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甚至有时候韩琦觉得,做一个自由撰稿人其实也挺好的。
  不过这种念头转瞬之间就会被当宰相的快乐给冲淡了。
  没有什么快乐比但宰相更强烈的了,如果有,那就是皇帝了。
  不过他总不能造反去,而且说真的,当宰相比当皇帝要快乐得多。


第326章 该死的胜负欲!
  和曾公亮不同,曾公亮对于政策的内容基本是一掠而过,而韩琦却是看得津津有味。
  毕竟前面看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消息,这次将整个政策从立项到设计到成型梳理成为一条完整的线索,对他来说这个过程是相当享受的。
  作为曾经设计过政策的宰相,对里面的逻辑要理解得更加的深入。
  之前他零零散散了解的时候,已经隐约有些感觉了,这次将全部的信息都摆在面前的时候,韩琦才真切感受到这里面体现出来的逻辑美感。
  “啧啧,都说欧阳辩此子了不得,从这政策的思路,就可窥一斑啊!”
  韩琦赞叹道。
  继续往下看,看到后面询问会议和地主的采访,韩琦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这怎么可能?”
  询问会倒也罢了,和前面的听证会也没有什么不同,无非就是公开征询,公开宣讲政策,是一条非常好的执政手段,但地主们如此支持,却是出乎他的意料了。
  他以前自己执政的时候,这些地主可不好说话,甚至不想和他说话。
  毕竟在地主看来,韩琦这等变法者,就是拿着刀枪去抢夺他们的财产的强盗,哪里会和韩琦他们讲道理。
  现在大宋周报上的地主们,却是一口一句爱国,一口一句依法纳税。
  爱国你妹啊,纳税你妹啊,要是你们有这么高的觉悟,我早就在十几年前将这事给干成了!
  虽然田税对于现在的岁入来说是不多,但是在当时可不少了。
  可以说,若是能够多清查出一半的田地,对于当时简直就是能够救命的,那可是极大的政绩。
  只不过韩琦对此还是有些疑虑,以他对那些地主的了解,他们绝对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觉悟。
  韩琦和曾公亮的想法类似——这些地主是不是被威胁了?
  韩琦想了想了,给故旧写了封信,那个门生恰好就在陈留县那边任职的。
  韩琦并没有离开京城,所以信是当天往来的。
  门生对韩琦表达了想念,说是过段时间会来看他,这些车轱辘话韩琦并不关心,直接跳过,来到他关心的部分。
  “……老师,我看到大宋周报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疑虑。
  于是我专门让人去某些地主的家里坐坐,问了一些情况,大宋周报的报道的基本是事实,地主们的意愿都是真实的。
  不过里面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实,地主们并没有说出来,但是据知情人告知,是因为这些地主们得到了某些方面的补偿。
  比如那个吴姓地主,是因为得到了西湖城工程公司一批建筑材料的供应订单;
  那个李姓地主,则是得到了西湖城施工队伍的粮食蔬菜的供应;
  至于那个陈姓地主,则是得到了西湖城工程公司的工装供应订单。
  而类似的订单,基本陈留县的地主们见者有份。
  即便是没有的,也是因为生意上和农行、西湖城、西湖城工程公司、远洋集团等公司有生意往来。
  实际上这些地主的主要收入已经不是土地了,他们更多的收入是来之与经商……”
  韩琦陷入了沉思。
  他敏锐地感觉到里面似乎有些变化是他不曾发觉的,他感觉如果能够解开里面的逻辑,或许会是一个令人惊奇地发现。
  但他却梳理不出来里面的逻辑,一时间急得抓耳挠腮。
  韩琦年少成名,十九岁中进士,三十岁就和范仲淹一起主持西夏战争,和范仲淹并称韩范,三十五岁就和范仲淹一起主持庆历新政,生平阅历可堪璀璨无比。
  韩琦对自己的才能也尤为自信,他自认为他在治国上的能力在当今无人能敌,现在却在欧阳辩的行政手段上看到了自己不懂的执政逻辑,这让他感觉到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同时,该死的胜负欲也升起来了。
  同样是年少成名,但他韩琦是独一无二的!
  不可能还有人能够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超过他!
  该死的胜负欲让韩琦坐立不安。
  但他又不知道这事情去请教谁,就他所知道的那些人,也未必就懂这些,而欧阳辩那边……嗤,请教谁都不能去请教他啊!
  这可就要了命了。
  自己探索嘛,一时间是想不出来的,可要请教别人,一来别人未必知道,二来这事也有点丢脸。
  不行,还是得自己去找出答案来。
  韩琦能够年少成名,自然有他自己的能耐,他知道要研究一个人的思想,一是从他做过的事情去推敲,这是观其行。
  二是从他写的书去观察他,这是观其言。
  韩琦先从欧阳辩的行事入手,他让人搜索了欧阳辩干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从欧阳修的著作里面,将欧阳修的诗词文章里面关于欧阳辩的小时候那些事情给摘抄出来,这是小时候的事情。
  {注:前文所提到的后来关于欧阳修所写关于欧阳辩的诗词的专注,其实就是这一次梳理出来的。
  后来韩琦的后人整理这一部分著作的时候,干脆给刊印出来,以示自家先祖与欧阳辩早就惺惺相惜,借以抬高先祖的地位。}
  至于欧阳辩来到汴京之后的事情,则是要多方咨询才能拼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好在欧阳辩所做的事情大多有很多人见证,所以倒是不难拼凑出来。
  然后就是著作这一块,《国富论》、《包孝肃谈理政》《论历代政治得失》等著作是必须研究的,还有诗词歌赋这些也需要研究一番。
  当这些都形成书面文件摆放在韩琦面前的时候,韩琦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区区一个二十岁的小年轻,竟然有如此丰富的阅历和著作!
  “老师,你收集这些做什么,欧阳辩不值得老师您去研究他吧?”
  韩琦道:“这些你们就别管了,具体缘由以后再和你们说。”
  韩琦屏退帮他搜索这些资料的门人,自己钻进书房里面专心研究,反正他也颇为空闲,倒也不怕浪费时间。
  至于他门人的好奇,他是顾不上了。


第327章 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还真别说,韩琦这套研究的办法果真还是颇为有效的。
  欧阳辩在颍州时候看不出有什么出奇的地方,无非就是喜欢热闹,老爱跟着欧阳修到处浪而已。
  虽然也看出早智的迹象,但也没有太多令人惊叹的地方。
  但是进入汴京城后,欧阳辩的所作所为却是令人惊叹起来。
  从一开始的张家酒楼发家,到冰室、东西烧、澄园,再到后面的西湖城、农行、西湖城工程公司、央行。
  再到这几年的远洋集团和泉州造船厂,都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商业天赋。
  而在官场上的表现则是展现出干臣的意味。
  从三司勾当司公事、到筹办央行、再到后面的监察御史、起居注官,以及现在的知制诰。
  欧阳辩一步一个脚印,这些在官场上引起的波澜很大,而且真实贴近了看,欧阳辩的才华简直令人惊叹。
  欧阳辩小小的年纪,在官场上却走得极为扎实,接人待物毫无小年轻的迹象,反而像是个在宦海浮沉多年的老油条。
  再看看欧阳辩所写的著作,无论是富国论也好,还是论历代政治得失,还有包孝肃论理政等等著作。
  其中有一个关键词总是会适当的出现,那就是商业。
  著作结合欧阳辩的所作所为,商业这个关键词总是在其中若隐若现。
  商业二字如同一道灵光闪过韩琦的脑袋,顿时诸多疑问迎刃而解。
  且不说欧阳辩在制定政策时候的逻辑,以及在朝中争取支持的做法,就单看在处理地主这一块上面的做法。
  初一看好像是利益的置换,也就是说用商业上的利益去让地主们让渡出土地上的收益,但再往深处想却有个答案若隐若现。
  那就是商业和土地的关系。
  商业和土地同样历史悠久,但土地是更加受重视的。
  无论是宋人还是以前的古人,对于土地的重视异乎寻常,对商业可就没有那么重视了。
  虽然大多有钱的地主也会有一些经营,但大多是获取现金流而已,并不是真把商业看成是家族的根基。
  毕竟历朝历代的政权对商业的态度都不太好。
  但对土地就不一样了。
  无论在哪个时代,地主都是掌控地方的土皇帝。
  这一次地主们却愿意让渡土地的收益,去换取商业上的收益,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表现。
  当然啦,说是让渡,其实土地还是在他们的手里,但这种表现原本就不太寻常。
  从这件事情来看,这些地主们对于商业的重视要高于以往的任何时候。
  结合欧阳辩的所作所为和著作,韩琦得出了一个结论——商业的时代或许就要到来了!
  作为一个十九岁就中进士的少年天才,韩琦是个超级学霸,加上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他的目光何其的犀利,他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也绝非寻常人能够比拟的。
  他从历史上去做对比,虽然没有经过政治制度的基本训练,但他依然敏锐的发现商业的崛起会带动一批新的利益集团的崛起。
  当然,韩琦的发现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他不知道有一个叫资本主义的概念。
  但这不妨碍韩琦发现一块新的大陆。
  韩琦埋头进了诸多资料之中去寻找答案,开始他的研究。
  韩琦的研究是以国富论为理论基础来进行研究的,这一研究倒是非同小可了。
  他倒是没有研究出什么资本主义这么超前的理论来,倒是对商业之作用有了深入的理解。
  如果是国富论刚刚出来的时候,那时候研究还真的不太容易理解,到了现在,来研究这国富论,却是有了大量的实例来对照了。
  欧阳辩这些年的布局的产业,全都都在韩琦的桌案上放着呢。
  他一边看理论,一边翻阅搜罗回来的产业资料,加上他在三司的门生给他送了一些这些年的财报资料过来,让他有了诸多的实例可以对照。
  商业的魔力秘诀顿时纤毫毕现一般展现在他的面前。
  韩琦不由得为之心醉。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他一直忽视的商业竟然有如此的魅力!
  其实这并不怪他。
  传统文人所受的教育大多如此,其实韩琦已经是超过很多传统文人的了,毕竟他执政多年,当了家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也依然没有想到商业竟然有如此的魔力。
  其实这些年他并不知道大宋怎么突然就阔了起来。
  从至和二年开始,大宋朝的岁入年年攀升,他还以为这是他的功劳呢,因为恰好就是那几年的时间他重新回到中枢执政的。
  这些年里,大家都在称颂他的执政,他也因此而沾沾自喜,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阔了起来,但他想着终究是他的治理让这个老大帝国富有起来的。
  按照传统理论,政通人和之后,国家自然而然就富有起来嘛。
  而他执政的至和年和嘉佑年,恰好就是不折腾的时候,如此想来,政通人和,国家富有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嘛!
  现在读了国富论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大宋朝的富足,无一不和欧阳辩这些产业息息相关!
  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这是韩琦此时的想法。
  韩琦羞愧得老脸不知道往哪里放。
  尤其是他想起当年他将欧阳辩从央行位置上挪开的事情,他有些庆幸这个事情并没有让央行夭折。
  若是央行因此而夭折,今日的他恐怕就是大宋的罪人了!
  看看今日的央行在发挥着何等巨大的作用!
  根据国富论论述,分工手市场范围的限制,而道路就是扩大市场的唯一道路。
  没有道路将各路、各州、各县的市场整合成为一个大市场,今时今日的东南诸路不可能会有如此蓬勃的经济活力!
  更不会有能够贡献出大宋岁入超过一多半的东南诸路!
  而现在央行正在筹谋将北方联通为一个整体大市场,届时全国道路通畅,全国就是一个大市场,到时候的大宋,会因此焕发出何等的经济活力?
  不敢想象!


第328章 意外频出
  陈留县的清丈田亩开始了。
  在吕惠卿的组织下,联合陈留县衙,将乡,里,管,村,社,户,耆等等基层组织的人都组织起来,共同进行田亩的清丈。
  为了减少舞弊,乡村之间并非自己清丈自己村的土地,而是去其他的村清查,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舞弊。
  其实乡村里抵抗的力度不大,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