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辩敢说这话是有依仗的,谁让他爸是欧阳修呢。
欧阳修还坐在开封府的位置上呢,若是得罪了欧阳辩,欧阳修还真的有可能将所有姓王的胥吏给撸掉,到时候王姓家族就要元气大伤了。
好吧,即便欧阳修没有这么大的能耐,但就算是只清理开封府内的家族成员,都得让他们痛死。
到时候家族一查起来原因,呦呵,原来是王启同得罪了欧阳公子啊,来来,装起来,沉塘!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且还都得欧阳辩出马。
要组建队伍,后勤就得跟上,以后可以安排人负责,但现在开拓门路的时候得由他自己出马,不然人招募齐全,装备都未必能够要全。
和央行的筹办一样,赵祯这一次还是只给了一个编制,什么军费啊、装备啊都得欧阳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不过有了编制,还是方便了很多,至少他可以正大光明的和兵器监定制了,当然啦,是要钱的。
兵器监要生产兵器,一般都是三司的各案司拨款下单,然后兵器监才按照需求生产。
欧阳辩这边要兵器,有朝廷的编制自然没问题,但三司是不给钱的,所以这钱得由央行自己来拨付才行。
不过好处是,兵器品种质量可以把控。
央行的东西,自己花的钱自然要的是最好的,兵器监这边也心里明白,而且也不敢忽悠。
这可不是那帮武夫,而是开封知府欧阳修的儿子,新科状元欧阳辩,赵祯的面前的红人,大宋的财神爷!
开封知府、御史中丞、三司使、以及翰林学士,这是所谓的‘四人头’,所谓四人头便是宰相出处。
大部分的宰相都必须经历过这四个职位的磨炼之后才会被提拔上去,若是没有经历过,便会被人诟病。
后来的王安石当宰相被诟病,就是因为他的只当了半年的翰林学士,就被匆忙提拔为副宰相,自然会被人诟病。
欧阳修做了开封知府,下一步可能直接就是什么参知政事之类的职位了。
他的儿子自然不能惹啊。
好吧,就算只看这家伙的岳父,也不能惹。
富弼可是现在的政事堂的二把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上去当一把手了。
这么一个通天的红人,兵器监这样的部门自然不敢得罪,所以欧阳辩拿着一大册的兵器挑挑拣拣,还提出诸多高品质要求,兵器监负责人也只能苦着脸唯唯诺诺的答应。
当然啦,关键还是钱。
欧阳辩算是在溢价采购,他要求好品质,他也不怕花钱,多出来的钱算是给兵器监的工匠福利,要求就是质量要好。
这样一来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了。
欧阳辩一口气下了万套装备。
所谓一套,指的就是春秋服、训练服、整套弓箭、马枪马刀、户外装备等等为一套,反正是涵盖了一个骑兵的所有必备装备,而且都是挑好的选。
款式是改不了的,但是颜色上却是可以定制,银行护卫队毕竟不是正规军队,也没有一定要按照军队的那一套来,所以倒是可以自己做主,也方便区分。
宋朝军队大多以红为主,欧阳辩则是挑选了暗黑色,黑甲黑衣,一套下来都是以黑为主,不无仿照后世保卫人员以黑为主的装饰的意思。
对外的渠道欧阳辩先联系好,然后银行内部也组织起一个安保部门,这个部门就是用来专门管理银行护卫队的。
说是安保部门,其实就是一个小型军队配置,里面有参谋部、作战部、后勤部、信息部等等部门配置。
因为不必依照宋朝军队的架构,所以欧阳辩干脆按照后世的中国军队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指挥系统。
当然,是指指挥系统,而不是通讯手段。
这是一个以参谋部为大脑的军队,而不是某个人的军队。
五千人的队伍不小了,工作量非常大,好在欧阳辩是个敢于让手下做事的人,他从央行内部提拔已经练出来的人接手安保部门。
他这是另起炉灶,所以对于宋朝军队的那一套就不怎么遵循了。
从组织架构上,是以更加适应高强度战争后世军队来架构的,他虽然不是专业的人员,但是眼光却是超出这个时代的。
狄青看准了欧阳辩这个新大腿,将手下的精兵悍将都给派了过来,反正跟着他也只能是荒废时日。
狄青派过来的是他的家将,虽然宋朝对于家将是比较抵制的,但大多数的将军都会养自己的亲信,自己养出来的家将,到了战场上才更如臂指使。
狄青知道自己是没有机会上战场了,这些家将跟着他根本没有未来,干脆都赶出来,送给了欧阳辩。
至于他的儿子们,他最看好的狄咏被他送了过来,不过不是随军,而是跟着欧阳修学习,打算在科举上有所成就。
他当初被韩琦的那句‘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给刺激到了,希望儿子中能出一个读书人。
狄青送过来的家将自然都是军中宿将,对于宋朝的军队极其了解,欧阳辩也不会让他们没有发挥的平台,但是不会完全按照宋朝的军制来,而是结合后世的模式进行改造。
狄青的家将门虽然对欧阳辩的指手画脚颇为反感,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得在欧阳辩的指点下进行调整。
毕竟临行前,狄青吩咐过他们,既然来了欧阳辩的手下,就得完全听从欧阳辩的指挥,别再把自己当成是狄青的手下了。
所以欧阳辩还是能够指挥得动他们,当然,以欧阳辩的脾性,若是指挥不动,他当场就能够将他们送回去。
架构搭了起来,人员也渐渐到位。
后勤部的是央行内部的人提拔出来的,参谋部则是通过狄青和种谊那边去请了一些年轻的将门子弟过来担任。
比如折家、种家等将门都有年轻子弟过来,欧阳辩还意外的发现王韶来投。
王韶也是欧阳辩的同年,还是二甲出身的进士,作为高顺位的进士,王韶实际上是有差遣在身的。
好像是某个地方的主簿,虽然不是特别重要的差遣,但也是个正经出身了,怎么就来自己这里了?
第217章 有的人来,有的人走。
虽然说央行里很多都是同年,但王韶的级别还是不太一样的。
毕竟是排在前几位的进士,在别的进士还在候缺的时候。
王韶就已经补缺了,这一点就体现出了不同。
只是既然有缺了,怎么还来到自己这里,欧阳辩倒是有些诧异的。
无论是好奇也好,还是说接待老同年也好,欧阳辩都必须出面。
“子纯兄别来无恙啊!”欧阳辩在公廨接见王韶,表现得既诚恳又热情。
王韶看着欧阳辩,嘉佑二年后,两年多的时间不见,当年那个扎着半长不短的小孩子,现如今已经和自己差不多高了,脸上的笑容和当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身份地位却是截然不同了。
他王韶在一个偏远地方当主簿,每天在知县县丞手下抄抄写写。
而自己的这个同年,却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大宋财神,掌控着大宋的经济命脉,往来的都是中央高级官员,时常被皇帝召见,去外面出差的时候,州府的长官想要见他一眼,还得看他的行程,这境遇之差别判若云泥啊!
不过欧阳辩诚恳的笑容,唤醒了他往昔的记忆,王韶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季默兄别来无恙!”
欧阳辩哈哈大笑,走上前就用力地抱了抱王韶,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抱完之后,欧阳辩就拉着王韶坐到茶桌前,烧水洗盏泡茶。
王韶笑道:“季默还是喜欢这么喝茶。”
欧阳辩哈哈一笑:“茶是性命,不饮没命;每天一杯茶,身体顶呱呱。”
王韶忍不住哑然失笑:“又是这套歪理邪说。”
两人从茶切入,回忆起当年一起参加文会宴会的事情,王韶又说起补缺之后每日的蝇营狗苟,虽说是见识了一些人情世故,但终究觉得是在虚度时日之类的话。
欧阳辩一边听一边回应,朝九晚五的社畜生涯,没有谁比他更加清楚的了,倒是让王韶颇为惊奇。
“季默,我这一次来,是听说你这边筹办了护卫队,我希望能够来你这里历练历练。”王韶也不客气。
欧阳辩惊诧道:“子纯兄,主簿官虽小,但也是正途,你先熬个几年,到时候朝廷开制科,只要考中,你就可以升迁,甚至回京做京官,这可是正途,何必急在一时?”
王韶笑道:“这些我自然是知道的,但我不太喜欢,你知道的,我其实更加喜欢军事一些。
每日在县衙里面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着实让我感觉到头痛,还不如来你这里,带带兵,实践一下我读过的兵书。”
王韶这么一说,欧阳辩倒是释然了。
王韶对军事的确很感兴趣,之前在嘉佑二年的时候就知道了,再结合王韶以后的经历,便知道王韶的选择其实是挺符合他的个性的。
王韶作为神宗时候的名将,虽然是进士出身,但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沙场中搏杀出来的名将。
尤其他是一个战略家,后来的《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方略,为宋神宗所纳。
他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并率军击溃羌人、西夏的军队。
后设置熙州,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
后来累进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官至枢密副使,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戏称之“三奇副使”。
这是个罕见的战略家。
这一点从他的指挥作战风格可以看得出来。
他善于用兵,极有谋略。
每当带兵出去作战,都事先把部下各将领召集起来,告诉他的作战计划,然后再也不过问了,而每次战斗都能取胜。
有一次夜晚,他在帅部帐中睡觉,部队前锋与敌人发生遭遇,双方发生激战,箭石如雨,杀声震天,军部那些侍者都颤抖不已,而王韶仍安然酣睡。
这就是王韶。
王韶能来……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欧阳辩断然应承下来:“子纯兄是大才,能来自然是我的福气,断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子纯兄不如把参谋处给带起来如何?”
王韶有些疑惑:“参谋处?”
参谋他知道,是唐后期节度使幕僚之一,掌参预谋画,但参谋处他则是第一次听说。
欧阳辩解释道:“参谋的意思你应该是知道的,参谋处大体意思一致,但参谋处的权限却要大得多。
在我的设计之中,参谋处应该是军队的大脑,参谋处是央行军事的指挥中心,负责贯彻执行央行的命令、指示,搜集和提供情报。
拟定和组织实施战略战役计划和动员计划,指挥并部署协调作战行动。
并负责拟定和组织实施武装力量建设计划,掌管护卫队队的组织建设、装备计划以及军事训练、行政管理等事务。”
“嘶,那岂不是说,参谋处什么都管?”
王韶倒抽了一口凉气。
欧阳辩说让他担起参谋处的担子,他还以为只是战时出出谋划,没想到竟然要掌管整个护卫队。
王韶很感动,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欧阳辩笑道:“只是统筹而已,训练有护卫队队长负责,装备等有后勤处负责,参谋处则是作为统筹,将各个部门统合起来,当然啦,最重要的还是指挥并部署作战行动。”
“季默,我虽然对军事感兴趣,可是,我并没有……”
王韶不是很有信心。
欧阳辩笑道:“谁都从不会开始,咱们有时间,到时候就是打土匪而已,慢慢练就是了。
而且参谋部也有种家、折家等将门子,你只要将他们统合起来就好了,子纯兄,你堂堂嘉佑二年进士,不会没有这点信心吧?”
这是在激将了。
王韶笑了起来:“你小子还对我使激将法呢,成,你成功了,这事我接下来了,你放心,保证给做的妥妥帖帖!”
欧阳辩大笑起来。
一时间,他志得意满。
谁能够想到,一个小小的护卫队,竟然集结了王韶、种谊这两个以后的大宋名将?
这等豪华的阵容,若是干不出什么来,他欧阳辩也可以赶紧找个河投了,灰溜溜回现代继续当社畜去了,免得丢了穿越者的脸。
有了种谊、王韶以及狄家家将主持,欧阳辩总算是暂时可以暂时从繁杂的事务之中脱身了。
时间进入了嘉佑五年四月。
这个月欧阳辩将重心转移到了家里。
他得安慰他的老父亲。
梅尧臣死了,去陪他的五白了。
“自有五白猫,鼠不侵我书。
今朝五白死,祭与饭与鱼。”
爱猫如命的梅尧臣梅直讲染了疫病去世了,终年五十九岁。
欧阳修和梅尧臣的友情几十年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