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炮和火枪又能来装备训练一批批的士兵。
这是一个闭环式的生态链。
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让这种强大的造血功能变得不完善不完美。
与汉人相比,漠北的蒙古各部不仅缺少枪炮,他们还缺制造修缮枪炮的机械,缺能够操纵这些枪炮的工人技师,缺培养这些工人技师的学校……
一句话,他们什么都缺。
而这般的情况下,漠北还凭什么来与汉人顶牛呢?
尤其是当拉旺多尔济在一处占地庞大的试验场中看到了火车之后。
沉重的火车不是低压的瓦特蒸汽机能够带动的。
赵亮上辈子有看过瓦特的黑料,这位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工业时代的奠基人,对于很多国人而言就是一大发明家,很牛逼的人。一如发明大王爱迪生!
但实则呢?
这位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的黑料不要太多。
利用自己的利益盟友的政治力量延长自己的专利期,然后用专利法案排斥其他的后来人,大大延迟了蒸汽机的发展,还贪污助手的发明成果。
他手下的威廉·默多克,年龄跟赵亮差不多大,在瓦特的工厂效力。
入厂没多久便改进了瓦特蒸汽机的齿轮转动系统,也就是太阳——行星齿轮传动系统。
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会感到陌生,然事实上这个系统却保证了蒸汽机能持续地沿着中心轴运转,凭借这套装置可以把活塞的往返直线运动转变为轮轴的旋转运动。
直白点说就是把此前的直推直拉运动变成了圆周运动。
旋转的轮轴可通过齿轮或链条带动任何工作机。
这是对蒸汽机的重大改革,使之彻底成为开动一切工作机的万能机。
大大增加了蒸汽机的实用性。
但因为默多克是瓦特公司的雇员,他所发明关于蒸汽领域的专利都属于雇主,所以他没有从中获取半分的利益。虽然成为瓦特——博尔顿工厂独当一面的工程师后会让默多克的收入大增。
然而他获得的这点利益与他所付出的发明,那根本就没有可比性的。
默多克于乾隆四十九年时还制造过高压蒸汽机和英国第一个蒸汽引擎机车头。
可是由于当时普遍采用的是低压蒸汽机,如果换成高压蒸汽机,势必会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瓦特并没有采用。
历史上的威廉·默多克在随后的日子里还陆续发明了煤气、瓦斯灯、鱼胶、蒸汽引擎机车头、汽动力焊枪、钢水泥、合成染料、综合塑料制品等,但这些发明的专利权全成了瓦特的了。
这位大名鼎鼎的改良蒸汽机发明者的另一面,还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专利流氓。
这只能说资本家真的是打骨子里就透着邪恶。利用舆论抹黑对手,阻碍科技进步,瓦特这个大专利流氓的黑料,赵亮知之甚详。
因为很具有颠覆性,所以他记忆就尤其深刻。
当霍奇森从广州大班的位置上离职,返回英国本土述职的时候,赵亮给了他足足一千两黄金,让他务必叫威廉·默多克请来东方。
为此他给默多克开出了一个叫后者无法拒绝的薪水。
威廉·默多克在革命三年的夏天才来到广州,然后被专人护送来到了龙路口。
在这里他得到的是最高水平的待遇!
而默多克也没有让赵亮失望。
到了革命三年的年底, 也就是去年年底,试验场中第一列火车成功开动。虽然它的拉力还比较弱小,虽然它还不怎么安全。
高压蒸汽锅炉的温度太高,一旦封闭处粘胶熔化,使蒸汽逸出,就会造成额外的损害。
但即便如此,这火车的出现也让漠北的一干人等目瞪口呆。
他们亲眼看到了火车的速度,看到了火车靠的是蒸汽机的力量在运行,而不是人力马力,蒸汽机运行靠的是烧煤,这也就是说只要有煤,眼前的火车就能一天24小时一刻不停的运行……
这是什么概念啊。
蒙古骑兵就是人手三匹马,一刻不停的跑也不能跑得过吧?
“诸位,这就是试验场内作为重要的一项发明——火车。”
“它的厉害之处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了。虽然不能一日千里,但也比马快多了。”
“于民生商贸军事都大有助益。也就是天下还不稳定,地方上的治安还有待整顿,一旦时机成熟,朝廷就会在全国各地铺设铁路,修筑铁道,那时候再从燕京向河西运兵……”
………………………………
第五百零八章 属于蒙古骑兵的时代,翻过了
赵桐绝对不会告诉蒙古人这火车的运力有限,持续工作时间亦是有限,而且还有不小的安全隐患隐伏,必须经过后续的陆续改良才能算真正的成功。
今天把这些蒙古人带来看火车,这本身就是要吓唬他们。
从燕京向河西运兵会容易很多,那从燕京往漠南漠北运兵同样也会容易很多。这都是不需要点明的话。
事实证明拉旺多尔济的眼睛明亮着呢。
你只从他脸上露出的惧色就能知道他已经明白那隐晦的威胁了。
在一群刚从火车车厢里下来,脸上还满是兴奋的蒙古王公当中,是那么的明显。
……
陈州狭小的皇宫宫殿内,这完全就是一个放大版的知府衙门。
因为根本无心在这儿多做停留,赵亮自不可能在此大兴土木。
说一个不好听的话,赵亮现如今的‘王宫’还没有城北的太昊陵十分之一大呢。
太昊陵是太昊伏羲氏的陵庙,朱洪武钦点的帝王陵寝之首。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前后岁月3000年。
南北一里半,占地总面积八九百亩,内外城垣,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金碧辉煌。
当然,这里指的是朱明时候了。
到了满清一朝,这地方就没落的多了,哪怕乾隆十年,乾小四发帑银八千两,大为修葺,但也根本就没惊起什么风浪。
但不管怎么样,格局还是依旧在的,映衬的赵大王的王宫尤其的逼仄狭小。
几名蒙古王公恭敬的退出了御书房。
赵亮回过头来就跟手下人讨论起了蒙古人的表现。
“孤身形消瘦,并无帝王巍峨之像,见此辈前还生出了曹孟德昔日之感,然今日见之,倒还觉得此辈乖觉。”
当年曹操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来代替,自己亲自举着刀站在一边。
赵亮的心态没有人妻曹那么患得患失,陈军兵威正盛,哪个敢呲牙,他就灭了谁。
但要说全无一点多想那也真没那么飘。
漠南漠北的安定对现如今的赵亮言还是极重要的事儿。
不然要抽出兵来对付他们,还不知道要非多少精力多少麻烦呢。
蒋希宗笑着道:“大王龙威。适才彼辈从头到尾都没敢抬头瞻仰大王真颜,可见这些蒙人已然将我朝奉为正统了。”
“蒙古四分五裂,多么多旗,每个都是一小部落,若敢造次,我朝大军旋即就能象碾死只蚂蚁一般让他们和他们的部族死无葬身之地。”
已经从扬州回到陈州担任近卫军司令的陈东傲然地说道。
他从骨子里就看不起蒙古人。
只因为后者在战场上的表现太丢人现眼了。
而弱者在强者面前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敢有半点不服,就立马干死你。
根本就不必要对他们重视。火枪大炮足以让草原上的鞑子明白同新朝作对的下场。
“陈司令所言甚是,敌强我弱,万没有蒙古人支棱的余地。”
“怕就怕这些鞑子人心不足蛇吞象。明面上答应的妥妥的,关键时刻却向我们捅刀子。”
彭功昌不止对八旗看不顺眼,对蒙古人也看不顺眼。这时候摇头冷哼道。
不过他的顾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看两千年历史,塞北的游牧民族言而无信、背信弃义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还并不一定是塞北强盛中原孱弱的时候,反过来的时候,游牧民族该不安分一样是不安分。
“彭大人言之有理,但我朝亦不可因噎废食。毕竟此时之蒙古与昔日之蒙古、突厥、匈奴已经大大不同了。”
大姑父并没有多说话,只不过这话一出口,就连彭功昌脸上都不得不收回一些对蒙古的恨。
恨屋及乌么。
满清天天喊着满蒙一家亲,他能蒙古能有好感才怪。
可是赵亮的这俩姑父,别看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不强,一个是商务部的一把手,一个是总后勤的一把手,但正因为他俩位的低调,其他朝臣们才不得不更加重视之。
看历代开国帝王家高调跋扈的亲戚又几个得好的?
所以人家自觉的低调,这就已经是一大功劳。加之自身工作干得也不差,一加一的效果可远不止大于二。
故而只要是有远见的人,谁也不愿意跟这两位冲突的。
嗯,粮食总局的赵二叔也能算一个。
这三位都是超然物外的!
拉旺多尔济在陈州的日子过的即舒坦又煎熬。
舒坦的是他现如今的生活,那不管是吃食还是住行,都是往日他贵为大青果一等一权贵的时候都享用不到的。
国宾馆的水果食物很多都是从专门的皇庄运出来的。
那些皇庄出产的水果品质固然是比不了空间里的高级好吃,但口感品相比之其他地方的‘兄弟姐妹’们,那还是要胜出一截的。
他们连最低标准都能拉到90分,你叫其他地方的水果怎么来比?
还有皇庄里的猪牛羊驴和鸡鸭鹅等,吃的都是空间衍生的牧草苜蓿等,那肉质当然鲜美了。
配合着空间出品的各种调味料,只把蒙古王公们连自己的舌头都要给吞吃掉。
自从松鹤楼成为过去式, 天下多少老饕伤心不已啊。
但很显然,现如今的赵大王不可能再去费心劳力的干餐饮买卖了。
顶多待天下太平之后,在金陵燕京陈州设立几座标志性的松鹤楼,让之成为一个标记。
再想大规模的设置设立,那是不可能的了。
然而如此美好的生活却完全不能打消拉旺多尔济内心的煎熬。
多少夜里他会被梦中的枪炮声猛地惊醒。
那是他去新兵大营时看到的场面。
一队队列队严整的士兵,就跟大运河两边的杨树一样挺直。他们训练有素又士气高昂,面对疾驰而来的骑兵群都能迅速又准确的的转化阵列。
之后,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齐射,一门门轰然炸响的大炮,还有那如雨一样落下的火箭……
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了他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事实——属于蒙古骑兵的时代已经翻过了。
接下称雄世界的是火枪是大炮。
而不是刀弓战马!
何况就算是骑兵,他们也比不过陈军的骑兵啊。
………………………………
第五百零九章 要不咱们跑吧!
蒙古人之所以在骑兵上依旧抱着一定的自信心,一大原因就是陈军的骑兵太少了。
虽然后者战力惊人,杨垒麾下的骑兵军一次次的吊打了蒙古人,但只凭他那五个旅,两万人都还不到的骑兵规模,真的很难叫蒙古人感受到压力!
尤其是这五个骑兵旅还凑不到一块去用。
东北放一个,燕京放一个,湖广也放了一个,这能用在关中战场上的就只有两个旅了。
一骑快马疾驰而入阳平镇,在丰绅济伦面前翻身下马。大声禀报道:“报统领,逆陈的马队杀出来了!”
“是逆陈的骑兵旅,还是草原上那帮降于贼子的败类?”
丰绅济伦是福隆安与和硕和嘉公主的儿子。
和硕和嘉公主是乾隆早年间最疼爱的女儿。因为生来佛手,乾隆信仰佛教,认为是菩萨转世,天下祥瑞之兆,故对和嘉公主十分疼爱,视为掌上明珠。
而福隆安又是傅恒的二子,爱屋及乌,乾隆自丰绅济伦出生日起便对他宠爱有加,寄予厚望,亲赐丰绅济伦一名,意为福气长存,济世经邦,颖悟绝伦。
在乾隆生前就已经是镶白旗满洲副都统、正红旗护军统领。
这个福康安的亲侄儿,那是大青果的铁杆死忠。
此时领兵在平阳镇断后,那也是下狠心要与追兵狠狠的干上一仗的。
“统领,不是蒙人,是逆臣的骑兵旅。”
丰绅济伦死死地咬紧了牙关,陈军的骑兵旅虽然人马不多,可战绩却是极其光鲜的,战斗绝对厉害。倒是蒙古骑兵,人数虽然很多,可战斗力就差一大截了。
不过没事儿。
他丰绅济伦打的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