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长虹、梁海拍着胸脯保证必不叫出错,反正之前的银子都没有运出清江浦,现在给回去也是小意思。

    虽然要散不少财,可这也招揽了民心不是?

    这道理他们懂!


………………………………

第四百零一章 拿下县老爷,咱们投赵家去

    清江浦被封禁了两个月的汇通银行重新开张了。

    哪怕里里外外的百姓商户还都心惊胆战,但是听到陈军宣传银行重开,想要取钱存款的赶快去排队的时候,无数人还是心动了。

    一个个拿着手里的存折跑到了银行大门前,在执勤的陈军枪口下乖乖的排起了队列。

    清江浦的人心迅速安定了下来。

    先是有陈军进城后迅速肃清乱兵贼匪,再有陈军宣布各受损商户可以凭证据前来认领失物,现在又有了汇通银行的开业放宽,这是堂堂正正的三连招,岂能稳定不了民心?

    而陈军也是不亏的。

    别看放出去了大把的银子,可大军拿下清江浦,拿下了南河总督衙门,光是从中交汇的钱款会有多少,那就足可以抵消损失。

    再加上清江浦里的大小商户许多都是有背景有靠山的,李长虹、梁海对之心知肚明,这大军进城之后的清算可是少不了的。

    这种事儿与陈军对其他百姓商户们秋毫无犯,那是一点都没冲突的。

    而就在清江浦人头攒动人心渐安的时候,不远的淮安城下。

    “杀啊!”城外全都是昂奋到极点的呐喊声。

    南城一段数十米的城墙已经被陈军先头冲上,淮安坚固的城防再也无法给城中仓惶彷徨的守军起到半点的防御作用了。

    虽然这从陈军进攻到攻上城墙用时并没有多久。

    可谁叫陈军火力猛呢。

    士兵们战意激昂,轻轻松松就压制了城头上的清军。

    等到臼炮被挪到合适位置把一颗颗开花弹丢到城头上的时候,清军根本就站不住脚了。

    这个时候陈军前锋轻松的就逼到了城墙下,再把一颗颗手榴弹扔到城头,甚至是扔过城墙去,那可不就轻轻松松的登城了?

    是不是觉得这套路很眼熟?

    陈军之前就多次应用过这一套攻城流程。

    事实证明它很好用。尤其是对付斗志不坚定的敌军时候,能迅速起效!

    “杀啊!”

    “从啊!”

    南城失守,整个淮安都慌了。

    虽然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三城横联城池,淮安城南有老城,北有元末张士诚的部将史文炳镇守淮安时兴建的新城,中间又有明嘉靖时候为了备倭而修葺的夹城。

    从北到南,三城相连,这是全国都独一无二的奇景。

    所以南面的老城失守了,守军只要意志坚定,就还能退守夹城,退守北城。

    可惜现在的清军根本就是人心惶惶。

    无数陈军将士从城墙涌入,南城内,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面如死灰,尽管他们在西铭马不停蹄的舍弃淮安继续南逃的时候就知道这一幕是不可避免的,但当它真正来临的时候,这些官儿们还是哀伤不以。

    有的人一狠心了断了了事,有的人换了民服混入了逃难的百姓中,还有的则是左右为难,即下不了狠心去死,想逃又拖拖拉拉的,那就只能被俘了。

    淮安城内可不止有淮安府官员,还有漕运总督衙门,这也是一个肥的流油的所在。

    大军入城不仅缴获了大批银两,跟清江浦一样,陈军还缴获了数不清的粮食。

    淮安仓、淮安漕仓、大军仓、东新仓、常平仓、社仓、东仓、南仓、储济仓等等,作为漕运总督所在地,彼处岂能无有粮仓?

    虽然它们加在一块也不如清江浦的常盈仓广大,但几十万石粮食还是有的。

    谁让这俩月中原不稳,使得漕运都不得不拖后了一些,以至于大量的粮食挤压在淮安挤压在清江浦。

    现在就都便宜赵亮了。

    “诸位,今日城破,我等当为朝廷尽忠。”山阳知县慷慨陈词,只是半响却无反应,各个差役和他手下的师爷都用奇怪的眼睛看着他。

    要尽忠也只多他这个知县老爷尽忠,干他们这些小吏和师爷什么事啊。

    而且现在苏北都传遍了,甚至全国都传遍了,很多投靠赵家的小吏和师爷都受到了重用。

    因为赵家把官制给改了。

    人家是官吏不分家。

    一个县里比过去多了好多个官。

    比如捕快三班是警察局了,税官也有专职的税务局和粮食局了,连问官司都有对口的法院。

    另外还有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统计局、水利交通局等等。

    这些在大青果的时候倒也不是没有,衙门里的六房可不是摆设,外加巡检署、课税署、河泊所、驿站等机构办事,可惜这些办事儿的头那都不是官,而是胥吏。

    一个县里头,哪怕是最大最繁华的县,不仅有县丞还设有主簿、巡检司,那一个县里有品级的官儿也顶多五六个。

    知县老爷是七品,县丞、教谕是八品,主簿、训导、巡检是九品。

    连诸吏之首的典史都不入流,那些驿丞(掌邮传)、闸官(掌河闸启闭事),税课大使(掌典商税)、县仓大使(管仓庾)、河泊所官(掌收渔税)等,以及医学、阴阳学、僧会司、道会司的头头们,更不需要说了,均属未入流之杂职官。

    他们这些胥吏们虽然藏污纳垢,心黑手辣,能赚到不少灰色收益。

    家族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看着是不如士绅们风光,可事实士绅们也要给他们三分面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摸消掉他们心中对于升官的愿望。

    相反这只会叫他们更加看重‘官身’。

    ——大青果不仅断了他们当官的路,连他们的子嗣都不能参加科举,这样的规定固然叫很多人失了心,但这却也让他们心底里更加羡艳那些做官的。

    越得不到的才是越好的么。

    如果一切稳稳的牢不可动,胥吏自然也就死心了。但如果猛地被撬开了一丝缝隙呢?哪怕是极小的缝隙,那都能叫不少胥吏们心驰神怡的。

    人家赵家可是给官的。

    别说是县里的各局了,见城外乡下的那些被改称为乡长、镇长的家伙们都有了官身。

    而且在这方面毫无限制,官吏不分家,理论上一个最底层的办事员只要能不断的立功,那都能一步步登上最高位的。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很扯淡,但那已经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不是!

    县令心中涌起一股不妙的感觉,只听下头一个衙役说道:“兄弟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你们要是不愿意下手,那就站到一边去,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说着就大步奔上堂来,“愿意拼一把的都跟我上啊,拿下县老爷,咱们投赵家去。”


………………………………

第四百零二章 独当一面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扬州城内,惊魂未定的西铭扭头看向北面,嘴里这么嘀咕着。

    泇口镇一败,清江浦、淮安接连丢失,赵亮的兵锋直指扬州,这眼看着就要饮马长江了,西铭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向京城交代。

    这已不是他要不要死的事了,而是眼下的局面该如何收拾?

    如果让赵亮跟齐鲁的赵军水师汇合于长江,如果叫赵家兵马真的打过了长江了,西铭脑子里就只剩下‘败坏’两字了。

    江南败坏,朝廷的钱袋子有危,那今后可还怎么收拾这幅局面啊。

    “将军,我部虽实力大损,可南有长江天险,必可阻挡贼军的。”

    闵鹗元嘶哑着嗓子说道。

    他还是希望西铭能撑下去,要不然就更完蛋了。两江总督萨载可跟他一样都是书生文人。

    “赵贼只是逞一时之利。在豫南我湖广大军已经集结,现在保不准兵锋都已杀入了南阳,贼军老巢即将不保,如何还能跨江南下?”

    蓝元枚也奉上了一个理由。

    “对对对。还有甘陕的福康安福大帅,他手中握着甘陕精兵,必已经杀入河洛了。还有北路的朝廷大军,又京城精锐助阵,逆贼主力南来与我军厮杀,只留下了一些乌合之众守临清,岂是明亮大帅对手?”

    闵鹗元越说越是来劲,直觉得明亮已经夺下临清,兵指开封,赵亮明天就不得不挥军北上了。

    这些话当然不能当真,但好歹让西铭涌起了信心,一口气喘了过来,脸上也微微有些血色。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悲伤不已。

    几天前带领三万大军北上的时候,那简直是西铭这辈子最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时刻,可泇口镇后的这几天,则是西铭大半辈子来最惶恐,最惊惧之时,比当初他老子死的时候还要凄惨十倍,他已经不敢想,这一战后,自己还能以什么面目来面对他那位好表哥。

    三万大军没了,大几十门大将军炮丢了。当雨点淅淅沥沥打下时,贼军不仅没适时而退,反而跟吃了十全大补丸一样,发狂般地发起了白刃冲锋,打的清军全军轰然崩溃。

    然后赵军一路追到清江浦、追到淮安城,现在眼看着就要追到扬州了。

    幸亏手下人知道好歹,早早把他拖过运河东岸,然后又一路马不停蹄地跑来扬州,否则他可能都要完蛋了。

    不过所有人都有种感觉,扬州城也不是西铭逃亡的终点,就靠着一些军心大乱斗志全无的残兵败将和被急忙调来的一些个兵马,这里很难守的住。

    所以终点是隔江的镇江吗?

    “镇江?江宁?不不,把扬州占住,彻底扫清苏北之地,隔着长江与清军对峙就好。咱们现在还没那么多的兵力去南下。”

    高邮州衙门里,赵亮对手下全是兴奋的诸将们这么说道。

    趁机南下夺取江宁,这对赵亮来说还是有不小的可能的。

    大军虽然经过了泇口镇大战,然后有连下清江浦、淮安等地,但斗志激昂,体力也还没耗尽,再接再厉未尝不能打下江宁。

    只是现在赵亮的地盘固然大大的扩大了,但这却并不意味着陈军的根基就稳固了。

    整个苏北外加半个鲁西南,要用多少人马才能把这地儿守稳固了?

    反正在后续的新兵没有走出训练营之前,赵亮现在的地盘都有不稳呢。

    比如说关键时刻北路清军分出一部分兵马继续包围临清,然后另一路兵马杀奔开封。然后直捣陈州了……

    这个风险他可不能冒。

    再说了,襄阳和河洛的大战还在继续,赵亮对之可是有着不小担忧的。

    襄阳和河洛,不管哪一边失利,那都影响重大。

    这种情况下他手里不握着一支能打仗的部队,心里如何安定?

    不过哪怕是如此,扬州城也是必须拿下的。

    拿下了这里,赵亮跟齐鲁和闽地就都能保持水面上的联系了。

    “周东留下,其他的都该干嘛就干嘛去。”

    “大王!”

    一干人走了后留下周东一个。

    “我准备把近卫第一师交给你。”

    赵亮的第一句话就让周东脸上一阵潮红,自己不仅坐上了师长,还是第一师的师长,这就更光彩了。

    “同时还要交给你一个任务!”

    “请大王吩咐。臣必恪尽职守。”

    “带领近卫第一师留守苏北。同时组建苏北的地方守备军。柘城一战里被俘的封云龙和魏百川都已经投降了,我准备把他俩派过来给你做帮手。”

    封云龙和魏百川算是被俘虏的一干清军军官中比较有能耐的俩人了。留在开封当样子货有点可惜了,反正这俩人的家人都已经被接了来,清军开始时还以为这俩人战死了呢,当知道这俩人也投敌了之后,再想要处置他俩的亲人,人早就没有了。

    当然,乌三娘也不可能把二人所有的亲戚朋友全都弄过来的,只是直系亲属。其他人遭殃,被满清清算,那也是没办法的。

    周东狠狠地咽了口吐沫。

    自己才多大啊,就要独当一面啦?

    自从乾隆四十二年他被赵家收容,当了三年乞儿的他那时候才十五岁,接着就进了技校,不到两年他又去了汝州,成为了汝州训练基地的第一期学员。现在他也才二十四岁!

    这就要坐镇扬州独当一面啦?

    “大王,我这……是不是太年轻啦?”

    周东有些不自信。

    此前无论是南洋还是之前的几场战争中,他都是听命行事的,现在要独当一面了,可不就有些担忧。

    “不用担忧。”

    “扬州真守不住了,那就走!”

    “城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事后再打回来就是。”

    叫年纪轻轻的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