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全被黄河包围着,而它的南面和西面又有石狗湖阻隔,并且城外有多条狭窄的水道,也可以供利用,最后就是护城河和城墙了。
只要守军态度坚定,总是能守卫一些日子的。
不像济宁,兵将皆无斗志,被大炮一轰,魂儿都飞了。
赵军在趁夜发起攻势。
那给清军的心理影响就更大了。
即便夜里头赵军自己也有些晕头转向,但还是当晚就吃掉了清军在城外的部守阵地,到了次日只是放开了一面,做出围三缺一的老把戏,清军却有人慌不择路的趁机出逃。
济宁城可不就一举给拿下了?
当地的驻防八旗倒是挺用心,城守尉多少还有点能力,但大势已去,也无可奈何。
他手下的三百八旗兵可早就不是当年不可一世的八旗劲旅了。
反正就是两千人不到的赵军在徐州死死地抗住了三万清军的猛烈进攻,而三千多满汉清军在济宁却连两天都没能抗下。
泇口镇一马平川,乃是绝对的平原。如果说唯一有利的地势,那就是泇口镇东汇入运河的泇河水道了,这也是泇口镇的由来。
所以赵亮把主战场布置在了运河的西岸。
站在军中搭建起的高台上向对面眺望,大片大片的清军把运河两岸的稻田都遮住了。
这个时节正是水道的灌浆期。
不过现在无所谓了。这一战结束后,整个泇口镇的稻田都会被祸害光光的。
不过赵亮也应该庆幸的。
稻田泥泞难行,而且灌浆期的水稻一定要保证水源,不能干旱。
所以今天这一仗想要绕行啊之类的,都很难了。
双方应该是正面硬碰硬。
这个期间火枪火炮肯定能发挥出不小的威力,因为军兵移动困难么。
这似乎整合清军的胃口。
只不过局面究竟谁更占优势,那还说不定呢。
燧发枪加上定装弹,哪怕兵力占弱势,那还能败给对面的清兵不成?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ps:明天加更,把这一战结束。
正面僵持,侧翼包抄。
眼前一战赵亮的战术十分简单,甚至是十分明确。你只看他的兵力配置,一个再不懂军事的人也都能品味出一二。
“轰轰轰……”
狭窄的正面战场上,双方的大炮轰鸣,一颗颗炮弹在空中彼此交叉交错。
大运河两侧的有限空间真心不大,但这也正常,古典时代的中国,哪里会有大片的土地空置?当然全都要种上庄稼了。
就这么相对狭窄的空间里,彼此近百门大炮轰鸣。那火炮密度是相当大的!
赵亮并不担心炮战会输给对面。
即便清军的火炮数量更多,也拥有不少体量更大的重炮,就是那种五六千斤的重炮。
——从康麻子时代开始,清军的重炮大体分为三类,其一是神威大将军型火炮,两千多斤重,这就属于重炮中的轻型炮;其二是神功大将军型火炮,普遍在三千斤朝上,属于重炮里的中型炮;最后就是武成永固大将军型火炮,重3600至7000斤不等,属于绝对意义的重型炮。
再多说一句,这里的重量指的都是炮身重量,不带炮车的。
但是因为满清在铸炮水准上的落后,比之明朝时候的水平,基本就没有什么进步。只不过是块头更大了一些罢了。所以只从射程上讲,这些动辄三四千斤、四五千斤的重炮,比之陈军这边的火炮言还真不占什么优势。
甚至在射速上还处在一种劣势。
别的都不提,只说炮身长度,一边是两米三四、两米五六,另一边则只有一米六七,最多是一米七八。光是这一点,你清理炮膛的时候就能比清军占多少便宜了?
加上陈军这里使用的是定制药粉,甚至直接就是定装弹。
生丝包裹的药包直接跟炮弹捆绑一块,后头再加个弹托,这种定装弹可以直接送入炮膛,比之分开填装时间自然更减省了。
而且生丝药包燃烧后的残留很少,就炮管内的环境而言几乎就没有,这样火器开闩降温后不易阴燃。
少残留,不阴燃是关乎性命的。
不然射击完成后,炮膛内残留仍在燃烧的残渣,会在装填时引爆发射药,导致炮组集体升天。
所以清理炮膛也是必须的。
这点上倒是清军占便宜,因为人家没有发射药包这么一说,就跟火枪装药一样,大炮也是直接装药粉的,药粉桶里必陪着一把长柄小铲。
可也是因为此,清军每每火炮发射后,都必须仔细清理炮膛,否则镗内温度过高,引发药粉,那乱子可就大了。
总而言之,陈军这边从射速上讲是绝对碾压那边的清军的。
而至于炮弹的精准方面,陈军的炮手都是背熟了炮表的。瞄准方式也是欧式的炮尾瞄具,并且一些配套的测量器具,如矩度、炮规、炮尺等。
比之清军那边的凭感觉凭经验放炮强的太多了。
而且清军的火炮是怎么布置的啊?
那依旧是赤果果摆在最前方。
西铭倒也知道了陈军这边有不少的神枪手,所以在炮兵前方还摆了一排持着大盾的士兵来作为炮兵的防护。
可这种防护能挡得住枪子,它能挡得住炮弹吗?
陈军这边可是在炮位前摆满了柳框的,内中装满了土袋砂石的柳框,可以完美的阻挡住蹦蹦跳跳而来的炮弹。
因为两边打的都是实心弹。
这种铁弹不能爆炸,其杀伤力也不在于落地的那一瞬间,而是之后的‘蹦蹦跶跶’。
就跟打水漂一样,通常落进队伍里的炮弹都能轻松的从人群中趟出一条血路。
柳框的最大意义不是防止炮弹的直落,而是防止炮弹落地后的‘蹦跶’!
有这些优势在,赵亮一点都不担心炮战的。
可他也清楚自己想要从狭窄的正面反推清军并不容易。
除非对面的清军都是傻逼,能眼睁睁看着他部火炮一门门的干掉清军的火力而无动于衷,但这点真心有困难。
因为清军腐化归腐化,可他们上层的官儿不傻啊。
他们很轻易的便能发现柳框的作用。
只要他们抄一下作业,丢一些土包沙袋挡在炮位前方,哪怕赵亮觉得自己这边的炮队从射速到技术都占很大的优势,想要精确无比的打掉那么多的大炮也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清军不是白痴,他们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柳框而无动于衷的。
事实上西铭现在就已经注意到了陈军炮位前头的那一个个柳框了,甚至他都瞬间里想明白了这些柳框的用途。
“好主意,好主意。赵广明果然机巧!”
然后一回头对手下的一人叫道,“还不速去办理!”
想要现在去找这些个框子是很难得,但清军队伍里有的是麻袋,把一代代土砂堆在炮位前面,这跟柳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甚至土包沙袋之后还能供军兵躲藏,用来反击对面的神枪手。
“果然,学的还真快。”
看着清军炮位前方突然多起的土包麻袋,赵亮虽然不觉得意外,虽然清军腐化严重,但这点小聪明他们应该还是有的。
“轰……”
一颗炮弹落地,然后蹦蹦跶跶的往前方奔去。
当面的清军眼睁睁的看着炮弹落地,他想要往旁边退,但那看似挺慢的炮弹实则真不慢的。
就觉得膝盖下忽的一凉,然后剧烈的疼痛就瞬间摧毁了他的意志。
“啊……”
凄厉的惨叫声再一次从清军阵前响了起来。
陈军知道想要隔着一里多路命中对面的大炮是很难得的。但不如把一颗颗炮弹打到对面炮位的前方,然后凭着炮弹的‘蹦蹦跶跶’去杀伤对面。
结果,效果很不错。
现在已经崩毁对面四门大炮了。
而清军射出的炮弹呢,或是从陈军炮位头上划过,或是落到了陈军炮位前方,但一个个柳框轻易的就抵消了他们的威胁。
“嘿呦,嘿呦……”
就在正面炮战激烈的情况下,在战场的侧翼, 都想从侧面包抄兜袭对方的清军和陈军也在努力的蹚着满是泥水和泥泞的稻田。
清军更是携带了一些小炮。
比如劈山炮和神机炮,还有子母炮和奇炮等。
奇炮制于康熙二十四年,形如佛郎机炮,炮身长5。56尺,重30斤,附子炮4门,铅弹重2。5两,安在三脚架上,从尾部装弹发射,可用以调整射界。
这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特大号的鸟铳了。
神机炮用铁铸造,近似直筒形,长2。6尺,无瞄准装置,载以平板四轮车,是明代神机炮的简单仿制。
得胜炮用铜铸造,长6。3尺、重365斤,前细后粗,炮身驾架于双轮炮车上。
这些都是清军配置的轻型火炮,现在被拖到泥泞难行的侧翼,自然也是抱着可以建功的想法的。
但残酷的事实表明,他们想的太简单了。
………………………………
第三百九十五章 向前——
“向前——”
周东举着刀大叫着。
与推拽着火炮的清军不一样,陈军从一开始就舍弃了所有的炮火,哪怕是体量轻便的臼炮。
没有太大的意义。
臼炮,尤其是轻型臼炮,总体量才百十斤重,当然能抬着下地了。
但是它的可持续性呢?在稻田里的移动速度呢?
臼炮发射的炮弹和药粉可都需要人力背负,有那个精力,多带一些手榴弹不就好了嘛?
虽然臼炮的射程的确比手榴弹远不少。
而至于其他打实心弹的小炮他们就更不去携带了,这里可是积水泥泞的稻田。
周东带着手下三个营一字排开,列着50*10的大横队,向着对面的清军直直压了过去。
近卫军三个师的师长可还都没有着落呢。周东身为团长,当然希望自己能竞争一把了。
济宁城下他表现的不错,但这却不能保证他能出头,至少徐州的陈元祐的表现更出彩。
所以眼下的这场大决战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只要他能奋起一把,立下大功,陈元祐也要跟在他屁股后头吃屁。
已经是中秋时节了,天气已经凉了,即便是苏北,冰凉的积水也能迅速吸走人身体的热气。
这场在水稻田里的交锋,打的不仅是双方的技战水平,更有两者的体力和意志力。
清军本来还是沿着稻田之间的田埂行进的。
但见到赵军打一开始就摆开了阵仗,无奈何的,就只能越随之铺展开了队伍。
在中秋时节蹚水蹚泥,那滋味好不好受,只有亲自去体会一把的人知道。
尤其是一不小心被绊趴下后,那浑身泥水交加的冰凉滋味就别提多爽了。
而且这样的军兵几乎就废了。
不然,你以为他们身上的火绳还能继续用吗?
更别说火枪也会被灌进泥水,那要清理就更叫清兵们难受了。
同样的情况陈军士兵当然也会遇到。
可是他们首先不需要火绳,其次,所有的陈军士兵都配有烈酒一小壶,而且他们吃得好喝的好,但就身体素质言,绝对完胜对面的清军的。
“散兵出击!”
两边的距离并不是很远,水稻田再怎么难行,近三刻钟后双方也拉近到了三百米左右。
如果从高空鸟瞰,那就会清楚的看到陈军的兵锋已经远远超出了中间线,其兵线平面几乎都要与正面清军的炮队齐平了。
原因很简单。
陈军轻装上阵,而清军却在拖拽各类火炮,这大大延缓了他们的进度。
如果从两方的出发点来看,陈军走过的距离至少占了总长度的三分之二。
“轰轰轰……”
清军的小炮开火了。
陈军散兵继续向前,就算有倒霉蛋被炮子打中了,也根本延缓不了整体的行动。
“砰砰……”
清脆的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
在这一点上清军处于绝对的劣势,不管是士兵手中的鸟枪还是他们的小炮,都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压制陈军的散兵。
此起彼伏的枪声不断的削弱着清军的士气。
炮手不断的倒下,前列的清兵也啪啪倒地。
“向前——”
京口副都统大声命令着。
向前!必须向前。
这个时候只能依靠他们的人多向前,不然被对面的贼逆一直这么打下去,全军士气都会崩的。
清兵们从没有想到有一日自己竟然会渴望着听到‘向前’的军令。
实在是那‘只能挨打无能还手’的时间太难熬了。
大批的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