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能得一身新衣服,已经叫所有人高兴非常了。很多小孩子往日过年的时候都可能没新衣服呢。

    而女人们就更羞赧了。

    这个时代的风气保守,女人们哪见过这种前开门的裤子啊。虽然她们一上手就知道这种裤子的方便,但前开门对她们来说实在羞涩。

    可就跟男人们一样,自己都是现在的境地了,可没有这不要那不要的道理。

    难道还要放着新衣服不穿,偏要穿那些破破烂烂的旧衣服?

    洗完澡的难民流民再被人统一领到澡堂旁边的大食堂吃饭。

    饭菜没别的,就是简单的红薯大米粥和土豆咸菜。

    赵亮可不会充当冤大头。

    要是给那么多流民难民放开肚量吃好米好面,他又要多费多少银子啊?

    平日里叫他们见一些油腥,五天给他们吃一顿荤的,就足可以叫所有人感恩戴德的了。

    之前他就已经给北海商行去信,索要了大批的鲸肉,想必难民流民们是不会挑剔鲸肉没有牛肉羊肉好吃的。

    吃完饭后就是他们自己动手给自己搭建住处的时候了。

    那边堆砌的有大量的木板,还有竹竿和大把大把的草帘蒲席,只要动作利索,晚上之前足够他们搭起一个安住的小窝了。

    而想要把小窝装点的更好,至少是不透风漏雨,那你也可以在今后空闲下来的时候去领取麦秆芦苇蒲子,自己动手自力更生。

    到了第二天这些人也不会立马就上工,而是会被集中起来接受宣讲。

    事实上此前他们在洗澡的时候就已经在接受教育了,新的居住地里更是有带着红袖标的人不同的巡逻,要是抓到随地大小便,或是随地泼脏水泼屎尿的人,那就等着挨饿吧。

    人家都大口大口的吃着,你看着。

    这种惩罚要不了人的命,却绝对会叫难民流民们记忆深刻。

    同时,难民流民中最基础的编整也随之展开,有家室的人被放一边,先从孤身男女开始。

    按照十人一小队,一百人一中队,五个中队一个大队的规格。

    大队一级的领导通通有龙路口本地人担当,其中很多都是‘退伍’的民团团丁。

    然后有家室的就按照户来编制,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编制中尽可能的保证保甲之间成年男丁的数量均衡。

    保甲制以保为单位集中居住,而另一边以大队为单位集中居住,一经编制妥当,就立马拉去上工干活。

    周家口这里有太多的活儿等着他们干了。

    而为了安全起见,赵亮不止把手里的团练派来了三百人,还从曹河、郑集那里拉来了上前民团也一股脑的送了过去,同时还从陈州府要来了一个营的绿营,带着枪炮驻守周家口。

    这所有的事情全都忙活完了,时间都到了六月了,才松了一口气的赵亮就又收到了国泰使人送来的书信,在信里头,这位素来眼高于顶的巡抚大人,简直要把赵亮当成自己的亲兄弟。

    “呵呵……”

    “那齐鲁的事儿结束了?”

    “钱沣是什么下场?”

    赵亮心中感叹着,自己又糟蹋了一个好官。

    “大爷。那钱沣已经被摘了顶戴,革职待参了。”

    “罢了,不理他了。你再去齐鲁走一趟,看看那边的银子什么时候能还回来。”真不行的话赵亮就只能往齐鲁运银子了。

    临清、济宁这些地方都是大运河一线的商埠重地,汇同银行分行要是忽然断了银子,那可就太砸招牌了。

    “大爷,以我看,那边的银子怕是一时半会儿的回不来啊。”

    国泰头上的铡刀刚刚被挪开,正是要‘安分守己’的时候,突然的藩库又给搬空了,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那钱沣虽然被拿下了,但还有左都御史刘墉呢。据说这次去齐鲁查案子,刘墉才是背后的真黑手,钱沣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角色。”

    飞卢之前在齐鲁操盘了整个事情,大把的银元从汇通银行送到官府,仅是藩库就填补去了三十万银元呢。

    亏得之前国泰受到信后还想着从齐鲁的商家那里借来一些银子填补藩库,也不想想商家手中的银两是什么成色?

    那既不是银元也不是成色十足、色泽明亮的官银,这不是明白的叫人知道有猫腻么。

    不过飞卢虽然成功的帮衬国泰过了这一劫,可为了填补齐鲁官府的亏空,汇通银行也足足送进去了上百万银元。

    上到齐鲁藩库,下到县里头的县库,整个齐鲁的汇通分行储银都要为之一空了。

    而且刘墉还在,那短时间里真的很难要回来。

    “刘墉?不怕。藩库里没银子和把藩库的银子高息借给汇通银行了是两码事。 ”

    赵亮要的只是不砸汇通银行的招牌。

    飞卢立马明白过来,的确,这是两码事。

    摆了摆手叫飞卢下去办事,赵亮在房间里有想了一会儿。“这刘墉……”

    实在不行还可以叫他肉体消失的么。

    毕竟是左都御史啊,绝对的朝廷大佬了,被叛贼刺杀,天经地义。

    虽然这个在后世名气很大的刘大人,其真实政绩远不能跟他爹刘统勋相比,但也是一条大鱼。

    死了后也总能叫天下人震动的。

    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01章 一举两得)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二百九十九章 坐在火山口

    到了七月里,刘墉死了,赵亮也彻底的从周家口工地里抽出身来。

    到处都是人头在动,到处都是号子加油声,如果能再多打一些红旗,真就有新中国大会战时候的气派了。

    巡抚荣柱在六月里都专门跑来看了一趟,亲手把地契交给了赵亮,同时跟着荣柱一块抵到的还有一块《德泽中州》的匾额。

    自从黄河决口以来,赵家为中原捐钱捐物,至今已不下十万。再加上其在陈州坐下的这些事,耗费之巨大叫不知道多少人为之瞠目。

    官府自然要表示表示了。

    赵亮看着那牌匾不知道笑的有多甜。好事,大大的好事。这下子又多了一个宣扬的噱头。

    等到事态平息了,等到这些流民难民日后回归旧土了,他赵家的仁义仁爱之名就传播的更远、更广了,自然也一切就都做的实打实了。

    而等到南洋的消息传到他手中时候,赵亮就更加高兴了。

    去年时候,英国的天竺分舰队就进入到马六甲海峡,但因为没有寻找到有利战机,随即又返回天竺还,用以进攻锡兰。

    同时荷兰东印度船队在历经了天竺海域的凶狠截击之后,在西非海岸再度遭遇英国舰队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消息传递到巴达维亚之后,整个城市的荷兰人都在哀嚎。那些个商人全都在祈祷着装载着自己货物的船只能够幸运的逃脱生天。

    虽然过了西非海岸后,前方的直布罗陀海峡是一道更加危险的关口。

    那里也在英国人的掌控中,伊比利亚半岛西侧的大西洋上,游弋着的英国战舰可一点也不比此前的少。

    接着到了夏季里,天竺的英国分舰队袭击了位于苏门答腊南侧的巴东,获得了大量战利品。

    更重要的是,英国人还不走了,他们牢牢占据着巴东。

    这个后世西苏门答腊省的省会,最大的城市,文教、商业中心,苏门答腊岛天竺海海岸最大的港口。位于苏门答腊岛中段的沿海平原上,这里农业和养畜业发达,矿藏丰富,香料、咖啡、烟草、椰干、煤炭和马匹,均在此集散。

    同时这里还是荷兰人控制苏门答腊岛南侧沿海平原的重要节点。

    英国人占据了巴东,几乎立刻就让整个苏门答腊岛南侧沿海地带都脱离了荷兰人的掌控。

    赵亮现在就想跑去南洋瞧热闹。

    不过他还是稳了稳心神,往京城跑了一趟,看了看自己那个从未谋面的儿子是其一,随后他要跟着赵辉一块去河西是其二。

    而南洋么,还是明年再去吧。

    赵辉和陈桐的去处都定下来了,一个是靖远,一个是伏羌。

    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但比起会宁、秦安、通渭等地来却又好了许多。

    至少这俩地方还不算太缺水。

    一个位于黄河沿岸,一个位于渭水沿岸,地势地貌是都很复杂崎岖、沟壑纵横,都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可只要不缺水那就是上佳之地。

    赵亮让赵辉、陈桐在后头慢慢的走,自己带着一队人先往河西去了。

    在他的记忆深处,一个当官的想要升官,那做出政绩就是第一位的。

    所以不管接下来的民乱会对二人造成多大的影响,他们现在第一要做的还是搞好本职工作。

    而靖远与伏羌,一个临近黄河,境内多有矿产存在;另一个地势海拔较高,也没有太明显的矿产特产优势,但境内山地交错,本地百姓多有造梯田者。如果可以,赵亮觉得这两地,一个从矿产着手,一个从梯田着手,都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点。

    所以他要前去那俩地方走一走看一看,顺便若可以的话,他还连带着给这俩人打通一二关节。

    虽然陕甘总督兼理河西事的人是李侍尧。

    可李侍尧要真能拉的下脸来跟赵亮过不去,他也就太没头脑了。

    “怎么样?这一里走来,蒋先生有何感想啊?”

    赵亮对身侧的蒋希宗说道。

    这位前归德知府,现如今已经致仕的蒋大人,实际年龄还不满半百呢,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骤然遭遇此等失意事,心中的憋屈是无以言表的。

    可朝廷不可能寻一不体面的人当官,他能带着从三品顶戴致仕,就已经是朝廷的恩遇了。

    心中是有苦说不出来的蒋希宗,回到老家吴县后也常借酒消愁,人颓废的一塌糊涂。

    但也正因为心里头的不痛快,在接到赵亮递来的邀请后,蒋希宗利索的收拾行李奔来京城了。

    此前赵亮先行一步,他们自从进入到河西境内,那就不止一次目睹了军兵官府对当地天方信徒的压榨杀戮,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清楚民间的矛盾已经有多么激烈了。

    这要是真有一个火星子冒出来,立马就要引炸一大片啊。

    “李侍尧也是积年干吏,怎会如此不智?”蒋希宗也是摇头不解。

    “我现在都怀疑朝廷是不是在有意的逼反他们!”

    赵亮手指头点了点不远处的几个人,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平定了接下的一场民乱后,陕甘总督李侍尧不仅没有受到惩处,反而从陕甘这种贫瘠之地跳去了满是膏腴的两广了。

    这事儿可就透着古怪。

    作为河西最高军政长官的李侍尧,他难道不需要为民乱的发生负责人吗?

    然后就负责到升官了?

    “未尝没有几分可能。 ”

    “自古教匪难除,尤其是天方信徒,如是魔怔了般,斩之不尽,杀之不绝,偏又极其记仇。若不能给予之严厉打击,叫他们知道厉害,日后定会有大乱。”

    所以现在逼一逼,杀得更多,对他们的打击创伤更深,也未尝不是个办法。

    蒋希宗捋着山羊胡,越品这事儿越是如此。不看这儿的官儿都只逮着了信徒下黑手,对于汉民却还保持着极大约束么。

    “广明若是不安,现在去为另弟另谋出路还为时未晚。”

    “为何要另谋出路?我弟本就是捐官出身,若不能为朝廷立下功勋,如何跻身高位?眼下河西虽是一个火山口,但我等既已经看破了其中的关键,按方下药,那还能应付不过来吗?”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02章 坐在火山口)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三百章 怎么才能刷出政绩

    赵亮入河西的线路没有走宝鸡,而是沿着泾河从邠州入泾州,之后进入平凉府,先向北绕过了整个六盘山,之后来到盐茶厅,大致位置就是后世的海源吧,再顺着屈吴山向南走,来到静宁州。

    这地方向西北经过会宁就是赵辉要去的靖远,向东南经过通渭就是陈桐落脚的伏羌。

    这俩地方着手点都非常清晰明了,谁去哪儿都可以,没什么孰优孰劣的。

    赵亮稍微迟疑,便决定往伏羌去。

    去到这里先了解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