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陈稳的努力下,广南西路今年的业绩占据了十八路分行的第十位,增长率应该就是第一了。
  这个陈稳,应该要被重用了!
  周围的人听到这个对话,纷纷围了过来,给陈稳道喜。
  陈稳八面玲珑,左右逢迎,感谢同僚们的祝福,将同僚们应付了过去,然后和吕青低声道:“超人兄,您可知道这次为何将尾牙提前么,要知道这第四季度才刚刚开始,咱们可是在冲业绩的关键时刻呢。”
  吕青看了看周边的同僚,见无人在意,假装无意道:“子定兄可有什么消息?”
  陈稳低声道:“有消息称咱们央行要组建押运队。”
  吕青诧异道:“押运队的组建很正常啊,咱们央行的资金流转,铜钱也需要在各地之间运送,现在各地匪患严重,咱们央行的确需要组建自己的押运队伍保证资金安全啊。”
  陈稳笑了笑道:“咱们行长可没那么简单,若只是寻常的押运队,根本不需要叫大家提前回来,这次应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尾牙会不仅仅吃喝玩乐而已,虽然那也是必有的流程,但在此之前安排了一场会议,一共有十八位分行行长参与,一百多位支行行长列席,以及总行的高管列席。
  吕青作为十八分行行长之一的吕青,位置排在下首第二排,排在总行高管之后,但在其他的分行行长之前。
  吕青悄悄入席,一会之后,一百多人全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谈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有嗡嗡声的交流声音。
  吕青拿着国富论悄悄研读,这本书他看了很多次,只要有时间,都会拿出来仔细的阅读,每次都有收获。
  他看得入神,会场的声音突然消失,吕青顿时惊醒过来,抬头一看,门口处一个身着月白色儒衫的少年大踏步走了进来,袍袖挥舞之间潇洒自如。
  会场中的一百多号人立时纷纷站起。
  少年走到主席台上,并不着急坐下,微笑着往下扫视,淡定地扫视了一圈,才微微点头,举起手往下压了压。
  这时候会场的所有人才纷纷落座,会场鸦雀无声,等候着少年说话。
  吕青定定地观察少年,一年不见,少年拔高了一大截,身姿变得颇为雄伟起来,已经与成年人无异,眼神还是一如既往的深邃,虽然知道少年的眼睛并没有看着自己,但吕青总感觉少年在看着他,丝毫不敢分神。
  少年自然就是大宋中央银行行长欧阳辩了。
  欧阳辩未语先笑:“一年未见,大伙风采更胜往昔,从你们身上的意气风发,我便知道,咱们央行今年干得不错,我为诸位贺!”
  欧阳辩率先鼓掌,下面雷鸣一般的鼓掌声响起。
  欧阳辩压了压,掌声顿时停歇,他似乎很满意大家的令行禁止,满意地点点头:“嘉祐二年十二月壬子,朝廷给我的任命书上写道:将作丞、勾当公事官兼铁案主事欧阳辩为大理寺丞、知中央银行行长。
  从那一刻起,央行算是正式成立,截止至今日嘉佑四年十月,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满两年。
  两年的时间,咱们央行从只有一个破落的国子监屋舍、十万贯杯水车薪一般的启动资金、一本流内铨提供的待补缺人员簿、以及我自己写的一堆资料,加上朝廷给得编制、一些政策,仅此而已,用一穷二白来形容,绝对不算夸张。
  而截止至今日,咱们央行,账面吸纳存款一亿六千多万贯,合作大小钱庄票号七百六十多家,覆盖大宋大部分国土,支行深入到州府,营业处深入到每个县乡,央行全部职员达到三万一千八百八十八人!”
  会场掌声如雷,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自豪,这个庞然大物是他们跟着欧阳辩一手建立起来的。
  他们的足迹大多遍及两浙路,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才各自赴自己的任务地筹办分行或者支行,可以说,他们真正见证了央行是如何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
  央行人,壮哉!


第212章 
  掌声久久没有停歇。
  欧阳辩笑了笑,举手,掌声停歇。
  “……然而,央行虽然将触角遍及整个大宋,将大宋的经济连为一体。
  但是,央行保证了合作伙伴们的资金安全,在保护自身安全上却没有做到位。
  去年,央行的营业处、支行遭受抢劫共计一百多起,虽然损失不是很大,但依然出现了人员伤亡。
  这还仅仅是固定办公地点,还是在闹市区,依然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
  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咱们央行为了保证资金流转,必须在全国各地运送现金货币,以资各地分行支行与总行之间的资金流通结算。
  大额货币运输途中,虽然申请了厢军甚至是禁军予以协助,且不说期间付出的费用非常高昂,关键是,他们并不能很好的履行保护的职责。
  尤其是去年最为骇人听闻的辰州惨案,从辰州支行运送十万贯现金前往荆湖北路的路上,被一伙悍匪袭击。
  承担了护卫任务的厢军未战先逃,将咱们央行的十二位押运人以及巨额钱财扔给了悍匪!
  十二位活生生的生命啊,诸位,他们是培训班第九期刚刚出来实习的新生,就这么在一起寻常的押运之中丧命,这种代价是何等的惨烈!”
  欧阳辩深邃的眼睛里蓄满泪水。
  会场陷入了沉默。
  “我建议,大家低头默哀一刻钟,为咱们的同僚默哀!”
  欧阳辩率先低头,前排的人看到欧阳辩低头的瞬间有泪水滴落。
  令人窒息的一刻钟,有微微的抽泣声音,应该是十二人中要好的同年。
  欧阳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
  “之前有人提议建立央行自己的护卫队,但是有人认为这事情是多余的,徒费钱粮而已,但时至今日,大家应该不会这么想了吧?”
  欧阳辩扫视会场。
  “现在我提议,重新发起建立护卫队的提议,请大家举手致意,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保持沉默。”
  全场一百多人如数举手,无一人沉默。
  欧阳辩点点头:“既然如此,接下来会议主题,便是讨论建立护卫队的章程,接下来的章程,由总行副行长主持。”
  欧阳辩说完就坐下了,接下来的流程他不怎么说话,只是偶尔记录了一下,会议持续了一天的时间。
  秘书处将各方意见综合起来递给了欧阳辩,欧阳辩仔细看完之后点点头,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和秘书处的人点头:“呈交政事堂,抄送枢密院,另外抄送陛下。”
  央行直属朝廷,算是政事堂直属,但政事堂其实只有监督权,三司也是如此,真正能够指挥央行的只有皇帝,央行自主权颇大。
  ……
  枢密院。
  枢密使韩琦与枢密副使包拯正在议事,有下属匆匆而来。
  下属面有怒色脚步匆匆,韩琦端坐脸色不变:“何事?”
  韩琦声音清冷,如同一盆冷水当头淋下,下属顿时怒火消失殆尽,只剩下小心翼翼。
  “枢使,欧阳辩欺人太甚!”下属忍不住愠怒。
  听到欧阳辩的名字,包拯惊诧抬头。
  韩琦瞟了他一眼:“直接说事。”
  下属道:“央行那边申请建立护卫队,并申请有荡灭沿途贼寇职权,这不是和咱们枢密院抢权来了么!”
  下属怒气又在燃起:“上次熙州将领的事情,欧阳辩直接给捅上了官家那边,让咱们枢密院蒙受官家责备,大家都感觉脸上无光。
  还有辰州的事情,欧阳辩也是对枢密院咄咄逼人,要我们给他一个交代,交代什么啊,一个地方厢军,和我们枢密院有何关系啊!
  我看他这次才不是什么组建护卫队,他这是要报复我们,这是要造反!”
  “噤声!”韩琦喝道。
  下属被吓得一机灵。
  韩琦道:“公函呢?”
  下属赶紧将公函呈上,韩琦看了一会,顺手递给了包拯:“希仁兄,你也看看。”
  包拯看了一会放下公函,韩琦道:“希仁兄怎么看?”
  包拯道:“央行的请求没有不妥。”
  下属急道:“包大人……”
  包拯冷冷地看了下属一眼:“熙州将领勾结央行,侵吞国家资产,辰州惨案,十二位同进士出身的央行职员丧生,就是因为厢军护佑不力。
  拿了央行高额保费,却敷衍了事,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基本道德都没有,面对匪徒,竟然将央行职员扔给匪徒,这样的军队你还想庇护?”
  下属苦起了脸:“枢使、包大人,二位大人明鉴,咱们枢密院号称掌管天下兵力,但只有调动权而没有掌军权,如果咱们不护着下面的军将,到时候咱们就会失去威信,怎么调动这些悍将?”
  韩琦点点头:“你说的也有你的道理,不过以前的事情的确是军中将领的错,咱们也不必忌讳。
  只是这央行养兵之事,的确还需要商榷,大宋已经苦于三冗问题多年,再增军,财政又要吃力起来了。”
  包拯指了指公函道:“央行说他们会自己解决费用问题。”
  韩琦冷笑道:“央行的钱也是国家的钱,什么叫自己解决费用问题,他们多花一贯钱,就少上缴国库一贯钱,这个口子绝不能开!”
  包拯不说话了。
  他和韩琦是同年,但韩琦的威望极高,青年时候就和范仲淹合称‘韩范’,包拯颇为敬重这位比自己小的同年。
  而且,在他的位置上,他还真的不能说话了。
  ……
  政事堂。
  富弼正在看文件,却听到有脚步声不疾不徐而来,抬头一看,却是文彦博。
  文彦博笑眯眯道:“忙着呢?”
  富弼赶紧站了起来:“怎么劳文相大驾,您让人来叫我一声,我过去你那边就成。”
  文彦博笑道:“嗨,就几步路,正好舒缓舒缓筋骨,来来,这份公函你看看。”
  富弼接过一看,一会抬起头,颇有些惊诧:“文相这是?”
  文彦博笑道:“没错,又是你家那小兔崽子闹出来的事情。”
  富弼苦笑摇头道:“这事我还真的不知道,这孩子主意大,他要做的事情,恐怕他父亲都未必知道,何况我这个岳丈。”
  文彦博笑着点头:“这事你怎么看?”
  富弼捋了捋胡须,想了想道:“央行如此庞大的资金,需要有自己的护卫力量也正常,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他们自己也供得起,倒是没有什么反对的必要。”
  文彦博点头道:“嗯,这事和咱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三司那边估计也没啥意见,只要不用他们出钱,他们不会管这些事情……至于枢密院那边……”
  央行独立性很强,二府三司其实都没有能够管辖央行的权限,但这次央行筹办的护卫队相当组建军队,还要插手剿匪,这就有抢军队的活的意思了。
  剿匪对于朝廷来说是苦差事,但对于军队来说却是肥差,甚至有一些潜规则,比如养寇自重,有些厢军就是靠着剿匪将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
  枢密院不是军队,但是他们作为军队名义上的全国统帅,他们必须为军队说话,否则谁听他们的话,所以这一次枢密院估计不会同意这个事情。
  富弼作为官场达人,自然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他皱起眉头。


第213章 人生第一次被弹劾?
  十一月甲午,监察御史中丞韩亿劾秘书郎欧阳辩。——续资治通鉴长编。
  欧阳辩被弹劾了。
  这还是欧阳辩进入官场以来第一次被弹劾。
  欧阳辩之所以这么久才被弹劾,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对于高级的京官来说,被弹劾实际上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台谏是要讲业绩的,他们若是在规定时间内不按照规定上书风闻奏事,是要被离职的。
  所以也被称为‘双规奏事’。
  弹劾法律《弹奏格》强制规定:御史每个月必须弹劾一名官员,奏弹一件朝政,否则就要罚款,是为“辱台钱”;
  以“纠察之多寡当否”作为台谏官的政绩评价标准,弹劾次数、人数越多的台谏官,越能快速升迁。
  所以台谏官成为神憎鬼厌的代言人。
  但是台谏弹劾也并非随便选人,他们也是有选择的。
  要么就是汴京的高级官员,低级官员不配他们弹劾,要么就是和高级京官有牵连的地方高级官员,没有牵连和低级官员一样不配。
  欧阳辩算是京官,但是他的官阶太低了,若非他的差遣比较重要,这一次也轮不到他。
  ……
  “我被弹劾了?”欧阳辩一脸的吃惊,“罪名是什么?”
  “放浪形骸、与民争利、骄奢**等等十几个罪名呢。”欧阳修见怪不怪道。
  欧阳辩哦的一声:“那我该怎么应对呢?”
  欧阳修笑道:“就在家里待着吧,上个书谢罪,里面自我辩解一下,没有什么大事,你也趁机休息一下,没事的。”
  欧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