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皇汉的的确确搞了一次大的了,并且这个‘大’还不是一般的大。

    是完完全全超乎了他们想象之外的‘大’!

    实力还没有发展到鼎盛时期的鄂北白莲教们对此必须说一个‘服’字了。

    这般了得的起事,真不愧是皇汉,这个规模这个阵仗太巨大了。

    别说是清水教了,也别说他们自身了,那就是全国各地的白莲教一同起事,能不能达到如此效果还是两说呢。

    赵家起事后一路的势如破竹,那就是一块块增加的筹码,天平上本就处在劣势的鄂北白莲教们那是更加显得没分量了。

    当然,随着豫南局势的僵持,随着两边大军隔着汉江对峙,白莲教还是能清楚的看到自我的价值的,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底线。

    甚至一度在清军大反击开启后狮子大张口,只不过被李庆坚定的拒绝了。

    然后苏北战局的改变和上万陈军主力抵到汝宁,让白莲教的气焰再度低靡了下去。

    并且这一切随着赵亮亲自带领大军进入到汝宁,就都结束了。

    是白莲教急着敲定条件,因为他们都听到了赵亮亲率数万大军南下的消息,这要是襄阳清军被一战击溃了,他们最大的作用可就没有啦。

    不管是齐林、樊学明,还是姚之富、高均德、张汉潮、王廷诏,全都急了。

    因为他们作为白莲教的高层,最是知道自己的底细的,白莲教的组织太松散了。

    如果赵家把襄阳拿下后就使人把他们都请到襄阳城来,呵呵,那他们的势力就全都完了。

    没有这些人挑头,下头的一群弟子们谁也不会服谁,那就是一盘散沙。就跟当初刘松的混元教在刘松等人被拿下后就不成气候了一样。

    这跟他们已经起兵了的情况不同。

    起兵了大家就没有退路了,而不起兵大家就都有退路,倒霉的也只是姚之富他们这些头脑们,以及他们的心腹弟子骨干。

    齐林他们可不想去考验皇汉讲不讲道义,哪怕届时皇汉不会杀他们,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滋味儿也是极不好受的。

    就像现在落在陈军手中的刘之协、宋之清一样。

    这俩人的行踪被赵家掌握的清清楚楚,一个在南阳被请到了陈军中,一个在新野被请到了陈军中,当时的陈军还打着赵字旗号呢。

    那两位大师傅虽然再没有说话,但他们不难受吗?

    齐林等人可是很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刘之协、宋之清的。

    谁叫他们这些个头头脑脑的底细皇汉都了如指掌呢!

    这就等于自己最大的把柄被人家拿住了。

    所以他们只能屈服!

    先把握住一部分利益再说。

    何况人赵家还答应了他们不将他们打散收编,允许他们独立设营。

    当然,如果愿意加入陈军的,他们也热情欢迎,但必须声明退教,从此与白莲教再无干系。

    只这一条那就足以打动白莲教所有人。

    樊城城南二十里外的李西楼。王经隆的大营就设在这里。因为这片土地三面被清河所包裹着,乍然一看简直是一个缩小了百十倍的襄阳城。

    虽然天气越发寒冷,河面上已经结起了一层薄冰。

    怕是再过个十天半个月的,这清河河面上就能过人过车马了。

    王经隆带领手下诸将前来迎接赵亮。

    后者此番可是带来了上万主力火枪兵和陈州、南阳三万新兵的。

    虽然上万火枪兵和三万新军中的两万人都从信阳武胜关直下鄂北的德安府了,他本人只是带来了上万新兵和十几门大炮,并不能一举扭转陈军在襄樊战场上的不利态势。

    但谁都知道襄樊战场的局势已经改变了。

    从现在开始,原本是陈军在樊城拼命抵挡清军的攻击——王经隆费时费力的把沿着汉江扁长铺展开的樊城给打造成一个坚固的堡垒,以此为核心拖延着清军的攻势。

    清军拿不下樊城那就利用不了南阳至襄阳的水路,他们哪怕绕过樊城拿下了南阳境内的新野、邓州等地也没个鸟用。

    终究还是会退下来的。

    可现在却要变成陈军反攻清军,以尽可能的沾住清军。清军则要以来襄阳这么个战略支撑点抵挡陈军的攻势,以便让他们的主力部队顺利后撤。

    因为攻势德安府的陈军根本就不会遇到任何的抵抗。他们能轻松的劈开德安,直接打到孝感,打到汉阳,甚至在长江上陈军水师的接应下打过长江,进攻武昌。

    去斩断襄阳清军的后勤补给线,去斩断襄阳清军的退路。

    如果襄阳清军不后撤,他们就可以从德安府拐个弯杀进安陆府,杀到襄阳的屁股后头去。

    清军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收兵退出汉江北地,与武胜关南下的陈军碰一下。如果赢了,自然一切都不用再说,可要是败了,那丢掉的可能都不是一个襄阳了。

    当然了,襄阳城易守难攻,留在城内的清军如果坚决抵抗,那还是能扛上一阵子的。

    “大王,这便是刘之协、宋之清两位教首。”

    与赵亮见过礼后王经隆第一时间为他介绍了刘之协、宋之清。这两人边上还站着一青年一少年,整个弥勒佛转世的刘松之子刘四儿和当世牛八鹿邑幼童王双喜。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416章 攻守之势异也)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四百一十三章 白莲起义

    湖广总督已经不是舒常了,而是特成额。

    这是一个从伍出身的总督,初发长安披甲,自黏竿处拜唐阿,再迁三等侍卫。清军征讨大金川酋索诺木时,特成额从征军伍。转战两年,自资理北山下克美美卡诸地;攻荣噶尔博最高峰,夺康萨尔山半石碉;破密拉噶拉木山梁木城,是皆有建树,立下功勋,授黔中威宁镇总兵。

    但区区一总兵距离湖广总督的位置着实相差甚远。

    特成额能坐上如今高位,全赖乾隆的提拔。

    四十二年时丰升额病逝,这位乾隆朝重臣身上有着好几个重要职务,其一就是领侍卫内大臣。乾隆以勋旧世家为领侍卫内大臣乃朝廷官吏,便点了特成额来补丰升额的遗缺。三迁授礼部尚书,为成都将军,三摄川蜀总督,寻授湖广总督。

    短短几年就走完了如陈标这种汉将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

    现在大战起来,特成额自然不会留守武昌后方,将一应政务通通交给鄂北巡抚李绶打理,自己亲率大军抵到汉江。

    现在自也是他做出决定以湖广提督俞金鏊留守襄阳,他特成额亲自带兵去会一会陈军的决断。

    对岸的陈军并没有趁机对襄阳发起攻势。

    “不能把对岸逼得太急了。要不然白莲教的人还怎么进城?”

    陈军如果渡江,哪怕驱使了再多的百姓抵到襄阳城外,那清军也可能闭门不纳的。

    反倒不如缓上一缓。

    一是等东路兵马(武胜关在襄樊以东)与清军交锋后的结果,二是给白莲教运筹的空间。

    铁打的襄阳城,赵亮他可不想头铁的去死磕硬碰。

    在如今的军事技术之下,想要夺取襄阳可不容易,尤其是在敌方意志较坚固的情况下。

    湖广提督俞金鏊武举出身,做过蓝翎侍卫,从伍四十余年,在湖广军中威严甚重。

    如他这般的老将也几乎不可能投降。

    且他是津门人,亲朋族人都在满清的治下,就更不可能投降了。

    如果让赵亮这时候去死磕襄阳城,那将士真不知道会死伤多少。

    ——襄阳宽大的护城河还没有结冰封冻的时候。

    这座城池就是要打,那也只能趁着护城河完全封冻之后再去打。

    不过赵亮还是把自己的旗号立在了樊城,立在了清军的眼皮子底下。

    不仅如此,阵地上陈军还唱起了大戏。

    宣传部组建的几支文工团,其中一支随着赵亮南下,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虽然这所谓的文工团更像是一个戏班子。

    但这个时代的国人,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人人都喜欢看大戏也是事实。

    他们又不跟赵亮一样见过了信息时代的诸多花样,用后世一句装逼的话说,那就是——见过星辰大海的人,又怎会在乎点点荧光?!

    可在眼下时代,光是一台大戏就足以叫全军上下欢呼雷动。更不要这戏里唱的还是跟他们息息相关的事儿。

    比如军烈军属的地位。

    从工厂招工到乡镇基层行政单位的办事员,从孩子的上学读书到减免的钱粮税废,更有上头分下的土地……

    啥也不用说了,当这些好处一一摆在所有人眼前的时候,你很难去抑制将士们狂热的军心和沸腾的斗志。

    特别是他们‘亲眼亲耳’看到听到家属们过的日子之后。

    几十亩地租出去光是租税都能叫孤儿寡母的吃饱喝好,因为免税啊,然后逢年过节的上头还有慰问,妇女可以在家中纺纱织布,儿女可以免费入学读书,哪怕没有男人去顶门立户,也孤儿寡母的也能过上吃好喝好穿好睡好的好日子。

    而至于男人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军属,或者是家中有兄弟的军属,男人们上工种田,女人们操持家务顺带着织布纺纱,再加上男人每月的军饷,那家人过得可不就是一日三餐顿顿都是白面馒头大米饭,餐餐都有菜有肉的神仙日子?

    想想这就能叫所有人为之陶醉。

    王经隆部防御了这么多天,被清军打了那么多天,士气本来还有些消沉的,但现在看了几场大戏后,军中的士气是“嗖嗖”的往上窜,都恨不能把老天捅出个窟窿来。

    军心战意太高昂了。

    “这是好事。”赵亮神色平静,因为这一切全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个时代的百姓是没谁能抗拒这种诱惑的。

    “那接下来就给他们降降温,让他们看一下触犯了军规军纪后的下场。”

    光给好处是不能叫人乖觉的,你还要给他巴掌。顶多打一巴掌后再给个甜枣就是,虽然是很平常的手段,但管用就好。

    关乎触犯了军规军纪后的下场,这的确让士气正值高炙的将士们如吃了个苍蝇一样难受。

    但这样一来也更加叫他们记忆深刻了。

    对比一下二者间的差距,这甚至可以叫他们对触犯军规军纪产生出一种恐惧。

    刘之协、宋之清看了默默无语,连悄悄过江来的樊学明、姚学才、高成杰、张月梅等人看了都一愣一愣的。

    赵家的这种宣传手段不同于白莲教的那些神神道道,但后者是虚诞的,别人不说,他们这些头头脑脑们又有几个人真的信那东西?

    这一开始入教那是因为官府压逼的厉害,大家有个抱团取暖的东西,后来规模变大了,这就有了一股隐约的权势,甚至都成为了彼此赚钱的勾当了。

    但谁也不知道大家对无生老母的信奉就竟有多么深刻,保不准那些底层的教众也跟他们之前想的一样呢。

    大家想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又有多少人真的去信无生老母真空家乡那套呢?

    所以白莲教的根基是很虚诞的。

    然而赵家不同,赵家给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给的就是叫士兵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利。

    这样的队伍建立起来或许没有他们传教时迅速,但这样的队伍同样要远比白莲教的根基更加坚固更有凝聚。

    双方走的根本不是一个路数!

    这是所有白莲教来人内心的共同想法。

    九月二十五日,张月梅的父亲张汉潮在襄阳东南的黄龙垱首举义旗;随后姚学才的父亲姚之富在自己老家彭家疃附近的夹河洲举旗,高成杰的父亲高均德也在老家高家湾附近的三合镇响应。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417章 白莲起义)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咱们各干各的

    白莲教起事,最觉得恶心的并不是襄阳城内的湖广提督俞金鏊,而是已经带兵宜城的湖广总督特成额。

    俞金鏊手中兵力有限,能固守住襄阳就是好的了。

    特成额可就难受了。

    他手中握着两三万清军,为湖广清军主力。还就在宜城,宜城距离三处起事地最近的黄龙垱可没有多远。

    而且黄龙垱的张汉潮和夹河洲的姚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