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颜六、归太、乌三娘这种江湖人物就更能罗列出一大堆孔家的罪状了,只他们知道的就不是这个小册子能记下的。
曲阜这地方打唐朝开始就是孔家人说了算了,明朝时候更正式改为孔氏的世职,一直至今。
上千年的光阴啊,你可以说整个曲阜就是孔家人的天下。
从司法到税赋,从经济到田亩,一切都把握在孔氏手中。
而且千年积攒的财富也叫孔家人富得流油,不说浮财了,就说最硬通货的土地,如今的孔家就把握了一百多万亩。什么河洛的康百万,鲁南的庄家,绑在一块也不如一个孔家!
后者光是在鲁西就设有五屯、四厂、十八官庄。
这些地都是孔家人得的皇帝赏赐吗?亦或是孔家出钱买的么?
放屁!
被孔家人直接抢占的更多。
就在二十年前,孔家人借口清理祀田,说苏北的沛县等地有元代赐给孔家的祀田九十顷,然后派手下人领着数千佃户蜂拥沛县境内,遍插圣公府三字旗帜,灭没村庄数十处,直接圈地三千顷,超过了孔家原称田亩数的三十多倍。
因为数量太大地方官府不同意,可双方扯皮了好一阵后,孔家虽然退还了大半土地,可依旧捞了个盆满钵满。地方官们也趁机大捞好处,那苦的就只有沛县的小老百姓了。
同时孔家人还会借口办学堂和祭祀自己祖宗为由,勾结地方官吏廉价强卖土地,甚至是直接了当的霸占。
这样的一个孔家,完全称得上是劣迹斑斑。真要罗列罪状,岂是这个小册子就能搞定的?
“如此就已足矣。”王伦哈哈笑着,把手中欣赏了好久的画摆给众人看。
赫然是一副金钱鼠尾样的孔夫子画像。
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揉了揉自己眼睛,这脑洞大的叫所有人都惊呆了。然后,然后在场诸人就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
樊伟第一个看清了画像边的题跋,朗声读了一遍,“好好好,好个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这是要把孔家一脚踩进了茅坑里才解恨啊。
“厉害。实在是厉害!”
孟灿脸色恍惚的说道,他算是清水教里学问最高的一个人,虽不是秀才,但也是童生。虽然是入了清水教,但骨子里对孔圣人还是有一份尊敬的。
现在看着这幅画,三观崩碎啊。
“还好,还好。皇汉只是针对孔家,而不是针对孔圣人……”
此时此刻孟灿只能如此的安慰自己了。
“不对。现在的衍圣公孔昭焕不是才第七十一代人么?”
“孔老二到现在都两千多年了。”又有人叫道,“别说七十二代,那就是一百零八代人也够了……”在场诸人没人能说出来孔老夫子的具体年岁,但两千多年这个大体年限却有不少人能肯定。
所以七十二代真心不多。
“这就是个虚数。七十二不比七十一好听啊……”又有人说道。
然后这个话题就揭过去了。
这时候大家伙更在意的是到了曲阜,狠狠蹂躏孔家人的时候,他们会有怎样的快感。
底层的小老百姓为什么看到高官显贵被抄家砍头的时候会尤其的兴奋?
那就是因为双方的阶层不一样。
他们是低贱的泥土,对方是高高在上的白云。
可现在一遭乾坤反转,昔日里高贵的白云也被自己这些低贱的泥土踩在脚下了,那种暴虐中兴奋是叫人陶醉,是深入进人的骨髓里的。
自己竟然还有机会来炮制孔氏这么个富贵了两千年的名门世家,甚至在中国他家都能称得上是第一世家了……
真是想想就叫在场众人激动啊。
不过他们是激动了,泗水县隔壁曲阜的孔家人就害怕了。
怎么回事?
怎么一眨眼的清水教贼人就杀到曲阜边儿上了?
泗水的官军还能不能抵挡的住?而那儿的官军要是抵挡不住,就曲阜本地的力量,还怎么招架得住清水教贼人啊?
打去岁清水教使出了人肉炸弹这一招后,他们不怕死的名头就彻底在齐鲁响亮了。
孔家虽然有很多的佃户,可再多的佃户也挡不住人肉炸弹啊?
更别说想要把那么多的佃户召集组织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偏偏清水教的贼人一朝一夕的似就能杀进曲阜了。
这曲阜县城要是丢了可咋办啊?哪怕是撑住了城池,城内的艳圣公府和孔庙都有了安全保障,这城外的孔林又咋办呢?
那要是遭了兵祸可也是一场祸事啊?
孔林位于曲阜县城北三里处, 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今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十一里有余,墙高一丈,厚三尺。
这样的墙头可挡不住大兵侵扰。
如果孔林真的被清水教人马给祸害了,哪怕不需要去刨他家老祖宗的坟头,只需要学张献忠祸祸凤阳明皇陵那般放一把大火,他们这辈儿孔家子弟有一个算一个就都要在孔庙里哭死算了。
要知道孔家人对孔林的保护可一点都不逊于孔府和孔庙的。满清对之也十分看重,雍正七年原“宣圣林”牌坊改为“至圣林”八年,大修孔林,耗帑银两万余两重修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
彼处千百年来被孔家人陆陆续续的植入了上万株树木,郁郁葱葱的,却历来严谨私下砍伐。
甚至别说是正儿八经的砍树了,你就是捡拾孔林里掉落的枝叶都是不行。如果有人胆敢违犯,孔家就必施辣手。
可现在孔家再大的威风也摆不到清水教一群逆匪的头上啊?
面对如此危机,孔昭焕束手无策,他眼巴巴的看着俩叔祖,而孔继汾、孔继涑哥俩也都无计可施。
满清国势强盛,半点看不出乱世的迹象。他俩可不敢冒着杀头的罪过使人悄悄去联系清水教。而不能与清水教达成秘密协议,那等到清水教杀到曲阜城下的时候,他们又能如何去应对?
是凭兖州的救兵,还是凭泗水的官军啊?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孔家搬兵
孔昭焕的儿子孔宪培呆呆的坐在下手,不发一声。
作为孔氏家族的下一任继承人,孔宪培的年龄与‘徐仕雄’相当,可对比已经做出了好一番事业的徐仕雄来,作为一朵温室中长大的花朵,没经历过半点风波的孔宪培真就经不起任何的考验。
面对如此局势,他跟他的废物老爹一样,束手无策。
倒是内间里正支着耳朵听声音的孔宪培的妻子于氏,这时候急的恨不能自己能蹦出去。
“打不过就走啊,至少把继承人送走。”
“孔家现在根本就对付不了清水教反贼,那还一家人都留在曲阜干嘛?”
这于氏是军机处领班大臣于敏中的女儿,能嫁入孔家,还是乾隆亲自做的媒,以至于世上现在还流传着她是乾隆皇帝真公主的传说。
说是乾隆皇帝有一个女儿,聪明伶俐,端庄俊秀,深受乾隆的宠爱,只是脸上长了一颗黑痣,相师说这“主灾”,须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赫的人家才能“免灾”。乾隆思来想去认为只有山东曲阜的孔府,才是千年不变的富贵世家。可是孔氏乃汉人,朝廷有满汉不通婚的禁令。于是乾隆想出一个办法,就把这个女儿送到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家里,做于敏中的女儿。这样,公主就“成为”汉人,名正言顺地嫁给了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衍圣公孔宪培。
但实际上呢,这都是扯淡。
只是于敏中身份特殊有,他的闺女能嫁入孔家,要说没有乾隆皇帝的肯允,那也是不可能的。
“两个该死的糟老头子,平日里都挺能揽权的,这个时候怎么就半点也不中用了。”
于氏不好埋怨公公和丈夫,一肚子怒气就只能对着孔继汾孔继涑两个太叔祖发泄了。
这不是没有内由的。
孔继汾、孔继涑兄弟的辈分很高,但他俩的年龄却不是很大。
他兄弟俩是孔府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的小儿子,孔传铎的长子孔继护早亡,余下两子年龄也小,孔传铎本身又年老多病,就将爵位传给了长孙孔广綮,自己搬进了十二府。
可孔广綮也是早亡的,孔昭焕三岁就袭爵了,少不更事,府中日常事务只能由孔继汾、孔继涑二人主持。
等到孔昭焕长大成人,那孔府的实际权柄依旧被孔继汾孔继涑兄弟把持。
孔昭焕本人也没太大的意见,反正他才是孔府真正的主人么。
但到了乾隆三十七年,于敏中之女嫁给孔昭焕的儿子孔宪培后,眼见孔府大权旁落,于是于氏与孔继汾、孔继涑兄弟之间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矛盾。
但现如今孔府的当家人还是孔昭焕,于氏再多的意见也只能憋着。
不过她对孔继汾、孔继涑两个太叔祖还是很厌恶的。
现在看自家的公公和丈夫没出声,两个老不死的似乎也没了主意,于氏心底里恨不得能熬吃了孔继汾和孔继涑。
这个时候难道不该叫孔宪培离开曲阜么。
这当然不是临危逃避,孔宪培可以去兖州府里搬救兵啊。
“母亲……”
于氏不可能直接跳到前堂的,她把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婆婆,虽然是这位婆婆比她也大不了多少,并非自己的亲婆婆。
孔氏脑子里没有想太多的事,只觉的于氏的提议是很对的,把手一拍叫道:“好,好。媳妇考虑的极是。”
立马就招呼过一丫头来,吩咐了一番。
很快一个管事的就悄悄凑到了孔昭焕的耳旁小声的说着什么。
孔继汾、孔继涑兄弟看了过去,孔宪培也看了过去,这是有什么坏消息了么?
“好。太太所言极是。”就看孔昭焕一拍手大喜道,接着就对儿子说道:“你速速去做准备,也无须再来此行,收拾好了就立刻赶去兖州府求援。”
如此借口找的正大光明,真是再好不过了。
孔宪培人虽然没经历过什么事,现在事情来临了,就晕晕乎乎的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但他可一点也不傻。
听了父亲的话立刻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父亲尚处险境中,孩儿如何……”
孔宪培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孔昭焕伸手止住,“你与你媳妇速速去到兖州城,叫为父和你娘放的心来,这才是最大的孝顺!”
孔继汾、孔继涑听了这话也恨不能猛拍自己的脑壳,真是糊涂了,糊涂了。
甭管曲阜的最终结局如何,先叫儿孙们都躲出去啊。
孔继汾先是恨不能拍头,继而又心中大感庆幸,因为他最有出息的儿子孔广森正好不在曲阜。
孔广森,孔继汾幼子也,19岁便高中辛卯科进士,后为翰林院庶吉士,名响京城一时。不过性情有些不好名利, 没多久就辞官回乡了。毕竟明眼人都知道,孔家人终究不可能官场得意的。
但因为今岁六月中戴震病逝于京城,孔广森得知消息就去火速赶往了京师,祭拜恩师。然后又与戴震子戴中立扶棺南下皖地,至今都未回转。
如今看反倒是一件幸事了。
孔家发生的事情不远的颜家也一样在发生。
颜家就是复圣颜回一系的后人,颜回是孔子的学生,颜家也一两千年里始终做着孔家的小弟。
毕竟只是一个区区五经博士衔的颜家,还是在明中期才被设立的,实在难以于孔家分庭抗礼。
但蝼蚁尚且贪生,颜家人一样想活命。
颜锡嘏是乾隆三十六年承袭的五经博士,但儿子颜振估已经成人了,对比孔昭焕的无能,颜锡嘏倒是有脑子许多,当机立断就叫长子颜振估收拾好东西,随他赶往孔府去。
然后两个家族的嫡系继承人就一同赶到了兖州城。
城内的兖州知府陈顾此刻也一片焦头烂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兖州镇的主力都在沂蒙山里呢,总镇万朝兴因此前吃的败仗头上的顶戴都被抹掉了,落得一个暂代兖州镇总兵的差遣,虽然这结果比被丢官削职用不录用的青州参将文坛好上了十倍百倍,可万朝兴不满足啊。
他现在已经不奢求提督一省了,而只期望着能坐稳一镇总兵官的位置。
所以万朝兴带着兖州镇的主力都在前线呢,现在贼军忽的从沂蒙山里中冲出,直奔曲阜而来,这叫他拿什么去相救?
他还担忧兖州城不安稳呢。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泗水城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