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枢改制,其实在咱们实现了将三司之权力剥夺回归六部九寺五监之后,其实已经是完成了一部分了,其余无非就是将临时差遣取消,以官阶回归即可。
  但在地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地方监司官权力过重,而职责又重要,一下子要全部取消是不可能的,只能慢慢地将权力回归,才不至于引起动乱。
  关键还有一个胥吏政治,底层胥吏把控权力,稍微不懂政事或者幕僚帮闲不够的地方官,就会被胥吏架空。
  这些都是阻碍改制的重要因素,若是要改,就得对此也得大刀阔斧的改革。”
  王安石忍不住头皮发麻。
  相比起经济改革,官制改革更加令人心生畏惧。
  经济改革会触犯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而官制改革却要涉及到他们的身家性命,搞不好他们真的要拼命的。
  王安石叹道:“这又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啊。”
  欧阳辩笑了起来。
  可不是嘛,治国理政从来就不简单。


第408章 世界工厂!
  欧阳辩的话让王安石既有惊喜又有惊吓,最后王安石并没说什么,只是吩咐欧阳辩先把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给铺陈下去。
  这当然是明面上的说法,真正的想法是让欧阳辩把三司的权力给阴夺过来。
  反正别的先不说,把权力先拿到手才是正事。
  欧阳辩也知道王安石顾虑较多,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王安石在政事堂里也不是一言堂,韩琦这尊大神在哪里,王安石顾虑颇多。
  这可不是原来历史上韩琦已经下野了,剩下的人对他已经威胁不大,所以能够甩开膀子大干,他所需要考虑的是以司马光、吕诲、范镇这些言官的意见为主。
  欧阳辩对此表示理解。
  汴京想要见欧阳辩的人很多,这些人里有他产业的负责人,有他的同年,有王安石这样的奥援,当然还有赵顼。
  大家都知道赵顼肯定会第一时间召见欧阳辩,所以第二天没有人来找欧阳辩。
  赵顼身边的大伴如期而来,将欧阳辩请到宫里面。
  汴京皇城依然那样,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赵顼却有了不少的改变,离开时候那个原本面白无须的小青年,现在已经蓄起了胡须,看起来颇为成熟。
  赵顼也认真看着欧阳辩,欧阳辩也蓄起了胡须,虽然只有短短一握,但修理得颇为整齐,搭配上英挺的身材和轮廓分明的五官,果然不愧为当年的人样子。
  赵顼大力地拍打欧阳辩的肩膀,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季默比以前还要壮硕多了,真是令人羡慕啊。”
  赵顼得微微抬头,才能够看清楚欧阳辩的全貌。
  欧阳辩微微弯腰,笑着道:“陛下风采更胜往昔!”
  赵顼哈哈一笑。
  欧阳辩离开汴京城之前的安排,让他这两年的权柄稳固,而欧阳辩在庆州的种种布置,让大宋西边稳固了下来,再过几年,或许大宋就可以进取了。
  想到这里赵顼忍不住浑身颤抖。
  那是兴奋的。
  “季默,此次回来有什么想法?”
  赵顼问道。
  欧阳辩一笑:“这话不该陛下问臣,而是臣该问陛下,此次陛下让臣归来,想让臣做什么?”
  赵顼胸怀大畅,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伴在旁边心中想道:‘果然欧阳季默才是官家的心头好啊,政事堂里,官家尊重的是韩相公、颇为信赖的是张相公、视为臂助的是韩绛大人、最为亲近的是王介甫,然而和欧阳季默比起来,这些人可就差了许多了。
  在相公的面前,官家严谨庄重,言辞上也颇为敬重,但在欧阳季默面前,官家却是笑得最为欢畅,直抒胸臆,全不伪装,这才是真正的信赖啊!’
  赵顼和欧阳辩自然不会知道这位叫黄怀义的大伴想法,但黄怀义为自己终于有了名字而开心不已。
  赵顼感慨道:“你这一去就是两年的时间,朕一直想让你回来,但一来没有好的差遣,二来你在庆州那边也没有布置完毕,所以才拖到了今年。”
  黄怀义大伴接腔道:“是啊,太史您不知道,陛下可是常常年到您,有时候吃到好吃的,都会叹息说没有季默一起吃,好吃的都觉得不好吃了。”
  欧阳辩的寄禄官阶叫秘书省监,别名也叫太史。
  欧阳辩和赵顼相视一笑。
  黄怀义的适时捧哏让赵顼和欧阳辩心里都颇为温暖,不过接下来的话就不是他能听的,赵顼道:“大伴,季默来得早,恐怕还没有用膳,你去安排一点早膳过来。”
  黄怀义赶紧去了。
  赵顼和欧阳辩两人做了下来慢慢谈。
  “……此次在庆州所做之事,基本把拓边西北战略的根基给打牢了,庆州工业园会成为西北壮大的心脏,庆州工业园每吸纳一份原材料,每输送出一份商品,都是给永兴军路注入一份力量。
  只需要几年的时间,永兴军路就会成为大宋最富裕的路之一,以一路供养西北边军计划是可以实现的。
  而庆州工业园、现代牧业集团、农行等合力,会把大量的产品输送进西夏,同时也会将西夏变成大宋的肉食、皮毛的生产基地。
  西夏的贵族在与大宋的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远比攻打大宋来得多,战争已经不是他们想要的了。
  梁乙埋姐弟俩即便是想靠着掀起对外战争来,国内的权贵也不会允许他们破坏目前的局势,除非他们是将矛头对准辽国。”
  欧阳辩说道。
  赵顼皱起了眉头。
  欧阳辩闻弦知雅意,笑道:“当然,西夏不想打了,但我们还是得将我们的养马地给拿回来,这场战必须打,想要夺回燕云,西夏是必须拿下的。”
  赵顼问道:“这样的话庆州工业园是不是就要毁了?”
  欧阳辩有些诧异的看了赵顼一眼,他没想到赵顼会关心一个庆州工业园。
  赵顼笑道:“朕可不是不吃肉糜的皇帝,庆州工业园看似一帮商人造就,但里面可有许多权贵,若是妨碍他们的利益,朝廷也会像西夏一样被权贵所阻碍,不让发起战争。”
  欧阳辩这才理解赵顼的意思,他笑道:“这个您大可放心,打下西夏对他们的利益更大,即便是大战期间,对庆州工业园也不会有什么害处。
  战争一旦打起来,军队就需要大量的军需,庆州工业园随时可以民转军工,一样可以挣大钱。
  如果打不下西夏,西夏是离不开咱们大宋的商品的,继续做生意就是。
  如果大了下来,那利益可大了,西夏之地拿下来,咱们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就通畅了,届时庆州工业园的产出就会被西方全部给吞噬,咱们生产多少,他们就能够消耗多少!”
  赵顼露出吃惊的神情。
  欧阳辩点头道:“没错,届时大宋就会成为世界工厂,大宋的商品将占据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都是大宋的市场!
  陛下,如果大宋权贵们知道这一点,您说,到时候他们拓边的热情甚至比您还要热烈得多!”
  赵顼忍不住笑了起来。


第409章 陛下你可以很伟大!
  欧阳辩说起庆州之事,赵顼听得开怀大笑。
  赵顼极喜欢和欧阳辩聊天,因为每次聊天都会让他听到很多了不得的东西,一些和这个时代的人全然不同的观点总是让他耳目一新。
  欧阳辩谈事情不谈注意,不务虚,更不喜欢士大夫们的清谈,不愿意谈仁义道德。
  如果是和道德君子一般的君主谈论这些,定然是要收冷落的,但是对于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来说,这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
  所以庆州的种种细节,赵顼都很是感兴趣,非得刨根问底,欧阳辩也很耐心,赵顼想要知道,便一一告诉他。
  对欧阳辩来说,赵顼越厉害,越能够了解到商业、工业的厉害,对他的重视程度就会越高,就越知道大宋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就越知道要支持谁。
  在一问一答之间,时间过得很快,黄怀义远远看了几次,赵顼才道:“季默,走,一起用膳去。”
  欧阳辩也没有推辞,在资善堂的时候,他们也是这般一边吃一边聊天的。
  宫内的东西其实也就那样,以欧阳辩的身家,如今的他想吃什么吃不到。
  黄怀义想要留下来伺候,当贝赵顼都给撵了出去。
  赵顼端着一碗炖得相当糜烂的粥一边吹一边喝,还能够抽空说话:“庆州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了,有苏辙、章惇、王韶在那,稳稳地发展个几年再说,季默你就在朝中陪着朕吧。”
  欧阳辩剥开一颗水煮蛋,浇上一些酱油,也跟着唏哩呼噜的喝粥,闻言道:“陛下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听您的。”
  赵顼笑骂道:“你又不是小兵,干嘛要言听计从,你现在可是位高权重的京中五品大员,秘书监,同制置三司条例公事官,啧啧,说出去吓死人的。”
  欧阳辩忍不住哑然失笑,但连连点头:“那是那是,三司条例的确是十分重要,每一步都关系到天下大事,的确是不可轻忽,放心吧陛下,臣一定会认真的。”
  赵顼笑骂道:“若是单纯做事,我让你回来干嘛,你是帅不是将!”
  欧阳辩放下碗,额头上有微汗沁出,感觉浑身舒畅,果然天冷的时候一碗热粥下肚就是爽。
  欧阳辩拿餐巾擦了擦道:“陛下吃饱了,若是没吃饱的话先吃,我说完你就吃不下了。”
  赵顼一听大喜,赶紧扔掉手中蒸饼:“快说快说。”
  欧阳辩深吸了一口气,看向赵顼道:“陛下,你该记得咱们在资善堂时候,我是怎么品论大宋的官制么?”
  赵顼陷入了回忆之中,想了一会苦涩道:“当然,很辛辣很刺耳,当时朕还和你打了一架。
  你说,秦汉隋唐宋,宋是最没有建树的,一切都是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地方,不过是迫于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的改,纵然有变,也绝不能成为有建树。”
  欧阳辩笑道:“陛下倒是记得清楚。”
  赵顼叹息道:“能不清楚么,这十几年我研究了汉唐之典,再来研究宋之官制,你说的是对的,可越是这样,越是觉得锥心之痛啊。”
  欧阳辩一笑:“陛下少说了一句,大宋官制,荒谬近乎荒唐!”
  赵顼急道:“莫要再瞎说,让别人听了去。”
  欧阳辩点点头:“大宋朝二府三司之制度,着实荒唐,陛下听我给你解释。
  二府三司是政事堂与枢密院与三司,枢密院不说,管政不管军嘛,这很合理,但把财权从宰相手中剥离,这事确实荒唐了。
  一个没有钱的政事堂,又能够做什么呢?
  到了地方更是荒唐,大宋没有地方官,全部都是京官,州县都是带着知州、知县等临时差遣去的,到了一路上,又是帅、漕、宪、仓四个监司官,军事、财赋、司法、常平仓全部都分散开来,地方官在四个上司之下不知所措。
  而这三司集中天下财富,全然不给地方留有半点的余地,中央倒是富了,可地方却是贫弱到了极致。
  为什么我们变法地方官府会抵制,难道是他们半点也不知道爱国么,其实也不尽然,他们本就没有收入,只能靠着支移折变各种盘剥才算是勉强过日子,咱们这么一变,他们只能吃西北风去了,所以这变恐怕也是变不了的……”
  欧阳辩毫不顾忌赵顼的神色,将大宋朝的内里全部都拿出来批斗了一番。
  “……当然啦,这并不是太祖太宗的问题,实际上这反而是他们的雄才大略所在。”
  欧阳辩道。
  赵顼精神一振:“怎么说?”
  “制度因时而变,适合当时的,才是最好的,五代时候,礼乐崩坏,大宋的制度恰好是应对当时情况最好的制度。
  不过,经过了百年的发展,这套制度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时代了……”
  欧阳辩目光灼灼的看着赵顼:“秦时百年成就了一个秦始皇,汉代百年成就了一个汉武帝,唐朝百年成就了一个唐玄宗,他们大多是在国家彻底稳固之后,但国家又是出于即将败坏之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不仅让国家更加强大,而且还打下了最大的基业。
  当然啦,他们打下了江山,却晚节不保的事情,那就是人性了,那个不说也罢。”
  赵顼激动道:“季默,你觉得,朕可以像秦皇汉武玄宗那般打下那么宽广的疆域?”
  欧阳辩笑道:“历来中原王朝只要自身足够的强大,周边的异族要么顺从,要么搬迁,历来如此,没有例外的。”
  赵顼大力点头:“所以,朕要怎么做?”
  欧阳辩道:“咱们已经在路上了,臣老师的经济改革已经开始了,虽然经济改革已经不是大宋朝的痼疾所在,但也有必要,现在大宋朝的问题在于官制与军队。”
  赵顼深深吸了一口气。
  果然,欧阳辩铺垫了那么多,终于还是将矛头指向官制和军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