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皇宫,他在街上找了家上档次的酒楼饱餐了一顿,菜肉都只往贵了点,还打包了一大份上好的生牛肉,但没有付钱,因为他没钱,也不需要付钱。
骑着大黑马路过一家马料店的时候,他就骑在高头大马上,呵斥店家快些拿包上好的马饲料出来。
店家一看他那装束,忙屁颠屁颠地亲自打包送了出来,还极其眼热地拍了拍大黑马的硕大屁屁,连声称赞:“好马!真是一匹好马呀!”
黄重真打开包裹的一角,用鬣狗般敏锐的鼻子嗅了嗅,便轻轻点了点头。
却并未听懂店家的言外之意,轻夹马腹便继续向着城东大道溜街,徒留拍马讨赏的店家在风中凌乱。
最终,黄重真东城门口的武器摊上,顺走了一柄上好的厚背大砍刀。
堂堂沈阳城内竟接连发生如此明抢之事,那些隶属于某些旗人的商贩,自然是无比愤怒的。
但是,当看清楚了重真身上那套奢华的铠甲,以及他背上的长弓和手中的长矛之后,便都敢怒不敢言,最终只能自认倒霉地腹诽几句,连小声的咒骂都不敢。
对于这些女真商贩的反应,黄重真自然是无需理会的。
因为在他的认知当中,纵观后金历程,商贾在女真贵族眼中的角色,就跟猪在汉家平民中的作用差不多。
戏演完了,近期所需用到的物资也都置办齐全了。
他黄重真重重地一夹马腹,怒喝一声道:“驾!”
只见大黑马先是嘶鸣着人立而起,旋即又见两只硕大的前蹄堪堪着地,便在城门守卫的瞠目结舌之中,宛如离弦之箭般穿过了城门洞子。
到了城外,大黑马便彻底地撒开四蹄,往东边抚顺关的方向狂奔而去,其速度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顷刻之间就在城外的雪原之中奔出了老远。
就算站在城墙之上看去,也很快便只能看见一个黑点在皑皑的白雪之中迅速远去,马上骑士的那套铠甲,在温暖的冬日之下熠熠生辉,迅速消失在了视线的尽头。
那些受奴酋贴身公公的指派,从而跟踪而至的宫廷细作们见状,相互点头致意之后,就没有继续跟踪过去,而是理应如此地回去复命了。
可谁想,黄重真竟只是往东边奔行了一段距离,在离开沈阳所能及的视线范围之后,就弯进了一条小山道里,并沿着山道来到了山腰。
在那里等待观察了一会儿,确定没有人从沈阳那个龙潭虎穴追过来之后,才七拐八拐地往之前埋剑的那个小山谷行去。
至此,这一次深入虎穴并在老虎头上抓痒的谍战剧本,在他胆大心细的随机应变之中,无惊无险地圆满杀青了。
由极北之林去往关宁的南行西进之旅,也终于完成了极重要的一环。
接下来,黄重真的目标便是穿过辽沈平原至浑河之畔,渡河之后继续南行,抵大小凌河流域,然后西进至辽西走廊的门户——锦州。
再由锦州沿着那条通往山海关的险要通道,抵达最终的目的地——宁远。
说来貌似很轻巧,不过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此行的危险和环环相扣。
但凡有半丝地方出现差错,乃至于表情举止现出一丝一毫的破绽,便会引起那些机警的女真细作的怀疑,更别说逃过奴酋那双敏锐而又犀利的阴鸷眼睛了。
其实,自进入大政殿看到奴酋的那一刻起,黄重真表现得无论卖力还是随意,都从未停止过出汗。
当策马奔出沈阳东城门的那一刻,连他自己都觉得从未有过的后怕,但又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欣喜,更对自己的冒险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谁叫我的上辈子,是在那座‘木陀之城’长大的呢。”
黄重真自嘲却又自豪地笑了笑,刻意放缓马速,调整情绪和身体的状态。
老虎和黑熊轮流着打完猎填饱了肚子,正趴在静谧的雪地上闭目养神,仿佛没有听到哒哒的马蹄声,正在由远及近。
暖阳下的枯枝随着微风轻轻地晃动着,看到这一幕的黄重真,终于彻底地放松了下来。
他翻身下马,走上前去亲昵地摸了摸这两个慵懒家伙的大脑袋,它们才睁开眼睛,眼带笑意和依恋,用脸轻轻地蹭着这个人类兄弟的手腕。
在沈阳花费了大半日的时光,所剩的“时间差”已经不多了。
黄重真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脱下那套帮助自己成功闯荡了龙潭虎穴的战甲,随意扔在雪地之上,用雪搓热了身子,也去除了黏在身上的汗渍。
换上那身由徐文长亲手缝制的麻布劲装汉服,之前的海西女真叶赫部少族长就摇身一变,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汉家少年,谦逊,倔强,有礼。
这种魔法般的换装变身之术,就连对他极其熟悉的黑熊和老虎都看得呆了,用粗壮的手腕蹭蹭嘴角钢针般的胡须,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黄重真起出“汝钦”宝剑,将原先那个快要散架了的爬犁加以修理,就再次套在了老虎和黑熊这两具精力充沛的少年身子上。南下西进之少年,便再次起行了。
到了平坦的雪原上之后,老虎和黑熊欢快地在头前带路,大黑马撒着欢儿跟在后边,在清晰可辨的车辙痕迹上,踩出了一串极富韵律的印花。
夕阳洒在辽沈平原的深处,将这奇特的南行组合的身影,拉得老长老长。
第十一章 唯我黄重真
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为什么,总之这一路上,黄重真几乎都没有碰上什么人烟,便连八旗人的哨骑都不见一队。
他想想也是如此,现在既不是战时,又处于八旗子弟自认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骄横时期,难得今年的天气又特别寒冷,便得以在城镇里的温暖房子里过冬,自然会养出一些慵懒的毛病来。
反倒是黄重真这个纯粹的汉家少年,习惯了风花雪夜,便并不觉得在风雪之中赶路,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
入夜之后不久,天上的乌云便开始遮挡与雪夜情景交融的月亮,温度骤然降低了下来,天空中也开始飘起了小片小片的雪花,然后很快就变成了大朵大朵。
“这狗日的小冰河时期哦。”黄重真忍不住吐槽了一句,看见左前影影绰绰的似乎有个小村庄,便驾着老虎和黑熊驶了过去。
然而走近他才发现,这俨然是个废弃已久的破败村落,那些低矮建筑的形状,透着明显的汉家特征,荒无人烟,沉寂无声。
“奴酋究竟在黑土地上造了什么孽哟。”黄重真愤慨了一句,走到村中发现一座道观倒是维持得还行,确定内外无人之后,便推开道门走了进去。
在道观大殿的中央生起一堆篝火,烤上牛肉煮上雪水,温热的食物与温暖的睡眠,让他健壮的体格和充沛的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等到第二天天将拂晓的时候,便又开启了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的美好一天。
与此同时,一名女真骑兵经过一天一夜的狂奔,终于顶着一夜的风雪,来到了沈阳的东城门外。
“我是铁岭守卫扎尔多甲喇额真麾下的马沙特,有紧急军情需进入城内面禀大汗,还请打开城门。”
扯着嗓子的嘶哑呼喊,打破了雪夜将晓时的最后一份宁静。
但城门显然不是他想开就能开的,不过城门守卫们有的是办法,在几经询问基本确定了他的身份之后,便放下吊篮,将他拉上了城墙。
仔细勘验了他的身份,几乎可以确定无疑之后,那个面对一天前的黄重真连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小旗丁官,还不忘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满脸狐疑地说道:“你真是从铁岭过来的?真是扎尔多甲喇额真麾下的旗兵?”
若换在铁岭,面对这种小旗丁官的无礼盘问,马沙特早就大嘴巴子扇过去了。
然而,这里是他的大汗力排众议所定下的女真族新都,能有资格得以入驻的,除了八旗的嫡系贵族,便只有那些战力极强的猛将亲眷了。
这个狗日的小小旗丁官,也不知道到底与哪个狗杂沾亲带故,竟能捞到城门守卫这种肥得流油,还能狐假虎威的美差。
“这哪能有假?我除非是活腻了,才敢到大汗的眼皮子底下来作假!”
又累又饿的马沙特心中又气又急,却也只能强行耐着性子再次申明,又嘀咕道:“早知道新都的守卫如此森严,就请额真将他的贴身令牌暂借我一用了。”
“替大汗守门乃是我等的荣幸,自然需要小心一些。”
小旗丁官对于这个马屁还是极为受用的,旋又不无炫耀斜睨着马沙特道:“不过你小子长得倒是不美,想得倒是挺美,贴身令牌哪能说借就借呢?
昨日早晨,若非那个自称是海西族叶赫部的少族长,也就是抚顺关守将海耶西的家伙,掏出那枚明晃晃的金牌好说歹说,本官是绝对不会放他入城的……”
“什么!”马沙特听闻此言大惊失色,情急之中竟一把将这个小旗丁官提了起来,喷吐出腥臭的唾沫星子,吼道,“你说有个自称为海耶西的家伙来过了?”
“你做什么?”原本挥挥手就想放马沙特入城的旗丁官,惊怒之中无脑分辨对方说了什么,只顾着尖声喊道,“敌袭!敌袭!来呀!还不给本官拿下!”
原本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守卫们,立刻举着长枪无畏地迫近过来。
就近的驻军似乎也听到了城上的喧闹,人声鼎沸了一瞬,便开始迅速集结。
马沙特情知再跟这个不知轻重的家伙扯皮下去,定会坏了额真的嘱托,若让军情继续延误下去,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会惹得大汗大怒。
想起大汗的无情决然与铁血手腕,马沙特便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冲脑际,情急之中终于再也无所顾忌了。
马沙特一把将手中的旗丁官扔在城墙上,抽出战刀便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咬牙道:“我确有十万火急的军情需要面禀大汗,你信不信我就算现在一刀砍了你,大汗得知了此军情之后,也不会治我的不敬之罪!”
旗丁官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竟也迅速地冷静了下来,沉声道:“你有你的军情,我有我的职责,能否请你略加解释?”
“你口中的那个海耶西,十有八九是敌人假冒的!真正的海耶西,极有可能已在抚顺关战死!”马沙特抽回战刀还刀入鞘,从牙缝里蹦出来了这句话。
“怎么可能!”旗丁官闻言,瞬间便面无血色,差点儿瘫软在了地上。
“你相信也好不信也罢,总之过不了多久,扎尔多甲喇额真的具体战报便会送达,届时你自然就会明白了。至于我,只是额真派遣的先行者而已。”
马沙特说着冷冷一笑,便不顾城头众守卫的惊愣,抬步走下了城墙。
迎头与之碰面了的牛录额真刚巧听见了这番话,也不敢加以阻拦。
就当黄重真面对着阴沉沉的天空,伸了个极其舒坦的大大懒腰,呼吸了一番冷冽的新鲜空气,简单洗漱了一把,便打算再次南行的时候。
沈阳皇宫大政殿内,从凌晨开始举行的女真八旗大朝会,也即将进入了尾声。
朝议的话题,自然便是以黄重真这个所谓的“海耶西”,所提出的有关山海关以及宁远地区的明军动向和企图,作为中心。
这对于有着大量斥候细作,乃至卡伦哨探的八旗贵族来说,简直就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在此之前,包括奴酋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明军的此举嗤之以鼻罢了。
直到经黄重真那么一闹,才算豁然大悟,也真正重视起来。
然而,还是有着许多的女真贵族认为,根本就无需理会明军的这些小动作。
只等明军在所谓的关宁地区,投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再发兵攻打,一举让明军的心血付诸东流即可。
当然,也有不少女真将领认为,既然如此,何不即刻发兵攻克,让正在紧急筹建的宁远以及其余诸堡,连在关外立足的地方都没有呢。
双方各执己见,你来我往,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简直就把奴酋亲定的议政之地大政殿,当作了泼皮吵架的市井之所。
这种局面在马沙特战战兢兢地亲自走上了大政殿,将抚顺关的军情和盘托出之后,终于被打破了。
“一人屠一城,唯我皇重真”,这句嚣张至极的宣言,更将殿上所有的女真人都激怒了。
无论武将还是文职,尽皆义愤填膺,纷纷请愿即刻带兵前往抚顺关,将来犯之敌尽数击杀。
尽管,他们连敌人究竟是谁,到底从何处而来,又有多少,尚且一无所知。
偌大朝议之所,唯有为数不多的几人,仍能保持冷静,黄台吉就是其中之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