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年龄也已经成年的永璘,自始至终都没有生出过半点要争龙夺位的念头,他对永琰半点威胁都没有。
相反,因为现如今大青果的局势飘摇,永琰还更加的看重他这个成年的同胞弟弟了。
因为不管是永璘当差,为他分忧解难,还是握着永璘当继承人,在局势万一恶化时候也好给大清留个后,这都是永琰看重自家这兄弟的理由。
不管是朱珪还是永璘,都是对永琰影响巨大的人,两人一致的意见让永琰下定了决心。
撤兵!
不过清军固然要退,但要如何退就是另一个节奏了。
“报大王,清军一部越五千人,出衡水,杀奔武城来了。”
清军方才一有动,消息就传了过来。
………………………………
第四百八十章 骑兵旅
带兵直奔武城而来的正是津门总兵明安,嗯,这不是富察家的,这是个蒙古八旗。
武城是位于德州和临清之间的一个小城,这地方距离临清只有三四十里。
赵亮吸了口气,乾隆就这么硬吗?
明亮都完蛋了,他不仅不后缩,反而先出兵发起攻势来了。
这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莫非是冀州还没收到消息?”
底下的一群人也有些发懵。
陈元祐起身说道:“甭管那边是如何想的,敢出兵,就吃掉他们!”
“大王,末将请命,只要手下本部人马,必全歼来犯之敌。”
陈元祐和邱志宽一样,只看军职还是一个师长。只不过出兵的时候会被赵亮临时赋予了兵权!
那就一下子从一个师,变成了少则三两个师,多则七八个师的方面统帅了。
虽然他俩年纪还小。
但现在赵亮有意的培养自己人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而且不管是他俩还是坐镇扬州的周东,那表现都是很不错的么。
“那就把这五千人吃掉。”
来多少吃多少就是了,他倒要看,乾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完全没有想过清军会主动后撤,没想过乾隆会突然中风的赵亮,完美的错过了一整天时间。
等他收到清军撤兵的消息时候,已经是一天之后了。
已经领兵抵到武城的陈元祐,收到军情后恍然大悟,他就说么,怎么到现在清军还没影子呢,原来衡水出来的清军只是虚晃一枪啊。
“追,快给我追!”
陈元祐急的直跳脚,但他部两条腿走路,如何能超得过四条腿走路的骑兵旅?
杨垒带领着赵亮手下的唯一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三个骑兵团。根本就不去碰衡水——明安在虚晃一枪后又拉着队伍回到了衡水。
杨垒看都不看一眼,带着人马沿着胡芦河向东北就直上献县,从单桥渡过子牙河之后,冲进了河间。
此刻上十万清军正在大踏步的往被撤退。
提前一天的时间虽然叫他们抢占了先机,但又能跑出多远呢?
不少兵马还落在深州呢,以八旗兵为主的御营现在也才方赶到饶阳。
杨垒所部已经从献县渡河,现在横向往西边包抄,肯定能捞到不少大鱼。
但乾隆的御营就像一个硕大的夜明珠,牢牢的吸引着杨垒的目光。
根本就没考虑敌我兵力有多么的悬殊,杨垒带兵就直冲饶阳而去。
沿途路上当然会遇到清军了,而且还碰到了不少,可惜此刻的清军无论满汉全都失魂落魄的,将无斗志兵无战心,几支遇到的清军被他催动骑兵一冲,马还没冲到跟前呢,就哗啦啦的全跨了。
当然饶阳他是冲不动的。
不止是清军太多了,还因为这里是乾隆的御营。
这些八旗兵们再没有斗志,他们至少还不会丢了乾隆。
乍然一看,此时的杨垒就像是陷入了重重包围中的‘孤胆英雄’,四面八方都有大队的清军。
可惜,那只是一包轻飘飘的棉花,裹着的还是一把锋锐的钢锥。
士气低落,人心惶惶的清军,无论满汉,此时此刻都无心作战。比如饶阳这里,有大队的骑兵护卫,可是要他们去打一把杨垒,却一个比一个拖延。
杨垒只要带着队伍往外一扯,清军自己就缩回去了。
永琰对战事并不什么天赋,但他也清楚,不把外头的那支陈军骑兵给解决了,自己的后撤进度绝对会被拖慢。
“惠龄。”
“请嘉亲王放心,奴才定把那撮逆贼赶的远远地。”
见识过手下人出息的骁骑营都统惠龄,不敢说什么全歼逆贼的大话,不过只是把杨垒部驱赶开他还是有把握的。
因为他手下的满蒙骑兵足足有七八千人,且过半是察哈尔和盛京吉林调入关内的骑兵,而对方却只多三千人。
驱除,他还是有把握的!
杨垒这次没有硬碰硬,虽然他很想硬碰硬一次,但他更加清楚自己存在的意义。
只要就这么的盘桓在乾隆御营走在,只需要尽可能的迟缓清军的撤退速度,等到后方的大部队跟上的时候,他就立下大功了。
……
胡芦河是陈军西路军需要渡过的第一条河。
而过了胡芦河,它的北面不远还有一条滹沱河,两河于衡水和献县交界处汇合,那就是杨垒渡过的子牙河了。
后者也是赵亮的东路军要途径的线路。
虽然邱志宽部还没有返回到临清,赵亮手中的兵马也足够他分成两队,一东一西,尽可能的吃掉更多的清军。
这其中东路军的行经线路非常明晰,就是沿着胡芦河往东北方向的献县去;而西路军要做的就是直面前方的清军。
先突破胡芦河,再突破滹沱河,然后就能看到深县了。
胡芦河的守御力量就是明安部。
随着冀州清军的全体后撤,殿后的任务就只能交给津门镇了。
不管这些清军的士气如何。
只要他们挡在胡芦河,那就能起到作用的。
永琰是没什么军事经验,但清军中枢还是有明眼人的,知道必须布置一部分兵力留守,不然上十万清军这么一撤,那还不直接放鸭子了啊?
丁睿丁敬看着胡芦河对岸眼睛里全是复杂。
津门镇,对面的是津门镇啊。
丁睿在投降之前正是津门镇的副将。
只不过随着丁睿的投降,随着先前的津门之战,津门镇的人马早就被换了一波了。
丁家父子投降赵军后得到了很妥善的安置。赵家这里根本没有直接公开他们父子的信息,这也是丁家父子投降的条件之一。
他们家还在关中呢,这时候爆出他俩投降的事儿来,那岂不是让老家的人送死?
丁睿有些心灰意冷,本想着就安安生生的过日子就是了。反正赵家也不缺他们父子一口吃的。
可丁敬不愿意如此。
他还年轻,他还想趁着眼下大变革的机会拼一把。
而父亲终究是拗不过儿子的,丁睿更不放心儿子,所以现在的丁睿化名赵睿,丁敬也变成了赵敬, 这可不是拍赵亮的马屁,而是丁睿的母姓就姓赵。
当然,他虽这么一说,但信不信就是大家的事了。
赵睿现在已经是中原守备第五师的副师长。
也亏得他下水的早,再晚几日,赵睿连这个副师长都摸不到。
赵敬则是一个营长。
只能说他们没个好闺女好妹子,看看长顺,多幸运,现在都已经是八旗军团的司令了。
虽然那个八旗军团中只有两个师的建制。
可长顺有屁的功劳啊。
连军团的副司令兼第一师师长徐家亮都整日里叫着要跳槽,别说去别地也当师长了,那就是当个团长营长他都认。
八旗兵着实不堪教化的很,尤其是那些没有了生存危机之后的八旗兵,烂泥糊不上墙。
………………………………
第四百八十一章 更衣
丁睿在河对岸明明没有看到清军的,虽然他觉得自己的行动很难瞒得过清军,但心中也抱着一定的期望——万一清军真没赶到呢。
他们守备第五师可不就赚大了?
抱着如此一个心理,抵到河岸的陈军立刻就开始了渡河准备。
当一个个羊皮筏子被送入河中,工兵们划着筏子,要横渡四五十米宽的胡芦河,带着缆绳直扑对岸的时候,骤然一通炮弹打过来,那还真有点吓人。
三门火炮突然开火,隆隆炮声就在河面上响起,传出了很远很远。
两岸的双方将士们都是听的清清楚楚。
炮口腾起的浓烟也让对面的陈军清楚的看到了它们所在。
三个小黑点从天而降,然后落入胡芦河南岸陈军的人群之中。
霎时,血肉横飞!
“好!”看到三发炮弹全都落在了陈军队列里,为首的清军军官是忍不住的叫了一声好。
虽然他知道这三发炮弹即使全都命中,也打死不了对岸几个人。因为这三门火炮全都是千斤以下的小炮。
明安所部要守备的是整个胡芦河,那自然就是有重点布防和不重点布防之分了。
第五师这里就是一个弱点。
对面的清军兵少炮少,除了为首的军官一心要当大清忠臣,这地方简直无一可取之处。
三发炮弹打不死几个人,但在那为首的清军都司看来,这却是先声夺人。
他已经使人去报之明安了,后者手中还有一支千人左右的马队,只要他能在这边稍作抵抗,援军就会逼到。
都司这时候是不会去想,陈军会不会也分成多路,在这胡芦河上分头过河的。
他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了。
随着清军火炮位置的暴漏,陈军这边的火炮迅速就对准位置打了过去。
虽然根本没有打准,但那声势可远不是清军这边孤零零的三门小炮可比的。
“遮掩的到很逼真。”
丁睿此前可一点都没看出苗头来,三门火炮布置的还有点功夫。
不过清军也就三门火炮了,这点火力根本不济事。
陈军这边除了火炮还有燧发枪,还有火箭,一股脑的招呼过去,看对面还顶得住顶不住?
第五师付出了大概五十人左右的伤亡,就成功的拿下了对岸。
这伤亡主要是渡河时候被清军的枪炮杀伤的,而一旦等到陈军过了河,哪怕第一批过河的陈军只有两个大队二百人。
但他们用手榴弹招呼清军,还是很轻松的就冲上了河堤,之后河堤背后的一营清军就全崩了。
而随着一个点被突破,整个胡芦河防线的津门镇清军就也全崩了。
这不是明安不尽心尽力,实在是力有不及啊。
他只能先一步带着镇标和骑兵向北逃窜了。
陈军在胡芦河,还有接下的滹沱河上,根本就没怎么受阻。
因为乾隆都完蛋了——本着对底层保密的原则,现在清军士兵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乾隆究竟如何了。但他们不知道事情,但他们却可以猜测啊。
从一开始的病倒到随后的病逝,在清军士兵口中,乾隆早就死了几千次几万回了。
不要小看一个在位五十余年的皇帝对于天下臣民的影响力,那绝对是超乎想象的强大的。
尤其是在眼下这个关键时刻,乾隆一‘死’清军军心真就崩掉了。
赵亮率军向北,整个过程就是势如破竹。
毫不费力的拿下了胡芦河和滹沱河,俘虏了一些清军,转眼深州就在眼前了。
深州城内的知州是赵亮的一老熟人,苏和泰,他是苏和泰。
此前已经迈出关键一步的苏和泰苏大人,在赵亮起兵之后又接连被贬,原因很简单,没能早点发现赵亮的狼子野心么。
这就像现在的福长安,已经社会性死亡了。别看他还挂着一内务府大臣的衔儿。
听到城外出现大批陈军的时候,苏和泰整个人站都站不住了,跌坐在椅子上,眼神都是透着绝望。
嘴里还喃喃着:“来了,终于来了。”
所以面对陈军的威逼,深州城头的衙役和丁壮非常从心的举起了白旗。
城外的陈军甚至连攻城的架势都还没有摆出呢。
但这也不能怪谁。十几万大军都败了,你还能指望他们去挡住陈军吗?
而这一次皇帝的御驾亲征都败了,那意味着什么,大家更是清楚的很,大青果都要不中用了,他们谁还要去给大清尽忠啊?
谁想死谁自己抹脖子去,千万别牵连其他人。
城内的官员也没有阻止衙役和丁壮们的自发性投降!
州衙里,苏和泰听到了外头的人说陈军已经正式进城了,并直奔州衙而来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仕途到了终点,而且生命也是到了终点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