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双方都有这个问题,那自然没事的。
可只有清军有而陈军却没有,这就叫清军很受伤了。
因为这事儿,清军吃了多少败仗?大大小小的多的乾隆都要数不过来了。
所以清军在伙食上正在加强改进。
夜盲症这东西吃肝脏最好,但要没有肝脏吃胡萝卜、菠菜,想要改善并不很难。至少临清清军已经改善了很多。
所以夜间组织精锐兵力搞突袭,那一支都是清军坚持做的。
因为在夜里,陈军的枪炮威力很难得到彻底的发挥。
只要他们能够真正的突进去,那还是有可能取胜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陈军外围阵地并不是没有失手过。
“轰轰轰……”
当一门门大炮被推到炮位后,大群的炮手蜂拥而上,民夫丁壮们开始后撤。然后两边的炮战就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整天。
到了夜里,数百身披甲衣的清兵被组织了起来。
他们全都是绿营兵,而并不是八旗兵里最能打的健锐营,因为他们只是炮灰,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守军。
这些人披的甲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铁甲棉甲,而更多是一种布面甲。就是那种外头是布料,内里在要害装有铁片的甲衣,算是棉甲的简化版本吧。
毕竟就是一群炮灰么,能有件布面甲就感激不尽了,还要啥自行车?
要知道满清一朝,随着火器的发展,甲衣的作用是越发不堪了,军中也几乎见不到铁甲。
这种情况下哪怕满清想要短时间里拿出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铁甲,他们也拿不出来。
所以比之棉甲更简易的布面甲就横空出世了。
身着布面甲再陪着,一只手就可提起的轻盾,冲锋厮杀就足够防御的了。
火枪射出的子弹虽然犀利,可是在穿透了轻盾之后,力量也不足以再透甲穿体而入。
或是说弹子很难打穿布面甲重点防护的要害部位。
而只要不是要害中枪,士兵按道理就还没有彻底丧失战斗力。
清军一集结。
何大奎就被手下人叫醒了。
因为照明弹把对面看的很清楚,这种烟花一样的东西,照明范围还是不小的。
两眼虽然看不到清军的动向,可何大奎太熟悉清军的路数了,夜里头手下人能把他叫醒,他都不用想就能知道清军又要动手了。马上命令道:“速去报告各营,传令全军戒备。”
“是。”手下的传令兵立刻准备。
然后几支烟花适时的燃放,一颗颗漂亮的‘照明弹’在空中炸响,炙亮紫白蓝色的光芒照耀了阵地前大片的空地。
清军前沿阵地。
对于陈军的举动,担任突击队伍的清军视而不见。
他们现在集结可并不代表马上就要出发,保不准今夜就只是集结呢。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
“弟兄们都听仔细了。”一名身披棉甲的绿营守备用刀鞘敲着手中的铜锣,“铛铛”声传出去了老远。
“看到前面的盾牌没有?过会儿先登之人手拿一个,这玩意加上咱们身上的甲衣,枪子是打不透的。大家伙都别嫌麻烦,能保住命下来,俺请兄弟们喝酒。”
先登,也就是冲在最前面当肉盾的那批人,他们那是拿双份银子的。
“临走一碗壮行酒,俺马庆林敬兄弟们一碗。”
守备实际上也是不愿意接这个差事的,可是没办法,谁叫他运气背,抽签抽中了呢。这种事儿被抽中了,连都司参将都上阵去了,自己这个小小守备还有什么可说话的?
摆了摆手,早就等在一旁地几十名名清兵一人托着一张放满酒碗地木盘走进了这队清兵当中。先让马庆林取了一碗酒,然后散进了他身前地那群清兵中间。
“干了!”
“干了……干了!”
何大奎俩眼睁的大大的,等了足足俩小时了,对面清军还是没什么动静。
“又来这套!”
何大奎烦恼了抓了抓头皮。
清军夜袭也不是每天都有的,很多时候他们就是摆出这个架子来,引得对面的陈军跟着紧张,然后就平平安安的熬过了一夜。
何大奎最烦的就是这种事,每次遇到都叫他一夜不得安睡。
他现在精神并不怎么好,但也没有睡意——想睡也睡不着啊。
“上,快上——”
黎明之前, 月亮都已经要落下了,天边只剩寥寥几颗残星点缀,马庆林带着身后三四百名清兵悄悄的翻出了阵地。
“大,给我打——”
陈军的警惕性是很高的,胸墙壁垒后立刻就传出了听了开火的命令,枪炮声登时大作。
声势很不小,可惜效果并不是很大。
冲锋的清军队伍仅仅是稍微顿了一下,倒下了一丁点人,余下的还依旧往前冲锋。
直到大炮喷出散弹,直到成片的手榴弹被投出,直到两军肉搏。
清军来的很快,退的也很快。
后方督战的清军高官一脸的平静,仿佛早已经习惯了失败。
事实也的确如此。眼前的一幕都已经不知道在这里上演过多少次了。这临清战场就像一个被清军反复来刷的boss副本。后者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可惜始终没能打通!
………………………………
第四百二十六章 对决馆陶
大名府。
随着赵亮的王旗出现在大名府,整个北方的目标都投降了这里。
很明显陈军这次是剑指临清了。
这是清军四路围攻的第三路,也是满清在华北最强的的一股军事力量。
如果明亮被击败,那满清可以依靠的就只有京师的那群八旗大爷了。
后者又如何的能打仗呢?
任何一个满清高层都清楚八旗真的已经不能打了。
别看京师八旗还有十几万人,但十几万乌合之众真的拉开阵仗,那都肯定是打不过明亮现下手里的队伍的。
所以明亮这一战必须赢!
他要是再次输了,大清的根基就已经不是动摇了,而是彻底的被撼动!
很快的,又有大批的满蒙马队增援到临清战场。
明亮手中的实力是不住的在膨胀。
可对于战局他却更加的慎重了。
馆陶和聊城至今没有清军增援,只有大批的马队沿着卫河两岸奔驰着。
只是陈军的物资运输全都依赖卫河,清军马队纵然都已经杀到了大名府境内,却也望着卫河无可奈何。
这也算是沿水路运输的另一个好处吧。
赵亮只需要给后勤运输船队安排少量的护卫军兵,那就能确保船队的安全。
而大名府内,一样是集结了手中大部分机动兵力的赵亮,一直在默默的等待着。等待着最后的军需抵到,他就会大军集群杀到馆陶。
虽然有空间可以作弊。但在局势并不紧张的情况下,他又何不去用空间作弊呢?照着常规去运转运输,这本身就是对后勤部门的锻炼。
毕竟赵家的摊子会越铺越大,赵亮不可能方方面面的全都照顾得到,那时候他的空间bug给谁不给谁啊?
还是常规运输能力最重要!
而到那时候明亮十有八九也会带领大军抵进馆陶的。
谁叫赵亮已经摆明了把卫河当做此次大军进兵的后勤通道呢,馆陶的重要性就一下子胜过了聊城十倍、百倍。
陈革命二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二十日。
中原、齐鲁、直隶数以百万的目光聚集到了馆陶这个普通的小县城上。
主战场在卫河南岸,也就是馆陶县城所在的河南岸。
因为清军摆出了你想走河北岸谁便你去走,我就在河南岸这边,你只要敢越过馆陶杀去临清,我就敢从馆陶南下杀奔大名。
后者是此战中陈军囤积军需物资的地方。
当然不会一击就破,但有馆陶卡住卫河运输,赵亮带领着大部队就是杀到了临清又如何?
想必那里留守的清军也不会跟赵亮硬拼的,人家只需要向后退避,赵亮还能一直追下去?
——把自己的空间bug明明白白的亮给全天下人看,然后数万大军不带军需辎重的长驱直入?
那肯定能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因为没人会料到这世间能有空间bug的存在。
还能趁机迷信宣传一波,搞出一个真正的‘神圣’出来,大大的捧一把赵家。
可从长远角度看,这明显不利于科学知识于中国的长远发展的。何况赵亮也没打算把自己有bug的一面暴露给全天下人。
一个‘祥瑞’就已经足够了,何必去锦上添花,乃至去画蛇添足呢?
再说了,赵亮这次集中了手下大队人马,那本来就是要正面的与清军碰一碰的,避而不战从来不是他的打算。
故而数万陈军也是列阵于卫河的南岸,与清军‘遥相呼应’。
战场上最先发言的永远是火炮。
两军炮战开始。
赵亮明显的能够看到清军的火炮是分批的,这是接受了苏北之战的教训吗?
不过这也没什么!
这次大战赵亮就没想过依靠大炮去建功立业,因为他手中有着另一项新式武器。
只不过这种武器实在有些危险,精准度太差。
可是这东西能够对敌方的新兵和马匹起到一定的恐吓作用,或者是把‘新兵’两个字换成军纪一般的末流军队。
所以赵亮义无返顾的那它拿出来用了。
右翼的陈元祐看到中军发出的军令,狠狠地咽了一口吐沫,对身边的副手说:“我亲自带领一团上前,你带着后续部队跟进。足以保持安全距离!”
副手和其他诸将都狠狠地咽了一口吐沫,而另一边的一团团长已经在呲牙咧嘴了。
一切都只是因为那玩意儿它太不靠谱了!
不过从三个营扩充为四个营的一团是近卫第三师的拳头部队,这最‘艰难’的一仗,说什么也要由一团来承担。
“咦?”
直隶提督李国梁看着望远镜里出现的陈军部队吃惊了。
按照他们的汇总,这炮战开始之后,陈军最先出动的应该是散兵啊。怎么这次一出手就是成建制的列兵线啊?
而且看方向那穿插的目标似乎是己方的步军与马队结合部位。
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要不是亲眼目睹,他根本不会相信战场上会有人这样出牌的。
而统领骑兵队伍的察哈尔都统乌尔图纳逊更是哈哈大笑,“赵逆昏了头不成?”
把这么点步兵加在这边的大队步军和大队骑兵之间,前者就是浑身都是铁,又能捻出几根钉?
就是明亮都觉得有些好笑。
他可是把赵亮当成生平之最强大敌来认真对待的,怎么赵亮的出招就这么不成调呢?
虽然因为角度的偏差,部署在中央的炮兵主力并不能对左翼(陈军右清军左)之敌造成多么大的杀伤,但要对付这么点敌兵, 又哪里需要什么大炮啊。
骑兵,大批的骑兵。
哪怕满清知道现在的满蒙马队早就没有了当年的威风,可是他们依旧坚信骑兵的强大无敌。
这次战场上的清军马队,集中了关外的八旗精锐,集中了察哈尔的蒙古精锐,还集中了骁骑营里的京旗精锐,数量多达一万四五千骑啊!
这么一股强大的骑军只要看准了时机,绝对可以对陈军造成致命的创伤。
哪怕是大军接战失利,靠着右翼的馆陶城池,靠着侧翼的马队压阵,陈军还敢肆无忌惮的追杀不止吗?
所以明亮对这一战很有信心。
哪怕陈军已经打响了名头,他也把赵亮视为生平大敌,可他还是觉得这一战自己的胜券极大。
那最大的原因就建立在——自己即便败了也不会大败,更不会溃败这一大前提之上的。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心胆俱裂!
“杀啊!”
德楞泰挥舞着马刀高声呐喊着。
背后上千马队纷纷叫嚎着拍马上前。
然后队伍冲锋不过二三百米,大批的马甲兵就已经超过了素来以“英勇超伦,战必身先陷阵”而著称的德楞泰了。
毕竟这德楞泰能从一八旗小兵,二十年里就混到正三品的参领,就绝不是一个无知无畏的草莽匹夫,或许一开始时候他还真的有冲锋在前,但后来么……
清军兵出两路,一边是三四千人的步军,另一边是上千骑的马队。
一路正面迎击,一路侧面兜袭。
在明亮等人的眼中,这一仗绝对是手到擒来的。
陈元祐咧嘴笑了,清军没有调动火炮向他们猛轰过来,而是调用步骑兵夹击,这真是最理想不过的待遇了。
“让火箭部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