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汝州上下都知道这一道道政令虽然是出自知府秦钟书之手,但幕后真正拍板的人是汝州营的新任都司布彦泰。
短短时间里这布彦泰的名声就在汝州烂了大街。
受到强力打压的工人们不仅没有被吓的噤若寒蝉,反而内中的愤慨咒骂声更大。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
布彦泰颁下了重赏,赏赐那些揭发工友的败类,这种人趁早被剃除了,不然日后被招进赵家军后也是一隐患。
汝州的矿工厂工本来就因为近段时间的收入降低而不满,被赵亮使人悄悄引导后,怨言四起,矛头都对准了福长安,谁知道现在来了个布彦泰,又是这般的作为,真是火上浇油啊!
“叫人出面组织工友为死去的人喊冤,然后兑些银子作为接济,公司也要出面送上抚恤,不仅是死去的人,还有那些被发配的和受伤的。然后通知布彦泰,叫他派人来搅局!”
这样一来工人们的怒火只会更大。
“还有,叫人给他透漏口风,说煤铁公司有在私下里制造鸟枪土枪,送往南洋,引导他把矛头对准康家。”赵亮狠起来连老泰山都卖了。
“然后让他去找矿场的茬。那里的人更多。”
“矿场里有一些是郧阳来的流民棚户,从中挑出几个,在兵丁衙役找茬的时候来几下狠的。”
赵亮现在的状态就是一个暗中搞事情的阴谋家。
“但一定要把首尾收拾干净,务必不能跟咱们牵连上干系。”
“可以把矛头指向皇汉,指向白莲教,冲突中必有死伤,看准机会下手,要弄个死无对证。”
皇汉是满清的心腹大患,白莲教也不是善茬,一旦棚户流民跟皇汉和白莲教有牵连了,那肯定会被布彦泰死追着不放的。
“到时候咱们就可以放出一些谣言,什么宁肯错杀三千,不准放过一个之类的。叫那边的人好好的编一编。”
“然后京城里的事儿也闹开吧。”就是不知道乾隆知道‘活死人’的事儿后会怎么发落人,但想要逼着他手下的活死人们死心塌地的为他效力,那就只能如此。
这一刻赵亮都觉得自己有点像宋江了。
飞卢默默的点头。
把赵亮的这些话全都记在心中。
……
萧云很晚了也没有回家。
今天他跟他爹狠狠地吵了一架,因为他爹觉得这个时候是该跟赵家做一切割了。
他们家这些年也赚了不少银子,完全可以回老家,安稳过日子么。
何必跟赵家搅合在一起?
谁不知道现在的赵家是个什么情况啊?
他们被京城的大人物给盯上了,整个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个时候萧家就该抽身退走才对。
萧娘子没发一言,只两眼死死的瞅着自己双手,萧家里也不需要她去发言,只萧云就足够他爹喝一壶的了。
萧雨在一旁也默默无言,只盯着自己的脚尖看,仿佛地上有一朵花。
偶尔抬头瞄一眼自己母亲,两眼中全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复杂。
萧云的反驳有礼有节,从头到尾都抓住一个‘节义’,气的他爹火冒三丈。
而怼完了自己爹之后的萧云也非常愤怒,孤身一个人奔出家门。
萧家人也不记挂他。
都是大孩子了,而且龙路口的治安是绝对有保障的。
当天晚上萧娘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谁不着,但却不是因为自己丈夫的那些话。
从萧家的角度看,那些话明明是再正确不过的了,但萧娘子听了却就全然无感,那是一个字都渗不透她心里去。
此时此刻躺在床上睡不着,那也是她在担忧赵亮,而不是她一双儿女的父亲说的那些话。
接连遭遇两丧,是人都不会好的。
而不远处闺房中的萧雨呢,也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因为她一闭眼就会‘看’到船上的一幕。
真是崩溃了!
自己娘亲竟然……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59章 最后的算计)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爷,火候差不多了
“有道理!”
“来人啊,立刻带兵前往矿场,就从临汝开始,一个矿一个矿的给我捋。颁出重赏,我就不信了,还有人不爱钱?”
布彦泰脸上全是得意。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京城对他的褒奖。
自从来到汝州后,他是真的倾尽全力的为那位爷办事了。
很快临汝周边几座矿场就被头戴红缨凉帽,身穿号衣,挎着腰刀的官差和绿营兵光顾了。
然后一番闹腾,数十个矿工被铁链套着拉去了府城大牢。
那里头关押的还有不少之前被抓的工友呢,再添上这些,已经人满为患了都。
但很快鲁山那里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一处矿场发生了抗拒事件,几个矿工武力拘捕,混乱中两个兵丁被刀子捅了,那名矿工也被发狠的官差兵丁当场格杀。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汝州这地方每年收租的时候都还有官差被打死的事儿呢,这去矿场那种粗汉汇聚的地方抓人死几个人太平常了。
但事情麻烦就麻烦在,官差随后搜查被杀之人的床铺,发现了一块铁牌。
这铁牌普普通通毫不起眼,但一经送到临汝(汝州府城),却就仿佛是一道惊雷震动了整个汝州官场。
大清的官没人会认不出这块牌子的。
这是满清所知的皇汉身牌。
铁牌是最基层的皇汉人员,但再是基层的小喽啰,那也是皇汉的人。
而且有了这铁牌,那是不是意味着就也会有铜牌、银牌啊?
不管怎么样,汝州府瞬间严肃了起来。
包括秦钟书等本来还心有不满,我不阻挠我也不配合的地方官员们。
于是,短短时间里,一个个矿场被查封。
官府兵丁都恨不能挨个的搜查所有人的一切,还别说,真就有让他们找到了一些线索。
但那多是白莲教的。
皇汉方面是再无所发现了。
但在官府封锁搜查过程中‘突然’消失了的一些人,却全都上了官府的黑名单。
一张张布告绘像以最快的速度被张贴到了汝州各地。
甭管绘像是否失真,反正我架子是摆出来了。
汝州官府的如此作为叫整个煤铁公司整个乱了套,因为布彦泰反手就逼迫秦钟书发票拘拿了康桥年,借口都是明摆着的,勾结反贼密党!
赵亮的老岳母一下子都懵掉了,反应过来后就急忙使人去陈州告知赵亮,然后再使人通报巩县的康氏一族,祈求康家伸把手。
在这种情况下,“宁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之类的传言在汝州也被传的沸沸扬扬了。
一时间整个汝州都被恐惧情绪所笼罩。
不得已全部歇工的工人矿工们当然也有害怕情绪,但他们的不满情绪也日渐激烈。
之前有人组织工友为死去的几个工友喊冤,哪怕那些人真的骂了朝廷大臣也罪不至死,但被布彦泰派去的人一阵痛殴。
那就已经很叫人不满了。
公司方面却出来做好人,又是对死者家属送抚恤,又是对那些被发配的和受伤的工人送慰问,算是赚足了人情。
两厢对照,还显得官府更加过分。
现在他们工不能上了,甚至都已经蔓延到了赵家兴办的各所蒙学、学堂,工人们的孩子也不得已返回到家中。
自己收入锐减,孩子也受到殃及,同时宁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恐吓,以及早就在汝州传扬开来的“福长安盯上了赵家的煤铁公司,弄到手之后就会把工钱待遇恢复到从前模样”的传言,这一切都叫矿工们憋了一肚子的火。
“大爷,火候差不多了。”
飞卢看过汝州的消息后这么的说道。
赵亮也点头,汝州的火候的确可以了。
然后提笔给他老岳母写了一封信,告诉她不用慌张,那只是一些手段罢了,为的都是在逼他。所以赵亮他会去京城一趟跟福长安好好谈谈的!
如此的信他也给秦钟书去了一封,让他别做的太过分了。
“奶奶,爹……”
时间到了现在,他们也该启程了。
顺着沙颍河东去,换船从长江口向南到云霄厅,那时候时间就差不多八月份了,正好启程去南洋,顺风顺水的,最多半个月就能抵到。
赵奶奶没有说话,赵爹脸颊抽了抽,则咬牙说出了一个大大出乎赵亮的决定——他们不走了!
“什么?”
赵亮是万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
“走什么走?你爷爷百日都还没过呢,走什么走?再说了你不是有把握吗?既然这样我们还走什么?等以后再回来不成?”
“万里迢迢的,我怕把老命都搭在路上!”
赵奶奶、赵妈都在用眼光细细打量着赵亮的脸色,在发现他的脸色先是一惊,之后就再无大的波动后两人全都失望了。
她们这么做一大希望未必不是逼赵亮放弃打算,可现在看,赵亮显然是铁了心了。
“娘,您放宽心。亮哥儿自小就在外做事,十几年了,您看什么不办的妥妥当当?现在他已经打定主意了,那必然是有把握的。”
赵二叔这么劝着赵奶奶。
说真的,今天的事儿他家三口才是受刺激最大的。
突然间听到赵亮要造反的消息,赵二婶和赵辉现在都还魂飞天外呢。
特别是赵辉,他真是从没有这般的想过。
此前他与陈桐全都利索的告病返乡,那是被赵亮给说服了。
他如何跟福长安谈不拢,他们在官场上再混迹下去也没啥大的发展,不如回乡。
而要是彼此谈拢了,那也只是告病返乡而已,重新起复还不是福长安的一句话吗?
这话可不是这么个理儿么。
赵辉和陈桐就乖乖的按着吩咐办了。
然后现在他哥告诉他,自己要起兵造反了,这可不把赵辉给整懵逼了。
相对来说还是赵二叔对赵亮更具有信心些。
“唉,这孽障。我是真怕他把你们都带进死路里了啊。”
“老婆子都六十好几了,黄土埋到脖子里的人了,死我可不怕。我不就是担心你们吗?”
赵奶奶唉声说道。
她这辈子从小就没吃过苦头,尤其是这十几年里,那真是把天底下能享的福都给享受了,死了也不亏了。但是几个小辈呢?
她的宝贝重孙可从六岁啊。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60章 大爷,火候差不多了)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三百五十八章 恰烂钱
清江浦汇通银行。
作为汇通银行在大运河一线设立的重要分行之一,这地方自从开业以来,那生意就是个红火。
天天都有许多客户进进出出。
或是存钱或是取钱,白花花的银元‘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而且别管这分行的生意有多么兴隆,多么红火,一直以来却都平平安安,无风无浪。
那暗中肯定引起了多少人的眼红和忌妒,但那又如何呢?前几年谁不知道这银行是和中堂抚照的啊?
而现在呢?
那又成了福中堂的买卖。
所以,哪怕现在赵家跟福长安都闹得很不愉快了,汇通银行的生意依旧照样兴隆,毫无影响。
正值中午时分,汇通银行人流稍少时。
一个便装打扮的年轻人急忙跑到了分行行长办公室。
这人姓李。
分行的行长也姓李。
嗯,赵家的老太太也姓李。
年轻人将行长办公室房门“砰”的一声推开。
李长虹被突如其来的推门声吓了一大跳,抬起头看到年轻人,不由一愣,脱口问道:“定安,你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李长虹的亲侄李定安。
后者别看跟着亲叔叔来到了清江浦,可却并没有在银行里做事,他唯一的事情就是守在家中,守着家里的一处鸽巢。
“叔,十万……十万火急。”李定安喘着粗气道。
摊开手掌,里头是一个密封的小信桶,打着鲜红的朱红色标记,这就是赵家飞鸽体系里代表着最紧急最重要消息的十万火急。
李长虹脸色大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