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他此前想的全然不同啊。
“特成额,特成额……”
俞金鏊想来想去,又把一切的罪过都推到了特成额身上,要不是这家伙带走了那么多的大炮,要不是他在钟祥败的那么凄惨,自己岂能如此坐蜡?
俞金鏊都如此想了,可想而知城内清军的军心又是多么浮躁。
张正峰、张正行两个人正齐林家里叹息着呢。
他们是张汉潮的俩儿子,这次白莲教趁着特成额率军南下,陈军北岸休整的机会,派出不少精干力量进入襄阳。
齐林是所有人的众头领,其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陈军攻取襄阳。
本来他们都是不及的。
这战事才开始的几天,清军戒备必然最是严格,他们要搞内应,当然要等到清军的戒备松懈了一些后再动手才好啊。
而且多拖延几日也正好叫陈军尝一尝襄阳的厉害。
这样他们立下的功劳才能更大更显眼。
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局势急转直下竟是如此快速。
齐林不敢再拖延了。
再拖延陈军都不需要配合了,人家自己都已经打进城里来了。
“襄阳城守营的守备钱正恒我有把握说通。这家伙别看样子威武,整日里还把效忠皇上报效朝廷挂在嘴边上,实则贪生怕死的紧。”
但齐林也就这么大的能量了,甚至他之所以有把握说通钱正恒,也不是因为他跟钱正恒的关系有多么亲密,而只是因为他了解钱正恒。
说到底齐林就是一个差役,在大青果制度中,地位是很低很低的。
“这就够了。”张正峰拍手叫道。
他进襄阳城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策反官场中人,这是齐林的主意,他认为随着襄阳城的局势越发危机,肯定会有不少官儿们心思动摇。那时候他们过去勾搭,保管有大收获。
这一思路说服了所有人,因为有了清军军官做内应,他们成功的几率更大,所以张正峰兄弟也决定给齐林这个面子。
(张汉潮并不是齐林这一条线上的)
这些人就跟俞金鏊一样,全没想到局势会变得这么快。
以至于现在齐林都不得不去冒点风险了。
“那我这就去找钱正恒。你们都要小心一点,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立刻举事。”
反正文昌门(南城门)外又不是一个陈兵都没!
………………………………
第四百二十章 字面上的意思
襄阳府衙,到处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俞金鏊一脸铁青的坐在大堂上,身上衣襟沾染着点点血迹,堂堂提督大人竟然亲手杀敌了?
可这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外头愈发逼近的喊杀声。
陈军昨日黄昏搭建好了浮桥,当晚俞金鏊派出了三千人发起反击,意图打破陈军在羊马墙的布置杀到护城河边,将浮桥通通烧毁捣毁了。
结果三千士气低迷的清军连浪花都没溅起一朵。
俞金鏊当即便知晓自己命不久也。
因为城中清军的士气已经低迷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准了。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夜没有安歇,到了黎明时分才感到困意闭上了眼睛,再一睁眼就是被陈军高昂到极点的喊杀声给惊醒。
赫然是文昌门已经破了。
连内里筑起的围墙壁垒也一到破了,因为城守营的守备钱正恒反水了,合着数百白莲教乱党,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了文昌门守军一刀。
城守营参将战死,小两千清军非死即降。
然后陈军就顺着南北大道一路往城内杀,俞金鏊之前几天做下的准备全成了无用摆设了。
“苗斌怎么样了?”
“苗协台恐怕要不行了。”
俞金鏊提标中军副将苗斌,这也是大青果的忠臣,见势不妙后立刻带兵来堵截陈军,被一枪打在了胸口,拖回府衙的时候人都昏迷不醒了。
“苗斌也要死了,接下是不是就轮到老夫了呢?”俞金鏊口中喃喃说着。
旁边一亲兵潸然泪下。
清军本来就是以寡敌众,士气低迷,现在城池已破,士气更是几近于零。更糟糕的是,襄阳三面环水,还有宽宽的护城河,俞金鏊简直是想走都难啊。
襄阳城内,上前禁军正旗帜鲜明的前进,队伍的中间,赵亮脸色凝重。
“王卿。”
王经隆躬身。
“这一路看过来,清军已然尽溃。接下来的战事就都交由你去督办了。切记,不可扰民,不可掠夺财物,不可**女子,有违抗者,立斩不饶!”
王经隆本身的操守还是可以的,不管是先前在清水教,还是如今在赵亮麾下,对于军规军纪这一点他都是比较认真的。
算得上是一个很好用的人才,别看出身不好,但也正是因为出身不高才有怜悯之心,这样的事情交给他去做,赵亮很放心。
襄阳比起中原之地来,自算不得甚根基之地,赵亮对于襄阳的归化就是南面的一战略支撑点。要是长江一线守不住了,还有襄阳可以守,等于是为南路增加了两道铁门。
这样他才好去专心对付北路的清军啊。
俞金鏊身边还是有一批忠心之人的,所以府衙里的抵抗还是很坚定的,只不过再坚定也是螳臂挡车罢了。
俞金鏊没有再下场亲自搏杀,看着一群涌到了大堂外的陈兵,他只是默默的抽出腰刀横在脖子上狠狠一割,一个字也没有留下。
襄阳城也随着这个人的倒下彻底的恢复了平静。
满城的清军被一网打尽。
最后盘点了一下,抓到的俘虏足足有八千人。
而另外的一两千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一脱号褂躲进了民舍中。
真正战死的清军一千人都不到。
赵亮并不在意这些,因为南面的清军战俘已经被送到襄阳,接下来他们就会被一路押送到汝州去开矿。
这倒也不是把所有的俘虏都往死了去用,‘改正反正’的机会肯定还是会给他们的。
而是这样的做法会成为陈军日后的一个规定!
如苏北那样,许多绿营降兵就地更换了衣装,就成为了陈军的好日子是不会再有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鄂北战事解决的太顺利了,这给了赵亮充足的信心去解决北面黄河一线和西北福康安的问题。
大肆攻来的四路清军被解决了两路,他心头的压力瞬间就消失了大半。
赵亮现在对解决余下的两路清军有了绝对的信心,而且他还相信,随着这次大战的结束,随着清军四路十几万大军的进攻的失败,赵家就彻底的站稳了脚跟。
一个东起东海之滨,西抵八百里秦川,南临长江,北挨黄河的割据势力,也会彻底的出现在举国上下亿万众生的眼中。
再也不会有人用草台班子来看待赵家了。
再也不会有人觉得满清轻而易举的就能消灭赵家了。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至少也是徐寿辉那样的天完政权,而要是再遐想遐想的话,谁敢保证赵亮就不能是第二个朱重八呢?
别的都不说,反正赵亮觉得内部会有大量的青壮从军入伍。
所以,兵力上他暂时并不短缺,没必要刚把清军俘虏就迅速招揽他们加入陈军。至少给这些人一个厉害瞧瞧,一个苦头尝尝,之后再说其他的。
“我赵亮说话算话。之前是怎么答应你们的,现在也不会变。”
一副硕大的地舆图跟前,赵亮举着一根细棒给齐林解说着。
“你们的任务就是去清军的背后捣乱,在那些清军顾及不到的地方生根发芽,人你们自己招,我给你们补充粮食军饷武器。”
赵亮觉得白莲教现在正是进军川蜀陕南的大好时机,因为特成额败得太干脆了,川陕鄂之间很多地方都没有足够的清军,这正是白莲义军大展手脚的好机会。
“清水教余部现在归我的麾下,王家人是什么待遇,你们也是什么待遇。”
齐林的心脏砰砰直跳。
赵亮没有过河拆桥,也没想过借机兼并他们,这已经是再好不过的了。而至于清水教的待遇,呵呵了,鬼知道赵家能不能走到最后呢。
要是过个几年赵家败了,王家人就是得了王爷又如何?
齐林才不会进套呢,他今天能确定赵亮是个真体面人,那就是最大的收获。
同时间。
襄阳城外一处单独的俘虏营里。
长顺坐在大椅上,静静的看着台下这些被俘虏的八旗兵们。
他手边还放着一个香炉,里头一炷香刚刚被点燃。
这一炷香的时间就是他给出的思考时间。
是抛开一切跟着他干,还是学台下几个顽固不化之辈去死,那就看底下人的选择了。
对于这些八旗兵,长顺觉得手段不能太软了。
只用好处去诱惑,用嘴皮子去吧嗒吧,那没用的。
就要用刀子。
要么投降要么去死,要么去矿场干苦工——真正字面上的意思。
………………………………
第四百二十一章 祥瑞
鄂北战局的迅速落幕给整个大青果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就是军事上的,当数万腾出手来的大军北上河洛黄河一线的时候,不管是长安的福康安,还是紧随着福康安一样玩起‘兵分多路’把戏的明亮,全都第一时间下令收缩兵马。
他们的最佳时机已经渡过了。
没能在赵亮击溃鄂北清军之前真正的冲破陈军外围的防线,杀入汝州、陈州等腹地,那他们的兵分多路把戏就彻底失败了。
即使收回兵马还能保持部队,不然,有了苏北和鄂北两路清军祭旗,没人相信兵力分散的多路进攻清军能够挡得住赵亮的血盆大口。
本来声势浩大的清军四路围攻瞬间烟消云散去,本来岌岌可危的赵家草台班子一下子稳住了,这不得不叫人想到了明末的萨尔浒之战。
在那一战之前,想必巍巍大明也是没有把区区建虏放在眼里的,可惜万历三大征只是三大征,而不是四大征。
但谁也不能否认萨尔浒之战与满清政权的意义,建州就是在那一战之后才彻底稳固了根脚的。
眼下赵家的‘大陈’真不得不叫人想起了往事。
赵亮人都没有去河洛去黄河,径直回到了陈州,那些越过黄河兵锋恨不能都已经杀到许州的几路清军是跑的要多快有多快。
携两次大胜之威的陈军,已然用事实让清军明白——自己绝不是他们以为的可以轻易荡平的乱匪贼寇,不要那河西的两次民乱来比赵家,他们不配!
陈军的兵锋一路北上,越过黄河,夺回黄河以北的怀庆等地,同时大举杀入河东,拿下解州、曲恒等地,这样一来就把中条山握在手中了,其与东侧的王屋山相连,王屋山又与太行山相联系,这般的构成了一整条拦截线。
只要陈军布置一些兵力驻守各处要点,清军再想跟这次一样,轻而易举的饮马黄河,就是痴心妄想了。
临清那边的清军也已经退回了去。
这样一来一个月前还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赵家,就立刻的转危为安。
一个地跨苏北、齐鲁、皖省、中原、鄂北五省的‘大陈国’昂首挺立在了中原大地。
甚至从地图上看,赵家的土地几乎就囊括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绝大部分平原。都快要将大青果拦腰砍成两截了。
所以被苏北、鄂北和中原多面包夹在中央的皖北区域,这个时候最是无奈。
皖省巡抚坐在安庆束手无策。
看着手下不是传来的民变声一筹莫展。
他可不敢派兵去镇压,万一招惹了陈军的主意怎么办?
不看赵家大军横穿皖省进抵中原汝宁的时候,他都把寿春镇的残兵召到庐州(合肥)设防了。
那北面的颍州、凤阳、泗州、涂州等地他都不去管了。
地方官有本事的就招揽民壮民团保境安民,没本事的就等着被乱民杀了俘了向赵逆献礼了。
随着鄂北战局告捷,杨垒虽然被赵亮放去了豫东,但骑兵团还是有些人回去了老家皖北,掀起了不小的阵仗。
杀官夺城,明明陈军还没有正式进入皖北的,颍州、凤阳一些县城就已经先打出了赤旗。
赵亮对此心中有数的,偌大的皖北早已经被他看成是自己的囊中物了。
因为满清不可能大规模的向皖北输送兵力的。
这当然不是满清没兵了。
别看两江湖广绿营受创严重,但满清在长江以南依旧有着雄厚的兵力,云霄大员的点自然是能牵扯住闽粤大量的兵勇,但桂西省呢?还有云贵两省和川蜀呢?
这些地方的兵不仅多,而且质量普遍比江南湖广同类要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