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天是济南府招公员的日子,这新朝的公员就是前清的差役,只不过前途可比前清好多了。

    至少明面上是如此的。

    薪俸也比前清时候的衙役高很不少。

    “这不轮到粮食局了么。俺想试试。”

    钱二华之前就是户房的,现在当然还想吃这口饭了。

    不过新朝的衙门很多,各衙门轮流在贡院考试。彼此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钱二华也是想了好久才敲定的,还是报粮食局。

    因为从他爷爷辈开始,钱家做的就是粮差。

    这方面他熟门熟路的很。

    钱二华不求能从公员升成当官的,他只想端个铁饭碗,这粮差到什么时候都饿不着肚子。

    当然,干粮差,心眼要是不好了,那也真的能祸害人。

    比如他爹时候,那就把人逼急了,然后他爹就倒霉了。还把他大哥连累了进去。

    泥腿子虽然好欺负,但逼急了兔子还咬人呢。

    所以钱二华接班后,那就本本分分做人。

    然后好人有好报,整个户房里四五十号人,这回能全身而退的真心不多。

    “咦,三哥这是?”

    钱二华走近了才发现李宏年脚下还放着一个小篮子,里头摆着笔墨。这越是要去考试啊。

    “范家不是垮了么。他家垮了,我不能饿死啊。本是想在街面上重新找份差事做的。可新朝这不是招人么。我看了就也想试一试。这能吃口官家饭总比那啥要强不是?”

    李宏年是偷偷报名的。

    新朝忽然张贴告示要考试招人,这事儿在济南城内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的。

    这不是小科考了么。

    虽然招募的都只是最底层的公员。

    但对不少人家来说那也是一步登天的美事啊。

    哪怕这济南城才被赵家给拿下不久,也引得成百上千人报名。

    万幸济南是省城,不止有省政府,还有市政府,还有县政府,万幸赵家的衙门多,大家都在招人,我考不上省府的,我就考市里的,再不行就靠市里的。

    钱二华报的就是济南市的粮食局,而李宏年报的却是省财政局。

    他一个往日的账房先生,现在就想要进省财政局了,这要是考上了,当然皆大欢喜,考不上了就怕被人说闲话,嘲笑,所以李宏年是偷偷的报名,一点都不对外张扬。

    “三哥这报的是哪个衙门啊。”

    李宏年是老账房了,而新朝对算账可是非常非常重视,不说有财政局和审计署之类的,就是各衙门也都设有财务科之流,比如说粮食局。

    “我个算账的,除了财政局还能报哪?”

    “那可是好单位。说起来日后都算是新朝的财神爷了。”

    “所以我心里是七上八下的。那么好的地方,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不放的。万一考不上,丢人不说还错过了好机会。”

    因为新朝衙门太多,刚刚收拾出来的贡院是轮流靠的。

    李宏年报了省财政局,至少这一波里的其他各司局他是都错过去了。

    那可都是职能重要的好单位啊。

    比如省办公厅,比如市政府办公厅,比如民政局,比如粮食局,比如警察局,比如交通水利局……

    济南的贡院在大明湖南岸,坐北朝南,由三进院落组成,大门是古朴的牌楼式建筑,正中悬挂着“贡院”匾额。门内建有两座牌坊,“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的题词点明了贡院要义。

    陈军夺取后也没有把这地方换了或是拆了。

    反而把因为战事而遭到破坏的考场重新修葺了一遭。

    此刻何志辉亲自赶来坐镇。

    当然,这阅卷的事儿是用不着他亲自上阵的。就跟殿试里的皇帝老儿一样,他只需要看排名最靠前的几个人的试卷。

    而且赵家的考卷与之前一千多年的考卷都有不同。

    赵家的考试都是百分制的。

    哪怕很多考卷上全都是在写文章。

    就比如钱二华所要面对的考卷。

    一百分中五十分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非选择题。

    这评分就很看审卷人的个人标准了。

    就跟前世的高考作文一样。

    而除了五十分没固定答案的非选择题部分外,其他的选择题部分才更加有趣呢。

    因为很多选择题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就比如百姓甲家,家中粮食无多,如果全额缴纳粮税之后,完全不够吃食的,这种情况下粮差该做何抉择?

    是不顾一切的强行收缴全额粮税,还是对之心生怜惜,只收缴一部分粮税,还是做其他选择。

    这个题根本没有标准的答案,而只有得分各有不同的答案。

    你选甲得1分,我选乙也是得1分,他选丁,然后得了2分……

    跟那种多少亩地,都分别是什么等级的地,又各自种了什么,各自产量多少,所以要收多少的田税,这种有标准答案的题全然不同。

    可那种所有选项都能得分的选择题在这场考试中恰恰比比皆是。

    如此从侧面反应了此此考试的仓促。

    但对这样的考试能不能选拔出陈军所需要的公员,何志辉却还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这种直指人性的考题,多少能叫人从考生的选择中知道这人的外在性格。


………………………………

第四百六十三章 老子赔得起!

    随着齐鲁战事的结束,陈清双边再次恢复了对峙状态。

    赵亮这里是吃饱了肚子,不管是皖北还是齐鲁,都需要他好生的来消化消化。而清军却正在养精蓄锐,也是在组织军队。

    京师那地方,不少旗人已经被强制迁往了东北老家。

    粮食上的巨大压力让满清不得不做出这个相当丧气的决定。

    可是不如此没法啊。

    没有了江南的漕粮,就直隶和河东,外加察哈尔的粮食,根本就不足以填补空缺。

    没有了银子还能将就着过,可没有了粮食,满清就只能把八旗往关外迁移了。

    去盛京开垦土地,那里多的是辽阔的沃土,只要肯干,肯定能种出粮食来。

    然后不管是京城,还是甘陕、西南,亦或是江南、湖广,各地的新军都在紧锣密鼓的编练中。

    所以满清更需要安静,更需要时间。

    即使皖北和齐鲁的丢失让乾隆大受打击,他们也只能忍耐。

    忍耐到来年,忍耐到足够多的火枪部队被训练出来。

    还好陈军的外海舰队接连截获了葡萄牙、荷兰向满清出售武器的军火船,激起了好一阵风波,这才没有叫革命二年的下半年变得无聊。

    葡萄牙人乖乖的服软了。

    荷兰人却在不依不饶。

    “荷兰人的实力恢复了?”

    赵亮问着。

    “并没有。”从南洋回来的蔡牵答道。

    虽然那一战后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兵力有所增多,但增加的都是陆战兵力。海军,尤其是战斗力强大的风帆战列舰,还真没见巴达维亚有增长。

    据巴达维亚传来的消息,荷兰人在北美独立战争之后的处境非常不好。

    战争的失败还只是其一,因为战争失败而引发的财政危机,从而导致的金融经济大衰退,才是荷兰最最致命的事情。

    作为一个共和国,国内民众情绪的不稳定,国内反政府思潮的兴趣,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政治信号。

    执政威廉五世对此焦头烂额。

    威廉五世是奥兰治亲王威廉四世唯一的儿子。这是一个挺不幸的人,只有3岁的时候就没了父亲,然后儿童时期没了母亲,紧接着在两年的时间里接连没有了祖母和唯二的姐姐。

    1767年在柏林与普鲁士王室的威廉明娜结婚,所以早期的威廉五世是一名亲英派。

    然而荷兰民间支持美国独立,以及议会派主导尝试让国家加入俄国领导的武装中立甲级联盟,第四次英荷战争最终于1780年爆发。

    尽管英国在多条战线作战,但军备废弛的荷兰人还是在海上被打的大败,被迫放弃一些领土给英国,并丧失了海上和金融方面的霸权。

    靠着法国的支持,才体面的签署了巴黎条约(1783),可这也让法国的触手趁机伸入了荷兰。然后荷兰全国就都陷入了混乱,威廉五世的统治更遭受到了革命者的挑战。

    他被破离开了荷兰的政治中心海牙。

    现在的荷兰就是这样的一片混乱,其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势力背后明显有法国人在插手。

    如此的情况下,荷兰东印度公司也陷入了连年亏损的状态,根本无力重整旗鼓,支援东方的巴达维亚。

    “我去。本身就陷入财政危机,被革命浪潮所包裹的法兰西,自身还在邻国制造着革命浪潮,这是怎样一种操蛋精神啊。”

    赵亮心中感慨着。

    然后非常干脆的对蔡牵说道:“既然荷兰人一如既往的软脚虾,那就不用管它了。”

    没有军队做后盾的不依不饶,那纯粹就是扯淡。

    两年的时间里,在婆罗洲和赵家坡的造船厂已经愈发壮大。不仅生产出了一艘艘红单船,还建立起了一支小型的风帆舰队。

    蔡牵这次回来述职,乘坐的就是一艘近千吨的双桅风帆战舰。

    只凭着它们,就能牢牢把巴达维亚给压制住。

    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看着是庞然大物,但东西方距离到底太远,至今每年航行于亚洲海域的荷兰船只大概也就二十艘出头。

    这当中不止包括了发来亚洲的船只,还包括着回荷兰的船只,而亚洲也不止单指东亚,还有西面的天竺呢。

    满打满算停靠在巴达维亚港过年的荷兰商船连十艘都不够,就算是把这些有着一定火力的荷兰商船全都算上,那也对赵家港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威胁。

    蔡牵这次述职的重心也不是巴达维亚,而是现在的赵家坡,以及南洋船厂的最新动作。

    “三级风帆战舰?”

    “有把握吗?”

    三级风帆战列舰已经是此时欧洲海军的主力战舰了,那一级和二级风帆战列舰都是担当大舰队或主要分舰队的旗舰作用的。

    没等蔡牵回答,赵亮就已经说道:“不管有没有把握,先开造再说。”

    反正他这里造船的成本低。

    因为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而除了原材料其他的所需价格都不高,最麻烦的反而是天气。

    一艘三级风帆战列舰的制造周期,少则三四个月,多则要半年一年。而南洋则天天有雨……

    但不管怎么样,赵亮都赔得起。

    哪怕造出一艘媲美老美的‘漂亮国’号呢,在东亚这个大鱼塘里,漂亮国号照样能横着走。

    那是他前世时候看到的趣闻。

    老美的第一艘风帆战列舰,建造历时长达六年之久,然而由于经验、技术与物资多方面积累不足,质量奇差,完全不堪使用。

    首先是设计失误,结构脆弱,无法承载重炮,在主炮甲板仅装有30门18磅炮,中炮甲板32门12磅炮,艏艉楼十余门8磅炮。

    而同时期英法的74炮战舰皆以32磅或36磅为主炮,18磅炮为中炮,此舰炮力之差由此可见。

    此外,该舰虽在船台上躺了足足五年半,但其木料质量仍无法保证,下水后仅仅3年时间就朽烂不堪了。

    而老美明知道如此,还能把这种破烂货以“彰显同盟之谊”的名义赠与彼时世界造舰第一强国高卢鸡,米地彼时之脸皮厚度真比得上现如今的城墙弯了。

    “老子赔得起!”


………………………………

第四百六十四章 发俸了

    蒙阴县政府,一栋挂着‘财政科’三字的房子外,老大的一群人把这里围得密不透风。

    新朝要发俸禄了。

    事实上打津门之战后,齐鲁与京城联系断绝,满清这边的官吏就再没发过薪水。

    所有的钱粮都被阿克登、刘墉用在了军事上。

    现在齐鲁的秩序渐渐恢复了正常,各地政府机关虽然还空着大把的位置没人干,但社会秩序到底是恢复了正常。

    肯定不会再出现有了人命官司而找不到‘衙门官差’受理的情况了。

    所以这发俸禄发薪水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先前早有风声,说新朝会给一些人补发工资——就是那些个前清留下的人。

    像钱二华这种失业再就业的前清衙役不少,但也有一些幸运的,比如蒙阴这里,陈军杀到后对前清的衙役官吏就来了一次拉清单——而刀子板子没有落到身上的人还就继续干活。

    只不过这种人数量不多。

    很多地方还是跟济南府一样,大开考试之门。

    但在那种情况下,那些个从前清留下的公人是拿不到工资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