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的心思自己也明白的,这数年来朝廷便已经吞并得如许大的辽国,虽则将四京之地,数千万民众吞入腹中,却一直未曾消化得尽,腹内尚且有得许多辽人为乱。
以朝廷说来,当务之急便是肃清内乱为上。
若自己胆敢擅开边衅,引动得金夏两国开战,虽则朝廷兵力强盛,倒也不曾惧怕夏人,只如此一来,必误了朝廷的安内之计,引得金主大怒。
到时候朝廷大军在外于夏人征战,腹内的辽人再乘机兴风作浪,万一因此国势有所反复,即便金主肯饶自己,自己有哪里有颜面苟活?
见得天祚帝往夏国逃来,完颜斡鲁不由得心急如焚,当下也不敢再顾惜兵力,只日夜兼程往前追来。
如此日夜行军,常恐有覆军之灾,底下诸将自然不肯,便再三劝谏。
成败在此一举,完颜斡鲁心意已决,自然不肯听从,只反复催动大军前来。
好在这货于军中威望颇重,故此金兵虽有怨言,也不得不遵命而行。
只三日间,金人便已经到得东胜,便闻听得有辽人引军袭击得夏人,故此如今夏人已然遣得重兵谨守边境,且欲要寻辽人报复。
完颜斡鲁闻此欣喜若狂,乃仰天大笑,高呼道:“天助我也!”
诸将也便放下心来。
前面数日火速行军,大军已然疲惫不堪,再闻听得此喜讯,蹦紧的弦一旦张开来便不可复回。
完颜斡鲁见状也没有办法,便不得不领大军于东胜休整得一日。
要说天祚帝果然气数未觉,金人到得东胜,这货刚好汇合得耶律大石大军,离开东胜往南京道而来。两军最近的距离不过六十里,也就几个时辰的路途。
就有得金人这一歇息,平白地又将差距拉开了一天。
接下来完颜斡鲁便领大军沿着天祚帝踪迹而来,待到得云中府,便得城内金兵前来禀告详情。
完颜斡鲁闻言又惊又喜。
喜得是天祚帝果然往这边来了,且麾下不过三千人马,距离自己不过一日路途。
惊得是观天祚帝行踪,想必正要往南京道而去。南京道如今正是辽人的地盘,自己又依稀闻听得萧干正于南京道内大举征兵。
若让天祚帝同萧干汇合,其势复振,只恐大事必起反复。
虽则如此,完颜斡鲁也不敢再度日夜兼程赶路。自己麾下虽然彪悍,却也不得不小心行事,历史上阴沟里翻船的事情多了去了。毕竟对方平白无故地多了三千士卒,情形不明,自然是小心为上。
前文已经说过,马军若要保持得七成战力,每日间行军大约在一百二十里。当下完颜斡鲁也只敢命大军每日间行进得一百五十里,如此一来,只需数日便能追及得天祚帝,且大军战力无需太过折损。
却说耶律大石也是精细之人,原本便已经料得背后定当有金人追来,故此便早早于后方留得斥候。
当下便有斥候将此等情形飞马来报,天祚帝闻言大惊,正要催动耶律大石日夜兼程赶路。
然则耶律大石早有计较在此,又岂肯如此冒险行事?
后面的金人快,耶律大石便也快,后面的金人慢,耶律大石便也慢。
两波兵马只一前一后火速往南京道追逐而来。
第323章 群英汇聚(二)
又过得两日,两支人马前后脚已经到得怀安,眼看着再往东去五百里便到得居庸关,完颜斡鲁也不由得着急了起来。
若是天祚帝逃入南京道,一则恐彼同萧干大军汇合,二来当初金主曾同宋人有约定,将南京一道尽数付与宋人。
夏国同朝廷并无邦交,自己尚且不敢擅入。如今宋人同朝廷正好得如同蜜里调油一般,且彼等正出动大军征伐南京道,又岂肯轻易让自己领兵进入?
自己若是强行得来,其后果犹胜无令入侵夏国。
以此说来,一旦天祚帝入得南京道,便能逃出自己追逐。
这数日以来,完颜斡鲁已经提快了行军速度,犹自未曾追及得辽人。见得此状,完颜斡鲁心里也很明白,想来天祚帝等人业已发觉得自己踪迹,正在拼命前来。
可惜越靠近居庸关,完颜斡鲁便不得不越加小心。
自己虽有得近三万大军,南京道可是有萧干十数万大军,若自己再冒险赌一把,大军日夜兼程追击,又刚好萧干已经领得大军出得居庸关,到时候可真的是匹马不得北还了。
虽则如此,好不容易追逐上了天祚帝的踪迹,完颜斡鲁也不肯轻易放手。
当下便命完颜照立领得三千精锐,携带得三日干粮,日夜兼程往辽人兵马追来,欲要以这三千兵马为弃子,迟滞得辽人大军。自己又催动大军火速前行,欲要于居庸关前擒拿得天祚帝。
这一招果然有效,完颜照立只催动兵马日夜前行,这才过得一日,远远地便见着前方数里外正有大队辽人在火速逃命。
再定睛细看队伍之中的帅旗,正是天祚帝的五爪金龙旗。
完颜照立见状心中大喜,虽则这一日一夜不眠不休的行军,自己麾下战力已疲,往日里十成的战力,撑死能发挥得五成出来。然则完颜照立全然不惧,只催动三千兵马火速扑来。
眼看着再过得几日便可入得居庸关,重振辽国尚有希望,天祚帝的心情也一日好似一日。
这一日大军照常前行,天祚帝正在与随行的宠妃调笑,谁料的猛然间听得后方一阵喊起,无数金人已经策马急冲而来。
天祚帝见状自是大惊,只挥鞭于马臀上狠狠鞭得一阵,斜转马头冲出队伍便欲要再度弃众先逃。
耶律大石要将天祚帝这只猪仔卖于宋人,早已经在防备这货单独逃跑,如今见得此状,赶紧命得数十心腹前去追赶天祚帝,护着其往居庸关而逃,自己则赶紧领着大军催动马速向南而转。
但凡骑兵追逐,逃的一方若不肯认输逃命,有胆量回头交战,从无就地转身的道理,除非活的不耐烦了。
以骑兵而言,最大的依仗便是马速。哪一方已经将马速提到最高,便能占据绝对的优势。
追击的一方策马前来,轻轻松松便能将马速提上来。而被追的一方若要原地转身,便得先行停下马匹,再度拨转马头,一个不好刚好停马的时机已为追方所及,没了马速为依仗,便与步兵无异,结局自然便是一场骑兵对步兵的屠杀。
要知道成千上万匹战马一起前行,却也不是一时半会便能停下来的。若是平日里快速行军,则往往是先命信使从后至前传递停兵军令。待到后军先行收步,然后才是中军,最后才是前军。
若是反过来的话,前面的人已经收马停步,后面的人犹自在纵马前行,大军必定会乱成一团不说,往往还会自相践踏造成死伤。
更何况从后至前传递军令颇费时间!
即便运气好,大军已经拨转得马头,然则若要提起马速少说也得数十丈距离。若在这段距离内两军开始交战,被追的一方也会落入极大的劣势。
故此耶律大石赶紧领兵往南边转来,欲要绕一个大圆后,前来追咬金人的后尾。
见得辽人兵马南转,完颜照立瞳孔一缩,赶紧催促大军相更着南转,继续朝耶律大石兵马后尾咬来。
这里先来科普一下轻骑兵的马战!
后世的电视里面,不管轻骑兵还是重骑兵,但凡两队马军交战,往往是双方迎头冲锋,一番冲杀后两军皆破阵而出,整队后再度冲杀。然则这纯粹是瞎扯!
迎头冲锋的轻骑兵马战有没有?有!但是极其少见!
要知道轻骑兵冲锋的速度高达六十到七十公里的时速,双方同时冲锋,其相对时速便为一百二十公里。
看过车祸的人都知道,如此速度下,只要双方稍有碰撞则必然是同时重伤乃至死亡。
且以如此速度算来,战马长度约三到四米,两马交错而过的时间便只有0。2秒,而人类从反应到做出动作所需时间至少也是0。7秒。
也就是说马上的战士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动作,即便看到对方的刀锋迎面而来,你也根本没有时间闪避。
如此情形下,除了盔甲的锋利程度,装甲的防御程度外,战士的身手、技术、体重等全然没了用处。
谁会死,谁能活,全看运气。
且不管双方人数差异多少,一旦如此冲阵,死伤比都极其接近一比一。
但凡战争,双方最求的都是以自己最少的损失造成对方最大的杀伤,谁肯接受一比一的交换比?
正如前文所说,交换比一比一的呆仗没人肯打!
若是两队轻骑兵迎头冲杀,除非两种情况。
一种便是双方都在放胜负手了!都希望在短时间内靠高额死伤来吓阻对方,逼迫另外一方逃跑。
另外一种便是骑兵军团作战,双方都有得数万人马。无法缠斗之下,便不得不相对冲杀。或者是一方骑兵有得数万,另外一方避无可避,不得不迎头冲阵。
依照常规战术,但凡双方都为轻骑兵,且人数都不是太多,则往往是缠斗为主,依靠己方的骑术优势来给对方造成杀伤,极少会有这种相对冲杀的场景。
其实轻骑兵交战,又岂止是相对冲杀少见,即便连动刀枪都少见,因为他们有更好的武器…弓箭!
实在是双方速度都差不多,你若不用弓箭,但凭刀枪近前肉搏,人家也可以领军游斗,不给你靠近的机会,只以弓箭制敌。
找死也没有这种找法!
但凡两队轻骑兵追逐,不用说自然是后面追赶的一方占据极大的优势,以弓箭而言,自然是朝前射箭颇为方便,一则众人平时便是如此练习,二则准头也更好,三则能一边射箭一边靠双腿控制马匹。
于此同时,逃的一方自然是极大的劣势,回身射箭本身就不方便,回得头来又无法控制马匹。
此事便正如后世超视距导弹未曾发明之前的空军缠斗,二者都是靠高速机动,都是靠远程攻击。
但凡熟悉传统空战的人都知道,若要获得主动权,便得想办法咬住敌机的尾巴,一旦咬住对方尾巴,便已经有得七八分胜算。
轻骑兵缠斗也是如此,双方都是以自己的骑术为依仗,想尽一切办法来咬住对方的尾巴,如此一来,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在后面发箭射杀。
你若站在高处看着下面两队轻骑兵缠斗,那情形必定是有趣的很。只见得下面双方都在不断的画圆,不断地寻找对方的尾巴。
故此便有得前文一幕,见得金人兵马前来,耶律大石领大军催动马匹之余,复南转折回,欲要去咬金人的尾巴。
而完颜照立见得此状,也赶紧催促兵马相跟着南转,继续咬尾追来。
如此情形下,双方拼得便是战马的体力,拼得便是战士的骑术。但凡战马乏力,骑术不佳而落后者,必定是死路一条。
第324章 群英汇聚(三)
当初完颜照立陡然见得天祚帝大旗,便也不顾自己三千人马已经连续行军一日一夜,只命众士卒换过战马后便朝前扑来。
这也不是完颜照立嚣张,实在是有现成的套路。
金人自兴起以来,大小也曾与辽人数千战,积累了不少经验。
总结起来就是一条,欲到天祚帝随便打,欲到文官放手打,欲到武将小心打。
若是天祚帝领兵,金人只需要拼死一冲,按套路天祚帝必然弃众先逃,接下来必然是辽军大溃,金人只需要等着打扫战场便可。
同宋国邻居已久,辽人文官已经深受宋人官场所毒害。若论诗词歌赋,自然是信手拿来,若论起战事,那也是精通的很,可惜全是纸上谈兵。
故此辽人文官领兵,初时倒是诸般事物都按照兵法来,该放步卒的地方放步卒,该放骑兵的地方放骑兵,看起来威武无比。
然则一旦交战得一阵,需要临机决断了,辽人文官的短处便暴露了出来。
牌虽好,牌技差照样没用。
金人只需要几次袭扰,辽人大阵必乱,自可以乘机破之。
唯有遇到辽人武将领兵,上面没有天祚帝同辽人文官制肘,金人便得小心翼翼,以防阴沟翻船。
也正是因为如此,金人只用得数年便夺得辽人四京之地,然则面对境内辽人的小股部队却一直不能完全清剿。
见得的天祚帝帅旗,原本就已经有得八九成胜算,复见得耶律大石的将旗,那胜算便增加到了十分。
对方主帅既为天祚帝,将领又为文官,如此岂有不胜之理?
虽然麾下兵马已疲,而辽人经过一夜休憩刚刚上路,正为生力军,完颜照立也悍然领兵扑来。
果然如同自己所料,大军这才稍稍出动,前面辽人军中已然逃出得一骑,紧接着又有数十骑出列前去护卫,想也不想自然是天祚帝这货又一次弃众先逃了。
完颜照例心下大喜,按照老套路,辽人大军即便不溃也必然逃跑,必无返身抵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