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福图惊道:“难道那些京官就是那些海商的后台?”
  杨清笑着点头:“十有八九。那些海商的后台垮了,他们还不罢休,选择赤膊上阵,想要在海上火拼干掉我们,甚至还联合了日国、南洋那边的海盗,想要一举干掉我们。
  不过我也不是全然没有准备,在筹办远洋集团的一年多里,不是在等你的船么。
  那时候除了筹备商品、联系合作商户,有一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安排护卫队的事情。
  远洋集团的护卫队可不简单,当时是央行的银监卫派了一个班底过来,对我所招募的水手进行训练的,那种训练水平,禁军我没有见过,但厢军比起他们来说就是一帮农夫。
  果然,后来下了海,这些训练过的水手厮杀能力极强,不过,刚开始的那几场大海战打得惨烈啊。”
  杨清颇有些感慨:“那时候我们海战经验缺乏,航海的技术、海战战术、实战能力都没有检验过,一开始被打得手忙脚乱,但好在我们的人员训练水平高,这才撑了过来。”
  “伤亡很大?”
  杨清沉默地点点头。
  远洋集团今天有多牛逼,当时流的血就有多惨烈。
  拓荒者面对的环境就是这么的残酷。
  “……不过,后来我们积累起了经验,他们就打不过我们了。
  现在别说惹我们了,那些海商现在都恨不得给我们交保护费了。
  我们现在的护卫队基本都是不跟着商队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水手训练水平极高,他们其实和护卫队是同一帮人,有水手在,也不怕一般的海盗。
  而护卫队现在正在满大海的剿匪,别说大宋附近的那些岛屿,南洋的那些岛屿都被护卫队清扫了一遍,现在大宋海商挂上远洋集团的梅花标志,便无人敢惹。
  当然啦,那些海商是偷偷挂的,他们倒是想和我们交保护费,以求得悬挂梅花旗的资格,但远洋集团又不差这点钱,所以他们只能偷偷地悬挂。
  这些事情其实我们都是知道的,只是只当做没有看到罢了,老板说了,都是宋人,只要他们老实做生意,保护一下他们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张福图连连点头:“老板的觉悟就是高,怪不得是官家跟前的红人。”


第302章 五驾马车!(第五更!求票!)
  听到张福图的话,杨清笑了笑:“老板的觉悟自然是高的,可他得官家信任,可靠的不是这个,靠的是实力。”
  张福图嘿嘿一笑:“那是那是。”
  杨清拍了拍沙发:“衣食住行,你看这个沙发,前些年也是没有的,现在大富之家基本都有了,虽然坐起来仪态是差了些,但着实舒服。
  你发现没有,这些年的许多新玩意,比如说沙发、四轮马车等等又美观又使用的东西层出不穷,我都快眼花缭乱了,感觉一段时间就有一样东西流行起来。”
  张福图苦笑道:“泉州虽然繁荣,但比起汴京还是太偏远了些,你在两浙路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从泉州来更是感觉目不暇接了。
  我一向自诩见多识广,可这次来汴京城,顿时感觉自己还真的是个乡巴佬。”
  杨清大笑起来:“那是,泉州那地方能够见到的新鲜玩意多是外邦进来的东西。
  可外邦哪有什么好东西,无非就是一些稀奇的原产品。
  什么象牙、玛瑙、明珠、香料等等。
  可论技术类的东西,还得看咱大宋朝的,天朝上国可不是白叫的。
  你看辽国西夏在军事上对咱们咄咄逼人,可论富裕、论奇技淫巧,几个他们绑起来都不如咱们。”
  张福图点头赞同:“以前如此,可我感觉现在差距好似越来越明显了?”
  杨清点点头:“你专心造船不知道,我这几年因为要组织大批的外贸商品,对此知之甚深。
  最近几年咱们大宋的各类新产品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出现,涵盖这衣食住行等普通生活的产品。
  还有许多用于建设、农业、矿业等等的大工具也在大批出现,张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张福图摇摇头:“这个我的确是不知。”
  “若是陆总在此,她可以和你讲上几天几夜。”
  杨清笑道。
  “和农行有关系?”
  张福图道。
  杨清点头:“就和你的造船厂一般,农行这些年坚持不懈的投资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四轮马车、棉布纺织机、棉布、抽水车等等。
  哦,还有水泥、钢筋这些工程类的产品。
  最近我还看到有一样新的交通工具,叫自行车,那玩意可神奇,两个轮子就能够跑得飞快,还不怕倒。
  还有一种三轮车,虽然载重不大,但是不用牛驴马,就靠着一个人就能够载上千斤的货物,对于一般的农户,有这么一辆三轮车,就不用什么驴车牛车了。”
  张福图听得津津有味:“那这自行车和三轮车还真是利器啊,就是售价贵不贵,若是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那么作用可就大了。”
  杨清点头道:“那是,三轮车对于路况要求不高,自行车更是神奇,在山路上都能够奔走,当然会比较费力就是。
  若是壮年男子骑着,一个时辰跑个七八十里不成问题。”
  “一个时辰七八十里,那么一天十二时辰,岂不是能够跑上千里……”
  张福图掐指算了一下,顿时目瞪口呆。
  “……那岂不是成了日行千里的千里马了?”
  杨清哈哈一笑:“那怎么可能,人力有时穷,怎么可能连续骑个一天一夜的,正常人骑个半个时辰就得歇了。
  不过也是很可观了,一些离县城比较近的乡村,可能一个时辰就能够来回了,这样出行就很轻松了。”
  张福图啧啧称赞:“那也很了不得了,农行还真的是做了不少事情啊。”
  杨清点点头:“老板和我说过,央行、农行、西湖城、泉州造船厂、以及远洋集团这五个产业,要成为大宋的经济发动机……发动机我不知道是什么玩意,老板用另一个词来形容,叫拉动大宋发展的五驾马车,农行作为其中一个,的确是走在了咱们的前面。”
  张福图有些震撼:“造船厂也在其中?”
  杨清笑着点头:“当时我也有些奇怪,因为你的造船厂虽然在全力生产,但船厂能够创造的利益比起央行、农行、西湖城、以及远洋集团来说,其实是很小的,老板怎么会列入其中呢?”
  张福图道:“是啊!”
  “老板说了,原话啊,你要听清楚了,老板说,张总的造船厂看似没有你们挣钱多,但它的作用不比你们小。
  陆地上行走靠马,而海上则是靠船,没有车和船,人们就只能局限于很小的范围,有了张总的船赋能,远洋集团才能够将国内生产出来的货物卖到海外去。
  央行、农行在国内搞出来的大局面,形成的偌大生产力,生产出来的海量货物,才能够被消化。
  张总的造船厂,从根本上讲,是我计划中的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中其中一个支柱的支柱,极其重要!”
  张福图有些蒙:“两大支柱中其中一个支柱的支柱?”
  杨清点头:“对,所谓经济两大支柱,老板说的是叫国内大循环和国外大循环。”
  张福图:“……”
  杨清见状笑道:“还是没听懂?”
  张福图苦笑起来:“我自诩也算是半个读书人,但怎么突然就什么也听不懂了呢?”
  杨清安慰道:“别说你了,那些真正的读书人也未必就能听懂老板的话了,不过,你还是得多看老板的书,不然你和老板谈话都听不懂他说的话。”
  张福图悚然一惊,杨清所说不无道理,如果他真的听不懂欧阳辩所说的话,领会不了欧阳辩的精神,届时欧阳辩可能就会看低了他。
  虽然在造船这一块上他是行家,但张福图现在的野心可不仅仅局限于造船了,他想要有更大的发展。
  想要有更大的发展,那就得跟紧老板的脚步。
  但连老板的话都听不懂,谈何跟紧脚步呢?
  张福图感觉今晚的收获很大,他赶紧拿出纸笔来:“杨兄,您给我说说呗,老板有什么书,我去买来看看。”
  “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是《国富论》《论历代政治得失》《包孝肃谈理政》几本,市面上买不到的则是《央行的筹办规划》、《农行的发展概要》、《西湖城发展概要》等等,这些我那里都有,稍后我给你一份吧,你也免得折腾。”
  杨清倒是不吝赐教,将他所知道的都告诉张福图。
  他的想法也简单,就是想要和张福图的关系更近一些。
  欧阳辩在生意上的得力手下不少,陆采薇、于谋、姜汝成、徐福、胖大厨等等,而这些人都是很早之前就跟着欧阳辩的,感情自然是极深的。
  而他和张福图则是后来加入的,根基上就差了许多,想要在这这个集团里面立足,他就得有盟友。
  姜汝成是他的老朋友,也算是盟友了,但姜汝成的西湖城工程公司,比起农行和西湖城,还是差了一些。
  他杨清想要站稳脚步,朋友是越多越好,能够和张福成的关系更进一步,有了奥援,他的地位自然会更加稳固一些。
  当然啦,欧阳辩的小集团里面没有这些竞争关系,大家都是各行各业,不仅没有业务上的冲突,甚至大部分还是互补的关系。
  比如西湖城和西湖城工程公司、比如造船厂和远洋集团、比如远洋集团与农行旗下的诸多产业的业务往来。
  农行还是造船厂、远洋集团的投资公司,其中互相促进的关系要更加明显一些。
  但合作归合作,争宠归争宠,这是两回事。
  大家都知道,想要稳固地位和更进一步,就得更加靠近老板,就得展现出更大的能力,那么相互之间的奥援就很重要了。
  所以打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杨清的观察,以后欧阳辩的产业可能还会更多。
  虽然欧阳辩说五驾马车最关键,但以杨清的敏感性,他感觉还会有更多类似他们的企业出现,到时候竞争者会更多。
  他也不得不未雨绸缪啊!


第303章 凭什么?
  杨清与张福图一通聊到了东方既白,整个西湖城彻底的复苏了过来。
  外面人声鼎沸,车轮辚辚、马匹嘶鸣,人群谈笑、使唤、呵斥等等声音并起。
  杨清略有些疲惫笑道:“张总,该更衣了,今日的任务轻不了。”
  张福图一笑:“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老板的婚礼,正是我们该出大力的时候。”
  杨清笑了笑:“那我回去换衣服,半时辰后在门口汇合。”
  张福图点点头。
  杨清叉手告别,回到自己的房间,手下已经在门口等候,看到杨清从外面回来,不由得有些错愕。
  杨清笑道:“热水备好了没有?”
  手下赶紧点头道:“已经备好了,礼服也已经备好,您洗好换好,我们就能够出发了,不过您得抓紧了。”
  杨清点点头,也不再多说,钻进房间里,一会之后焕然一新出来,和手下道:“走吧,去大门口。”
  杨清没有等多久,张福图也带着人到了。
  两人带着手下,来到今日的婚礼现场。
  西湖城的中央广场已经打起了巨大的彩棚,杨清轻车熟路走到一侧。
  这一侧是招待生意场合上的合作伙伴的,由于谋、陆采薇、姜汝成、杨清、张福图、徐福等人负责招待。
  而另一侧则是待官场上的同僚,由吕惠卿、曾巩、曾布、章惇等人招待。
  因为在汴京的欧阳家族的人大多是官场上的人,比如薛仲儒、王拱辰、以及欧阳家本家的几个堂兄弟也是新晋进士,虽然官职不高,但也是官场上的人。
  一般来说,这种场合上地位低或者关系好的都会提前到来,所以虽然安排的是中午的宴席,但早上也有人会提前过来。
  杨清和张福图到了没有多久,欧阳辩就出现了。
  欧阳辩穿着大红色的新郎服装,头上簪花,脸上似乎还施了薄粉,宽大的新郎服被欧阳辩撑了起来,整个人挺拔而伟岸,脸上神采奕奕。
  杨清、陆采薇、于谋等人见到欧阳辩出现,赶紧向他的方向走去,但看到吕惠卿等人也走过去,赶紧停下了脚步。
  吕惠卿等人是欧阳辩在官场上的同僚,他们是欧阳辩在生意场上的属下,身份是不同的。
  虽然他们单独去官场上的人时候,未必就会这么卑微,因为那都是别人在求着他们。
  但有欧阳辩的地方,他们的身份就是以欧阳辩的身份为准绳。
  那些人是欧阳辩的同僚,那么他们就是和欧阳辩同级,如果自己这些人非要凑过去,那就是找不自在了。
  他们很自觉地停住了脚步,但欧阳辩却带着吕惠卿等人过来。
  欧阳辩笑着给众人介绍:“陆采薇陆总、于谋于总、姜汝成姜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