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吕惠卿宅心仁厚,你不该踏入这官场,而是该遁入佛门……”
  章惇转身看向吕惠卿:“吉甫,季默曾经说过,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些人看似无辜,然而他们就是吸吮着民脂民膏长大的。
  长大后,他们就会沿着父辈的道路,继续成为趴伏在广大劳苦人民的身上吸血的蚂蟥。
  这么一想,你觉得他们还是无辜的么?”
  吕惠卿沉默不语。


第322章 滴水不漏!
  章惇似乎是想给这场争论下一个论调。
  “身在中枢,高居庙堂之上,每一个政策,都要影响万民。
  有人在政策里面得益,有人在政策里面受损,这原本就是本质,你吕惠卿做了这么久的官,你难道还看不懂么?
  在前面我们对这个政策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调研,不就是为了不损害到贫苦百姓的利益么?
  对于这些吸吮贫苦百姓鲜血的人,我们又有什么立场去替贫苦百姓们去原谅他们呢?
  更何况……”
  章惇龇牙一笑,牙缝间似乎有鲜血一般。
  “更何况,我们可是给了他们诸多的选择的,如果他们都不选,非要选择那一条最血腥的道路……呵呵!”
  吕惠卿悚然心惊。
  他和章惇相识这么多年,共事时间也不断,这一次却像是第一次看懂了这个年轻人。
  ……
  欧阳辩一大早就起来了。
  他早早就来到了政事堂,今日他要坐镇与此,处理来之各方面的压力。
  果然他来了没有多久,宫中的人就来了,是赵顼召他进宫了。
  欧阳辩没有耽搁,迅速入宫。
  见到赵顼的时候,欧阳辩看到赵顼似乎有些不安。
  “季默,你来了!”
  赵顼神色之缓和了下来。
  欧阳辩微笑点头:“陛下找我何事?”
  赵顼看了一眼在一侧的起居注官,压下了心中的激动:“我听说陈留县那边出了问题?”
  欧阳辩笑道:“陛下您知道了?”
  赵顼点点头:“文相和我说的。”
  欧阳辩点点头:“昨晚的消息传递回来了,我才刚刚拿到手,昨天章惇单骑解围,今日会在陈留县衙进行公开问询。
  抗议的农民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咨询吕惠卿等人,吕惠卿等人会按照政策进行宣读,应该问题不大。”
  赵顼闻言舒了一口气:“那就好,这个政策我研读了几次,的确是良政,对于贫下中农,这个政策可谓是照顾得很多了。
  而对于隐匿大宗土地的人,朝廷也没有追责,而是给他们继续耕种的机会,不过就是依法纳税而已,并不是侵犯他们的利益。”
  欧阳辩笑道:“陛下在宅心仁厚,为天下子民着想,此乃天下之福!”
  赵顼也笑了起来:“季默你的功劳不小,这次创造出来的分级制度,的确比全面的丈量要仁厚得多……”
  赵顼和欧阳辩像是一般的君臣奏对一般,一板一眼地说着,旁边的起居注官有些诧异,但一个字也没有遗漏的记录了下来。
  奏对完,欧阳辩告退。
  赵顼也得到了休息的时间。
  “陛下……”
  旁边的老太监欲言又止。
  赵顼看了老太监一眼,笑道:“大伴不明白?”
  老太监点点头:“今日的奏对……有点不太真实。”
  赵顼笑道:“必行之事罢了。”
  ……
  欧阳辩回去政事堂的路上,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赵顼的成长很快啊。
  今日这番奏对,其实就是做给其他的人看的。
  赵顼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特意找到欧阳辩咨询,欧阳辩对此毫不隐瞒,也说了事情已经在解决了。
  事情的解决方案是公开公正的召开问询会,并没有强行执行政策,而是采用说服劝解的和平方式。
  这就堵住了很多人的嘴巴。
  你说政策不好,好,那你举出例子来。
  你说执行方式不好,也行,也请你举出例子来。
  问询会面对所有的人,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能作假。
  若是如此公开公正的来执行这个政策,还有人要闹事,那么就要怀疑闹事的人的居心了。
  赵顼今日和欧阳辩的这一个配合,就是告诉所有的人,政策也好,执行也好,都是按照最为天下人着想的方式来执行,若你们要反对,请给出理由。
  如果这种方式还要闹事,就不能怪欧阳辩采用强硬的手段了。
  ……
  消息传得非常快。
  没一会的时间,消息就传到曽公亮的耳中。
  他琢磨了一下,忍不住摇头笑了起来。
  “这两个小孩儿,还玩这些心眼呢,呵呵。
  做法是不错,但世间的事情,又岂是你道理是对的,就一定能够做得成的。”
  赵槩听到了这个消息,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和心腹幕僚说道:“你们以后做事,也得学一学这欧阳辩嘛,你们看看,小小年纪,做事就是这么滴水不漏,以后必成大器啊!”
  幕僚道:“相公,这事他能做得成么?”
  曽公亮摇摇头:“小孩儿做事有章法,手腕也颇为滴水不漏,但这事儿,犯忌讳啊,要和天下人做敌人,即便他是真的对的,这事也不能做啊!”
  文彦博也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听到欧阳辩和赵顼的做法,老人家不由得哑然失笑。
  倒不是嗤笑年轻人的做法稚嫩,而对年轻人的执着感觉有些好笑,但又有些感动。
  他想起了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做事也是有着一股子的干劲,可是后面的壁碰多了,就渐渐消磨了意气。
  如今看到小年轻这么有干劲,一方面来说颇为激赏,但另一方面又觉得此事很难成功。
  欧阳辩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他做事情滴水不漏,就是要尽全力堵上漏洞,行堂堂正正之事,这样以后事情发展到了那个地步,那也是反对者们的错!
  大宋朝的文官们还是要脸的,他们支持或者反对某件事情,总是要找出问题的,如果找不出问题,那他们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现在大家就都在等着,等着陈留县那边的消息。
  欧阳辩回到公廨,曾布等人就纷纷看向欧阳辩,用目光询问。
  欧阳辩笑了笑道:“没有什么大事,不过,随时准备应变!”
  大家纷纷点头。
  这些人欧阳辩都是相当信任的,整个政策他们也相当的了解。
  欧阳辩的筹划虽然没有全部告诉他们,但这些人都是相当聪明的人,拼凑了一些信息之后,有了一些自己的猜测。
  窥见了一些筹划的他们,又是心惊胆战又是激动不已。
  现在这事,已经在发生,但不知道会怎么发生。
  朝廷内外都在等着消息。


第323章 咨询会!
  陈留县衙。
  天还没亮,衙役就在门前空地摆放桌椅,将连夜准备好的桌椅摆放好。
  衙役在墙上挂上清丈田亩的政策,怕有人看不到重点,又在旁边用大字提炼出重点,主要是分级制度和查出隐匿田地之后的处置方法。
  即便是这样,还是生怕做得不够好,又让人画了漫画挂上了上面。
  吕惠卿怕今日人多,灰尘太多,叫衙役在泥地上洒水,不让灰尘飘起。
  章惇大早过来巡视,觉得还是不够完善,叫人拿了一些彩布裁剪成块,用绳子悬挂了起来,将整个空地布置得相当有节日气氛。
  这等相当高规格的布置,让陆续到来的农民面面相觑。
  张启忠悄悄来到了现场,看到这这番局面也不由得有些楞。
  太阳悄悄升起,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县衙门口,彩带飘扬。
  吕惠卿、徐英等人昨夜就来了县衙等候,这时候已经着装整齐,坐在县衙门口,等候农民到来。
  第一批农民到来,吕惠卿赶紧让三司的人去接待。
  张启忠就混在第一批农民之中,他身材高大,脸色白皙,一看就不是什么农民,但三司官员对此视而不见,让张启忠得以混迹其中。
  农民被组织成队伍,当然,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乱糟糟站好,在三司官员的引导下,来到了张贴政策的墙壁前面。
  张启忠佝偻着腰眯着眼睛看墙上的政策,倒是和之前看到的别无二致,但他隐秘的笑了笑。
  这种东西想让农民看得懂,异想天开了吧,若是他们能够看得懂,就不会被轻易煽动起来了。
  三司的官员宣读政策,果然农民们一个个脸色迷茫。
  三司官员一看,赶紧到了下一块墙壁前面,指着提炼出来的重点。
  “……前面的看不懂没有关系,咱们就看这里,对于你们来说,你们只需要关注两点,一是你们的户别。
  大家都知道啊,咱们大宋的民户依据田产多少而划分为五等。
  一等户的是指占地三顷到百顷者的人家;
  第二三等户是指占地三顷以下以至不满一顷的人家。
  第四等户约占有土地五十亩左右;
  第五等户有土地二十亩以下。
  在场的应该都是第五等户吧,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因为这次清查田亩不会涉及你们。
  你们可以合法拥有二十亩地的土地,如果查出你们还没有造册的土地,只要是二十亩以下的,你们可以继续耕种。
  而且这二十亩地是不用纳税的,也就是说,你们一共可以拥有四十亩地,二十亩纳税,另外二十亩不需要纳税,你们听明白了?”
  “什么,竟然有这样的好事?”
  “天呐,如果是这样的话……”
  “啊,这样啊,那就太好了!”
  ……
  农户们纷纷交头接耳。
  “假的吧,朝廷怎么可能这么好?”
  “对啊,是不是在骗我们呢?”
  “再听听,听听还有什么好说的。”
  ……
  三司官员赶紧压了压控制场面。
  “前面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大家也都听好了,前四等户的也不用担心,清丈田亩不是为了侵占大家的利益,而是规范税赋而已。
  前四等户若有藏匿土地,也不用操心,朝廷不会治罪,也不会追缴以前的欠税,以前的税赋既往不咎。
  而且,听好了啊,查出来藏匿的土地,前四等户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将土地交还给国家,二是继续耕种藏匿的土地,不过就要按照造册的土地进行纳税了……”
  农户们将信将疑。
  日头升高。
  一批一批的农户过来,三司的人不厌其烦地讲解。
  附近站着一些一看就是地主的人,他们也在关注着这事。
  徐英听了三司官员的讲解,不由得有些疑惑,他侧头和吕惠卿低声问道:“这个政策有漏洞啊,若是允许五等户拥有二十亩不需要纳税的田地,这样地主们会将他们藏匿的土地寄在农户的手里,这样一来,岂不是有大批的田地被免税了?”
  吕惠卿笑了笑:“嗯,这倒是没有关系的,大地主们的田地很多,即便是将地寄在农户那里,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而且他们也会让渡一部分的权益给到农户,也算是好事一件吧。”
  吕惠卿的解释似乎有些道理,但徐英总感觉吕惠卿的话里有话,但这里不适合多说。
  张启忠仔细地观察,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解说,原本过来气势汹汹的农户的脾气渐渐消歇。
  不仅如此,他站在陈留县的那些地主的旁边,那些地主的低声对话更是让他焦急万分。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无所谓了,我们将田地就先寄在佃户那边,咱们的田地不算多。
  如果不行,多招募几家佃户就可以了,这样藏匿的地就都不用纳税了,呵呵,好事,倒是一劳永逸了。”
  “哈哈,没错,以前老是担心朝廷会秋后算账之类的,现在看来,官家还是很仁慈的嘛,比起仁宗皇帝,也是不逊色了,咱们大宋又有了一个好官家啊!”
  ……
  张启忠阴沉着脸过去低声喝道:“你们怎么这么天真呢,这话你们也信!”
  一个白胡子地主呵呵一笑:“小张啊,你看看,那边是什么?”
  张启忠随着老头的手指方向看过去,那是一张盖了皇帝玉玺、中书省印章、三司印章、甚至是枢密院印章的联合公告。
  一般来说,诏令只需要政事堂的印章即可,二府三司还有皇帝玉玺联合封盖的诏令这还是第一次见。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是朝廷全部部门的承认。
  张启忠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起来。
  白胡子老头笑道:“我吴家那点藏匿的土地,若是被查出来,甚至被没收,其实也不碍事的,其实在场的诸位也差不多如此,毕竟陈留县的田地大半都是你张家的……呵呵。”
  张启忠看着其他人脸上带着的嘲讽神色,不由得暗暗心惊。
  他知道张家在陈留县被人嫉恨,但没有想到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不过仔细想想也正常。
  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