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战场上崩溃的清军民勇谁还会理他呢?

    败兵们见伊楞额两眼发红的挥舞腰刀胡砍狂砍,一个个都远远的躲开他,没人愿意去试探这位总兵大人在眼下这个档口会不会杀人立威!

    清军背后,挺着刺刀的陆战旅将士不紧不慢的追着。

    追击是一个持久性工作,就跟长跑一样,最开始不要发力太早。

    那样的话不仅你自己无法持久,追到的敌人也还保持着一定的体力,保不准就被反杀了呢。

    所以在确信清军前路没有伏兵的时候就慢慢的追。

    保持体力!

    等撒腿狂奔的清军自己都没有力气便软脚虾的时候,再上去,岂不就是轻轻松松么?

    舟山北海岸的这一战,清军根本就是来搞笑的。

    海上飘着的舰队根本帮不上忙,但就是陆战旅炮营的那一门门小炮,几轮下去就打的清军抱头逃窜了。

    随后陆战部队齐齐压上来,排枪都没有打一轮,清军民勇就全跨了。

    伊楞额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这他么是在搞笑吧?

    早知如此,他还带人来个屁啊。

    平躺在定海县城里等着被上不就行了么?

    一号舰的船头,蔡牵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哈哈大笑。

    这种战斗真的是太轻松了。

    对比战斗过程,反而是大军登陆更加的麻烦。

    “告诉陆战旅,让他们直追到定海去。”

    然后整个舰队一分为三,一部分留在原地,因为炮营还需要收回呢。一部分现在就启程赶往定海县城。最后一部分则向象山半岛杀去。

    甭管那地方的水师战力有多么的微弱,只要是能搞定的清军战船,蔡牵他是一艘都不愿放过。

    “轰轰轰……”

    一声声轰鸣的巨响在定海舟山这儿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

    接下来,就是杭州湾。

    无论是乍浦这个浙江门户、海口重镇,还是它旁边的澉浦水师营和海宁水师营,乃至杭州湾更深处的钱塘水师营,这都是蔡牵想要扫荡的对象。

    这么说吧。除了地处内陆的太湖水师之外,江浙沿海的这些清军水师战船就都是蔡牵的目标!

    而且不仅仅是水师,沿海的陆师他也要好好的撩拨撩拨。

    反正他是海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速度比之清军在陆地上移动追赶可快多了。

    杭州湾是江浙的精华所在,他非在这里好好的闹一闹不可。

    于是江浙巡抚伊龄阿和杭州将军善德就坐蜡了。

    怎么到处都是告急呢?

    他们手中才多少人啊?哪里能堵得住那么多的窟窿?

    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陈军的消息传了过来,比如说对面的陆战兵力有限——大概就两三千人。

    但陈军军心鼎沸,斗志高亢,而且哪怕只是两三千人,也照样能对地方的守卫清军形成兵力上的优势啊。

    杭州湾一线,除了杭州和宁波城内的驻军明确无比的超过了两千人,其他一些地方,哪里的军兵能超过两千人啊?

    然而海盐、海宁、乍浦、澉浦、余姚、镇海等地却全都传来了告急文书。

    伊龄阿和善德真就呵呵了。

    陈军士气本来就很高涨,斗志坚定,现在他们人数上又有一定的优势,那地方上的清军就更挡不住他们了。

    接连有城池陷落,府库钱粮被掠夺。

    甚至陈军都拿着缴获的钱粮招揽杭州湾的渔民和商船,帮他们运输战利和缴获。

    而各地官府被破,士绅们又岂能安然无碍?比如在江浙一带影响力巨大的海宁陈家。

    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海宁陈氏的名头比起归德的陈家、海丰的吴氏,无棣的张家,以及诸城的刘氏,那都牛逼多了。

    人家世代进士不绝,科第仕宦之隆盛,海内稀有。

    乾小四历史上六下江南里四次都驻跸陈家的安澜园。安澜园作为陈家私园,景致之佳,叫乾小四都流连盘桓,那有多美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陈家的豪富也就无需多表的。人家不仅有一座叫乾小四都留恋不已的私人园林,更是迎驾了四次。

    现在海宁陈家这次损失大发了!

    因为他们现在还是满清忠臣么。赵家还没有越过长江的,海宁陈家必须是大清忠臣。

    如此的,杀进海宁的陈军闯入陈家就也顺理成章了。据说闯入陈家的陈军士卒们光是从其银库里搬运银子,就动用了好几百人。

    伊龄阿和善德能怎么办?

    地方上怨声载道,他们就只能派出兵马,可等到杭州的清军抵到,陈军早就乘船而去,满载而归了。

    清军不说疲于奔命吧,上上下下却也都知道如此作为,根本就是吃翔也赶不上热乎的。

    他们两条腿那里比得过陈军的舟船啊。

    不就不高的士气便就更低了。

    也就是蔡牵不准备在杭州湾真的大打出手,否则,杭州派出来的清军能不能抗得过还两说呢。

    而就在浙北都为之焦头烂额的时候,蔡牵大军趁夜从舟山南下,顺着日渐强劲的季风,轻快的抵到了台州温州海域。

    虽然台州温州都有一镇绿营,本地乡绅也拉起了不少的团练,但跟杭州湾两岸的结果没什么不同的。只能在陆上防御的清军,固然是处处防备,却又处处都是漏洞。

    台州的海门镇和温州的温州镇,清军满打满算也就万人,再加上两府民团,乍然一看都小三万人了,可是分守在数百里海岸线上,那防线真心叫一个脆弱。

    尤其是江浙的民团,战力底下,枪炮声一响,闻风而逃者比比皆是。

    蔡牵在五日之内就连克宁海、太平、乐清和玉环四地。

    缴获那是大大的有!

    “司令,朱濆来了。”

    这日蔡牵正美滋滋的欣赏着账本,这上头记录了自己一行人多日来的成果,虽然这大头要上交上头,但余下的分润也能叫舰队所有人都吃个肚儿圆。

    而更重要的是,这一大笔钱财物资上缴了后,肯定能叫他在大王跟前好好的露一次脸。

    “朱濆来啦?他这个时候来干嘛?”

    难道还想抢第二遍,嚼他蔡牵吃剩下的饭渣子吗?


………………………………

第四百六十九章 工具人

    蔡牵与朱家兄弟是有矛盾的。

    早前他被朱渥半流放性质的扔到了曾母大岛上,如果不是赵亮留心过这个名字,把他从曾母大岛调到了赵家港,蔡牵哪里还会有现在的风光?

    可是他当初是真的犯下大错在先,那是谁也翻不了案的事实,蔡牵被扔在曾母大岛伺候伤员,而不是直接被毙了,那都已经是朱渥不想杀他了。

    说真的,蔡牵一开始对朱渥还真没什么恨的,当时他更该恨自己。

    但这时间一长么,人的心思就会变得。

    看着船只一次次的往来两岸,而自己却只能守在一个破岛上当看门的,蔡牵心中对朱渥的那点感激之情在日复一日的哀怨中就被消磨殆尽了。

    而等到南洋舰队成立,朱家兄弟身但重任,他却又落得一个看家的差事,明明手中握着的是赵家在海面上最为精锐的一支力量,但干的就是狗一样的活儿……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家兄弟在闽粤建功立业的蔡牵,心底就又不舒坦了。

    他倒不敢埋怨赵亮,虽然他知道下达命令的很可能就是赵亮本人,因为他几次向赵亮上书请战,那都是赵亮亲自批复安抚他的。

    赵亮显然是知道哪里的情况的,那就只能怨朱家兄弟了。

    这是纯粹的眼红!

    加之赵家坡内部的情绪涌动。

    赵家坡舰队作为赵亮手头最为精锐的一支力量,汇聚了云霄帮大半的精华,却偏偏只能坐着看别人立功受奖,不说蔡牵,就是他手下的人也都骚动不安,谁叫清军水师表现的太low了呢。

    但凡清军的外海水师能表现出一定的水准,不说跟赵家的舰队打个有来有往,旗鼓相当,而就是三败一胜呢,赵家坡舰队的好战情绪都不会那么剧烈。

    实在是清军表现的太low了。

    而清军水师连一艘艘红单船都打不过,单体战斗力比之红单船还要强上不少的风帆战船,那岂不是更能轻松吊打之?

    眼看着错过大把的战功大把的奖励,赵家坡舰队的内部情绪能安稳的住才怪。

    蔡牵又不能把矛头指向赵亮,那就只能由朱家兄弟背黑锅了。

    朱濆朱渥从中作祟的理由是怕他们去了分润战功。

    这倒也说得过去。

    所以蔡牵跟朱家兄弟就日行日远了。

    赵家坡船队的人手大部分都是出自云霄帮,里头自然会有继续念着朱家兄弟好的人,早就把情况告知朱濆朱渥了。

    蔡牵还怎么能跟朱家哥俩和和睦睦?

    这次蔡牵立下了功劳,正志得意满的时候,听到朱濆来了,当下就‘鄙视’了一句。但很快人也就清醒了,知道朱濆绝不是那种人。

    他这个时候前来,必然另有目的。

    双方一见面,不需要朱濆说话蔡牵就已经猜到了这位朱家大爷的打算,这是来做生意的啊。

    看朱濆带来的船上都装了什么?

    一船船的棉花,一船船的盐,还有一船船的粮食。

    这都是江浙最为需要的东西。

    棉花能满足江南发达的棉纺织业所需,而盐和粮食则更是江南所需了。

    鬼知道这种对峙僵局还要持续多久?

    江浙近年来的食盐都是来自松江地区的‘走私’,虽然这走私已经很光明正大了,但价格还是非一般的昂贵。

    因为长江北面的盐业公司本来就卖的贵。

    这一船船盐绝对是江南第一等的抢手货。

    粮食呢?

    江浙作为天下皆知的鱼米之乡,人家早就转行不产粮食了,你还不知道吗?

    历史书上都写着呢。

    江浙人从明朝就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了。

    朱濆现在用棉花、盐和粮食换取的,就是江浙的拳头产品,一船船的纺织品、一船船的生丝,一船船的茶叶了。

    虽然对欧洲出口的红茶大部分来自闽地,江浙产的是绿茶,而绿茶在欧洲那里可没什么销量。但绿茶中国人喝啊。

    江浙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这里的绿茶本来就是走外销的。

    与其烂在自家仓库里,那还不如廉价卖了呢。

    纺织品和生丝,乃至是烟叶苎麻,也都是如此。

    谁叫从明朝就开始经济转型的江浙地区,出产的就是这些不能吃的东西呢。

    太平年月里,种粮食哪里有种桑养蚕赚钱呐。

    江浙这里还不止种桑养蚕,人家还种植棉花和苎麻,再加上茶叶、烟叶……

    总而言之,粮食种植向经济作物让步,这是江浙明清几百年来的老传统了——这地方明明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但就是在丰收之年,都需要从湖广、赣西进购粮食,只此一点就足可证明。

    所以啊,就算局势发展到今日,陈军陈兵江北,绝对优势的海军切断了海上一切的对外通道,江浙这地方依旧该种桑树的照旧种植桑树。

    该种植苎麻、烟叶、茶叶的继续种苎麻、烟叶、茶叶。

    这不只是短时间里的历史惯性,更因为当地人根本不愿意改变惯有的‘生活方式’。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赣西依旧能源源不绝的向江浙输入粮食。

    朱濆玩的操作很骚。

    他带来的棉花、盐和粮食,三样大宗货物里,两样是不值钱的。唯一之前的食盐也只是相对来说值钱,跟生丝一比它还是个渣渣。

    这就需要用到蔡牵这一路上抢来的大把银子了。

    用抢来的银子从被抢的地方买东西,这操作很骚;用自己‘仇人’抢来的银子做自己的买卖,这操作更骚。

    蔡牵心里头所有的得意都不翼而飞了。

    这还得意个屁啊。

    他的‘战利品’全用来映衬朱濆的大脑了。

    虽然蔡牵本人对这些战利品并不怎么看重,之前与其说他沉醉于这些战利品中,到更不如说他是在用自己的战功来衬托一件事——清军的水师真就是一谁向上就上的娘们。

    朱家兄弟此前的功劳完全不值一提。

    但现在,好气啊。更觉得有些丢脸啊。

    最叫蔡牵郁闷的是,朱濆上岸做生意,那还需要他在后头为之压阵。

    叫蔡牵直有种自己成了朱濆工具人的感觉了。


………………………………

第四百七十章 大战再起

    不管蔡牵心中再如何郁闷,他都只能看着朱濆秀智商,因为朱濆背后站着的是东南总管江哲!

    某种意义上说,这位江大人在赵大王心中的份量比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