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手段?杀鸡儆猴?

    这意思是……要杀头了?

    赵同安、刘靖、阿克墩、保禄四人彼此对视一眼,眼睛里还真就没有一丝惧色。

    “逆贼,要杀便杀!老夫生为大清忠臣,死亦为大清烈鬼!”

    赵辉可还没说杀呢,赵同安这个归德知府就大义凛然地呼喝起来了,看上去真的很有一点老烈士的样子。

    要不是私下里知道这厮的德性,赵辉真要给他数个大拇指了。

    “动手吧。”

    摆了摆手,赵辉是懒得去看他们。

    四个人被架了起来,然后‘刑具’就被搬了上来。这似乎并不是要砍头啊?

    台上的四个人丝毫不能动弹,可台下的人却都在议论纷纷。

    所谓的上手段杀鸡骇猴就是要他们抽水烟吗?

    “你们是乖乖的自己抽呢,还是让俺们捏着你的鼻子,逼你们抽?”

    “老夫自己来。”无知者无畏的赵同安‘大义凛然’道。

    然后只用了七天时间。

    “铛铛铛!”

    牢狱里一百多个硬骨头又被聚集了起来,大家又到了看戏的时候了。

    只是今天的戏码有所不同。

    赵家并没有再叫赵同安他们四人抽水烟,还一开始就明确无误的告诉他们,今天没水烟抽了。

    然后把水烟放在了铁栅栏外,距离他们只有一臂之遥,但他们又永远也够不到的地方。

    赵同安根本就不在乎。

    虽然这几日水烟是越抽越舒服,抽过之后叫他都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但他觉得这不飘飘欲仙也没什么。

    可很快他就觉得不对了。

    怎么自己老打哈欠,还流泪流涕,但这依旧没啥。

    赵同安神态依旧很坚定。

    然后他开始头晕目眩,身上开始出汗,慢慢的他有种全身都有蚂蚁在爬的感觉,这滋味太难受了,他开始把手伸出栅栏去够水烟,但怎么也够不到。

    “啊,啊,啊……”

    “给我抽一口,给我抽一口!”

    哐当哐当,赵同安不住的摇晃着铁栅栏,疯了一样的不停的去用头去撞门。

    “给我,给我。”整个人已经面目全非了。

    别说那被拉出来的一百多硬骨头愕然,就是一同被当猴子上手段的刘靖、阿克墩、保禄三个也全是愕然。

    然后他们就也走上了跟赵同安一样的路。

    没精神,打哈欠,流鼻涕流泪,然后全身都像有蚂蚁在爬,骨头钻心的痛,都想自杀。

    那之前被他们看都不看一眼的水烟,这时候就成了他们眼中全世界最最珍贵的东西,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渴求,最大的希望。

    “给我,给我一口。”他们宁愿用自己的一切去换……一口。

    “给我一口,给我一口!我愿降!我愿降了……”

    凄惨的喊叫声从满洲镶黄旗出身的阿克墩的嘴中传出!

    堂堂大清忠良,八旗子弟,死都不怕的忠臣烈士,竟然在被‘上手段’的第七天,就惨叫着、哀求着、哭嚎着请降了!

    赵同安这个最先发作的人都还没吐口呢,当然,这也可能是他还没想到。

    看,现在赵同安不就也跟着大叫投降了。刘靖和保禄也不相仲伯的高叫着投降、投降。他们都愿意投降,只要能换来一口抽的。

    这样的情况,在七天前他们大口大口的抽着水烟的时候怕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虽然阿克墩这家伙在归德城破的时候没有干净利索的抹了脖子,但这人真的是大清忠臣,人家是满洲镶黄旗的,祖上数一数,估计都是皇亲国戚,他以死殉节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赵同安等人都是一样,要不然他们不会一次次的大骂赵亮大骂赵家,这四个家伙都是主动把自己的生路给断送的。

    所以说,正常的情况下这四个人无论被赵家如何的威逼利诱,如何的施尽酷刑,那都是不会投降的。

    可现在赵家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用刑,也没有做任何的利诱,就只是不给他水烟抽,这四个人就受不啦?

    “阿芙蓉!这是阿芙蓉!”

    人群中忽的有人高叫。


………………………………

第三百七十九章 这皇汉跟赵家的关系我怎么有些糊涂了?

    “大爷。二爷来报,陈州被俘官吏,九成已经归降。只有十数人坚持不降,于狱中殉死。守卫猝不及防,致七死六伤……”

    秘书处传来后方信报。

    赵亮看了会心一笑。这用阿芙蓉来劝降,还是他前世看的一本里出现的损招,果然效果出乎意料的棒。

    一百多硬骨头见了赵同安四人的惨状后无不惊骇欲绝,九成人乖乖归降。

    只是那个‘七死六伤’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这满清还是有忠臣的啊。

    赵辉传书过来就是要请示赵亮是不是启用这批人。

    自从赵家起兵,攻州克府,拿下的地盘是越来越大,早就不是赵辉、陈桐、赵德安以及蒋希宗等寥寥几人能顾得来的。

    蒋希宗是被强行拉上车的。就跟张敬、姚群峰、石奎等人一样,想要下车已经晚了。

    那弦歌书院的山长和老师,还有赵辉昔日的不少同学同窗,也都是这般的被赶鸭子上架。

    除此之外一些个知县长官,赵军现在只能以赵家的掌柜、管事等人来充任,再加上一些见利投来的衙役书吏等的做辅官,可以说怎么看都是一个草台班子。

    这样的结果有好有坏。

    好的是‘政通人和’,大家都是一条心一条船上的人。坏的就是威望不足,威望不够,很是影响到赵家在辖区百姓士绅们心中的威严。

    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百多前清官员忽的‘反正’,忽的弃暗投明了,那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风传天下的。

    “再等些日子,待我军拿下临清,再说!”

    赵亮是绝对在临清下一盘棋的。

    作为大运河上的一个关键枢纽,临清有坚城,有粮仓,还有足够多的物质。

    只要在这里摆上一支人马,屯储大批的军需,死死的卡着这里,那大运河就废了。

    当然,徐州此前就找赵军的手中,赵亮想要卡断大运河并不难。

    只是徐州的这种‘卡’在全国亿万众生的眼中是不牢靠的,因为徐州城距离运河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更重要的是,在全天下人眼中徐州没名气。

    如果赵军把握的是济宁、临清这种众所周知的黄金城市,天下四方的军民才会深刻认识到这个事实。

    而济宁比之临清,一是彼处清军不少,二是当地没有临清仓这样的超大型粮仓。

    赵军拿下临清后,就算在里头驻扎上数万军兵,三两年里也不需要担忧军粮的事情。

    聊城北端的一处运河河段村落。

    梁行舟正招揽着一帮兄弟大吃大喝。

    赵军起事,兵锋锐利,连战连捷,打败了那么多清军,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拿下了那么大一片地盘,梁行舟自然是高兴的很。

    尤其是赵军夺取开封之后兵锋北上直指大名,他心中就有种感觉,自己很快就要派上用场了。

    “赢了!赢了!”

    突然一个呼声从院子外传入了院子中,这呼声越来越响亮。

    梁行舟也停下了手,抬眼就见一个人影窜进来。

    是他侄子。

    “三叔,三叔。赢了,赵军赢了。”

    却是大名府之战的消息这个时候才被送到梁行舟这里。

    没办法。梁行舟这儿跟赵亮那边的联系始终不怎么通畅,而且他这里便是拿到了消息,想要找到梁行舟也需要时间。

    开州、大名,一万多,哪怕是外头的呼声迭起,这些个字眼也清晰的钻进了梁行舟这一桌上一众人的耳朵里。

    “好啊,好啊。这下子老大就要发达了。”

    梁行舟还能保持镇定,他手下的几个心腹可没那个定力。

    这些年他们跟着梁行舟东躲西藏的,虽然没少过银子用,也没真的吃过苦头,但谁不想正儿八经光明正大的‘招摇过市’啊。

    他们可比彭功昌苦逼多了。

    赵军豫南总管彭功昌的名字在响亮起来之前,多少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三个字。

    可现在呢?人家一跃都蹦到了孟灿、王经隆等巨匪之上了。

    随后才有一些消息被赵亮有意的释放出来。

    首先彭功昌与满清有大仇。

    他祖父彭家屏本是告老官员,还是雍正朝名臣李卫党羽,却被乾隆以私藏逆书罪论死,伯父彭传笏斩监候,秋后处决。彭家没收家产,他们这一支名下的房屋、衣服、器物等通通入官。

    彭功昌是彭家屏庶子彭传笢的儿子,彭家屏父子遭殃,彭传笢又岂能得好?覆巢之下无完卵。彭传笢头上的秀才功名被抹掉不说,彭家连在老家夏邑落脚的余地都没有了。

    所以人家彭功昌早就是皇汉的干臣了。

    这些年里化名王庆,在豫西南主持一系列工作,功莫大焉。

    但梁行舟也不差啊。

    直接在满清的大动脉上做手下,那等于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难逃一死。

    这些年他手下的人马哪一年没有被满清破获过啊?

    在世上的名头比之彭功昌可要响亮的太多太多了。

    而且论实力也不是没有。

    只要给他枪炮和时间,他也能拉起一班人马来。

    赵家都逼入临清了,那就是进入鲁西了,又岂有不用他梁行舟的道理?

    “不过大哥啊,这皇汉跟赵家的关系我怎么有些糊涂了?”

    “那彭功昌是皇汉的人啊,清水教当初剩下的一些人不都也都被皇汉收拢去了吗?怎么的就都听起了赵家号令了?”

    “是赵家在造反前跟皇汉起了接触?赵亮也进皇汉了?”

    “但皇汉的领头人这个时候还不该站出来吗?”

    反正是没人想到赵亮就是皇汉。

    他们只看到赵亮的名头越来越响亮,都怕皇汉最终为赵家做了嫁衣裳,那样的话梁行舟的处境可是会很不妙的。

    梁行舟对此也心存疑惑。

    甚至比几个手下人的疑惑还要更大,因为现在‘皇汉’的风头明显没有赵家强劲了。

    之前在豫西南发力的皇汉,现在已经跟清军形成了对峙。然而赵亮这里却是横扫中原无敌手,长此以往,皇汉都有可能姓赵了啊。

    “这事儿你们都看到了,上头的能看不到吗?他们考虑的比咱们更周全。先不管这些,今日咱们先喝个痛快,等到正事儿来到了,大伙儿再想要一醉方休可就千难万难了。”

    “大哥说的对,来,干——”

    “干——”

    酒桌上的气氛稍微有点凝滞,就立刻重新活跃来了。


………………………………

第三百八十章 临清守住了才有鬼

    临清城已经一片肃杀。

    城守尉富祥作为本地的最高军事长官,正跟现任临清知州俞天石立在城头上眺望着城外的赵军骑兵。

    他们非常有自知之明的放弃了外围的土城,集中所有的力量缩进了临清新城。

    “好像就只有这么些马队?”

    富祥心里头激动无比,津门镇的兵马已经过了武城,兵力足有三千人,眼看着就要抵到临清,而赵军赶到的却只有数百骑兵,这简直是上天在绝境之中又给他了一线生机啊。

    俞天石也是一样的激动。

    临清城内只有五百八旗,便是把所有的旗人余丁全部召集,也才七八百人,质量还堪忧的很。

    绿营又全被调去鲁东了,他手下只有百十号衙役和二三百名临清仓的库丁,这么点力量如何保得住临清?

    还好津门镇来得快。

    三千兵马岂能怼不过数百骑兵?而且他们也不是死人,关键时刻自然会伸手的。

    不过与两个主官激动的表情不相同,城头上的八旗兵和粮仓的库丁是全都紧张的很。

    临清土城里的无数商户居民也纷纷逃离。

    上次清水教起事给临清带来的伤痛他们还记忆犹新,这一回又岂敢还留在土城?

    万一再遇到‘且战且焚’的惨事,他们可无福消受。

    幸好赵军并不阻拦他们逃走。

    而杨垒这个时候也满是感慨的打量着临清。

    当初他跟随王伦杀到这里的时候,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可谁能料到他们连坚固的临清城都拿下来了,却被万朝兴、音济图拼死挡住,断送了北上的道路,也断送了清水教的前景。

    从这里转而东去,那只是慢性死亡。

    杨垒这些年见识日广,对当初的事也越发有了新的认知。

    或许从大军离开临清转而向东的那一刻起,他义父就已经死了。

    “他娘的,还是晚了一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