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亮看着朱濆带来的海图沉默不语。

    这是一幅船帮的‘势力图’,从那些标注的红点上就可以看出,现在的船帮生意已经从原先的闽地一省发展至了江浙和粤东两省了。

    闽地的马尾、同安,粤东的南澳、澄海,江浙的宁波、台州,大员的鹿港、淡水等,还有立在云霄的船场和漳浦的古雷等澳坞埠头。

    跟赵亮没有注资之前相比,这发展势头的确十分惊人。

    不过除在大员的航线是实线之外,在江浙和粤东的航线都还是虚线,尤其是去往江浙的,不仅是虚线,颜色还很浅。

    赵亮当然看得懂这幅图,只要结合朱濆船帮现有的生意,那就能琢磨出个一二三来。

    江浙的生意必然是刚刚开拓出来的,而朱濆跟粤东的生意就稳定多了。之前他手头的粮食都是从粤东购入的,现在又加了项茶叶,那绝对比江浙的买卖稳定多了。而闽地本身的买卖航线是最为稳固扎实的。

    但,“为什么没有去南洋的?”赵亮问到。“如果今后咱们分出一部分力量去涉及南洋,那会怎么样?”

    赵亮发展海上力量所图巨大,日后必然会涉及南洋的,尤其是现在婆罗洲上已经有了一个叫兰芳的存在,他要不趁机去插上去一脚,那就不是穿越者了。

    “你知道婆罗洲吧,据我所知当地有一个叫罗芳伯的,虽然才从粤东渡海过去没几年,却已经深得民望,领袖群伦。”

    “便是当地的土王都要弱其一头。那今后的前程无可限量啊。”

    赵亮在内心里真的是很佩服这人的,短短几年就从一穷酸秀才打拼到大唐总长,还没有半点的得意忘形,这才是真正的牛人啊!

    “如果我们接下来大力发展与南洋的贸易呢?就以婆罗洲为中转站!”那可是自己人。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能减轻闽地这的压力了呢?

    朱濆脸上全是愕然,他根本就没想过往南洋去发展啊。时代的局限性无形中限制了他的眼界,朱濆眼中能看到的就只有中国。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造船购炮

    历史上的朱濆一直到死也没有向外跨出过一步。

    可现在他听赵亮这么一说,心中却是猛的一动。

    向南洋发展?!

    这倒真不是不可以考虑。

    虽然他从没有涉及过,但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吗?

    闽地的海运从本质上来说是分对内对外两大版块的,对内就是指国内的海运,基本上向北不越过长江,向南不越过大员。

    就是江浙、八闽、粤东和桂西东部。

    而对外版块指的就是跑南洋了。那范畴比对内要大上很多,不管是吕宋还是爪洼、马来,再或是暹罗、安南、婆罗洲、高棉、亚齐等国,当然也少不了琉球和日本。

    都在后者范畴之中。

    朱濆此前混迹的是对内这一块,跟对外版块没啥大的联系。

    可他也听说过跑南洋是多么的赚钱,一船货拉过去,换回的就是半船银子。虽然伴随着利润的丰厚,危险也会随之加深许多。

    可下海的人岂有怕危险的?

    只是跑南洋的海船需要比跑国内海贸的商贾更深更大的背景。

    因为满清有过一道禁令,出海的船只是不准携带过多武器的。

    康熙三十三年时就下过圣谕,严禁中国出海商船携带武器。到了康熙五十九年时又重申一遍:“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如地官不严查禁止,致商船仍行私带者,照失察鸟枪例罚俸一年。”

    直到雍正六年时这项规定才有所放宽,但仍规定“鸟枪不得过八杆,腰刀不得过十把,弓箭不得过十副,火药不得过二十斤”。

    雍正八年再进行放宽,可每船带炮也不得过二门,火药不得过三十斤。

    这是叫海商们出洋后等着被人打劫么?

    那点轻微的防卫力,他们连南海的六旗帮都不是对手,如果在海上遇到西方舰船,更是除了束手待毙坐遭行劫外,别无其他选择。

    以至于早期的一名英国船长就这样评价过中国商船:“一只帆船上的小艇都可以毫无困难地对它们进行抢劫。”

    所以吃过亏的中国海商们只能用盘外招,也必须用盘外招了。

    他们一是喜欢集团行动,这样人多就好有个照应;二就是行贿地方官员,私下里多多配置枪炮于海船上。

    而这些就都是需要有大背景、大投入的。

    以赵亮现如今的背景,朱濆当然是能去搞一把的。关系他有,银子他手头也不缺,甚至连红单船这种活力威猛的好船他都有现成的。

    朱濆具备所有往外走的条件,之前他只是没那么想过。

    “这是条出路,甚至能说是最好的一条路!”

    外海那么广大,朱濆只要有本事,他可以尽情的去遨游。其发展空间可比内海运输还广的多,虽然这个时代的中国对外海贸还根本就没能发展起来。

    同时呢,他还能对内对那些看他不顺眼的‘竞争对手们’大大卖一波好出去!

    用最简单的话语来说,闽地每年的内海海运份额就那么多,虽然总额度一直有在增长,但这个速度是很缓慢的。至少是远比不上朱濆船帮的发展速度。

    在一干的既得利益者们的眼中,忽然插队进来的朱濆船帮可不就是一个来抢食的么?

    朱濆要是没有官面上的庇护,那些既得利益者怕已经要对他下手了。

    哪怕现在的朱濆已经有了官面上的照应,那私下里肯定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小磕绊的。

    当然,赵亮是不需要理会这个的,那都是朱濆需要面对的事儿。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么,朱濆需要有这个觉悟。

    现在就来说这个内海的游戏模式,在蛋糕无法迅速做大的情况下,忽然的插进来一个抢食的,一干老前辈如果不想继续的损失下去,又没办法彻底的将新来的抢食者给掐死,那唯一的办法就是限制抢食者的生长发育空间。

    这也就是赵亮前头所说的红线。

    可朱濆这个抢食者要是突然间转移注意力向南洋去了,在瓜分蛋糕的聚餐中,只保持着一个适当的份量,这身上的压力可不就立马就小很多了?

    没人会继续跟这样的一个存在不对付的不是?

    甚至在南洋贸易上他还能跟闽地的一些大海商们交换利益,闽地始终是有对外海贸的传统的,这样一来他自身的活动空间就更能扩大许多……

    “红单船以粤东顺德陈村所制为第一。最大型号可载重五千担,号50万大,每艘造价约三千两上下,可载炮二三十门。如果都装载千斤及更大之铜铁炮, 一船所需银两恐不下三四万两。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船还是炮,都需要等!”

    朱濆看到赵亮提及南洋时候的振奋,忙为他泼一泼冷水降降温。

    红单船他是有,火炮他也能买进来,可要想彻底的武装一艘红单船,那所需银两可就比单单制造一艘红单船大的太多太多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时间是等候,尤其是炮,你再强再大的关系也不能红果果的亮出来不是?想要到位那必须等很长时间。

    红单船上的大炮又都是千斤甚至是两千斤起的重炮,威力巨大,远不是福船、鸟船所配的小炮那般容易铸造。为了保质保量,他甚至都还需要向澳门的洋人下单……

    “那也要搞。”赵亮大手一挥,银子算个屁。

    “你就放心的去施展,银子不够了只管来说。”

    赵亮的口气不是一般的大,可朱濆知道眼前这位真的是不缺银子。在他的想象力,自己只凭着他赵大爷的面子就能赚那么多,赵大爷自己本身又能赚多少呢?

    “但是有一点,我只要真正的好货。日后海船放出去,它可以被风浪打翻,也能被优势海盗给围攻打下,但它绝不能自爆自沉,我花那么多的银子绝不能买一船的烂渣。”

    这造船购炮明显是一大有油水的勾当,赵亮不介意朱濆在其中捞一点小好处,但朱濆绝不能那他当鬼来糊弄。

    “这事儿您放心。朱某能一步步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做事规矩,有分寸。”他这么可能得罪了这位赵大爷呢,人家是什么身份,一句话就能把他打成汪洋大盗的。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掉进钱眼里的柳氏

    就在赵亮跟朱濆在谈事的时候,柳氏也急匆匆的把萧娘子寻了来。

    很碰巧,这几天萧娘子人在陈州城里,因为她跟柳氏合伙开的洋货铺开业了。

    是的,洋货铺。

    那就是从岭南直接送回来的舶来品,像什么座钟、怀表啊,还有珐琅器和香水,乃至红白葡萄酒和一些精美的玻璃器品,以及内地很少见的洋布。

    主要是绒布和毛料。就比如华丽绒,那玩意儿在广州都要九两银子一匹,来到陈州后,它就更身价倍增了。

    开洋货铺就是萧娘子为柳氏效力后所想出的第一个好招数,可也是一直筹备到现在才算完结。

    从联系广州的起点,到从那边拿货回来,这可都需要时间。

    而且这洋货铺也不是只准备开一家,陈州府又不是什么经济繁华之地,真正赚钱的地方在朱仙镇、在周家口,在赊店,在开封河洛这些达官显贵巨商云集的地方。

    当然大运河一线更加的繁荣,可就柳氏的小身板,她根本就挤不进去。

    那里早就有人卖洋货了。

    也就是在中原这种空白之地还有作为。

    萧娘子这段日子可谓是尽心尽力了,谁叫她被圈住了呢。赵亮用她儿子的前途做诱饵,萧娘子舍不得那个官字,便是只能为柳氏当牛做马了,再苦再累,她也一个多余的字都没多说过。

    反而是全心全意的为柳氏筹谋。

    就比如那后续要开启的一家家分店。

    在中原贩卖洋货,这还是个没怎么被开发过的市场,她们能抢先一步却不见得能步步领先。

    因为康莞才是赵家真正的少夫人。她要是横插一手……,呵呵。你看那远在广州的起点会拜哪家的庙门?

    所以抢先一步是不成的,必须抢先很多步才行。而且还需要柳氏在赵大爷那里多下下功夫!

    之前不管是选店铺还是招募掌柜的跟伙计,对外宣讲的由头都是百货铺。

    萧娘子的装扮还是一如既往的老气,不紧不慢的进了屋,第一眼就看到柳氏一副焦急与欣喜交织的模样。

    这肯定是有好事了。

    萧娘子心里头这样想着,面上还是不急不躁。

    不过很快她的脸色就绷不住了。

    柳氏你什么样的肚量你自己还没点数吗?

    疯了吧!

    现在竟然想着去海上分一杯羹?而且这赵家竟然还有海上的生意,她之前还以为只有洋行呢。

    “你有钱吗?”萧娘子问。

    只这洋货铺一项柳氏就把手里的银子花的光光的,这还是因为赵亮又给她了一万两。

    “我是没钱,但我男人手里有钱啊。”柳氏眼波流转中满是得意。哪怕赵亮给她的银子不多。

    “再说了,我又不是去跟赵大爷去争食儿。只是从那朱濆的手下拿两艘船,用来转运货物。”

    赵亮给她说过,很多闽粤的海船都只是抵到江南,然后货物就交给江南的船帮运送了。

    因为南方的海船多不适合在北方海域行驶——北方沿海海域多有浅滩,适合平底的沙船航行,而南方的海船则多是尖底船。这种船很适合破浪而行,适合深水区域。

    柳氏不懂这些。

    她觉得自己也不需要懂。

    她只需要知道她家的男人在听到她也想从海路上恰饭的时候,结合她弄出的洋货铺,就给他出了个点子——从闽粤弄船直通到长江。

    长江的水深还是很可以的,江宁以东江面万吨轮都能航行,更别说几百吨的小木船了,如此的不就能跟大姑父把握的船队接上头了么?

    当然二者现在的力量都很弱小。

    大姑父掌控的内河船队发展势头很不错,但时间到底还短,南下汉江的计划都还没打好,也就是在沙颍河上闯出了一点名头。

    而柳氏更才准备扎进那摊浑水中,赵亮给了她一万两银子,就算有朱濆的帮衬,柳氏也只多摆弄起三五艘小船。

    但什么事儿都是要一步步来发展的不是?

    赵亮并不急。

    柳氏难得的有了主动性,虽然这路不好走,甚至很可能赔钱,可赵亮也乐得出这笔银子。要知道他对朱濆可也不是一百个放心,只是困于实力有限——想掺沙子都没沙子可掺,不得不‘信任’罢了。

    柳氏如果能折腾出一片天来,那对朱濆未必不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