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舷悴肯日疚攘烁牛院蟠蟛柯湎胍矗偷镁佑谒侵罅恕
  而且按照她的这种想法,以后那些大部落的人偷偷来,就形成不了派系了,这对孟香部有百利无一害啊!
  欧阳辩连连点头。
  这是说到点子上了。
  “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倒是想知道,你说他们没有远见,你说的远见是什么?”
  孟小媚心中一惊,若是她说出对庆州工业园前景的判断,那么刚刚她的小心思就藏不住了。
  孟小媚终究还是年轻,脸上露出一点局促,欧阳辩捕捉到了,脸色便是一变。
  孟小媚心中慌张起来:“哥哥,我……”
  欧阳辩摆摆手道:“孟小姐,你倒是个聪明人,部落中能够出现你这样的聪明人倒是难得。
  庆州工业园会成为大宋西北的经济中心,孟香部的选择是对的,你们作为第一个承诺投奔工业园的大部落,放心,你们会受到回馈的。
  不过,做我的秘书的话还不行,做我的秘书就要站在我这边的利益思考问题,而不是孟香部。
  所以,我会在庆州工业园给你安排一个管理岗位,你也可以适度照顾孟香部的人,但做我的秘书就算了。”
  孟小媚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带着哭腔道:“大人,我向你承认错误!这一次的确是我有小心思,但是如果我做你的秘书,我一定会任何时候都站在您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孟常也跟着道:“大人,小媚平日里最爱看大宋周报和大宋商报,最佩服的就是你了,她对您的事迹了如指掌,的确是想要跟您学习一些东西,还希望大人能够给个机会。”
  欧阳辩听到这里,倒是有了一些兴趣:“你喜欢看报纸?”
  孟小媚噙着眼泪点点头,饱满的泪珠子随着脑袋摆动而滴下。
  “我识字之后,有一次恰好有个过来收购畜牧的掌柜拿着报纸在看,我和他要了过来,就深深被迷住了。
  在报纸里面,我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模样,于是我就拜托那个掌柜,每次来都要给我带报纸过来。
  一份报纸换两头羊,大宋周报也好,大宋商报也好,还有一些小报,但小报我只能给一头小羊。”
  欧阳辩听得有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也就是你这个小富婆啊,一份报纸能够换两头羊,哈哈哈哈。”
  看到欧阳辩笑了出来,孟小媚悄悄握拳鼓励自己。
  欧阳辩笑歇,仔细看了看少女,唇红齿白,五官清秀,有部落人的野性,也带着睿智和聪慧,一时间倒是有些欣赏起来。
  他想了想道:“你这么好学,倒是该给你一些机会,不过你也别想一过来就能够上手多重要的事情,很多事情你不懂的,得慢慢学。”
  孟小媚坚定地点头:“您放心,我很聪明的。”
  欧阳辩又笑了起来。


第381章 他果然是耽于美色!
  今天是招聘会的第二天了。
  第一天人没有来齐,到了今天下午,该来的也都来了。
  所以招聘会的开幕式……嗯,叫它招聘会释疑也成,反正就是宣布各种政策,给出各种解释消除担忧之类的东西。
  人很多。
  来庆州工业园开场的老板、厂长、以及各个经纪人等等都到场,就这一部分的人就有千来人了。
  受庆环路经略使邀请的部落人更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千来个,他们自然不会自己一人前来,一般都是带着一大帮人一起来。
  这些人加起来七八千人。
  也就是说,现场聚集了大约万来人。
  这种大型的会议在后世都实属罕见,大约也就是一些运动会或者演唱会才会这么多的人。
  其实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来说是没有办法举行的,因为上面讲话下面根本就听不清楚。
  不过也就是做做姿态而已,欧阳辩已经确定拉拢小部族就可以,根据卢秉的回报,小部族大多数还是能够拉拢的,至于大部族嘛,暂时就随缘了。
  所以欧阳辩就拉了经略使韩绛一起出面,在宣讲会上作了一些政策的宣讲,不过下面听不太见是正常的。
  下面的头人只能看到上面的领导在讲话,然后跟着一起鼓掌之类的事情。
  不过倒是有人眼尖,看到站在欧阳辩后面的少女。
  “看,那个女孩子,是不是孟香部的孟常的孙女?”
  “嘿,可不就是她吗?”
  “对啊,她站在欧阳辩的身后,妈的,果然是这样啊!”
  “什么?”
  “孟常那货还说他不是,这明明就是将孙女送给了欧阳辩啊!”
  “呵呵,这臭不要脸的!”
  欧阳辩在上面是听不着的,不过就算是听到了也不太关心。
  宣讲会就是让领导们出席一下,让部落的人看到经略使对于招聘会的关心,至于宣传的各类政策,早就有服务人员散发文件下去,各部落头人自然能够看得懂。
  在文件上,欧阳辩倒是不卡户籍这类东西,但要求是买了宅基地之后才会给予落户和接受子女入学。
  好吧,大多数的部族对这个条件并不怎么关心。
  招聘会开了三天的时间,大小部族的人纷纷离开,大部族暂时对此不太关心,而小部族则是大都加入了,头人们回去就是组织劳力过来。
  卢秉统计了一下,这次招聘统共招募了三十多万的劳力,工厂这边分得比较多,大约是二十多万,十来万则是被分去修路了。
  农行没有在这次招聘会中招聘,按照陆采薇的说法,种田的活,还是留给汉族农民吧。
  说到这里,倒是有一个惊喜,之前卢秉随手撒的一颗种子,也就是那个被杨德昌打脸的老李,在将村里的几十个老李介绍给卢秉之后,获得了一笔提成,竟然起了心思,在工业园里面租了个小小的板房,挂上了劳力公司的铭牌,干起了人力资源的活了。
  老李抠搜、嘴巴臭,但能力竟然还很不错,他和卢秉租了一辆马车,带着村里的几个壮汉,天天往乡下跑,一个村一个村的宣传,竟然让他积攒了好大的一笔财富。
  老李受到了鼓励,又招了好几个嘴巴好使形象不错的小伙子,雇了几辆马车,分了区域,让他们去各个乡村里面宣传招人。
  老李的老李公司竟然蓬勃发展起来,还引起了陆采薇的注意。
  陆采薇干脆给老李下了一个万人的订单,老李这下子整个人都爆了,在庆州城里招募了一批能说会道的年轻人,散到环州、保安军、宁州、原州、泾州、镇戎军等地靠近庆州的乡村里面去招人。
  还真别说,这种深入道乡村里面招人的方式,还真的能够将农村里的剩余劳动力给搜刮出来。
  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老李就给陆采薇把人给筹齐了。
  当然,这也是招人的待遇足够的好,才有这么多人踊跃报名。
  这还真是让陆采薇感觉到惊讶了,干脆委托老李,有多少招多少,无论多少人,来了就给老李五十文。
  姜汝成那边自然有自己的办法,他的工程队都是一个介绍一个,放出风声去,还是能够招到不少人的。
  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力短缺的问题也暂时被解决了。
  欧阳辩关注点还是放在工业园上面。
  欧阳辩打的注意就是一点带面。
  工业园作为最核心的点,只要这个点爆发了,整个永兴军路的经济都会因此而爆发。
  各个部族的人纷纷带着人过来,被安排投入到园区的建设之中,尤其是孟香部的人,一下子来了几万的壮劳力,让工业园的建设速度骤然加速起来。
  为了处理好工业园的诸多事宜,欧阳辩给卢秉配置了一个规格颇高的阵容,将庆州里很多的胥吏放到工业园里面去帮忙。
  这些胥吏不少是油滑之辈,不过在卢秉的手下不敢乱来,因为卢秉不仅能力强,而且对里面的门门道道尤其熟悉——他本身就是从底层上来的,因为能力被欧阳辩看重带了过来。
  不过即便是这样,卢秉还是总是叫苦不迭。
  因为工业园的规模太大了,同时在开工建设,各个工厂虽然也算是在他的同意管理下进行建设,但工厂类型不同,终归还是会自行其是的,所以事情之繁杂令人头昏眼花。
  欧阳辩赶紧安排了章惇去接手。
  章惇到位之后,研究了几天之后,直接将园区建设的管理交予西湖城工程公司的现场项目经理。
  而将卢秉的团队隐退到后面,见团队的作用变成了辅助而不是领导。
  园区的建设因此变得更加快捷起来,到了熙宁三年年底,已经有不少的工厂开工了。
  卢秉对此十分羞愧。
  欧阳辩听到这个事情,笑着安慰道:“工程管理还是西湖城那一套比较科学,你的团队一插手反而变得麻烦了,尤其是那般胥吏,一点权力都要给你使出十分来,自然会让工程队感觉混乱,让他们用科学的方式去管理,反而更加流畅快速起来。”
  孟小媚在旁边拿出纸笔偷偷记录了下来。
  在欧阳辩的身边,她的眼界大开。
  韩绛在庆州看了一段时间,颇感收获巨大,最近则是跑去各处堡垒处视察去了,一些堡垒已经建设好了,等着他去验收。
  西工建的能力自然是不用怀疑的,小小的堡垒,对他们来说比起建设路桥简单得多,只要材料充足,那些都是小事。
  欧阳辩是庆州知州军事,军事上的事情他还是会参与的,虽然是王韶在处理比较多。
  “堡垒修建得如何?”
  欧阳辩看着地图道。
  王韶道:“庆州大顺城北的安疆寨已经完工了。”
  欧阳辩喜道:“那太好了!庆州安矣!”
  怪不得欧阳辩如此开心。
  安疆寨东至保安军德靖寨七十余里,西至庆州东谷寨五十里,南至庆州大顺城三十五里,北至西界白豹镇三十五里。
  安疆寨建好之后,如果有军队能够很好地掌控,那么柔远寨、大顺城、荔原堡一带边面尽在腹里,西夏想要进来就得好好地想想了。
  “西夏那边见到我们修堡垒,竟然还能够按兵不动?”
  欧阳辩奇道。


第382章 年轻人们!
  兴庆。
  上次仓皇回来,为了稳定国内的局势,梁乙埋便一直呆在军营里面坐镇。
  最近的形势算是好了不少,但没有好多久,局面又变得更加糟糕起来。
  宋朝在边境大修堡垒让国内很多人忧心忡忡。
  堡垒退可守进可攻,谁知道宋朝届时是进攻还是防守呢?
  不过没有人再提主动出击之事,前段时间梁乙埋杀进宋境里面烧杀抢掠几百里,后来却被宋军和吐蕃合力埋伏,最后不得不仓皇逃回。
  这一次看似宋朝吃了大亏,但回来一算,西夏也是做了亏本买卖了。
  从去年开始,宋夏两国就断了交易往来,夏国很多东西不能生产只能靠从宋国进口才行,当然,辽国那边其实也有,但辽国坐地起价,东西又贵又垃圾。
  而西夏的很多牛羊马就是出口给宋国的,辽国不稀罕牛羊马这些,他们也要出口这些给宋国的,当然,吐蕃那边也不稀罕。
  战争一起,西夏国内的牧民算是倒了大霉了。
  一年多快两年的时间,西夏国内脆弱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了。
  这就是西夏面临的现实。
  说一千道一万,当家做主很大一部分就得搞钱。
  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梁乙埋姐弟为了把控政权,将矛头对准宋朝,但战争打起来了,经济就不行了。
  大战需要粮草、需要征兵,大量的人出去打仗,国内劳动力就短缺,需要的粮草也是从民间征税上来的,战争又让出产的东西卖不出去,经济危机自然而然就来了。
  其实别说西夏,就算是以前的大宋也是如此。
  经济不行了,国家政权自然就要动摇。
  现在梁乙埋姐弟面临的就是这种局面。
  都罗马尾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人,梁乙埋看了一眼:“你就是浪斡族的?”
  “是是,我叫浪斡九,是浪斡族族长。”
  一脸虬髯的大汉却是点头哈腰,也是难为他了。
  梁乙埋点点头:“听说你去了庆州城?”
  浪斡九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国相饶命啊,国相饶命啊,我过去就是去看看能不能做点生意,没想到那什么工业园招工,我才没有答应他们呢,一个人都没让去!”
  梁乙埋温声道:“起来说话。”
  浪斡九不敢起来,梁乙埋倒也没有勉强:“说说,这一次的见闻,详细说来就好。”
  浪斡九不知道梁乙埋是什么意思,但不敢违抗。
  得罪宋朝官员未必有事,毕竟宋朝对外还是要讲仁义的,但得罪西夏,那是有灭族的危险的。
  浪斡九如实道来。
  “……帖子是经略使韩绛名义发来的,大人也知道,我们在庆州讨日子,经略使的话多少还是要听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