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欧阳辩神神秘秘的准备了两个箱子,连欧阳修也不给看。
  欧阳修也不在乎,反正礼多人不怪。
  父子俩乘着看起来低调,实则奢华内涵的马车往王家而去。
  这马车可不是欧阳修的,这是欧阳辩给家里买的马车。
  欧阳修其实有自己的马车,不过他用过一次之后就看不上自己的小破车了,天天出门都要占用这辆马车。
  这马车倒没有搞得多么的奢华,车骨架还是原本的样子,不过在内饰上欧阳辩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他主要是从舒适性下的功夫。
  马车是两轮的,没有避震系统,这是马车舒适性最受考验的地方,但一时间并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避震系统所需要的钢铁质量不是现在的冶钢能力能够解决的,所以只能在铺垫物上下功夫。
  铺垫物最好的当然是海绵,不过没有化工业的情况下自然没有海绵。
  欧阳辩退而求其次,叫人用棉花和鹅绒这些制成厚厚的垫子。
  不过还是有些瑕疵,于是将注意打到其他的代替物上面。
  欧阳辩一开始将眼光放在牛筋上,但牛筋稀少不说,还因为是弓弦的主要构成物,是被官府重点监控的。
  不过也有替代物,就是用棉花织成的棉筋,弹性虽然稍差,但作为缓震物是可以了,加上垫子,其实也很舒服了。
  解决了缓震的问题,就是密封性的问题了,夏天的时候讲究通风,冬天的时候讲究密封,不过欧阳辩一概做成密封。
  因为他不需要考虑夏天时候的车内温度的问题——他给马车内准备了专门放置冰块的预留位置。
  所以他的马车讲究密封性,尤其是现在秋风凛冽出行,更是体现了这个优越性。
  父子俩坐在马车内,不需要升起火炉都不觉得冰冷,车里面不仅覆盖了牛皮增强密封性,还用厚厚的毛毡覆盖,再加一层修饰性的丝绸,车窗那里的窗帘是厚厚的毛毡,还是随时可以随时扣上的,一旦扣上,半点冷风都渗透不进来。
  欧阳修有时候恼怒这幺儿每天不务正业,但享受起成果来却是毫无心理负担。
  比如此刻,外面寒风凛冽,车内温暖如春,靠坐在有扶手椅子上,手上拿着一本书,手边还有一瓶温热的茶水随时可以抿上一两口……巴适!
  欧阳辩没有放松,他找好机会问道:“爹,我老师补缺的事情你怎么看?”
  欧阳修斜睨了幺儿一眼道:“我现在又不在铨选司,我怎么看有什么意义吗?”
  欧阳辩幽声道:“那倒也是,唉……欸,爹爹,我上次去逛书店,看到一本《乐府杂录》,是唐代段安节的,看年份应该是很早的,可惜当时我手上也没钱,不然就买下来了,不过,啧啧,老板手黑心狠,区区一本破书,就敢开口八十贯,太黑太黑!”
  欧阳修立即说道:“当然,介甫这人我是非常欣赏的,他是个大才,我现在虽然没有在铨选司,但也不能让这样的人才无所事事嘛,肯定还是要帮忙的,待我找找人帮他说说话。”
  欧阳辩笑道:“我还是觉得那本书不买下来可惜,这个月分红应该也快到了,贵点就贵点吧,又不是没钱,该买还是得买,呵呵。”
  欧阳辩呵呵两句假笑。
  父子俩很有默契的交换了一下眼神,相互发出不屑的鼻音。
  呵,这就是亲爹。
  欧阳辩心中不屑。
  呵,这就是亲儿子。
  欧阳修心中不屑。
  下贱!
  父子俩同时在心里骂道。
  不过在到达王宅的时候,父子俩又是一副父慈子孝的模样了。
  欧阳辩提着两个小箱子吭哧吭哧的跟在欧阳修的身后。
  王家一大家子都在门口迎接,王安石、王安石的妻子吴氏、一个大约十岁的男孩子站在他们的身边,还有一个由佣人抱着……咦好可爱的小女孩!
  小女孩粉雕玉琢,正看着他嘻嘻而笑,还伸出手要抱抱。
  欧阳辩的一颗老夫心都快要萌化了,赶紧放下小箱子,跑到佣人的面前,伸出手就要接下小女孩。
  欧阳修有些尴尬,赶紧咳嗽了两声。
  欧阳辩这行为有些失礼,面对长辈没有先行礼,却跑去逗弄小女孩。
  王安石却笑眯眯地看着欧阳辩接下女儿,女儿笑得特别开心,王安石夫妇也颇为开心。
  “这是我的女儿,因为是我在当鄞县县令的时候所生,所以叫堇儿,从小就聪明伶俐,还没满月就学会了笑,没满周岁就能丫丫而言。”
  王安石颇为开心的介绍道。
  “哥哥……哥哥!”
  堇儿抱住欧阳辩的脖子,嘴巴放在欧阳辩的耳边奶声奶气的喊道。
  奶香奶香的味道,欧阳辩整个人都酥了,他想起前世时候自己的小女儿,也是一样的软萌软萌的。
  外面冰冷,王安石赶紧欧阳修父子引进屋内。
  欧阳辩打量王安石的宅子,王安石家里兄弟多,家族很大,王安石作为被寄予厚望的一个,家族自然会鼎力相助,所以王安石着实不算是清贫,宅子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颇为可观之处,和欧阳修这种自小寄人篱下的不可同日耳语。
  王安石对人情世故并不太热衷,要不是拜师对儒家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甚至都不会办,直接口头承认一下就好了。
  所以这个仪式很简陋,奉上束脩六礼之后,欧阳辩分别给王安石和吴氏行了跪拜礼就算是完成了。
  欧阳修笑眯眯地给王安石送了他的藏书:“介甫,上次我听你说没有看过《六国史书》颇为遗憾,我这里倒是有一本疑似的古籍,你倒是可以鉴定一下真伪。”
  王安石小心翼翼地接过,脸上颇为欣喜:“多谢永叔。”
  欧阳修笑呵呵点头,转头和欧阳辩说道:“你带来的礼物呢?”


第42章 名师!
  欧阳辩赶紧将王堇送回到佣人的手里,然后打开自己的小箱子。
  “王师兄,这是我给您准备的,宣州诸葛笔和端砚,希望您能够喜欢。”
  欧阳辩从小箱子里拿出包装得很是精美的小盒子递给了王安石的儿子,王安石的儿子叫王雱,这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在王安石的集团里面,王雱是很重要的角色。
  欧阳辩后世喜欢看历史小说,看过一本叫《小阁老》的历史小说,就是说父亲是阁老,儿子当父亲的家,原型大约和王安石父子有些相似。
  不过王雱此人智商高情商低,为人有些跋扈。
  《宋史》中记载:王雱敏感而脆弱,“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
  欧阳辩上辈子在职场那么多年,自然知道什么人不能得罪。
  像王雱这样的人非常记仇,若是哪一点做得不如他意,定然会被记恨一辈子。
  所以欧阳辩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交好他。
  这时候的王雱年纪尚小,虽然聪明,但还不算有城府,他也知道宣州诸葛笔和端砚的贵重,喜气洋洋的接过,还很有礼貌的和欧阳辩道谢。
  欧阳辩笑嘻嘻摇摇头,然后又从箱子里面拿出胭脂水粉。
  至于为什么能够临时拿出来,自然是他买来讨好娘亲和碧珠小姐姐的,买的时候多屯了几份,这不刚好用上了。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有钱罢了。
  “师娘,我是我专程在谢馥春开在汴京的店铺里买的,一开始我还担心师娘用不上,今日一看,我还是想错了,师娘这么年轻好看,用这胭脂水粉正是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
  欧阳辩笑嘻嘻地递上小盒子。
  吴氏听到丈夫的弟子夸他年轻貌美,脸上笑得都要开了花。
  王安石也带着笑意。
  不过这事还是因为欧阳辩年纪小的原因,若是年纪大的弟子敢这么夸师娘,腿都得让人打折。
  欧阳辩才五岁,粉雕玉琢的稚童,自然没有人会想多。
  就是欧阳修自己皱了皱眉头。
  自家这幺儿,在家里就油嘴滑舌的将自家夫人哄得找不着北,现在又把这一套拿到了老师家……略微轻浮了些。
  王安石打趣道:“小和尚,我的礼物呢?”
  欧阳辩嘻嘻笑道:“呐,那一箱子都是您的,就是一些旧书。”
  王安石点点头,却看到欧阳辩一脸的苦恼,不由得好奇道:“怎么啦小和尚,看你焦躁不安的?”
  欧阳辩看向对他嘻嘻笑的小王堇,苦恼道:“来的时候不知道我还有个小师妹,没有准备礼物……”
  王安石大笑道:“她还小,你送她礼物她也不懂。”
  欧阳辩执拗道:“那可不成,我这做师兄的一定要给她准备礼物,下一次带来给她。”
  王安石笑着摇摇头,他知道自己的缺点,他一向不擅长社交,没想到收的第一个开山大弟子却是一个长袖善舞的,说来也是有趣。
  不过也好,有这样的弟子,以后自己也好轻松一点。
  王安石留了欧阳修父子吃饭,王安石和欧阳修相谈甚欢,偶尔王安石提点一下欧阳辩,欧阳辩也都老老实实听讲,不过大多数时候欧阳辩都是围着小王堇转——小女孩太可爱了啊!
  吃完饭后,欧阳修见事情完成得顺利,修史馆里还有事情要忙,就起身告辞。
  欧阳辩也想起身离开,王安石道:“小和尚先留下来吧,我要考察一下你的课业,看看怎么给你制定教程。”
  您真是个负责的老师。
  欧阳辩心里吐槽道,但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留下来。
  其实考核大多模式差不多,就是问问读了什么书,然后抽出一段背诵,讲解一下意思。
  毕竟蒙童的课业大多一样,不像准备参加科举的学子,还需要分科目。
  科举有进士科以及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明经诸科等区别,但蒙童大多就是打基础初级教程。
  这些课程大多很简单,对于欧阳辩来说是很简单的,王安石考核之后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这小子老是说不读书不读书,但基础很扎实嘛。
  既然如此,王安石也不客气,直接将难度提升,进入四书五经的通读阶段,另外还得加上历史课程,尤其是例如《史记》《汉书》《晋书》、《梁书》、《陈书》、《周书》、《北齐书》和《隋书》这些史书。
  这和其他的学子的学习进度不怎么一致,其他的学子进学学的是如何通过科举,但王安石并不想耽误欧阳辩这个他心目中的奇才,所以专门给他制定了这么一个课程。
  科举不需要钻研历史,但想要治国理政,其实学历史就足够了。
  欧阳辩展现出来的智慧,让王安石对他的期望无限的拔高。
  这不是一个进士就能够满足的,王安石希望能够将欧阳辩培养成一个治国之能臣。
  不过这可将欧阳辩折腾得够呛。
  四书五经通关的第一条件是背。
  先甭管别的,背下来再说,王安石的理念很是简单粗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王安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天天督促欧阳辩背书,好在欧阳辩的身体年轻,记忆力非常好,加上逻辑能力是成人的,背下来倒还是可以做到的,就是稍显枯燥了点。
  不过倒也有让他感兴趣的,就是王安石讲解经义和历史的时候,不得不说讲得着实精彩。
  王安石不是皓首穷经的腐儒,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家学渊源,这些年历任地方,民间疾苦,朝堂风云,他一一亲身经历,阅历之丰富,沉淀在他的思想之中,这些经历结合经义和史书,用自己的理解说出来的时候,着实是精彩万分。
  欧阳辩喜欢历史,但大多是自己研究,从不知在解读历史方面还能够如此精妙细微,这就说明了名师才会出高徒的道理是对的。
  有些人虽然聪明,但没有人提点,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得花费十倍的精力和时间,有些人在小时候就轻松做到了。
  四书五经他也从来都是记几个经典的句子,其余的就没有怎么在意了。
  但四书五经能够在中国文化里面占据了如此之大的,如此之重要的地位,怎么可能没有足够深厚的意义?
  知识本身就是有魅力的。
  欧阳辩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后面的沉迷,也不过只花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直到第一场雪降临,他才蓦然醒悟。


第43章 我倒是想吃火锅了
  欧阳修的活动能力还是很强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帮王安石谋到了一个职位。
  离京师近的地方刚一出缺很快就被权贵子弟占去了,想要在汴京谋个职位是很难的,能够在一个月内谋到一个职位,说明欧阳修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原本王安石并不太愿意在汴京任职的,他几次封还中书发下的敕牒,不接受馆职的任命。
  倒不是想要去地方历练,这些年王安石的历练也足够多了,真实原因其实是因为家庭负担太重才不得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