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正自己是等不了了。

    赵亮倒没必要一定要得到确切的消息后才放心的离开鲁山,这消息彭功昌随后通报即刻,他现在之所以问上一句,是因为他现在即刻就要离开鲁山。

    至于怎么走?

    那当然不是跟来时那样强行“冲关”了。

    他是‘乘坐’鲁山县太爷的专车出鲁山的。

    前文已经说了,鲁山县太爷自己摘了顶戴,一身囚服的在那张牙舞爪的妆模作样呢。

    他的妻儿似乎也都在县衙后院,乖乖等候自家老爷的被发落,可没人知道他的管家已经在县衙内忙活好一阵了,就在今天要引着一支车队离开鲁山,回县太爷的老家故里去。

    彭功昌并不怎么费力的就探听到了这一消息,而且时间就刚刚好!赵亮一看可高兴了。

    同时,王记(彭功昌化名王庆)药材行也发了一批要进鲁山县城,这并不会引人忌讳,因为王记隔三差五的就会有收拢药材的车马回城。

    那只是回城,又不是出鲁山县。

    彭炳康有些发懵,这总管大人的做法,他怎么看不懂呢?

    安排车马去县城,然后什么事儿就都不用管了?总管这就能顺顺利利的进入县城了?就能顺顺利利的出鲁山县了?

    这什么道道啊?他真有些看不懂了。

    而且不止是彭炳康看不懂了,就是他爹彭功昌也看不懂了。

    不过不碍事,彭功昌对赵亮对皇汉的实力,有信心着呢。

    而赵亮那具体的做法,实际就是自己钻进了拉药材的车马里,把车厢里的药材收走一些,能有个空地叫他藏身。

    外头有人检查的话,他就瞬间躲空间里去,把药材再给还回来就是。

    不管是他乘坐拉药材的马车去鲁山县,还是乘坐县太爷的专车出鲁山县境,那用的都是这法。

    区别就是王记的马车,一路上被人检查了好多遍,而县太爷家的车马根本没人敢看。

    赵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的县界,他耳朵灵敏么,躲在箱子里也能听到外面人的叫喊。

    县太爷家的车马每过一道哨卡都能听到一堆的讨好话。

    毕竟穿着囚服摘了顶戴的县太爷,那也还是县太爷啊。朝廷的旨意不到,谁敢断定这县太爷就要倒霉了呢?

    然后赵亮在听到一堆讨好的话后,隔了挺长一段时间了,还没有听到下一堆讨好的话时,他就知道这应该已经过县界了。

    然后人就往空间里一躲,就看见前方正有一队车马,毫不遮掩的举着火把,碾着冰雪而行。

    赵亮等他们走远了,这才从空间里出来,而看时间已经发白。

    他套上滑雪板,从官道下的田间小路上走,直到了宝丰县外,取了马后,才望着郾城奔去,

    从宝丰到郾城,从郾城到周家口,赵亮这一路上根本就没怎么合眼,到了周家口了,一打听屁事没有,这才放下心来好好的睡了一大觉。

    醒来之后,什么事儿都没做,首先就捧着藕粉去陈州府了。
………………………………

第三十一章 别具一格苏和泰

    “小的给赵大爷请安了。”

    守在知府衙门后宅口的奴仆看到赵亮来了,脸上立刻就笑成了一朵花。

    就因为赵亮来每次的打赏都远超出他人。

    这次赵亮也没叫那门子失望,抖手扔过去了一颗银葫芦!

    顺顺利利的见到苏和泰,赵亮把藕粉抵上,换来了苏和泰的一个笑脸。

    但苏和泰人还是有些严肃!

    很多时候,人的情绪是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的。你只要去看了一眼,你自己就能体悟的到。

    苏和泰并没在赵亮跟前遮掩自己的情绪,赵亮真不知道这是不是他老赵家的荣兴!

    “大人可有不快的,小人虽势小力薄,亦愿为大人分忧。”

    给人当“狗”,那就要有当狗的自知之明。主人的意思都表达的挺明显了,你还能躲么?

    “广明(赵亮的字)可知道老夫为何忧虑?”苏和泰道。

    “还请大人示意!”赵亮不敢妄加揣测,因为他想不明白苏和泰有什么忧虑的。

    “你可听说了汝州之事?”

    汝州?赵亮第一时间还真没意识到苏和泰说的是鲁山事。

    但转瞬就意识到了汝州之事就是鲁山之事。

    “大人是说……”

    “哦,你也听说了?”

    “周家口亦有药材行,小人从哪儿听到一些。尤不敢相信,太匪夷所思!”

    赵亮看着苏和泰,他在回来路上就想过这个,纸是抱不住火的,鲁山事肯定会传到陈州府的。可事儿传进陈州府了,陈州府又会有什么反应那他就说不准了。因为这做官的真的很能叫人意想不到的。

    比如早前赵亮就曾经跟陈州府的府库及常平仓来过亲密接触。

    那时候苏和泰还不是老赵家的靠山,赵亮知道陈州府的知府是个旗人之后,对之没有半点的好感,自然也就手下无情。

    他从陈州府库和常平仓里搞来了两万多两银子和上万旦的粮食,本以为出了这么大事儿,苏和泰肯定要倒台,干不下去了。哪怕他是个旗人!

    可哪曾想事情明明已经生出来了,但苏和泰硬是压下去了。民间听不到一点风声,赵亮只看到一些差役倒了大霉!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他意料。

    所以,他对苏和泰听闻鲁山事儿后的反应是难以预计的。

    而现在看,苏和泰的反应强度也果然很与众不同。

    “大人的意思是……”赵亮有些懵逼。苏和泰告诉他,他曾听闻的消息都是真的。然后说为了防止此辈贼子擅入陈州,故陈州府也要设卡设哨。

    只是陈州营兵不满五百,想要布防偌大的陈州府,未免太过勉强,所以需要地方乡绅的配合。

    比如赵家,就应该出一笔钱粮捐给官府,好叫官府有财力物力来组织一队乡兵土兵。

    其标准就好如早几十年,满清的根据还没那么扎稳的时候,地方上的保甲制施行的还有力度,每百户夜间都会组织起三五个男丁守夜——主要是城池城关。

    苏和泰对于赵亮的懵逼不以为奇,他这一提议道明后,就是陈州营的守备和陈州府的通判同知也都在为苏和泰敛财手段高明而称奇佩服!更勿论小小一个赵亮了。

    “大人为民为国,实是令小民佩服。赵家虽非大富大贵之家,却也家有余庆。此番事自当竭尽全力。”

    赵亮反应过来了,眼前的这位苏和泰,绝对不是个尽职尽责防患于未然的好官,那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借机敛财而已。

    不过他赶到何志辉家说起了这件事来,却是把何志辉还有陪同的赵德安下了一大跳。

    “这天下太平年月,不想在中原腹地,竟还藏有此等悍匪!”

    何志辉真给吓住了,几十条人命啊,一夜之间就都葬送了,而且还是被人以绝对优势给碾压的,这悍匪的力量简直超出他相信。

    这可是太平年月啊!

    虽然从满清入关到乾隆年间,实际上一直在打仗。但是在中原,在传统的汉地境域里,打平三藩之后,真就没战争了!

    百姓们百十年间都已经习惯了和平,习惯了安稳,骤然听到这等骇人听闻的事,一个个可不就充满震惊么?

    就像他前世时候,第一次听到东秃暴啥的时候,可不就震惊的很么!

    更别说,事情发生地还近在咫尺,那“惊”就更大了。

    从这一点说,苏和泰这人还真不一般。能瞅准机会,在别人还吃惊震惊的时候,他先就看到了发财的大好良机,这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一回,老赵家少说要捐出千八百两银子,而整个陈州府又要捐献多少啊?

    赵亮心里呵呵!

    怪不得当初苏和泰能不动声色的把府库失窃和常平仓失窃给摁下去,只有能保住他知府的位置,那多少亏空他不能弥补啊?

    赵德安合上了嘴!

    他是何志辉在书院结交的新朋友之一,家里并不缺钱,但他显然也没富裕到有钱去串联组织,搞小团体的程度。

    组织文会可是很费钱的,要选好的地方,还要有好的噱头,给人以好的待遇……

    可偏偏赵德安又是一个很热衷串联组织,搞小团体的人。

    何志辉准备拉他入伙儿。

    之前已经通报给赵亮了,赵亮也认同这点。

    今天双方是第一次见面!

    彼此,感官挺好!

    赵亮张口苏和泰,闭口几千两银子,还是很能叫赵德安信服的。

    “可惜。赵兄年纪轻轻,都已经过了府试,却放弃了。”

    金钱的魔力虽然巨大,赵德安却还是发出了感慨!

    赵德安想到了自己,他与何志辉同年中的秀才,年龄比何志辉还要长两年,一样的年龄,赵亮过府试的时候他还没过县试呢。这样的天分天资,竟然因为家里的经营而放弃了科举之路,“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何志辉听了也觉唏嘘,但他觉得以赵亮的积累,等忙过这两年了再从新捡起书本,考一秀才还是手到擒来的。

    而且赵亮要走的路,他要有一个秀才功名在,似乎也更方便了。

    “届时我何明堂倒也能做他赵广明的几天老师!”

    哈哈笑中结束了这一话题。
………………………………

第三十二章 龙路口

    临近年根了,悍匪作乱的消息却在陈州府境内传的沸沸扬扬。

    苏和泰不加遮掩的宣传鲁山事,制造恐怖气氛,借此机会大肆敛财,那消息还能是秘密吗?

    虽然地处豫东平原的陈州府与鲁山之地形地貌全然不同,理智一点的人都该清楚,真有那祸乱天下的反贼,人家也只会在山势连绵不绝的豫西南山区里待着,而不会来陈州府这种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

    但‘恐怖’来袭,谁也不能置身事外。或者说,苏和泰来袭,谁也不敢不捐钱纳粮?

    赵家不能算是陈州府内第一等的大户,可松鹤楼的招牌,也叫他们晋身次一等阶层,更重要的是他家与知府大人的关系众人皆知。故而,老赵家不止是龙路口里捐钱纳粮最多的人家,同时还是这次龙路口里的练总。

    陈州府城内,苏和泰已经设立团总局了。总团之下,设有团和小团。团是县级建制,团下设有小团,那就是一个或几个乡(里)联合而成。

    不过这所谓的团总局与历史上满清后期的团总局是截然两样的。完全就是一个空架子,它只是苏和泰为自己的敛财行为善后而竖起的一块招牌。

    上头万一有人问起此事了,苏和泰好有个像模像样的交代。

    所以,各县的民团也同样是一个空架子。

    倒是更底下的小团,还有点模样。

    那一个个设立起来的哨卡,总要有人去守不是?

    赵老爷子一脸愁苦的坐在大堂上首,左右坐着里长张松岭和张松岭他哥张松年。堂下左右两排坐着是龙路口里的体面人物。

    比如赵亮的姥爷。

    老秀才在本地的影响力还是很不小的,教书育才这么多年,绝对的体面人物。

    同时还有赵二叔的大舅哥,张家寨的地主张光烈。

    赵二婶就是张光烈的亲妹子。

    然而此张家非彼张家,张光烈家远不能跟张松年张松岭家比。

    后者可是龙路口里众人皆知的大地主,真正意义上的大户巨室,缙绅名流。

    多少年了都霸着龙路口里的大权。

    张家两兄弟,一个是名流缙绅,一个是里长。

    错不是这两年里,老赵家异峰突起,更是巴结上了苏和泰这位知府大人,今日哪轮得到赵老爷子坐主位?

    而当初赵二叔结亲的时候,老赵家还只是龙路口里诸多普普通通的小地主家庭。

    小地主家结亲么,那自然找的也是门当户对的小地主家庭。

    赵二叔和赵二婶,包括赵二姑嫁的二姑夫,那本也是曾楼最大的坐地户。

    可惜曾老爷子死了后曾家三兄弟分家了,要不然今日在座的诸人中还要再多一位赵家姻亲。

    赵老爷子此刻心里又是高兴又是为难。

    高兴的是他老赵家终于能跟张家平起平坐了,虽然这次是借着苏和泰的力,才压过了老张家一头,但这也能说明他老赵家不次于老张家了。

    这可是赵老爷子打赵家发迹之后睡觉都在想的美事啊。

    而为难又为难在,他们现在面对的这档子事儿真的很不好办。

    苏和泰不算个铁公鸡,却也绝对是半夜学鸡叫的周扒皮。最大限度的榨取利益,他从治下士绅手里“收取”的钱粮,十个里头怕有三分之一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剩下的再分润给陈州营的的守备和陈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