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大明辽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数名哨兵提着长剑蹑手蹑脚地接近,待看清楚竟是黄重真这个既能开炮又能治伤的名人之后,便没有示警,也没有出声打搅。

    反而,是被其看似缓慢,实则能够以柔克刚的动作所吸引,心中也蠢蠢欲动起来。

    重真刚舞完一遍,便转身对他们说道:“想学就跟着学吧,都是为了抗击建奴而成军关宁的,没有偷师不偷师的说法,我也很乐意教你们。

    这套剑术名曰太极,非常讲究十分,尔等皆为少年,身手矫健,一旦入门了,定当事半功倍。从头部到膝部,要注意以下几点——虚领顶劲、沉肩附肘、含胸拔背、腰松没胯……

    接下来便跟着我学吧。”

    几名哨兵都是有武术功底的少年,见重真果然又从头开始了这套传说中的太极剑术,便也忙不迭跟着学了起来。

    “第一段:起步,并步点剑,弓步削剑,提膝劈剑,左弓揽步,左虚步撩……

    第二段:弓步平斩,弓步崩剑,歇步压剑……

    第三段:仆步穿剑……

    尔等要记住,剑法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尔等定要融会贯通,便自然而然地能令剑法也活起来,说白了便是灵活运用。

    看清楚了么?好!那便自己耍一遍,让我看看尔等的记性与悟性,到底如何。”

    重真一边放慢动作演示,一边详细讲解,力求点面结合,面面俱到,毫不藏私。

    但与此同时,他又俨然一名严厉的老师,演示完两遍之后便让他们打给自己看,他则从旁指导,但有错误的动作,他便先耐心指导。

    若指导几遍之后还是要出错,入鞘的“汝钦”宝剑剑鞘,便会狠狠地抽打在他们的腿肚子上。

    刚开始的时候,几名哨兵明显学得不伦不类,有种画虎类犬的别扭感觉。

    但是跟着重真学了十几招之后,竟感觉这看似缓慢的动作,实则十分考验人的精气神以及四肢关节的柔韧度还有力度,二十多招后更是觉得是非常吃力,好像这是一套十分深奥剑术那般。

    “太极?太极剑术?我想起来了,那不是我朝道家的绝技么?”

    一套太极剑术好不容易打完了,重真好心好意让他们休息一下,可却有少年哨兵像是蓦然想起,顿时低声惊呼道。

    其余少年也都压低嗓音议论起来:“是啊是啊,据说乃是文武双全的张三丰道长所创,我朝历代皇上都对其有所册封,听说轻易不外传,更难得其精髓,若不然历代皇上也不会一个都没有学会了。”

    “对对对,据说三丰道长就是凭借此等绝技,才长生不老,最终羽化登仙的呢。”

    “那重真是如何学来的?莫不也是偷学来的吧?”

    重真一听这些小混蛋非但不感恩,反而还如此议论自己,当即就来气了,也不呵斥,上去就是一顿猛抽。

    这些哨兵都是精锐的关宁少年,却还不是重真这个昔日特种兵的对手,有心想要用刚学的太极剑术反抗,却无一不被重真抽得吃痛不已,龇牙咧嘴,却又敢怒不敢言。

    因为这家伙专挑人最软弱的地方下手,才只数招,便让他们见识到了他于太极剑道上的造诣。

    加入关宁军的辽人,无一不是有着大毅力的青少年,这些哨兵也是一样。挨了抽竟也没有生气,反而立刻便对重真佩服得五体投地,有几个机灵一点的,还腆着脸拜起师来。

    “还想拜我为师?哼!实话告诉你们,就你们那点儿愚钝的资质,还没有这个资格!怎么?不服气,那就拿起你们手中的剑好好练习,什么时候能接下老子的一整套剑术了,老子便收你做记名弟子。”

    重真的要求更严格了,教学也更加严厉了。

    几名少年哨兵骤然遭受如此强度的训练,顿时感觉十分不适应。

    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

    又一套数十招之后,便惊喜地发现,因值了半宿夜而昏昏沉沉的脑子,竟随着咬紧牙关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极限,从而逐渐变得神清气爽起来,身子骨也轻灵了一些。

    浑身上下更是暖呼呼的,却没有很明显的汗液。

    那种微汗之后的奇异舒适之感,当真是前所未有。

    片刻,舞止,剑收。

    “中下之资,不能说很差,只能说还过得去吧。欲速则不达,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若还是尔等值守,便再继续。”重真随口说道,便根据自己的习惯继续自己的事情去了。

    关宁军的聚将军鼓,也恰于此时响了起来。

    “呀!要迟到了!”几名哨兵顿时手忙脚乱地收拾起来。

    黄重真看着他们分秒必争的匆匆身影,不禁有感而发道:“将军魂思想沉入太极剑术的教导之中,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其实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铸就关宁军的军魂。

    军魂比之军队更加难以一蹴而就,即便是成军之后,也非历经烈火锻血不可。

    而今宁远军经历了宁远城下与觉华岛上的两场大战,铸就以之为核心的关宁军魂,正当此时。

    洗漱的时间几乎是没有的,军鼓响起之后,大多数军士也就只能匆匆解决一下排泄问题,便要穿戴整齐地出现在校场之上。

    否则,袁崇焕制定的严苛军法,便会由军官毫不留情地执行下来。

    军法严苛自然是好事,尤其是同后金这样前所未有的凶恶敌手对阵,稍有松懈便容易令军队作鸟兽散。

    袁崇焕代表不了这支军队的军魂,然而他被崇祯皇帝的阵前诛杀,无疑让原本历史上关宁军本就薄弱的军魂彻底解体,最终被吴三桂带入深渊,再黯然消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黄重真最不想看到的,便是这支曾让后世人津津乐道的明末铁军,最终却步入了那般令人深恶痛绝的结局。

    因此,他正为此不懈努力,潜移默化地试图改变,让其积累量变,最终完成质的飞跃。

    他也坚信有着自己存在的关宁军,一定可以成为大明王朝一支真正的钢铁一般的军队。

    大明对得起他,他也不负大明。

    早就穿戴整齐的黄重真,自然是有时间简单洗漱的。

    在众多将士乱哄哄地起床,并且提着裤衩儿争相往茅厕跑的时候。

    他已然就着一桶刚打上来的热腾井水,洗了一把舒爽的脸,还用柳枝沾着青盐刷了牙。

    虽然这些青盐很粗粝,却仍将那些哨兵看得龇牙咧嘴,无比心疼。

    黄重真却觉得甚为不满,很懊恼未将觉华岛上新制作的牙刷牙膏带过来,打算早训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制作这两件清洁口腔的神器。

    在这月余之中,袁崇焕与四大守将虽然卯足了劲儿,然而既要支持觉华岛的重建,又要恢复宁远的兵力,朝廷下拨的资源,实在是捉襟见肘。

    军队的重建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原本能被挤得满满当当的宁远校场,今日却显得有点儿空旷,个别方阵更是仍然成建制地消失着。

    这令黄重真颇为唏嘘,却也不作他想,谁叫战争本身就是一件残酷到令人痛心事情呢?它会剥夺许多人最珍贵的东西。

    但许多时候,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似乎也只有战争了,尤其是在世界秩序尚未形成的明末,通过战争奠定华夏立于世界之巅的基础,也正当时。

    毕竟就黄重真所知,在人类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分水岭作用的大航海与文艺复兴时代,已基本结束了。

    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再过百年便要开始了。

    在之前的数千年间,始终立于世界文明史顶端的华夏,若不能抓住这个时机,烈火锻血,浴火重生,若仍旧抱着“封建”这块即将被无情击碎的砖。

    那么迟早有一天,便会被那些曾经不屑于顾之红夷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届时,华夏若要不被那些弹丸般的小国不断欺辱,便要耗费上百年近乎屈辱的历程,不断推翻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不断超过自我,才能重新独力自主。

    在这个时代,自然不会有人能有黄重真这样深刻的认知。

    点将鼓打断了重真的沉思,在四大守将的陪衬之中,随着袁崇焕的一声令下,奇特的就餐形式便开始了。

    黄重真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练兵的方式,的确也是别具一格的。

    手快有手慢无的吃饭方式,当真是能令人忘记一切的烦恼。

    当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抢到粮食的时候,血战余生的宁远战士们,便在各自基层武官的率领之下,三五成群,掩护配合,开始了团队抢夺。

    当然,若有粮食因争抢而洒落在地,那么双方都必须一粒粒地捡起来吃干净。

    这样的练兵方法,黄重真尚是首次听闻,可以说是十分残酷,一个不慎还会在彼此之间埋下仇视。

    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效果竟出奇得好。

    关宁将士本着友谊第二,干饭第一的精神,无不将自己锻炼得极为强壮。

    炮兵的粮食没人敢抢,因为有一个既会开炮又会手术的少年,谁都想搞好关系,战事激烈时支援几枚炮弹,或重伤之后得到救治,都是令人相当期盼的。

    这令很想加入其中的炮王大蝗虫很是失落,禁不住跃跃欲试,但在大家的联合抵制之下,还是没能如愿。

    便只好无所事事与**们蹲在校场的角落里,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看着好戏。

    从未享受过如此待遇的炮组成员,就像付了钱的青楼看客,大声地叫好鼓噪。

    黄重真却默默想到:“想不到这便是历史之上那支赫赫有名的铁军,铸造的方法之一,怪不得能在全辽失守的危难关头,起于微末,迅速成军。

    成功阻击后金的前进脚步,并坚守关宁长达十八年之久,使后金难越雷池半步,确实有其过人之处。规模与雏形皆已经成了,不过唯独还缺少一丝能令之一直坚持下去的军魂呀。”

    生水他是绝对不喝的,便一手抓着两个馒头啃,一手往蒸馒头的铁锅里舀水,以便战友们打完架后热气升腾,口燥舌燥,便有养生的热水可以喝。

    “有吃的就快点吃,能狼吞就狼吞,就虎咽就虎咽,别婆婆妈妈跟个娘们似的。”彪悍的祖大寿,经常这样喝骂那些想把吃的省下来,留给自己所爱之人。

    这当然是对的,因为上了战场,便谁都无法预料,是否还能把食物带给所爱之人,且只有自己吃饱了,才有力气保护所爱之人不受伤害。

    祖大寿的话,黄重真向来都是有选择地倾听并且执行的,他就着热水,一口一口,虽然不紧不慢,却也不知不觉地往嘴里塞了十来个硕大的馒头。

    热水入口,入喉,入胃,有助消化不说,便连小腹也感觉暖洋洋的。

    那通体舒泰的感觉,真的很叫人享受,也很令重真感到庆幸。

    因为这份休闲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便听到了一阵脚步之声,然后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双儒雅繁复的官靴,以及四双简单实用的军靴。

    “大帅!将军!”其余炮兵立刻跳起来见礼。

    黄重真初来乍到,人微言轻,哪怕确实在之前的两场战争之中,立下了莫大的功劳,却也不会这么快地就在这些土著领导面前充大爷。

    因此,便也迅速地站了起来,顺便将最后一口馒头咽下,然后立正,敬礼。

    袁崇焕与祖大寿昨日已见过他,满桂左辅朱梅三人,尚是月余来的首次相见。

    见其竟能在想想便惨烈至极的觉华之役中,血战余生,并且看上去恢复得很好,便也纷纷点头,以示安慰,嘉奖,认可。

    黄重真无不以灿烂的微笑,一一加以回应。

 第六十七章 草衣卫与火器作坊

    袁崇焕就没那么好相与了,虎着脸将一个重要的新任务交给了他——创建谍战营,训练谍战将士,伺机谍战后金敌占区,乃至女真大本营。

    重真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因为这本身就是他在之前的书信往来之中,不止一次所提的建议。

    也算是其继驰援觉华并取得胜利之后,他所极力争取的,另一个与原本的历史略有不同的地方。

    黄重真就是想将这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不同之点叠加起来,从而去阻挡乃至改向波涛滚滚的历史大潮。

    直至改变历史,使得大明在这激荡的历史时期中,历经烈火锻血,凤凰涅槃,最终浴火重生,而不是极其令人惋惜地覆灭在了历史长河中。

    华夏文明,也无需历经被篡,故步自封,乃至断层的惨痛过程。

    大明的谍战史,可以追溯到朱元璋掌握第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时期,锦衣卫更是贯穿大明历史,有着一套娴熟的情报传递以及指挥体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