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剩下的就全是尸体了。
老人、孩子、男人、女人还有一批青壮。
“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搬回去。”
阿克登看了一眼死翘翘的马三福,心里头一点也不可惜。
这些贼子都有孩子在外头,别看马家死了那么多人,但他们并没有绝根儿。这些孩子长大了之后必然又是新一波反贼。
所以贼众中固然有软骨头,可贼头多是很强硬。
阿克登自打乾隆四十五年在曲阜吃了训斥之后,就被乾隆扔到运河一线清查乱党,这两年也是有一些收获的,知道马三福这等人的做事章法。
最早时候心中是很有一种‘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凌乱感的,现在么,则已经习以为常了。
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啥时候能调回京城。
这有消息说皇帝还打算第六次南下的,这要是途中再挨了刺杀,他阿克登怕是不仅这辈子难回京城了,就是这头顶的顶戴都难保住了。
当初皇帝在曲阜用的是替身,这事儿外人不知道,他知道啊。
用替身行动,那不知道要皇帝内心里多恼火呢,所以他阿克登事后就遭了罪。
这要是再来一次,阿克登简直不敢相信皇帝的愤怒。
赵亮是在正月十五当晚收到梁行舟详细报告的,损失了多少人,损失的那个点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梁行舟都汇报的清清楚楚。
而此前八月十二日的时候赵亮就已经先收到了飞鸽传书的简单汇报。
几年的时间过去,信鸽和鸽巢早已经被布置妥当,平日消息传递方便了许多。
虽然这信鸽常有丢失——但因为信息传递用的都是密码,赵亮专门印刷的密码本,非常简单非常原始的密码,哪一页哪一行第几个字,按图索骥就能翻译出来了——,也不用担忧走漏了消息。
但现在似乎还没出过篓子。
对于梁行舟所部的又一次遇挫,赵亮已经习以为常了。
反正他现在就是被竖起的一块靶子,隔三差五的出来秀一秀,隔三差五的被敲掉一些人,总之就是不能的闹出动静,这样就已足够了。
“大爷,技校印出的校报送来了。”飞卢拿着一捏报纸走了进来。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08章 报纸)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三百零六章 控制舆论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报纸始终是控制舆论的一项强力武器。而在广播电视这些电气时代的产物出现之前,报纸的作用更是超乎想象的强大。
赵亮今后一统全国,要改变中国的命运,开创一个大大的大时代,就不可能让中华大地继续‘沉沦’于古典时代而无法自拔的。
要开启民智,普及教育自然是必须的,而报纸同样也是必须的。
当然了,现在还是大青果。报纸是不可能被正儿八经的宣发的,赵亮能够搞的就只有校报和厂报之类的了。
校报优先于厂报,因为校报针对的是技校和学堂的学生,后者这一群体的文化水平更高,识字率比之纺织厂、工坊、矿场的那些工人们可高的多了。
而校报的内容也不可能有任何的过分之处,因为这是面对大众的,根本不可能做到保密。而乾隆后期正是文字狱频发的年代,现在几乎是一年一次大案,更有小案无数。
所以眼前的校报非常本分。
重点在于表扬技校学堂的优秀教师学生,重点在于学生们的文章和诗词,次要篇幅才是天下的奇闻趣谈,最后才是海外的地理、历史一类。
报纸散发着一股油墨的味道,这是赵亮从澳门直接引进来的,同时搞来的还有一部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机。这玩意在西方世界已经流传三百年了。
赵亮就叫人全抄了一遍,山寨出了二十多部铅活字印刷机。因为他出了要印刷校报、厂报之外,还准备进入书籍印刷行业。
这用油墨的铅活字印刷术,成品的效果比之老式的雕版刻书印刷可便易也便宜多了。
准确的来说,赵亮现在用这法子印刷四书五经,成本价格也就二三十文,这还是装订好了的。
可市面上的四书五经、论语等书籍呢,少则一二百文,也就是平常书生的手抄本,贵的精装本就要上七八百文。
以乾隆三十八年朱筠椒刻《说文解字》8册,封面钤有“每部工价纹银五两”朱文方印,每册六钱二分,也就是620文。
可想而知赵亮进入了印刷业之后,会对这一行当形成多么大的冲击。
尤其是他背景深厚,没人能用一些乌七八糟的手段来阻碍他的情况下。
而等到天底下所有刻书印书的人都知道赵亮拥有新秘法了之后,他在把铅活字印刷术公知大众,那就不怕那些个书商们不乖乖跟进。
这对整个中国的文化教育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我不知道大青果什么时候可以开设报社,但只要两位本本分分的做事,我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赵亮对着校报的一正两副三个主编说道。
这正主编是打澳门来的郭子华,是不是有洋文名字他就不知道了,反正这个郭子华比之前的‘费尔南多’要乖觉的很多。
郭子华表情十分兴奋,一个主编职务就彻底的把他从相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了出来。
今后他不仅层次上超越了技校普通老师级别,薪水待遇上也大大超越了从前,这等于是升职加薪了,对任何人言都是大好事。
第一副主编樊琪是樊执中的侄子,没能考中举人,更勿囵进士了,只是一个秀才的他两年前来到技校应聘,传统文人气息比较深重,但对学生无论贫贱都能做到一视同仁,教课授学中也很负责认真。
赵亮觉得这样的人是真正把书读进骨子里的人,这样的传统文人未尝不好。
他负责校报中的文章诗歌版块,很是乐在其中,一些文章诗词的回语,甚至能写的比作者的原稿字数还要多。
对于职位高低也并不看在眼中,当然他对郭子华的文化素养也很看不上眼。
第二副主编是徐延辉,这是被赵亮有意提携的,他所负责的就是海外的地理、历史这一板块。
是三人中份量最轻的,存在感也最低的。
“大爷与京中的和中堂等建有深交,何不上言和中堂,于国内推行报纸一事?”
在樊琪的脑海中,这报纸就是朝廷邸报的变种,是邸报的扩大化,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他叔樊执中,那没到朝廷邸报发下的时候,都使小厮前去购买。官府中就专门有人在抄录邸报。然后借此了解一些家国大事。
“此时干系重大。朝廷于言论之上……把关甚严格,这要万一有人因此犯了事,我这始作俑者怕也要受到钱粮一二。所以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你们也都给我把眼睛放亮了,谁要是在这上头出了岔子,我一定饶不了你们。”
樊琪立马闭嘴了。
赵亮的话他一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而徐延辉的眼睛发红,差点当场落下泪来。满清的文字狱害得他徐家好惨的!
“既然一切都准备妥当了,那就加快印刷,等到新学期开学时候,就是这校报面世之日。”
然后整个正月的后半段,陈州府里上上下下热议的不再是今年谁家的花灯最漂亮最出彩了,而是龙路口传出来的校报。
虽然这报纸上刊登的文章诗词都很青涩,水平有限,但也能入一些‘前辈’们的眼不是?
连府学县学的教授教谕都亲自赶来龙路口询问赵亮,能不能这报社也收录他们的文章诗词?
这稿费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刷成一个个小方块字后的巨大成就感。
赵亮当然一口应下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等到县学府学的秀才哥们纷纷把文章送到龙路口,然后再刊登出来后,那陈州府各个书院的学生还能坐得住吗?
这样一来校报还是校报,但校报的影响力就已经不是“校报”了。
而伴随着这影响力扩散,那些刊登着天下奇闻趣谈,海外地理历史的小框子们,也早晚会被这些‘读书人’看在眼里。
事实上现在陈州府的老百姓们就已经主意到这些海外奇谈了。
因为赵家名下的酒楼茶馆客栈都有放这些东西,甚至那些说书先生们都有在讲。
而且一开讲就是从金山银山这些普罗大众们都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一开讲就从日本这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国家开始。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09章 控制舆论)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三百零七章 赵亮的奋斗
福山县,十家蒙学今日开张了。
这是有知县大老爷牵头,北海商行在幕后主导的一场助学盛事。
十家蒙学只是一个开始。
福山当地的士绅大户也纷纷有所表示,毕竟他们要给父母官面子不是?
在过去的一年里,靠着知县大人拉来的北海商行,整个福山都焕发了新机,而他们这些当地的士绅大户更是从中分得了一杯羹。
不管是鲸肉鲸油和蜡烛肥皂的转卖,还是专门生产大大小小的木桶木盒,供给北海商行,那都是大有油水的赚钱门路。
而且福山市井繁荣了之后,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车马行运,大家就都能赚到银子了。
何志辉在福山县的名头绝对是历年诸多知县中最响亮的。
现在知县大人要着手于教育,这个大家都十分理解么。劝农兴教,这是官员造福一方的表现!
何大人现在固然不劝农,可兴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大家也全都支持,因为这事儿能为他们赚来好的名声。
所以本来要出大头的北海商行反而不需要出银子了。
最后北海商行能拿出手的功绩就只有捐了一批书籍了。
从《琼林幼学》到三百千等等,这些蒙学所需的书籍,北海商行大手一挥,运来了一整船。
这些新书印刷清晰,字体饱满,绝对是好书。
一些有经验并且心细的人都从上头发现了一些奥妙,这字不一般啊,或者说印刷的墨不一般。
印刷书籍不比文人墨客作书作画,后者用的自然是上等的好墨,里头不止含有大量油性物质,还有麝香、梅片、冰片、金箔等物来祛除异味,调整墨色。
所以一些墨锭俨然已经上升到了艺术品、奢侈品的地步了。
可印刷书籍的用墨就是很普通的水墨了,印刷出的字体不但有晕散,有的还带着异味。
都说书香,实际上是墨臭。
可眼下的这批书籍,那字体就像是用上等的油墨印制的一样,非但不怕水,还能让印刷品呈现出强烈的、均匀的色彩,并具有强烈的光泽。
事实上赵亮印刷书籍用的油墨与中国传统制墨工艺还是有一定的相似度的,都有用灯黑。
但对比中国制墨用的桐油、麻油、脂油和墨胶物,赵亮这边就是将亚麻仁油煮沸,冷却后以少量蒸馏松树脂得到的松节油精,与灯黑搅匀后,放置数月,即成适用的黑色油墨了。
二者工艺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要制成可打死人的硬块,后者则无需如此,所以节省了很大的成本,也精简了许多工艺。
然后就在很多人还赶到惊诧的时候,福山县城里一家新开张的书店营业了。
这个挂着‘赵记’两字的新书铺本来在福山县城内是毫不起眼的,可随着开业第一天何志辉亲自送上的匾额,不少人瞬间明白过来,此‘赵’为何‘赵’了。
同一天有书铺开业的地方还有济南、济宁和临清几个地方,都是齐鲁境内一等一的种地。
所以那些价格便宜到极点的书籍瞬间就引爆了齐鲁大地。
作为‘圣人故里’,齐鲁这里的文教之风还是很重的,每科考中进士的齐鲁籍举人,在北地诸省中也的确算多的了。
市面上突然多出了大量便宜又质量优异的书籍,可就引来了太多人的瞩目了。
然后就在福山县的小娃娃们已经捧着书本坐在房间里朗朗读书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到了陈州。
随即他们就发现,原来这里已经有了太多的同行在等待了。
不止是他们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