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德昌却是神色振奋,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欧阳辩看众人的神情,便知道他们有些听不太懂了,赶紧换了一个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西湖城建设起来,将大家集中到一起做生意。
  因为集中了起来,供货的商户会因为你们都集中在了一起,所以减少了运货的成本,成本也就降了下来。
  你们能够拿到价格低廉的货物,自然能够用低廉的价格卖出。
  这样买东西的人得了优惠,自然会促进他们买东西的热情。
  消费自然就起来了。
  而供货的人也不会亏本,反而因为大量的供货,他们挣的钱也多了起来。
  而原产家,比如农民,因为自家地里种出来的东西卖得出去,他们也挣到了钱,所以他们也有了消费的能力。
  如此一来,一个西湖城的建立,就在当地可以促进大量的消费和提供给一些游民工作的机会。
  自然而然的,经济就发展起来了。
  在座的人恐怕有些人就是依托着西湖城而发家起来的吧,举起手我看看有多少。”
  全场顿时伸出一大片的手臂,密密麻麻的。
  欧阳辩露出笑容,他将这些不是为了自夸,而是给他之后的发言做铺垫。
  如果大家不知道他所作的这些事情的意义,他又怎么号召大家为了一个大目标去努力呢?
  欧阳辩继续说。
  “现在的西湖城在大宋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西、广南东、广南西路等州府,都至少有一座西湖城存在。
  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建造了多座西湖城。
  比如在两浙路,就有苏州、常州、润州、杭州、湖州等五座西湖城。
  现如今整个大宋已经投入使用的西湖城多达三十二座,每年给大宋缴纳的税赋占大宋岁入的四成!
  而受益的商家、百姓更是数不胜数!”
  说道这里,欧阳辩自豪的笑了笑:“俗话里说的活人无数是为大善人,按照这个标准,我可能是天底下数得着的大善人了!
  当然,大家做生意,看似为自己牟利,但你们雇佣工人,给他们提供薪俸,让他们养家糊口,购买货物,让供货商也能够养家糊口,也同样是活人无数啊。
  所以,其实大家都是大善人啊!”
  底下的掌声雷鸣,他们的脸上同样洋溢着自豪。


第311章 四通车行!(第五更!)
  欧阳辩的演讲风格偏向于轻松,即便是原本应该枯燥的商业报告,在他口中依然很有吸引力,现场的气氛也很是轻松。
  欧阳辩为了让没有经历过经济学训练的土鳖……哦,大宋土著们听懂,也尽量用他们能够听懂的话来讲解。
  “……农行是之后成立的,农行的发家史就不必多说了,毕竟是说一说它对如今营商环境的改善。
  农行最主要的贡献是给缺乏资本的人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根据陆总给我的数据,这些年农行一共放出去的商贷多达四万多笔。
  当然里面能够收回投资的大约也就只占了十分之一而已。
  创业毕竟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投资。
  但是这其中成功的四千多个项目,却造就了一大批成功人士,现场有多少人是通过这第一笔贷款发家的,举手给我看看?”
  现场顿时有上百只手举了起来,这些人的脸上满是自豪,因为他们是从生死的困境中搏杀出来,成就今日的地位的。
  杨德昌注意到那个制造水车的年轻人犹犹豫豫的举手,恐怕是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吧,杨德昌不由得笑了笑。
  欧阳辩也颇为自豪:“……这里面现在不乏有极为成功的创业者了,甚至早就了行业里的独角兽,比如四轮马车的制造商四通车行。
  据统计,四通车行在南方占据了大约八成的销售份额,每年营收多达千万贯!”
  会场发出一声惊呼声。
  千万贯级别的大企业,那可真是了不起啊。
  这个数额是非常庞大的,要知道至和年时候的大宋岁入也不过是不到四千万贯而已。
  四通车行一家一年的营收就多达千万贯,这是多么可怕的营收能力啊。
  欧阳辩朝下面道:“四通车行的林老板来了吗?”
  杨德昌看过去,一个不过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站了起来,会场中再次发出惊呼声。
  竟然这么年轻!
  杨德昌身边的年轻人张大了嘴巴。
  这个人看起来和他也差不了几岁,竟然有一家每年能够营收过千万贯的企业?
  四通车行的老板,也就是那个站起来的年轻人,朝欧阳辩深深地弯下了腰,足足十几秒钟才起身。
  他满脸的感激:“大家好,我叫林通,正是四通车行的创办人。
  当年我不过是一家小车行的小伙计,看到农行的贷款推广,就试着申请了一下。
  没想到很受重视,当时陆采薇陆总亲自招待了我,然后给我放了一笔千贯的贷款。
  就是依靠这一笔贷款,四通车行建立了起来。
  不过前期非常艰苦,因为当时四轮马车被认为是不实用的,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订单。
  第一笔生意还是农行的支持,在我这里订购了千辆马车,才让四通车行活了下来。
  有了农行的示范,加上荆州北路的官道的水泥化铺广开来,我的四通车行才快速地扩张开来。
  这个过程中,农行总共给我进行三轮的投资,一次比一次多,最后一笔,多达百万贯级别!
  所以四通车行才有今天,当时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想要放弃了。
  是欧阳大人亲自找到了我,告诉我不要放弃,千辆马车的订单就是欧阳大人亲自下单的,感谢欧阳大人!”
  林通满是感激,说到动情处,甚至双眼泛红。
  欧阳辩率先鼓起掌来,随后满堂的喝彩声掌声一起响起。
  声音稍息。
  欧阳辩颇为感慨道:“林老板感激我给了他机会,但我何尝不感激他给我挣了那么的钱呢?
  我投资可是要挣钱的,我巴不得有像林老板这么能挣钱的合作伙伴呢。
  林老板,比起我投资给你的,你给我的回馈远远超过我的投入,我也得给你鞠躬才是!”
  说完欧阳辩真的弯腰鞠躬,林通束手无措的模样让众人哄笑起来。
  欧阳辩看似在开玩笑,但他真的知道,三轮投资,农行一共拿到了四通车行的百分之七十的股份。
  四通车行每年三百万贯纯利的收入,就要分给农行二百一十一万贯的分红,光是一年的分红,就足以抵上这三轮投资的钱了。
  天使投资就是这样,一成的投资成功率看似不高,但只要有一单投资成功,就足以挣得盆满钵满的。
  “所以,大家若是有生意门路,又缺乏资金,完全可以找农行啊,保准让你满意。”
  欧阳辩帮农行拉起了生意,下面的听众会意一笑。
  “……呐,这就是农行的工作,像林老板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们还有四万多例。
  虽然像林老板这么成功的只是少数,但大多数也算是创业成功了。
  农行扶持起来的大大小小的企业,让私人企业越来越活跃。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你们要采购点什么东西,市面上一般只有那么几家可供选择。
  而现在不仅选择面大增,而且服务上要变得更好?”
  下面的人点点头,还真是这样。
  而且供应商虽多,但那些原有的供应商也没有活不下去,反而生意越加红火起来。
  这就表示,需要产品的商家也越来越多了,这说明市场的经济越来越活跃了,而这和农行扶持有莫大的关系!
  欧阳辩看到大家若有所思的模样,心知他们也想通了这个道理,他笑着点头。
  “这就是农行的作用,西湖城让原有的商家挣到了钱,而农行则是让更多人有资本成为商家。
  而这并非让诸位成为竞争对手,而是整个市场做大了。
  刚刚林老板说他的企业的起死为生是因为我下的一千辆车的订单。
  但快速扩张的时机则是官道的水泥化,而这个时候,就得说说大宋中央银行了。
  大宋中央银行是我在嘉佑年间受仁宗皇帝任命创立的银行,央行是央企,是朝廷的企业,所以它的任务和民企不同,它更倾向于大局。
  央行我得说说它的创立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两步,一步是吸纳存款,当时苦难啊,朝廷只给了一本花名册、一块牌子、一个政策、以及十万贯的启动资金……”
  欧阳辩摇头笑了笑。
  底下的人明白他在笑什么。
  十万贯是不少钱了,但要开银行,这点钱够干什么啊!


第312章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银行钱庄和其他的行业不同,资金储备量是非常关键的。
  大家都盯着资金,若是你资金不足,谁敢把钱交给你打理。
  若是稍有风吹草动,出现挤兑潮,一下子就能够干掉一家银行。
  十万贯钱就是前期的筹办资金也都够呛,对于开一家银行来说,那可真是一穷二白。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辩却硬生生办起了一家超过两亿贯存款的超级金融怪兽!
  这等能力也着实令人震撼。
  尤其是杨德昌这样的金融从业者,他才知道这究竟有多难。
  欧阳辩笑了笑道:“资金储备是第一步,这一步要踏出去很难,在这一步没有踏出去之前,想要执行第二步,难如登天。
  好在当时杨德昌先生的支持非常及时,当时我去找杨德昌先生。
  杨先生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说,需要多少钱,我支持你。
  当时杨先生立即允诺我可以拆借一百万贯给央行。
  诸位同仁,一百万贯啊,当时的一百万贯对于央行来说是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一百万贯也不是小数目,杨先生和我只是第一次见面,就果断地拿了出来。
  杨先生,请受我一礼,感谢您的鼎力支持!”
  杨德昌赶紧站了起来,深深地作揖,之后直起身。
  “欧阳大人抬举了,欧阳大人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帮助,但对别人的恩德却从来不提。
  我杨德昌名下大德胜、大德昌两家票号,在加入央行结算系统之前,只能在两浙路做点小生意。
  没有欧阳大人大力支持,将大德胜、大德昌抬入央行体系,我杨德昌哪有今日?
  如果真要感谢,我杨德昌得给欧阳大人立长生牌位才是。”
  众人都笑了起来。
  欧阳辩摆摆手道:“这个事情我还真的感谢你,大家不知道,在但是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杨先生不仅主动拆借资金。
  关键是第二件事,杨先生在听了我的央行结算体系的计划之后,果断决定加入央行体系。
  诸位,这个决定可不容易啊。
  当时的央行只有孤零零一家总行,第一家分行两浙路分行还在筹办之中,各地的分行支行还在纸上呢。
  这个时候央行的资金运输通道还没有建立起来,杨先生就愿意派人与央行进行磋商、共同制定交付规则诸多事情。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加珍贵。
  在当时,央行初创,别人都还在观望的时候,杨德昌先生作为大宋境内最大的两家票号的老板,却率领两家票号一同加入央行体系内。
  央行的信用一下子就建立了起来,这才有后面诸多钱庄票号踊跃加入央行结算体系的盛况,央行这才能够迅速的扩张。
  杨先生,着实是央行的大恩人,是我欧阳辩的大恩人!”
  杨德昌连连摆手,示意不敢当,只是满面的红光,暴露出他心中的狂喜。
  他知道,从今日开始,他就算是欧阳辩的人了。
  虽然不是什么心腹,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曾经给了欧阳辩极大的帮助,日后他有事,欧阳辩不会坐视不理的。
  只要欧阳辩的圣宠不断,他杨德昌就有一身护身符!
  欧阳辩笑着和杨德昌点点头,继续说道:“央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中艰辛今日想来依然唏嘘不已。
  不过,央行壮大了起来,也给诸多共襄大举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加入央行结算体系的各地钱庄票号,因为央行的结算体系,成功将业务扩大到全国。
  据统计,因此而成长为全国性银行的钱庄票号足足有八家!
  而其他的钱庄票号也不是没有得到发展,总体来说借着这股东风,都得到了壮大。
  不过,这只是其中的小部分贡献,央行的结算体系,最大的功劳是,给大家创建了一个流通全国的资金通道。
  大家不知道还记不记得以前做生意是怎么做的?
  区域内还好,有本地的钱庄票号随时可以支取。
  可要是出了本路,就得带上沉重的钱财。
  当时盗匪横行,去外路做生意,简直就是将脑袋挂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