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宋朝的底层已经受压迫到这等地步了,一旦边境战事一发生,国内的起义一定是一波接着一波。
最后星火燎原,整个大宋就会轰然倒塌!
所以,要实现他的理想,这个坎必须得过。
大宋朝缺课太多了!
宋朝因为五代时候的混乱,底层结构塑造不得不屈从与当时的大环境,而真宗、仁宗都是庸碌之主,根本没有意识到,或者有能力去补上这些课。
现在这些缺的课终于要在赵顼这里爆发了。
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是迫不得已,而非赵顼的好大喜功。
有些人总是抨击王安石变法是大宋灭亡的根本原因,他们却没有想过,以真宗仁宗那般的治国理政方式,大宋朝只会越来越糟糕。
他们也不想想,英宗驾崩之后,连给他修个皇陵都得韩琦东挪西借的,按照惯例的赏赐也都给取消了。
而军队闹饷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宋朝已经到了财政枯竭的征兆。
而朝廷国库枯竭,底层的农户也到了将近崩溃的时候了。
而地主好绅、文官武将,却是一个个趴在大宋朝的身上吸血,趴在农户的身上吸血,一个个养得脑满肠肥。
对此,他们在歌颂大宋朝言路畅通、士大夫与帝皇共天下的大同世界。
如今的大宋朝看似鲜花着锦火上烹油,但实际上地下却是埋藏着海量的炸药,一旦有一颗火星迸溅,整个大宋朝就会在轰然一声之中被炸上九天之上。
欧阳辩策划的清丈田亩、分田地与民户、推行一条鞭法的举措,就是给农户有饭吃,还可以存下些许抵抗灾年的资本,这样,底层稳定,他才能够大刀阔斧的实行下一步的变革!
在后世,土地革命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底层条件。
二战之后,欧洲打成一片废墟,殖民国们无力控制海外殖民地,于是实际上一下子多出一百多个国家。
但是几十年后,这一百多个国家,真正算是崛起的唯有一个中国。
因为唯有中国才算是真正真正实现了土地革命的国家!
国家拥有了土地,拥有了全部主权,这才是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
而那些和殖民者们谈判得到的部分主权的国家,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自主。
大宋想要真正的崛起,就得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需要有能够吃饱饭的农民,而不是一个个饿得眼睛发绿,随时准备拿起刀枪造反的农民。
所以,即便是前路艰难,欧阳辩也必须碰一碰这些既得利益者们!
曾巩叹了口气道:“季默你在创立大宋周报的时候题字——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我一直有所怀疑,因为命题实在是太大了,但今日看来,的确是你心中所思所想,师兄我算是服气了。
小的时候我还经常腹诽你,明明有一个非常聪明的脑袋,为什么总是一副惫懒样。
老师说你你也不在意,还总是笑嘻嘻的,我真没有想到,季默你的志向是如此宏伟,又是如此的坚定不拔!”
第346章 义愤填膺!
谏院。
司马光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对于自己个人操守完全是按照古代君子的标准来的,每日三省自身,每日都要让自己过得非常充实。
所以他很早就来到了谏院。
以前的时候,他每次清早过来都是先读几页经典,相当于清晨的漱口,不过漱口是清理口腔,而读经典则是清理思想上的残余。
最近些年,他养成的习惯是每日来都要看几页大宋周报,如果大宋周报没得看,就看一看其他的报纸。
现在市面上除了大宋周报,还有《文摘》《文心雕龙》《大宋商报》《汴京早报》等等报纸。
文摘、文心雕龙这样的报纸是纯文学性的报纸,里面探讨诗词歌赋经学艺术等内容。
汴京早报则是报导汴京城里每日的新闻,里面有涉及各类政策规定,也有一些社会家长里短,虽然琐碎,但对于了解民生也算是颇有益处。
至于大宋商报则是各类产业经营的消息,司马光以前对商业是带有偏见的,但这些年来,商业对于大宋朝的改变他是看在眼里的,他的想法也多多少少被改变着。
这是社会的大潮流。
不过司马光最喜欢看的还是大宋周报,因为这份报纸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做得最好的。
对于司马光这样关心国事天下事的君子,大宋周报更得他的欢心。
因为大宋周报上讨论的事情都颇有深度,他自己都会经常给大宋周报投稿,虽然能够登上的也不算多,但他也在坚持投稿。
司马光也是个妙人,登上大宋周报的文章,他都要裁剪下来贴在本子里保存好,没有登上去的,也专门找本子记录下来,以免丢失。
其实司马光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写的那些文章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看。
大宋周报上谈论的大多是国家、社会的问题。
而他讨论的,大多是道德文章等等。
不过他也不在意,还是坚持投稿,偶尔有登上去的,他还是不免会拿出来作为和朋友的谈资,也算是不错的乐子。
他最喜欢的其实还是看。
大宋周报上有人用笔名,但大多数都是用真名。
有时候一期报纸里面,满满的都是名士大儒都发言。
其中不乏有朝廷高官相公等等。
他们所发表的文章,在他们的领域里面,涉及的深度让人击掌赞叹。
司马光也在里面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拓宽了视野。
尤其是一个叫周树人的作者,根据司马光的猜测,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笔名,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这个周树人的文章历来一针见血,他所写的争论,两三句话就能够直达本质,透过纷纷扰扰的表象直达内里。
他所提之建议,大多执行性极强,又能够协调到各方的利益,不失为良策。
但他若是骂起人来,也是极为辛辣。
他记得之前汴京有个妇女丈夫死去,守节了几十年。
时人多纷纷赞叹,时逢程颐在一篇文章里有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便被一个开封府的官员所用,用来赞叹这个妇女。
周树人得知了这个事情,立即撰写文章痛骂这等风气。
周树人认为,妇女丈夫若是死去,就会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
范文正公在在其所订《义庄田约》中规定再嫁寡妇给予费用,妇女改嫁是很自然地事情。
如果提倡守节,还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话来约束妇女,这样是不符合人道的,会让很多的妇女陷入极其痛苦的境地之中。
这样的官员着实是不理解他人的苦难,一张嘴就是一股子的恶臭。
周树人骂人极其辛辣,让那个官员赶紧出来澄清,说他并没有这个意思。
连程颐都赶紧登报解释,说他的那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并非是那个意思。
司马光对这个周树人是比较欣赏的,因为周树人刊登的文章,虽然和他自己的风格不同,但周树人的意见从来都是堂堂正正,非常务实,司马光因此很欣赏。
司马光一来就赶紧问胥吏:“大宋周报送到了没有?”
胥吏满脸堆笑:“大人,已经送到了,我已经给您放在文书篓里了,您一进去就能够看到了。”
司马光笑着点头。
胥吏堆笑道:“浓茶也给您准备好了,刚刚好喝了提神。”
司马光更是满意地点头。
他匆匆进去公廨,果然在文书篓里看到了一册报纸,大宋周报因为内容不少,所以是制成书本的模样,厚厚的一册,包罗万象,足够他好好地读上几天。
司马光先粗粗的看了一下目录,然后才翻开首页。
看到第一篇文章,司马光忍不住眯起了双眼。
这篇文章他有印象,上一期讲得是农户带着一家人投水的事情,这一期果然成为头条了。
读完农户带着全家投水的内里原因之后,司马光满脸涨红,气得胡须都被吹翻起来。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司马光怒道。
“嗯,君实,怎么啦,一大早就听你怒吼!”
范纯仁从门口经过,伸了个头看了进来。
司马光深深吸了口气:“尧夫,刚好,你快来看看这篇文章。”
范纯仁道:“哎呀,我还有点事情……嗯,算了,先看看。”
范纯仁进来接过看了一下,然后他也怒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真是……”
两人在公廨里吹胡子瞪眼。
范纯仁道:“大宋周报一般不会单独列出一篇文章出来,看看后面的。”
两人脑袋凑在一起,看第二篇文章。
果然第二篇文章和头条相互呼应,是周树人写的关于前一篇文章的剖析。
在周树人的剖析下,大宋朝的税法的脉络清晰的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税法的来龙去脉,优缺点、以及容易被钻空子的地方都被一一写了出来。
那些地方税吏的穷凶极恶也被活灵活现的描述了出来。
司马光和范纯仁两人看得义愤填膺。
在看到周树人提出的建议的时候,两人忍不住喝彩:“这等良策,正是造福天下民众的好策略啊!”
第347章 这事得找季默!
司马光和范纯仁仔细地阅读了这篇文章,看完之后,两人击节赞叹。
司马光道:“之前我在永兴军时,当时朝廷为了筹集西边的军费,对永兴军路的百姓各种盘剥,当时我对这种情况只有一种模糊的认识。
可今日看到了周树人先生写的这篇,才知道税法之弊病到了这种地步,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啊!”
范纯仁皱着眉头:“这文章看起来有些眼熟……”
范纯仁这么一提醒,司马光眼前一亮,似乎想起了什么,赶紧到书架旁边抽下一本书。
范纯仁道:“没错没错,就是这本《论历代政治得失》,里面关于本朝税法的讲述正是一脉相承!”
司马光翻到里面的税法部分做了一下对比:“没错,观点几乎是一致的,不过这篇文章上的案例更多,描述更加的详细,这个周树人先生会不会就是欧阳辩?”
范纯仁摇摇头:“也有可能,但也未必,毕竟这本论历代政治得失在书店里面都能够买得着。
也不排除这个周先生是借鉴了季默的想法,然后做了一些实地调查。
但不得不说,大宋的税法的确是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司马光凝重的点头:“尧夫,我们又有事情要做了。”
范纯仁点点头:“我同意,不如召集同仁?”
司马光点点头朝外面喊道:“老李?”
一个胥吏赶紧进来:“大人?”
司马光道:“去各个公廨通知各位大人,去议事厅议事,会议在半个时辰后开始……哦,记得给每个大人都送上一份大宋周报,让他们先了解一下第一、第二篇文章。”
老李赶紧匆匆而去。
范纯仁道:“君实,你有什么章程没有?”
司马缸摇摇头:“还没有,不过,我打算递上一份请求税赋改革书,算是摇旗呐喊吧。”
范纯仁点点头:“对于咱们言官来说,也只能做到这一点了,那我也跟着一起上书。”
司马光点点头。
半个时辰后,谏院的言官们纷纷到齐。
吕诲、范纯仁、吕大防、赵鼎、赵瞻、傅尧俞加上司马光,整个谏院也不过七人而已。
吕诲拍了拍手上的报纸道:“君实,今日讨论的是这个农户投水的事情么?”
司马光点点头:“大宋朝的税法之弊病令人触目惊心啊,咱们言官风闻奏事,畅通言路,以前我们一直弹劾政事百官,却对底层忽略了。
以至于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唉,我觉得以后我们对于百姓还是得多关心一下。”
吕大防点点头:“那这一次君实的意思是?”
司马光道:“我打算上书,请求朝廷讨论税法改革的事情,不能再让这害民法继续荼毒百姓了。”
赵瞻颇有些诧异:“君实不是一直认为祖宗法不可易么,怎么这么积极想要推动税法变革?”
范纯仁笑着摇摇头:“大观,你这就误会君实了,君实确实认为祖宗法不可易,但这祖宗法是什么法,那得另当别论了。”
吕诲笑道:“正是,君实一直都坚持的祖宗法,其中有三个特点。
一是不可穷兵黩武,令民众兵役繁重;
二是不可苛取于民,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三是不可挥霍无度,耗费巨万;
也就是说,君实之祖宗法乃是汉代之致盛和中兴之法。
君实,我说得对么?”
司马光笑道:“献可说得没错,我是认为祖宗法不可易,但我认可的祖宗法是轻徭薄赋的祖宗法。
周树人先生提出的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