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末玩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宋末玩三国-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件事情最关键的便是这三十万辽人兵马,于此时而言,这些辽人兵马正为金人死仇,三年之后却又成了金人的爪牙。
    若宋人此时选择同金人开战(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吸引得金人大军南下,如此金人必定无法迅速平定内乱。
    最最起码的一点,北宋必然不会如此轻易灭亡。
    只要过得三五年,待到耶律大石稍稍壮大,三国之势已成,便谁也休想轻易灭了谁。
    不过宋国朝廷上多位猪头,无人能捕捉得此战机。王叶虽然设下妙计,也不知道这群猪头能不能反应过来。
    这群猪头且不去说他。
    唯有耶律大石心知此事关乎辽国国运,又深知金人勇猛,便不得不将家底悉数压上。
    当下双方便于杀虎口前拼死厮杀起来。
    有得此关卡在,马军自是无用。完颜娄室便命士卒弃马改为步卒,又于附近山中伐得巨木,造得云梯上百架,便驱动士卒蚁附攻城。
    要说金人到底彪悍!不管马上马下都是一样!
    待到完颜娄室军令一下,士卒便以伙长领先,口中衔刀,一手举盾,一手扶梯,便朝关卡之上爬来。
    关卡之上的辽卒以弓箭相射,以西瓜大小的羊角石相砸。
    攻城这种事情却是残酷的很,一旦上了阵来生死全由天命。
    试想一下,梯子就那么些,又是狭窄无比,士卒上了梯子之后,虽见得对方弓箭射来,羊角石投来,却也无法闪避,只能靠手中薄弱的盾牌硬顶。
    弓箭还好说,盾牌能顶得一阵。唯有这种羊角石,却是狠辣无比。
    西瓜大小的石头原本就有得数十斤,再加之辽人准备石头之时,专挑那种带棱带角的羊角石。
    金人盾牌一旦为羊角石所砸中,且不说石头的重量盾牌顶不顶得住,金人顶不顶得住,即便石头上的棱角,也能轻易将金人手中的盾牌砸裂。
    双方攻守得半晌,城墙下已然留下不少尸体。
    于金人说来,正有“上官死,下官殉。”这条变态军规在,见得冲在前头的伙长毙命,身后的什长自知必死。
    死在自己人手里什么也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多少还有点抚恤。
    既然如此,便只能拼死向上攻打。
    什长如此,伍长自然也是如此;伍长如此,下面的士卒便不得不如此。
    很快,关卡数处已然有得金人爬上,正挥刀同辽卒厮杀在一起。
    好在如今的辽卒已然不是天祚帝当政时候的模样,虽则见着对方已然等城,却也不敢擅自撤退,只一面拼死抵抗,一面朝后面呼喊援军。
    为激励士气,耶律大石也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只领亲卫往来接应。
    双方攻打得一日,金人也曾数十次攻上得关卡,却又为耶律大石所击退。
    待到日近黄昏,金人也只得撤兵!
    好在耶律大石领得四万余大军前来,士卒到是管够,当下便将旧卒撤下,另换上生力军以为防守。
    完颜娄室于阵后见得此状,心中又是大惊!
    今日麾下有没有尽力,完颜娄室心中自然是清楚的很。
    只是想不到对手竟然也如此顽强!
    复见得关卡上旗号全变,想来对方人马甚多,可以随时替换。
    完颜娄室心中忧不已,想来攻下这杀虎口,并非数日之功。
    若是拖延日久,只恐南京道诸军已然饿死!
    虽则如此,到得第二日,完颜娄室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领兵攻打。
    却说完颜斡鲁于南京道分兵就粮,然则到底并非长久之计。
    眼见着十数日已经过去,各州府粮草将尽,然则救兵尚且未至。
    若再不将兵马聚拢,只恐以后士卒就没体力行军,更没机会聚拢了。
    事已至此,完颜斡鲁恶从胆边生,一面领军南下,一面诏令各军前来聚集,赫然侵入得宋国河北东路,便将雄州等地劫掠一空。
    劫掠宋国,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待攻占得雄州,夺得粮草万余石,这货也不敢再度南下,只引军撤回新城。
    一面靠着这些劫来的粮草度日,一面苦等接应兵马东来。
    自当年宋真宗同辽人定下檀渊之盟以来,河北东路已然近百年不闻战事。
    如今战事骤起,竟然让金人攻入了境内!虽然对方并未屠城,只劫掠得粮草便主动离去。到得也算近百年来宋国第一次被人入侵,这又是何等大事?
    当下地方官员赶紧飞报汴梁。
    当日金人以析津府相赠,童贯便向汴梁报捷,奏折中只言复燕已成太半,其余诸州县旦夕可下,却半字也未曾提及金人。
    宋徽宗见得前次两番复燕事败,原本已有收兵之意。
    只不过如今王黼用事,这货借复燕之名,命百姓按人头交“代丁钱”,旬日间得钱六千二百万贯。复燕之事犹在,则这些钱犹自由其掌管;复燕之事若寝,则这些钱当输入国库。既然如此,王黼又岂肯轻易放弃这个搜刮民财的名目?
    并且除钱财之外,王黼尚且借此设立了一个经抚房,将枢密院的职权扣出来了一大块。权力到手了谁还肯还回去?
    加之童贯一再请求,蔡攸又于一旁说情,王黼便以巧言掩饰,替童贯这货争取了一个继续复燕的机会。
    虽则如此,若因复燕之事需要朝廷再派兵马前去,那自是再无可能。
    王黼这才给了童贯一个机会,谁料得这货竟然马上回报了一个惊喜!
    童贯当初十万兵马复燕未成,如今只得数千残兵,竟然变攻破的萧干,占据得析津府?
    得此喜讯,王黼自然是赶紧向宋徽宗报喜。
    宋徽宗闻得此事,心中也是欢喜不已。
    自太祖太宗以来,列位先帝无不以复燕为念,谁料得此事竟然成就在自己手里!
    如此大事,又岂能不贺!
    当下宋徽宗便厚赏了参与复燕之议的诸大臣,命钦天监择得良日,又命礼部准备诸般事宜,欲要亲往太庙朝列祖列宗报喜。
    即便民间祭祖亦是大事,更何况天家?
    这钦天监也算奇葩,东挑西选了一番,索性便替陛下省点开销了!
    如今已入腊月,正近新年。
    反正过年要祭祖,何不就将两事合二为一。
    当下钦天监便奏禀道,正月初一正为吉日。
    宋徽宗闻言不喜!
    新年祭祖是例行祭祖,若于例行祭祖之时顺带禀报此事,未免太过儿戏,便命钦天监另行择日,且必定得在年前!
    如此大的喜事,宋徽宗实在是不肯再等了。
    钦天监也自无奈,如今年关将近,再有得十来日衙门即将停印,官家也是一样。
    只不过这十来日里面要么犯二黄,要么犯三煞,却一个好日子也没有!
    唯有圣命难违,钦天监便也只得硬着头皮奏报腊月二十二。
    旧例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夜,到得此日衙门便不再办公。皇帝祭祖又是何等大事,正需要诸衙门出力,总不能挑个大家都放假的日子吧!
    看看到得腊月二十,祭祖诸事已然准备得妥当。
    然则就在这一日,便有雄州地方官员告急文书前来,只言金人悍然南下,引兵攻打雄州,奈地方文武得力,幸保雄州不失,却让彼等劫去得粮草万石。又言如今地方空虚,只恐金人去而复至,便请朝廷速发兵马,以保守地方。
    文书到得银台司,自然第一时间送到了王黼手中。
    王黼见此文书自是大惊!不是说童贯已然攻占析津府,不日便能收复燕地全境么?这金人又是哪里跑出来得?
    若是兵败这种小事王黼还敢遮掩,如今人家都打到国内来了,此时又如何能瞒得过官家?
    且王黼同童贯的关系还没好到这一步,自然不肯替其遮掩,便赶紧将告急文书奉于宋徽宗。
    宋徽宗虽然昏庸,却并不糊涂,见得此告急文书,便朝王黼问道:“析津府若在童贯手中,金人何由南下?想来析津府已失!”
    王黼不能对。
    新得析津府,宋徽宗正要告于太庙,谁料得得来快,失去也快。这边典礼才堪堪准备完毕,那边析津府得而复失,却将宋徽宗架于半空中下不得台来,又让其面子往何处摆?
    当下宋徽宗便继续开口道:“金人既然南下,依汝之意又当如何?”
    王黼沉吟良久,便开口道:“以臣之计,当速发京城禁军,北上守卫雄州。”
    京城禁军一动,此事必定传扬得天下尽知!
    如今自己刚刚才被金人打脸,遮掩尚且来不及,这货竟然想传扬得天下尽知?
    宋徽宗大失所望,王黼果然只懂财货,不懂军事。
    喝退得王黼之余,宋徽宗又密令侍卫召蔡京相见。
    待到蔡京入见,宋徽宗复以此事相询。
    蔡京便开口道:“老臣请借告急文书一观。”
    宋徽宗自无不可。
    蔡京看完文书,便抚须笑道:“此乃小事,陛下无需忧心!”
    宋徽宗这下高兴,便开口道:“元长所言何意?”
    蔡京赶紧开口道:“禀陛下,以老臣看来,此告急文书半真半假。如今天寒地冻,田地之中并无粮食。金人又何由劫去得万石粮草?想来便是破了雄州城。金人既能破得雄州城,据城而守自然不是难事,必定是主动撤军而去。金人既肯主动撤军,南来者必非有图谋我国之心。”
    金人不是前来攻打就好!宋徽宗赶紧开口道:“元长所言甚是!然则彼等又何由前来夺粮?”
    蔡京便开口道:“正如老臣前言,如今天寒地冻,田地之中并无粮草。想来便是金人缺粮,便不得不前来劫掠一番。此事陛下可至书金主,且问其讨还便可。”
    宋徽宗便继续开口道:“童贯既得析津府,金人又何由出现于南京道?”
    蔡京便开口道:“年来老臣但闭门读书,未曾预闻朝廷大事。此事陛下当问于童贯。”
    听得蔡京此言似有几分抱怨之意,宋徽宗也不肯追究,便开口道:“只恐金人去而复至,如此又当如何?”
    蔡京闻言微笑,便开口道:“此事倒也甚易!如今童贯既然伐辽,陛下当以兵马助之。”
    宋徽宗闻言大喜!
    自己正要太庙祭祖,谁料得金人南下侵宋,算是给自己狠狠地抽了一耳光。
    如今于宋徽宗而言,首要之事便是如何遮掩此事。其次便是如何防范金人再度来袭。
    有得蔡京此语,宋徽宗已知当如何行事。
    当遣兵马北上,名为助童贯复燕,实则屯兵于雄州附近,以备金人再度南下劫粮。如此一来,既能守卫得雄州,又能遮掩得此事。

第382章 原来坑的是金人(五)
    蔡京一番话,宋徽宗终于有了决断。
    自己面子要紧,祭祖自然照样进行!
    且一面宣扬伐燕事捷,一面又以遣兵相助为名,便于河北东路调拨得三万余军马北上,护卫雄州等地,以防金人再次南下劫粮。
    南京道无缘无故跑出一堆金人来,此事自然要问童贯要个交代。
    宋徽宗又使身边的翰林学士拟定诏命一封,向童贯询问此事详情到底如何,其中自然也有问责之意。
    使者一路北来,堪堪到得雄州附近,便闻听得金人已破南京道,宣帅已然领兵撤往紫荆关。
    于此使者自是大惊,赶紧往河北西路折来,自倒马关入得蔚州,转道飞狐才到得紫荆关。
    当日用天机老人之计,童贯兵不血刃便占据得析津府,几乎将整个南京道揽入怀中,此时童贯自然是志得意满。
    谁料得后来变故陡生,自己不过是拖延了对方几日粮草而已,金人竟然翻脸相向,好不容易到手的析津府竟然得而复失,又赔上了易州、涿州二地。
    接下来事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完颜斡鲁攻打紫荆关不得,便绕道居庸关而来,欲要前后包抄自己。虽则如此,金人犹嫌不足,尚且由中京道发得许多兵马前来报复。
    若不是耶律大石忠心,一面替自己堵住居庸关的完颜斡鲁,一面于杀虎口堵住后续的金人援兵,自己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这群金人也太较真了!自己不过吓唬吓唬,要挟要挟而已,这群王八蛋竟然一言不合就动刀子!报仇不得,竟然大发兵马前来。
    一次随意之举,几乎便造成了两国开战!擅开边衅那可是死罪!
    这还是小事,麻烦还有更大的。
    自己方才上表报捷,转眼间便被金人打脸!
    打自己的脸倒是无所谓,唯有陛下的脸被打了,事情就大条了!
    陛下对文官仁厚,对武将却一般般,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苛责。
    今日惹恼了陛下,若不能短时间内替其挽回面子,只恐自己他日必然没有好下场。
    待退守得紫荆关后,童贯正惶惶不可终日,也曾几番问计于赵良嗣。
    于赵良嗣而言,此时已隐隐察觉得不妥。
    以天机老人的手段,若其果然定下此等计策,必然没有出意外的可能。
    如今既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