辩笑着点头:“没错,重要的是有没有可靠的改制方法。”
赵顼想了想道:“王师傅那边是怎么样的一个想法?”
欧阳辩心下一跳,但他脸色毫无变化:“臣会说服老师的。”
欧阳辩对王安石的态度其实也明白一些,王安石感兴趣的是对税制和军队改革感兴趣,但对官制改革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实际上也可以理解,王安石本身他要掌权改革,就得设置更多的新机构去实现变法,比如制置三司条例司,比如以后的检证中书五房和中书检证官等等,这些都是能够加重权力的机构。
如果改革官制,一定会减缓他的变法,并且会造成更大的难度。
不过欧阳辩也有把握说服王安石。
想要说服王安石,自然是将官制改革和王安石的经济改革联系到一起,比如说通过官制,然后扩大王安石手中权力,这样王安石就会感兴趣多了。
现在欧阳辩要做的就是促使王安石和赵顼联手来做这个事情,而不是各做各的,那样才不会重蹈旧辙。
在原来的历史上,赵顼对官制的变革是完全没有和王安石商量过的,直到元丰年的时候,已经退休的王安石看到元丰改定官制的时候,才知道了有这么一回事。
在此之前,赵顼在这件事上是对王安石完全保密的。
以至于王安石知道的时候大惊失色。
欧阳辩说了这些,但赵顼实际上还是心存顾虑,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欧阳辩便不再多说了。
出了宫,上了马车,欧阳辩稍微拉开车帘,初春冷冽的风汹涌而入,让欧阳辩一阵激灵。
这一次回来,与王安石、与赵顼的交谈,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还是交谈甚欢,但有些东西终究还是变了。
王安石虽然力推他上了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主官位置,但所作只是全是王安石自己想做的,虽然那些也是欧阳辩想做的,但已经被改头换面了。
赵顼还是对他的想法颇为激赏,但交谈之中,对王安石的想法颇多重视,欧阳辩发现自己的想法在赵顼这里的重要性大大地降低了。
这让欧阳辩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云。
这就是历史的惯性么?
赵顼和王安石终究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可是,按照王安石的路子去变革,到最后终究还是一场空的啊!
这次回来,欧阳辩是想着要大干一场的。
借助剥夺三司职权,然后将权力回归给六部九寺五监,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政事中来,通过官制改革以及他没有说出来的考成法,打造出一个具备高效率、廉洁的的文官队伍,这样才可以应对接下来的风云剧变。
但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不可能实现了。
王安石和赵顼都不支持他,他总不能站在这两人的对立面去,支持韩琦和司马光等人反对变法吧?
欧阳辩心事重重起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当时就不该回来,回去经营庆州更好。
在庆州既可以避过接下来朝廷的大风暴,又可以经营庆州的事业,等风暴停歇再回来收拾残局。
现在回来却要一起面对汹涌的风暴,着实是得不偿失了。
他现在在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位置上,一定被视为是王安石的党人……好吧,无论他在哪里都算是。
虽然欧阳辩发现他的政见和王安石的已经不同了,但是和韩琦司马光等人更是不同!
第411章 浑水摸鱼也是个好活计!
在回家的路上,欧阳辩已经想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了。
所谓居其位谋其事,既然到了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位置上,就得去认真做好事情。
无论怎么说,均输法、免役法都是对百姓有好处的,能够做好一件是一件。
至于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的斗争……见机行事吧。
或许还有一些浑水摸鱼的机会呢。
欧阳辩嘿嘿笑了出来。
估计无论是韩琦、司马光为首的旧党,还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以及皇权代表赵顼,都不知道自己的立场,这样正好可以……嘿嘿。
好嘛,偷偷摸摸的干活。
欧阳辩想通了这些,反而心情轻松了起来。
老师您尽管大招输出,偷塔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曾巩、章衡、郑雍、梁焘、吕惠卿、林希、曾布、张璪等人都来了,欧阳辩见状大喜,赶紧吩咐将火锅搞起来。
许久不见的朋友们,再次约在一起,而且马上就要重新在一起工作了,大家都特别的兴奋。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
吕惠卿欣喜道:“季默你回来了,咱们也算是有主心骨了。”
欧阳辩笑道:“哦,这是何意?”
吕惠卿和章衡郑雍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隐晦道:“咱们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成员大部分都是以前的工作小组改制而来,季默你去庆州的时候,吩咐我们听从王师傅的意见,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我们的税法改制的内容也没有被大幅度的篡改,也算是一脉相承下来的吧。”
欧阳辩脸色微红,他喝酒上脸,但神志还是很清晰的,听出吕惠卿话里有话。
“嗯,吉甫兄明言就是,在座的都是老同年,也都是一起战斗过来的,有话直说便是。”
吕惠卿点点头道:“王师的路子看似与我们以前的设想相似,然而仔细观之却是大相径庭。
季默你的通盘考虑中不仅有国计,还有民生,王师的计划里只有国计没有民生,例如保甲法、养马法,里面扰民颇大啊,而且,如果实行了这么个政策,恐怕会对季默的商业布局产生极大的影响。”
欧阳辩皱起了眉头。
吕惠卿继续道:“尤其是保甲法,初心还是好的,既可以维持治安,又可以将百姓组织起来,一旦打仗的时候就可以有大量的兵源。
但是,上番,特别是教阅,以我们几个之经验,实施后一定会给保丁们带来非常深重的苦难的。
不仅会严重影响家庭的农业生产,还可能产生欺凌和勒索。
保正、保长、巡检、巡检部属的指使和提举保甲司的指使、勾当公事,一层又一层,欺凌和勒索一定会发生的。”
欧阳辩点点头。
所谓上番和校阅,上番是轮番值勤制度,校阅则是军训,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不说,而且因为保正、保长、巡检、巡检部属的指使和提举保甲司的指使、勾当公事这些人欺凌勒索无所不作,让保甲内部矛盾重重,以至于到了后来,诸路盗贼蜂起,皆保甲为之,本欲御寇,乃自为寇。
原本是训练来抵御贼寇的,到得后面,却给国家训练了一大批的贼寇出来。
颇为滑稽。
不过欧阳辩却是颇为惊诧,因为历史上这些政策正是出于吕惠卿之手,现在吕惠卿却能够预料到这里面会出现这些问题,说明了王安石还是那个王安石,而吕惠卿却不再是那个吕惠卿了。
欧阳辩看了看其他的人神色,发现他们的脸上也有隐忧。
欧阳辩心中颇为欣慰,看来之前清丈田亩之事,的确把自己这帮同年的能力给训练出来了。
欧阳辩点头道:“可以在制度上做些改变么?”
曾布摇摇头道:“没有用的,只要执行的人素质不提高,制度再好也没有用的,清丈田亩可以用下面的人,那是因为清丈的时候加强监督就好了,但这个保甲法是常备的,根本没有办法监督,就下面的那些人,你指望他们不欺凌勒索根本不可能。”
章衡道:“而且,根据我对军队的观察,尤其是地方的厢军观察,一旦有什么变化,这帮人不仅不是维持治安的人,还会变成扰乱百姓之人。”
吕惠卿道:“这个事情我们和王师说了很多次了,但王师就是不采纳我们的意见,只是让我们只管制定。”
欧阳辩道:“哦,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吕惠卿道:“当然是不制定不颁发啊。”
欧阳辩哑然失笑:“这办法好啊。”
这办法当然是好的,这种有明显缺陷的法律法规,就不该制定出来扰民,只要不指定不颁发,就不会有一系列的麻烦。
但是吕惠卿说了那么多次,王安石却不采纳意见……欧阳辩陷入了沉思。
王安石是个很执拗的人,即便自己是他的学生,想要说服他也未必能够。
自己利用同制置三司条例的差遣,停止这两个法规的制定?
欧阳辩立即摇了摇头,这样是不行的,历史上苏辙因为拒不执行王安石的指令就被撤掉了,欧阳辩可不觉得自己就能够顶得住王安石。
关键是,如果自己和王安石发生矛盾,对于变法来说伤害就太大了。
在变法新党里面,王安石自然是第一号人物,二号人物说不好是谁,如果论权位,韩绛是二号人物,可论重要性,可能还不如吕惠卿,更别说欧阳辩了。
从变法理论和各种著述来说,欧阳辩才是变法的领袖,欧阳辩在变法的时候,王安石还没有能够插手呢。
现在的均输法、免役法都是脱胎于欧阳辩的税赋改制,欧阳辩更是早就完成了青苗贷、清丈田亩的变法,若不是西南事变被迫去庆州,估计也轮不到王安石。
即便王安石是欧阳辩的老师,也不能够改变欧阳辩才是先行者。
所以,欧阳辩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都不过分。
现在师徒二人如果先行决裂的话,对于整个变法的伤害就太大了。
不过……这倒是个好事,如果自己这帮同年都倒向王安石的话,那自己就势单力薄了。
第412章 京官也不好做啊!
因为第二日还得去公廨坐班,所以大家也都不敢多喝,也就喝了个熏熏然就停了,之后就是聊公事、诗词文章之类的事情,反正都是顶级文人,大家意气相投,水平又都差不多,凑在一起要多快活就有多快活。
不过来日方长,他们也没敢多留,毕竟欧阳辩才刚刚回来,估计也疲乏着呢,众人到了夜间纷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