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曾巩笑了笑了:“我昨日还去看了老师,老师最近的心情不错,还拉着我喝了一小杯酒呢,和我说了好多的事情。”
  欧阳辩苦笑道:“你被我爹拿来当挡箭牌了,大夫说他现在不能喝酒了,我娘严格控制着呢,他也就有客人去的时候能和一点,他是不是还说叫你经常过去?”
  曾巩苦笑道:“原来是这样呢,我就说老师怎么突然就这么热情呢。”
  欧阳辩哈哈大笑起来。
  欧阳修那个老不修,年轻时候浪得很,现在却被母亲管束得紧,欧阳辩一回家,欧阳修就絮絮叨叨的告状。
  说你娘不让我喝酒啦,不让我写墓志铭啦,不让我看书啦,不让我吃甜品啦,不让我逛青……哦,文娱活动啦之类的话。
  欧阳辩不像欧阳修那么清闲,他一边担任知制诰的工作,现在还要担任流内铨的活。
  欧阳辩担任流内铨可不那么温文尔雅,他一上任就直接大力抓考核了。
  当然他的考核都是以能力考核为主,所以安排的补缺的基本都是有真能力的人,这部分的人以央行出身的进士居多。
  这些进士通过央行历练出来而来,做事严谨、知道敬畏、对于发展经济这一块非常擅长。
  倒没有人因此批判欧阳辩,因为现在很多地方官府很欢迎央行出身的进士,这个局面尤其是北方官府多见。
  北方的各路地方官府经济上已经被南方追赶上,他们现在也很失落,再不奋起直追,以后的经济中心就要转移道南方去了。
  而发展经济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才。
  北方的官道在大力水泥化升级中,这个时候,地方官府发现要发展经济,还得有真正懂经济的人。
  原本那些官员文章道德倒是厉害,但是谈起经济,就是鸭子听雷了。
  欧阳辩这番操作,反而大受地方官员的欢迎。
  只是那些等着补缺的高官子侄就有些不太满意了。
  有些高官给欧阳辩托话,希望欧阳辩能够给他们行个方便,欧阳辩倒是没有驳斥回去,而是专程给他们写信解释。


第350章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欧阳辩年纪虽小,但他不是愣头青,什么刚正不阿,对钻营的人铁面无情什么的,这不是他的风格。
  这样的孤臣不适合欧阳辩,他要做的是一个能够做事的干臣。
  要想做事,便得处理好各方的关系。
  所以欧阳辩对于请托的事情并不介意。
  请托过来的人他也不会一棒子打死,而是仔细考察之后,如果有适合他才能发展的位置,倒也可以卖一个人情。
  如果是实在没有什么才能,欧阳辩便给人解释,或者建议他们去央行的培训班里面去接受培训,历练几年,或许对他们的前程会更加有益。
  欧阳辩的做法的确是比较人性化的,即便有请托没有得到想要的人,他们不仅不会责怪欧阳辩,反而对欧阳辩给他们子侄规划发展职业路线颇为感激。
  所以欧阳辩虽然安排了不少算是他这个体系的人进入官场,倒是没有人有意见,相反感激的人更多。
  有一些地方的大地主,因为清丈田地之事对朝廷颇多怨气,欧阳辩却是另辟蹊径,在他们的家族里面挑出一两个有才能的人给补了缺。
  相比起官场,他们缴纳的那些田赋倒是不足为提了,一时间怨气被消弭了许多。
  不过如此一来,欧阳辩变得十分的繁忙,他得不断地权衡各方的利益,又得不断地去考察每个补缺的人,这个工作量着实是大了些。
  不过好在他的智囊团也越来越大。
  清丈田亩工作组一直在扩充,虽然有些资历较深,在清丈田亩中立下大功劳的人被他推荐去其他的职位,但是补充进来的人却是越来越多,有不少还是从央行出身的人。
  央行已经成为欧阳辩培训中下级官员的预备班了。
  经过央行培训班出来的官员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经济非常重视。
  对于治国理政来说,懂经济就是懂得如何做事,因为有经济思维的人,一般逻辑思维都差不到哪里去。
  只是有一个问题却是越来越急迫了,大宋朝的差遣是越来越紧缺了。
  大宋满打满算,真正的官职也就一万来个,现在却已经有两万多个官员,而挂了官职却没有差遣的官员还有更多。
  这已经不是给不给薪俸的问题了,而是有了官职却补不了缺的局面会让这些官员心生怨气。
  这种苗头越来越明显。
  如果欧阳辩做得了主,他会对官制进行改制,将胥吏的职能都纳入到官职里面,这样整个官场的官员平均素质会有质的提升。
  而没有补缺的官员本身就是有薪俸的,这样一来,就少了胥吏的消耗。
  胥吏虽然不用朝廷发薪俸,但他们却会从税赋和民众的身上各处动手脚,实际上薅的还是朝廷的羊毛。
  关键是,胥吏政治会让民众不信任朝廷,让朝廷的在民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这才是最关键的。
  不过这方面的变革目前还不能动,因为这么一动,天下真的可能打乱。
  尤其是现在还在清丈田亩、在给推动一条鞭法铺路的关键时刻,如果还想对官制动手,恐怕反对势力会瞬间增加几倍。
  所以欧阳辩现在做的就是尽量在官场上安插自己的人,当这些人渐渐掌控重要职位的时候,到时候他的帮手就多了。
  不过这个过程注定得是滴水穿石的过程,因为能够补得缺太少,他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缺都给自己的人,还得平衡各方势力呢。
  不过欧阳辩也没有着急。
  一来他还年轻,二来嘛,时间还有很多呢。
  熙宁三年二月初,知谏院司马光上《请行编审徭役法》。
  此书一上,顿时朝内外哗然。
  因为《请行编审徭役法》中所述内容,和大宋周报中周树人所写文章之内容大体相似,而且更加的激进。
  在《请行编审徭役法》中,司马光提出,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
  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
  赋役负担一律折收银两;
  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
  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民收民解”制,改为“官收官解”制。
  司马光特意强调,合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路转运司。
  一路丁粮均派一路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
  除此之外,各地官府不得有任何摊派!
  这里面引起哗然的是,如果按照司马光的提法,以前的诸多贪污克扣的空子便被堵住了,不仅如此,各类官府借以牟利的摊派苛捐杂税都当然无存了!
  这怎么行!
  于是便有诸多反对意见出现了。
  当然他们的说法也是冠冕堂皇,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几点。
  一是如果按照这种税法,大宋国库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空虚,因为只收田赋,没有了其他的摊派以及弥补损失的措施,朝廷要承担其中的损耗,税赋肯定会大大减少;
  二是各地官府没有摊派和徭役,许多水利工程、维修官道、打击匪患的事情便没有人去干,久而久之必然万事俱废,盗匪横行;
  三是不缴实物,只收银钱,农户会极不方便,恐怕会怨言连天,如果处理不当,恐怕会引起民变。
  所以为了大宋朝的稳定和富裕,这样的庸法着实没有实行的作用。
  祖宗法不可易,司马光这样的书生所提之法更是脱离实际云云。
  欧阳辩看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发笑。
  司马光是个书生没错,但这个祖宗法不可易被拿来对付司马光,让欧阳辩有了错乱的感觉。
  历史上司马光最常用的就是这个祖宗法不可易,现在却被其他人拿来反对司马光。
  当真是有趣极了!
  欧阳辩都忍不住要哈哈大笑几声。
  正所谓,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第351章 这明明是无间地狱!
  欧阳辩好笑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提法呵呵冷笑。
  果然啊,这些人一口一个为了黎民百姓着想,可拨开迷雾之后,却是一颗颗都黑透了的坏心肠!
  你看看,什么税赋锐减、什么万事俱废、什么民户不方便,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其实说到底,他们就是想阻挠税法改革,继续盘踞在农户的头上作威作福罢了。
  作为欧阳修之后大宋最大的喷子司马光,面对这些人对他的质疑,自然是毫无畏惧,而且火力全开——开怼!
  欧阳辩让曾巩开了一个税制改革专栏,每隔三天发行一次,让交锋的频率更高起来。
  司马光、吕诲等人的文章频频登上专栏,大力阐述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欧阳辩让人去收集税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案例,所以司马光和吕诲他们所写文章,可不都是道德文章了,都是言之有物,让人看了明白税制如果不改革,底层农户都得被逼反不可。
  案例都是真实的,只要肯打停,就能够听到真实的消息。
  大宋周报的全力报道,让大宋的读书人看到了一个真实世界。
  也让处于巅峰之上的赵顼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大宋。
  赵顼含泪和欧阳辩说道:“这些年大宋国库充盈,大臣们也在说这是个盛世,仁宗、父皇和我都信以为真,还真的以为在赵家的努力下创造了一个盛世呢。
  但现在看来,这是什么盛世啊,这明明就是吃人的世界!
  你看看,我们目之所及,都是一片祥和繁盛的世界,在最底下,却是充满着压迫和饥荒,这哪里是什么盛世,这明明是无间地狱!”
  欧阳辩沉默了良久。
  这些话别的人都能够说,但您作为阶级最上层的既得利益者,这样悲天悯人的话,听起来好……矫揉做作啊!
  欧阳辩说道:“所以,咱们这才要改造税法,无论程度多少,能给他们减负一点是一点,减少一石的粮食,就够他们多养活一个小孩,减少十石,大宋就能够多出不少的人口。”
  赵顼轻轻抹去眼泪:“季默,我终于明白了,你为什么一定要在这田地上下功夫了。
  之前我还一直不太理解,明明这田赋也没有太多,多一点少一点也不影响,为什么你就是要在这上面较劲呢,现在我明白了。”
  欧阳辩笑了笑道:“陛下是天子,久居深宫,对于外面的事情不了解也是自然。
  不过这也就是我们这些臣工存在的意义了,我们了解,所以推动。
  陛下也不必羞愧,反而该因此而自豪,因为其他的皇帝知道了,或许他们说的是【何不吃肉糜】,陛下知道了,却是立意改革,这样已经高下立判了。”
  赵顼被欧阳辩的话给逗笑了:“朕虽然不是什么英明神武的明君,但也不至于是个昏君,怎么会说出那样昏庸的话。”
  欧阳辩笑道:“年初以来,清丈田亩在按部就班的清查之中,荆湖北路、荆湖南路、两浙路这些已经基本完成了,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则是还需要时间,其余的最慢的也能够赶在年底之前全部完成。”
  赵顼点点头:“那就太好了,这么一来,农户也算是有了可供生息的时间了。”
  欧阳辩却是摇了摇头:“并不会,相反,他们的处境更加的糟糕了。”
  赵顼霍然抬头:“为什么,我们虽然查出他们隐匿的田地,但这些田地都是白白给他们耕种的啊,并不会收税的,为什么会糟糕呢?”
  欧阳辩笑道:“您可太高估底下那些人的人性了,您下令说不需缴税,但他们这些人,可盯着呢,他们明面上不收税,可暗地里也会找出一些由头去收这部分的田税,而这部分的收入,就是他们的了。”
  赵顼睚眦欲裂:“该杀,这些人真是该杀!”
  他看向欧阳辩:“季默,现在怎么办,我们对农户承诺了不收税的,要是这些狗杀才乱来,那才是大乱的开始呢!”
  欧阳辩看向大殿的门口,那里阳光照入,和殿内稍微暗淡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淡淡说道:“为今之计,税法改制已经到了不得不动的时候了!”
  空荡荡的大殿只有风吹动帘子的声音,外面渐渐暗了下来,赵顼喊道:“是要下雨了吗?”
  外面的内侍赶紧跑进来:“是啊,官家,看起来是要下雨了,而且是大雨。”
  赵顼挥了挥手让他出去了,然后对欧阳辩道:“大雨将至了。”
  欧阳辩看向外面,此时忽地一道闪电划破天际。
  在雷声轰隆而来之前,欧阳辩突然说道:“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赵顼一愣,想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